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绒叶泡桐花中除草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除草活性 被引量:6
1
作者 袁忠林 罗兰 +1 位作者 臧爱梅 孟昭礼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3,共5页
采用活性追踪和柱层析技术,以对杂草反枝苋、生菜、黄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指标,对泡桐花中除草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鉴定。绒叶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花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后进行活性测定... 采用活性追踪和柱层析技术,以对杂草反枝苋、生菜、黄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指标,对泡桐花中除草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鉴定。绒叶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花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后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在浓度为0.5mg/mL时,对反枝苋、生菜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6.30%、56.17%和23.36%;乙酸乙酯萃取物在浓度为0.5mg/mL时,对反枝苋、生菜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9.89%、63.53%和32.74%。通过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活性较高的化合物,经鉴定其为对乙氧基苯甲醛,其抑制反枝苋种子胚根生长的EC50值为55.20μg/mL。对乙氧基苯甲醛是首次从绒叶泡桐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也是首次将其用于除草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叶泡桐 除草活性物质 分离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吹绵蚧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忠林 洪流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11期42-43,共2页
吹绵蚧(IceryapurchasiMaskel)是陇南柑桔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同时还为害其它几十种植物。该虫是80年代引进柑桔苗木时传入的。由于传入后天敌的控制作用小,到80年代后期很快成为陇南柑桔及其它林木的主要... 吹绵蚧(IceryapurchasiMaskel)是陇南柑桔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同时还为害其它几十种植物。该虫是80年代引进柑桔苗木时传入的。由于传入后天敌的控制作用小,到80年代后期很快成为陇南柑桔及其它林木的主要害虫,仅武都县发生面积达162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吹绵蚧 空间分布型 序贯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介壳虫种类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忠林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7期34-35,共2页
经调查鉴定和结合前人发表的资料,对采于甘肃省内的5科27属的44种介壳虫的分布和寄主进行了报道。
关键词 甘肃省 介壳虫 种类 寄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东昌 袁忠林 +1 位作者 罗兰 朱孟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测定了异色瓢虫 2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桃大尾蚜捕食功能反应及自干扰作用 ,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 ,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对猎物的寻找效... 测定了异色瓢虫 2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桃大尾蚜捕食功能反应及自干扰作用 ,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 ,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模拟后的各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经X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桃大尾蚜 捕食作用 桃树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银泰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孟昭礼 袁忠林 +4 位作者 曲宝涵 罗兰 姜学东 李健强 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 (有效成分 :4 -丁酰基苯酚 )对小麦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cerealis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 0 %银泰乳油在 0~ 10 0 μg/ m L范围内随着浓度提...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 (有效成分 :4 -丁酰基苯酚 )对小麦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cerealis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 0 %银泰乳油在 0~ 10 0 μg/ m L范围内随着浓度提高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强 ,其 EC50 和 EC95分别为 36 .11和 97.6 6 μg/ L;EC95明显小于对照药剂井冈霉素的检测数值 (32 7.6 4μg/ L )。2 0 %银泰乳油 2 0 0、4 0 0和 80 0 mg/ L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分别为 85.8%、89.3%和 92 .3% ,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 4 0 0 mg/ L的防效 (87.0 % )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银泰 小麦纹枯病 毒力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个苜蓿品种对蓟马的田间抗性比较 被引量:22
6
作者 白宇 高兴珂 +4 位作者 王业臣 陈中超 孙娟 万方浩 袁忠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7-194,共8页
为了比较33个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明确苜蓿品种与受害指数、虫口密度,以及苜蓿株高与虫口密度的关系,作者在第2、3茬苜蓿的营养生长期和初花期对单株蓟马虫口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第3茬苜蓿初花期的受害级别、株高进行了调查,用平均受... 为了比较33个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明确苜蓿品种与受害指数、虫口密度,以及苜蓿株高与虫口密度的关系,作者在第2、3茬苜蓿的营养生长期和初花期对单株蓟马虫口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第3茬苜蓿初花期的受害级别、株高进行了调查,用平均受害指数和模糊聚类法比较了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分析了平均虫口密度与苜蓿株高及受害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苜蓿品种有虫株率均达100%,不同品种单株平均虫口密度范围为3.15~8.55头/株。以受害指数法评价苜蓿品种的抗性,抗性最高的品种为Brarlfa 53HQ,最感虫的品种为5S43;用模糊聚类法得出抗性最强的品种为Baralfa 421Q,感虫的品种包括5S43;虽然两种比较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的趋势趋于一致,模糊聚类法考虑的因素较多,能比较全面地评价苜蓿对蓟马的抗性,其评价结果更为可靠。单株虫口密度与受害指数和株高关系表明,它们均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虫口密度与受害指数的曲线方程分别为y=(-113.2563+53.6489x)/x,与株高的曲线方程为y=x/(-0.0104+0.0230x),经χ2检验,这两个方程的拟合程度均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品种 蓟马 抗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及其在苜蓿中的残留 被引量:16
7
作者 罗兰 袁忠林 孙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7,共8页
