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L在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袁柏思 朱人敏 +5 位作者 张晓华 史薇 罗婉莹 杨妙芳 王琳 何小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80-482,490,共4页
目的:探讨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P小鼠模型。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1m l等渗盐水,4 h后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另4组... 目的:探讨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P小鼠模型。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1m l等渗盐水,4 h后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另4组均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每4 h注射1次至24 h,分别在4、8、16和24 h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用自动化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LDH和AMY的浓度,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FasL浓度,用W estern b lot检测肝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雨蛙素诱导的小鼠AP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清AST、ALT、LDH、AMY水平明显增加。在4、8、16和24 h时AP组血清FasL浓度为(532.17±46.92)、(496.73±32.62)、(485.57±18.31)和(448.08±26.44)p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34±6.81)pg/m l,AP组各检测时间点肝FasL蛋白表达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通过上调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L介导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FAS配体 肝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袁柏思 朱人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104-1107,共4页
白细胞介素-18(IL-18)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并可导致胰腺外器官的损伤,作者就IL-18的来源、活化分泌调节及介导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淑萍 金鑫鑫 +3 位作者 路又可 万海军 袁柏思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文中总结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期提高研究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恶性腹膜... 目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文中总结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期提高研究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恶性腹膜间皮瘤中,男6例、女11例,出现症状的年龄多超过40岁(14例,82.4%),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41.2%)、腹胀8例(47.1%),主要体征为腹水8例(47.1%)、腹部包块7例(41.2%),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多在3月内。结果血清糖原抗原CA125在所检测的7例患者中有5例升高;确诊前B超或CT检查发现腹水和(或)腹部包块(结节)者15例(88.2%);确诊的方式主要为开腹手术(11例,64.7%);病理类型中最主要为上皮型(15例,88.2%),肉瘤型和混合型各1例;术后行腹腔局部灌注化疗7例(41.2%),全身化疗5例(29.4%),减瘤术5例(29.4%);中位随访时间为13.5月(1月~12年),其中3例患者死亡。结论影像学及血清CA125水平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确诊须依据病理诊断;并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乐舒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海军 袁柏思 +1 位作者 汪芳裕 陆为民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31-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评价胃乐舒颗粒剂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CAG 73例,随机分为胃乐舒颗粒剂治疗组(37例)和替普瑞酮胶囊对照组(36例),分别予胃乐舒颗粒剂10g/次,3/d;替普瑞酮胶...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评价胃乐舒颗粒剂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CAG 73例,随机分为胃乐舒颗粒剂治疗组(37例)和替普瑞酮胶囊对照组(36例),分别予胃乐舒颗粒剂10g/次,3/d;替普瑞酮胶囊50mg/次,3/d,两组均给药1疗程即8周。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胃黏膜病理组织均有良好的改善。(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胃黏膜病理组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Hp感染控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乐舒颗粒剂能明显改善CAG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变,根除Hp,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乐舒颗粒剂 替普瑞酮胶囊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钙卫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镜下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立亚 袁柏思 +6 位作者 韦成 张淑艳 王秀云 李瑾 康颖 王慧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侵入性的肠镜检查是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严重程度及黏膜愈合的重要方法。文中旨在探讨非侵入性指标粪便钙卫蛋白(FC)对判断UC镜下活动及重度UC的优势,并分析FC与内镜下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 目的侵入性的肠镜检查是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严重程度及黏膜愈合的重要方法。文中旨在探讨非侵入性指标粪便钙卫蛋白(FC)对判断UC镜下活动及重度UC的优势,并分析FC与内镜下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科住院的70例UC患者资料,根据UC内镜严重程度指数(UCEIS)分为镜下缓解组[黏膜愈合(n=12,UCEIS=0分)、黏膜病变(n=10,UCEIS=1分)]、镜下活动组[轻-中度(n=30,UCEIS为2~6分)、重度(n=18,UCEIS为7~8分)]。绘制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FC、PCT、IL-6等)对判断镜下活动期及重度时的预测效能,同时比较各指标与UCEIS的相关性。结果镜下活动组FC[828.5(416.6,1079.7)μg/g]、PCT[0.03(0.02,0.06)μg/L]、IL-6[13.4(7.32,21.45)ng/L]均显著高于镜下缓解组[43.4(9.4,91.4)μg/g、0.02(0.02,0.03)μg/L、5.82(5.14,6.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镜下活动组患者中,重度者FC[1117.1(916.5,1492.4)μg/g]、IL-6[18.18(12.72,33.25)ng/L]显著高于轻-中度者[622.4(218.7,924.2)μg/g、8.27(7.08,16.60)ng/L]。当FC>175.6μg/g时对诊断UC镜下活动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90.91%、95.45%和76.92%;当FC>781.1μg/g时对诊断重度镜下活动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3.33%、66.66%和91.66%。FC、PCT、IL-6、CRP、ESR、WBC及PLT与UCEIS呈正相关(P<0.001),而HB、ALB水平与UCEIS呈负相关(P<0.001)。结论 FC是一种判断UC镜下活动期和重度UC的较好指标。FC可作为替代内镜检查对UC进行病情监测的非侵入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粪便钙卫蛋白 炎症标志物 内镜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国兴 袁柏思 +3 位作者 陆恒 杨妙芳 刘炯 汪芳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目的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Ns)的疗效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估R-NENs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75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后确诊为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Ns)的疗效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估R-NENs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75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后确诊为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判断为黏膜层病变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黏膜下病变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标本根据Ki-67阳性指数进行肿瘤分期(G1、G2、G3期)。完整切除定义为内镜下完整切除病变,无论切缘病理状态。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后每年复查结肠镜及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随访截至2020年10月1日,平均随访(43.8±27.1)个月。分析R-NENs初次内镜下诊断、大小、表面情况等一般特征;R-NENs病理切缘状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75例患者中共检出78个R-NENs,R-NENs内镜下平均(7.6±3.5)mm。ESD的完全切除率较EMR更高(92.5%vs 63.6%,P<0.01)。G1、G2期R-NENs分别有68(87.0%)和10(13%)个,均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淋巴脉管浸润。成功随访的67例(85.9%)患者均存活。结论内镜下治疗R-NENs安全有效,ESD较EMR可更完全切除肿瘤,但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临床病理特征 内镜下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