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脊柱裂修补术后脊髓栓系综合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玉会 董欣明 +2 位作者 于宏伟 关俊宏 王成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裂 脊髓栓系综合征 手术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玉会 于宏伟 刘云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45,154,158,共3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脑胶质瘤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3
作者 左光银 于宏伟 +3 位作者 袁玉会 张颜礼 景方坤 邹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5-567,共3页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手术组18例,微创引流组17例,对2组患者术后1周GCS评分、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病程、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组患者术后1周GCS...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颅手术组18例,微创引流组17例,对2组患者术后1周GCS评分、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病程、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组患者术后1周GCS评分、术后再出血、脑梗死、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颅手术组在血肿清除率、术后感染率、病程、住院费用等方面高于微创引流组(P<0.05);开颅手术组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微创引流组(P<0.05)。因此认为开颅手术及微创引流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开颅手术优于微创引流;术后1周感染发生率、住院病程及住院费用方面微创引流优于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体会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超群 杨旸 +1 位作者 袁玉会 于宏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回顾性分析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这类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有效治疗脑积水,具有操作简便、创面小、恢复快、美容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 回顾性分析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这类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有效治疗脑积水,具有操作简便、创面小、恢复快、美容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6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孟宗 袁玉会 王成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81-982,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 ,药物保守治疗 ,其中 2 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 ,其中 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 ,药物保守治疗 ,其中 2 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 ,其中 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随访 6个月~ 1年均无复发。结论 :CT扫描和及时复查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外伤性脑梗塞 诊断 CT MRI 治疗 病例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分层解剖、保留骨瓣的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宜 于宏伟 +1 位作者 袁玉会 刘云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909-3911,共3页
目的:探讨按乙状窦后术区肌肉的解剖层次分层解剖同时还纳骨瓣的开颅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共25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例的治疗方法。分层解剖组15例按照解剖层次切开头夹肌,显露并分离头半棘肌。钻孔点取星点外下0.7~0.8 c... 目的:探讨按乙状窦后术区肌肉的解剖层次分层解剖同时还纳骨瓣的开颅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共25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例的治疗方法。分层解剖组15例按照解剖层次切开头夹肌,显露并分离头半棘肌。钻孔点取星点外下0.7~0.8 cm、颞鳞-顶乳缝后下1 cm处,骨窗上缘暴露横窦下缘及拐角,外侧暴露乙状窦内侧缘。术后逐层缝合肌层并还纳骨瓣。传统开颅组10例采用传统直接切开并分离肌肉,同时咬除骨质的方法。结果:分层解剖组无明显感染、皮下积液或脑脊液漏发生。传统开颅组中,5例发生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肌肉分层解剖、保留骨瓣的开颅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按解剖层次分层解剖同时还纳骨瓣的开颅方法更符合生理解剖特点,更有利于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及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瘤 乙状窦后入路 解剖层次 还纳骨瓣 开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5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铎 关俊宏 +1 位作者 潘蔚然 袁玉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5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病变周围上...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5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病变周围上、下蛛网膜下腔可见迂曲增粗血管流空影,常伴有脊髓空洞或囊性变。本组5例均获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例,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MRI影像学特点,正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策略制定及手术全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血管母细胞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梗死的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孟宗 刘群 +2 位作者 袁玉会 潘蔚然 王成林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小脑梗死患者由于水肿的小脑半球压迫第Ⅳ脑室引起脑积水,小脑扁桃体挤入枕骨大孔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从而加重颅内高压或使脑干直接受压,继之导致不良后果.内科保守治疗一般难以奏效,须行外科手术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神经功能.我院于199... 小脑梗死患者由于水肿的小脑半球压迫第Ⅳ脑室引起脑积水,小脑扁桃体挤入枕骨大孔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从而加重颅内高压或使脑干直接受压,继之导致不良后果.内科保守治疗一般难以奏效,须行外科手术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神经功能.我院于1997年3月~2000年12月收治6例小脑梗死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外科治疗 神经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