为评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 为评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剂量分别为35.7g a.i.(g有效成分)/hm^2、75.0g a.i./hm^2和480.0g a.i./hm^2时,药后1~7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为80.83%~94.78%、79.29%~87.80%和90.93%~98.90%;对苜蓿蓟马的防效为78.33%~95.57%、78.56%~91.67%和92.78%~100.00%;在紫花苜蓿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78,3.69和2.48d。按推荐使用量施药,吡虫啉和毒死蜱药后7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mg/kg,氯氰菊酯药后14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mg/kg。参照我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残留限量要求,拟建议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紫花苜蓿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分别为0.5,1.0和0.5m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14和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氯氰菊酯 吡虫啉 毒死蜱 蚜虫 蓟马 防治效果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烯丙基苯酚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理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兰 袁忠林 孟昭礼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 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邻烯丙基苯酚(银果)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影响。通过培养观察发现,邻烯丙基苯酚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灰霉病菌菌核的形成及苹果腐烂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光学显微观察表明:用50μg/mL的邻烯丙基苯酚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菌丝伸长缓慢,分支间距缩短,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电镜观察表明:经邻烯丙基苯酚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内液泡增多,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增厚,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内质网处泡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烯丙基苯酚 苹果腐烂病菌 小麦纹枯病菌 番茄灰霉病菌 超微结构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杀虫剂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兰 于毅 +2 位作者 袁忠林 徐艺伟 李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1期12326-12327,12341,共3页
[目的]筛选对玉米螟幼虫和卵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为玉米螟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幼虫和卵的毒杀作用。[结果]印楝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螟幼虫具有较高毒力... [目的]筛选对玉米螟幼虫和卵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为玉米螟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10种杀虫剂对玉米螟幼虫和卵的毒杀作用。[结果]印楝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玉米螟幼虫具有较高毒力,对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000 6、0.025 0和0.038 7 mg/L;印楝素浓度为10.0 mg/L时,卵的孵化率为17.80%。[结论]印楝素、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玉米螟的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人工饲料混药法 浸渍法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兆良 袁忠林 罗兰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供试的8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效果,采用含毒介质法、琼脂扩散法和盆栽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圈大小及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0.3%四霉素AS、80%乙蒜素EC、5%中生菌素WP、72%... 为明确供试的8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效果,采用含毒介质法、琼脂扩散法和盆栽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圈大小及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0.3%四霉素AS、80%乙蒜素EC、5%中生菌素WP、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20%乙酸铜WP和46%可杀得叁千WG的MIC分别为20、80、200、400、800 mg/L和2 000 mg/L。当浓度为400 mg/L时,0.3%四霉素AS、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80%乙蒜素EC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5、1.33、0.93 cm和0.90 c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保护作用好于治疗作用,其中20%噻菌铜SC、46%可杀得叁千WG、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在浓度200~400 mg/L时,保护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2.2%、78.1%~81.0%、69.7%~78.3%、61.7%~63.1%和57.1%~65.0%。综合考虑,20%噻菌铜SC、46%可杀得叁千WG、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杀菌剂 MIC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除草活性的海洋放线菌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兆良 袁忠林 +1 位作者 周长健 罗兰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63-68,共6页
以小麦为初筛靶标生物,筛选到3株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海洋放线菌。采用平皿法以反枝苋、生菜和黄瓜为供试植物,测定3株海洋放线菌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菌株SLR2、GC3、AF2发酵液的上清液对反枝苋、生菜和黄瓜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具有... 以小麦为初筛靶标生物,筛选到3株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海洋放线菌。采用平皿法以反枝苋、生菜和黄瓜为供试植物,测定3株海洋放线菌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菌株SLR2、GC3、AF2发酵液的上清液对反枝苋、生菜和黄瓜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3种菌株发酵液的上清液对反枝苋幼根和幼芽的抑制率为100%,5倍稀释液对反枝苋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SLR2、GC3发酵液的上清液对生菜生长的抑制率为95.1%~100%和80.9%~100%;SLR2发酵液的上清液对黄瓜生长的抑制率为73.8%~77.4%。根据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SLR2、GC3和AF2鉴定为原小单孢菌Promicromonospora umidemergens、浅多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luricolorescens和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除草活性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B44菌株培养与发酵的优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桂淼 罗兰 +3 位作者 刘诚诚 牛新威 鲁世伟 袁忠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77-78,共2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法L16(44)对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44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在最优培养基Wakimotos’下,温度为30℃,pH值为7,装液量为90mL,培养24h的条件下其粗提液对小麦全蚀病菌和苹果腐烂...