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条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袁秋勇 刘雪基 +3 位作者 陈谋 孔祥英 吕丽兰 潘志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机条播油菜播期、密度、薹肥施用水平及不同播栽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机条播油菜可以获得与常规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适宜种植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播种期以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宜,抽薹期适宜施N量为70.5~105.... 机条播油菜播期、密度、薹肥施用水平及不同播栽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机条播油菜可以获得与常规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适宜种植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播种期以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宜,抽薹期适宜施N量为70.5~105.7kg/hm2。(2)与育苗移栽相比,机条播油菜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较小,单株角果数较少,但单位面积总结角数相近,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3)机条播油菜降本增效作用明显,成本降低592.5元/hm2,经济效益增加973.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播种 机械化 栽培技术 产量 生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弱筋小麦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成林 王曙光 +2 位作者 戴敬 袁秋勇 吕丽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4-176,共3页
分析了江苏省扬州市弱筋小麦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优势 ,根据我国弱筋小麦需求现状 ,提出了今后发展弱筋小麦的目标和对策 ,以促进生态、品种、区位等资源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转化。
关键词 弱筋小麦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江苏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筋专用小麦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伟 王汝利 袁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899-899,901,共2页
分析了弱筋小麦在我国及江苏省小麦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扬州市发展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的有利条件 ,提出了发展弱筋专用小麦的主攻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发展对策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粳稻品种(系)灰色关联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曙光 闵思桂 +2 位作者 郭万胜 袁秋勇 高汝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4-7,共4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个粳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每穗粒数、穗长变异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1个粳稻品种(系)划分为3类,第Ⅰ类、第Ⅱ类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灰色关...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个粳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每穗粒数、穗长变异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1个粳稻品种(系)划分为3类,第Ⅰ类、第Ⅱ类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株高、结实率、全生育期、千粒重是影响粳稻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粳稻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选择株高、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农艺性状 产量 聚类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潜力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曙光 袁秋勇 王汝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16-19,共4页
回顾了1949年以来68年间扬州市小麦面积、单产、总产等生产情况,以及种植品种、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小麦稳产增产、节本增效方面的生产潜力,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小麦生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扬州市 小麦 历史回顾 潜力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曙光 杨武广 +3 位作者 葛胜 李洁 王君 袁秋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507-1509,共3页
对14个粳稻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关联度较强的性状是单株穗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在粳稻高产育种中,应重点选择穗粒并重、有效分蘖多,株高适宜的优良品种(系)... 对14个粳稻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关联度较强的性状是单株穗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在粳稻高产育种中,应重点选择穗粒并重、有效分蘖多,株高适宜的优良品种(系),而经济系数、单株干重、千粒重、全生育期、结实率等可作为田间选择的参考性状。系统聚类分析将14个粳稻品种(系)划分为3类,第Ⅰ类群穗大粒多、产量高,第Ⅱ类群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潜力较大,都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农艺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粮食生产现状及绿色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曙光 袁秋勇 吴永宏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655-1657,共3页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变化规律,分析当前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提出保障粮食生产绿色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提高思想认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变化规律,分析当前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提出保障粮食生产绿色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提高思想认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绿色 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中地区迟熟中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曙光 杨武广 +3 位作者 袁秋勇 李群 李洁 陈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91-93,298,共4页
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14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每穗粒数、单株穗重变异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4个粳稻品种(系)划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灰... 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14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每穗粒数、单株穗重变异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4个粳稻品种(系)划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全生育期、有效穗数、经济系数、千粒重、单株穗重对迟熟中粳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结实率、每穗粒数、株高、单株干重对产量影响也较大,在迟熟中粳水稻品种高产育种中,应优先选择有效穗数多、千粒重高、穗型大、穗粒多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熟中粳 农艺性状 产量 系统聚类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万亩稻茬小麦高产经验
9
作者 李庚生 袁秋勇 王菊华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5,共1页
1990年我市里下河地区全面推广稻茬小麦综合丰产技术,面积201.83万亩。实收亩产336.6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增加31.9公斤,增产10.5%;比全省前三年平均亩产258公斤,亩增78.6公斤,增产30.5%。该项技术,针对里下河稻茬小麦,地下水位高渍害严重... 1990年我市里下河地区全面推广稻茬小麦综合丰产技术,面积201.83万亩。实收亩产336.6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增加31.9公斤,增产10.5%;比全省前三年平均亩产258公斤,亩增78.6公斤,增产30.5%。该项技术,针对里下河稻茬小麦,地下水位高渍害严重、土壤粘重耕作困难、稻麦两熟季节紧的三大难点,以及原有产量基数较高,实现再高产难度大的特点,普及应用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 小麦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