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内涵、路径及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邹才能 李士祥 +12 位作者 熊波 陈艳鹏 张国生 谢小平 刘翰林 马锋 梁英波 朱凯 关春晓 潘松圻 侯梅芳 袁懿琳 罗双涵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超级含油气盆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在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构建兼顾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的“超级能源系统”是转型方向。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 超级含油气盆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在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构建兼顾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的“超级能源系统”是转型方向。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新智能“四新为主”的绿色+智慧能源体系框架下,以巨量地下煤炭/石油/天然气/地热与地上丰富风光能源资源高度叠合、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协同开发利用的区域性智慧用能系统构成的“超级能源系统”与以碳循环为主线的碳中和系统相融合,在传统含油气盆地中研究选择具备建成世界级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示范大基地条件的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区位优势明显,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资源丰富,CO_(2)源汇匹配优势显著,具备建成世界级能源生产与碳中和盆地的基础条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给出了传统含油气盆地转型方向。“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碳捕集与封存)”融合发展理念与模式下,盆地区域内基本实现碳中和,进一步夯实能源生产保供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动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率先建成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世界级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示范盆地,将重塑超级能源盆地勘探开发新理念与新模式,对全球“碳中和”下的能源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能源系统 碳中和系统 碳中和“超级能源系统” 碳中和“超级能源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黑色页岩形成环境及其对页岩油富集段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斌 毛治国 +5 位作者 张忠义 袁懿琳 陈小亮 石雨昕 刘广林 邵晓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7-1136,共10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钻探的三叠系延长组7段全取心井冯75井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黑色页岩形成环境及其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行综合研究。自长73亚段到长71亚段黑色页岩中的有机碳含量从5.70%降至3.55%,氢指数从345...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钻探的三叠系延长组7段全取心井冯75井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黑色页岩形成环境及其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行综合研究。自长73亚段到长71亚段黑色页岩中的有机碳含量从5.70%降至3.55%,氢指数从345 mg/g降至269 mg/g,而氧指数从6 mg/g逐渐增高至29 mg/g,指示长72亚段和长73亚段沉积时期为严重缺氧环境。生物标志化合物出现规律性变化,在长73亚段深度为2753~2777 m的井段出现明显“拐点”,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但是,在“拐点”附近出现有机碳同位素组成负向漂移,偏差约为2%,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结果矛盾。古秦岭地区陆上火山活动所引起的极热和缺氧事件是造成其邻近的鄂尔多斯盆地黑色页岩中有机碳同位素组成负向漂移的主要原因。火山活动导致气温升高,空气污浊,引发极端天气,洪水增多,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同时形成极度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陆源有机质比水生有机质更有利于形成轻质油,是页岩油富集的重要“甜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三叠系 沉积环境 火山灰 缺氧事件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生气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高金亮 倪云燕 +1 位作者 李伟 袁懿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3-729,共7页
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热模拟生烃实验探究水对于腐殖型有机质高—过成熟阶段生气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对有机质热解生气特征的影响受有机质成熟度控制,过成熟条件下水对腐殖型有机质热解生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 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热模拟生烃实验探究水对于腐殖型有机质高—过成熟阶段生气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对有机质热解生气特征的影响受有机质成熟度控制,过成熟条件下水对腐殖型有机质热解生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烃类气体产率。高—过成熟煤成气氢同位素组成主要受烃源岩成熟度控制,但受水的影响显著。中国高—过成熟煤系烃源岩广布,若地质条件下地层水能够参与有机质高—过成熟阶段的热解生烃反应,将大大提高深层煤系烃源岩的生气能力,从而提高深层煤成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高—过成熟 煤成气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功能水驱技术现场试验中的标准化实践
4
作者 李思源 袁懿琳 王敬瑶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24期134-137,共4页
功能水驱技术是一种通过水介质功能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经过10余年的攻关,该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先后在吉林油田、长庆油田、大庆油田开展了现场试验。为了解决长庆油田现场试验中的差异化问题,通过对注入设备规格及配制、现场施工流... 功能水驱技术是一种通过水介质功能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经过10余年的攻关,该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先后在吉林油田、长庆油田、大庆油田开展了现场试验。为了解决长庆油田现场试验中的差异化问题,通过对注入设备规格及配制、现场施工流程、药剂投放方式等的标准化,保证了功能水驱现场试验的平稳运行。经过两年多的现场运行,该试验区已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水驱 长庆油田 现场试验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树突网络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懿琳 赵荣焕 +3 位作者 何坤 黄秀 王洪栋 邹亮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155,共8页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确定煤级、鉴别混煤和指导炼焦配煤中起关键作用。传统反射率测定方法费时耗力,且测量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致使实验室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和树突...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确定煤级、鉴别混煤和指导炼焦配煤中起关键作用。传统反射率测定方法费时耗力,且测量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致使实验室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和树突网络(DDNet)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方法,主要包括煤岩显微图像分割、镜质组识别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预测3个部分。利用手肘法和K-Means算法对显微图像聚类,以实现不同显微组分区域的分割;采用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MOTE)对少数类样本过采样,以改善煤岩中镜质组与非镜质组区域样本的不均衡问题;利用基于DDNet的回归算法实现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的估计,构建回归模型时从镜质组区域中选择多个41×41像素的方形窗口并提取其灰度特征,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其决定系数达到0.99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手肘法自动确定K-Means算法的参数K,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能够自动区分不同类别数的显微组分;SMOTE方法可有效避免模型因过度学习样本先验信息而导致对多数类识别好、少数类识别差的问题,提高分类准确度,其中基于RF的识别模型准确率达到97.0%;建立了7种回归估计模型,其中DDNet回归模型性能最佳,决定系数达到0.990,预测结果与实际值高度契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K-MEANS聚类 随机森林 树突网络 SMOTE DDNet回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服务消费互动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懿琳 张言庆 滕柯 《旅游研究》 2022年第1期73-87,共15页
通过对顾客服务消费互动研究的梳理,可明晰互动理论框架的内在影响机理。聚焦于顾客间及顾客与员工间的互动机制,将以往互动主体二元论延伸为多元论,借助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并利用滚雪球法获得209篇有效文献。通过梳理文献计量总体情况,... 通过对顾客服务消费互动研究的梳理,可明晰互动理论框架的内在影响机理。聚焦于顾客间及顾客与员工间的互动机制,将以往互动主体二元论延伸为多元论,借助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并利用滚雪球法获得209篇有效文献。通过梳理文献计量总体情况,并按照互动变量的维度及特征、驱动因素和影响路径等进行细分研究。研究发现:在服务消费情境中引入互动研究具有很强创新性与应用性,但理论构建层面薄弱;国外互动量表的适用性需得到验证,并结合我国本土化特征进行调整;互动研究多聚焦于微观个体,行业层面的互动被忽视;跨文化共时性互动比较研究匮乏,历时性动态互动研究不足;正面互动关注度高,而国内尚未充分明晰潜在负面互动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行为 服务消费 驱动因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