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柱塞及机器人井下排水采气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瑞 袁晨雨 +5 位作者 王亦鑫 马嘉昕 刘博伦 张瑞超 李开鑫 许嘉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气井进入生产后期,携液能力弱,产能大幅降低,柱塞气举技术的发展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技术日益进步的背景下,智能柱塞气举和井下智能机器人排水采气技术在油田得到了应用,调研了国内外的生产研究现状,对比了3种工艺原理,研究了... 气井进入生产后期,携液能力弱,产能大幅降低,柱塞气举技术的发展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技术日益进步的背景下,智能柱塞气举和井下智能机器人排水采气技术在油田得到了应用,调研了国内外的生产研究现状,对比了3种工艺原理,研究了工艺的基本模型及其优化情况,对工艺的适用性与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传统柱塞气举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新智能系统技术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智能柱塞 井下智能机器人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深井钻井循环温度预测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 陈子豪 +4 位作者 李录科 李伟峰 袁晨雨 张瑞超 周毅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135-143,共9页
长庆油田陇东地区部分天然气井深度约为5000 m,相应的地层温度会超过130℃。然而随着该地区对深层油气、非常规油气以及页岩气等资源的不断开发,高温已成为钻井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防范井下高温可能引发的工程事故,构建了一个二维... 长庆油田陇东地区部分天然气井深度约为5000 m,相应的地层温度会超过130℃。然而随着该地区对深层油气、非常规油气以及页岩气等资源的不断开发,高温已成为钻井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防范井下高温可能引发的工程事故,构建了一个二维钻井循环温度预测模型,对井筒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为钻井液和钻井工具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在开始泵送循环的初期,井口温度迅速升高,井底温度迅速下降,之后的1.5 h内,井口和井底温度变化逐渐趋缓;2)在相同的井深下,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井筒内的钻柱内钻井液温度和环空内钻井液温度逐渐下降,同时相应位置的环空内钻井液温度和钻柱内钻井液温度也下降;3)在预测的温度范围内,对该井的3种钻井液体系进行了表观黏度和塑性黏度实验,结果显示黏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4)在预测的温度范围内,以三元乙橡胶为研究对象,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橡胶密封圈的厚度逐渐减小,硬度逐渐增加,压缩永久变化率也逐渐增加。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相符,为设计和选型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深井钻井 温度预测 钻井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及页岩气藏气井分段压裂返排优化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瑞 张瑞超 +4 位作者 贾潇 黄航娟 任斌 池晓明 袁晨雨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5期97-103,共7页
致密及页岩气藏气井压裂后的返排质量好坏极大地影响最终的压裂效果,目前此方面的建模未考虑到返排时的井筒内气液两相流和分段压裂多段同时返排的特点。该文对致密及页岩气井的分段压裂裂缝闭合前后的返排特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气井压... 致密及页岩气藏气井压裂后的返排质量好坏极大地影响最终的压裂效果,目前此方面的建模未考虑到返排时的井筒内气液两相流和分段压裂多段同时返排的特点。该文对致密及页岩气井的分段压裂裂缝闭合前后的返排特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气井压裂返排、裂缝体积变化和滤失量耦合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讨论明确了裂缝闭合前分段压裂多段同时返排优化方法,并对返排率的计算和基于储层伤害的分段压裂返排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气井,有地层气体进入返排液时,返排的时间将增长,且在返排后期排液量增幅变小,累积返排液量较大;裂缝闭合前分段压裂多段同时返排优化时,返排量、多条裂缝体积变化和多条裂缝滤失是通过最后一条裂缝出口处的压力耦合起来的;裂缝闭合前后的返排模型的衔接,主要明确了初始井底流压为裂缝闭合前的终态井底流压,初始含水为裂缝闭合前滤失进储层的返排液;将致密及页岩气储层的水锁以及在压裂返排时的水锁自解除现象和机理,与气井压裂返排过程和分段压裂水平气井返排优化结合,以进行致密及页岩气井返排伤害的模拟,但具体实现还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分段压裂 返排 裂缝闭合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中甲烷解吸与扩散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瑞 袁晨雨 +4 位作者 刘文博 吴繁华 杨旭鹏 琚子辉 张凤云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6期67-74,共8页
页岩中的吸附气主要吸附在其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成分上,生产时气体的解吸和扩散过程密切相关,共同决定了页岩气井开发中后期的产能状况。该文对甲烷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中的解吸和扩散系数进行了测定实验,实验温度30℃,最高压力8 ... 页岩中的吸附气主要吸附在其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成分上,生产时气体的解吸和扩散过程密切相关,共同决定了页岩气井开发中后期的产能状况。该文对甲烷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中的解吸和扩散系数进行了测定实验,实验温度30℃,最高压力8 MPa;将实验数据与扩散系数理论计算结果相结合,分析了不同样品对甲烷解吸和扩散的差异,并说明吸附平衡压力对气体在页岩中扩散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平衡压力越小,页岩中气体最大解吸量越小,气体解吸量达到饱和的时间越短,对应甲烷在页岩中的扩散系数越大,而温度越低、粒径越小测扩散系数就越小;甲烷在页岩中的扩散系数随吸附平衡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甲烷在页岩上的吸附造成基质膨胀,解吸导致基质收缩,由此引起孔径的变化,从而决定了扩散类型和扩散系数。该研究对了解页岩中气体的传质机理,提高页岩气资源评价和产能预测水平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解吸 扩散 扩散系数 吸附平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