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内,是哺乳动物细胞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将细胞表面信号刺激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与细胞增殖、存活、分化、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内,是哺乳动物细胞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将细胞表面信号刺激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与细胞增殖、存活、分化、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在机体发生热应激时,MAPKs信号途径被激活,调控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变化。作者综述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机制和生物效应,重点阐述了MAPKs通路与热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治疗压力并分析作用效果持续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20名健康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利...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治疗压力并分析作用效果持续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20名健康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名对象左下肢股总静脉在使用4组不同治疗压力(40、60、80、100 mm Hg)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下,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结果干预后4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4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到静息水平。4组静息状态下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40 min内4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时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压力为80 mm Hg时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最佳,作用效果可持续40 min,可以考虑作为今后临床康复治疗中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参数选择的参考条件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术中即刻造影显示8例主干完全开通,11例部分开通。术中16例肺动脉压下降至16~37 mm Hg,3例肺动脉压升高至39~62 mm Hg,考虑末梢血管痉挛所致。基本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19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且相对于外科手术微创、简单,与全身静脉溶栓比较更迅速、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内,是哺乳动物细胞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将细胞表面信号刺激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与细胞增殖、存活、分化、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在机体发生热应激时,MAPKs信号途径被激活,调控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变化。作者综述MAPKs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机制和生物效应,重点阐述了MAPKs通路与热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
文摘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治疗压力并分析作用效果持续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20名健康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名对象左下肢股总静脉在使用4组不同治疗压力(40、60、80、100 mm Hg)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下,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结果干预后4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4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到静息水平。4组静息状态下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40 min内4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时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压力为80 mm Hg时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最佳,作用效果可持续40 min,可以考虑作为今后临床康复治疗中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参数选择的参考条件之一。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术中即刻造影显示8例主干完全开通,11例部分开通。术中16例肺动脉压下降至16~37 mm Hg,3例肺动脉压升高至39~62 mm Hg,考虑末梢血管痉挛所致。基本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19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且相对于外科手术微创、简单,与全身静脉溶栓比较更迅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