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法L16(44)对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44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在最优培养基Wakimotos’下,温度为30℃,pH值为7,装液量为90mL,培养24h的条件下其粗提液对小麦全蚀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达到70.250 0%和60.5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调查与生防菌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兰 袁忠林 +2 位作者 孟昭礼 江崇焕 彭正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对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同时以茶云纹叶枯病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崂山茶场的主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病和茶轮纹病;从茶树上分离得到5种生防菌,对茶云纹叶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鉴定为芽... 对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同时以茶云纹叶枯病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崂山茶场的主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病和茶轮纹病;从茶树上分离得到5种生防菌,对茶云纹叶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为茶园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病害种类 调查 拮抗细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缨丹提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骊珠 罗兰 袁忠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究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系及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滤纸片带毒饲喂,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其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萄糖酶(EG... 【目的】探究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黄胸散白蚁体内纤维素酶系及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滤纸片带毒饲喂,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其对黄胸散白蚁体内3种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萄糖酶(EG)、外切-β-1,4-葡萄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和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在6~72 h对黄胸散白蚁体内6种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3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而言,氯仿提取物对EG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CBH和BG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对CBH酶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抑制率最大,达17.6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酶均有抑制作用,对EG和BG酶活性抑制作用较强,在48 h时对EG的抑制率最大,为27.18%,在24 h时对BG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为29.28%;石油醚萃取物对CBH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他2种酶抑制作用显著,对EG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在72 h时对此酶的抑制作用最大,为39.89%。对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而言,3种提取物对Car E酶的活性影响不大;对GSTs酶的影响主要在12~48 h,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36 h时抑制率最大,为39.54%;对FMO酶的抑制作用呈波动式变化,其中以12 h、36 h抑制作用较强。【结论】马缨丹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能抑制黄胸散白蚁体内的纤维素酶和解毒酶,扰乱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散白蚁 马缨丹提取物 纤维素酶 解毒酶 杀虫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种马缨丹精油成分对玉米象的毒杀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洪 袁忠林 +4 位作者 刘兆良 徐伟丽 孙骊珠 韩萌 罗兰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为明确马缨丹精油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以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为试虫,采用滤纸片药膜法,对23种马缨丹精油成分进行了室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剂量分别为3.5、1.4、0.7、0.35 mg/cm^2时,分别有22、16、8、4种精油成分对玉米象成虫... 为明确马缨丹精油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以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为试虫,采用滤纸片药膜法,对23种马缨丹精油成分进行了室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剂量分别为3.5、1.4、0.7、0.35 mg/cm^2时,分别有22、16、8、4种精油成分对玉米象成虫有显著毒杀作用,72 h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其中牻牛儿醇、松油烯-4-醇、(±)-莰酮和对伞花烃在0.35 mg/cm^2时,72 h对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丹精油 成分 玉米象 毒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叶泡桐叶提取物对植物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臧爱梅 罗兰 +3 位作者 孟昭礼 袁忠林 姜明凯 徐明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50-50,52,共2页
采用3种溶剂对泡桐叶进行平行提取,以反枝苋和生菜作为供试植物,测定了泡桐叶提取液对2种植物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3种溶剂提取物对2种植物种子胚根伸长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石油醚、丙酮、乙醇提取物对反枝苋和生... 采用3种溶剂对泡桐叶进行平行提取,以反枝苋和生菜作为供试植物,测定了泡桐叶提取液对2种植物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3种溶剂提取物对2种植物种子胚根伸长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石油醚、丙酮、乙醇提取物对反枝苋和生菜种子胚根伸长的抑制的EC50分别为20.3mg/mL、1.2mg/mL、2.0mg/mL和50.4mg/mL、1.6mg/mL、2.3mg/mL。丙酮提取物的效果最好,乙醇次之,石油醚较低。3种溶剂的提取物对反枝苋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均好于对生菜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叶 提取物 反枝苋 生菜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点唇瓢虫对矢尖蚧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忠林 洪流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39,共2页
在实验条件下对红点唇瓢虫的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其功能反应用Holling--Ⅱ型固盘方程式能很好地拟合。日捕食量随自身密度影响较大,干扰作用明显。用Hassell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数学模拟理论值与实际观察值经X ̄2检验。
关键词 红点唇瓢虫 矢尖蚧 捕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柑桔矢尖蚧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忠林 洪流 陈家章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0-31,共2页
陇南地区柑桔矢尖蚧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袁忠林,洪流,陈家章(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兰州730070)矢尖蚊Unaspisyanonensis(Kuwana)是陇南桔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各桔园普遍发生,造成树势衰弱,产量、品... 陇南地区柑桔矢尖蚧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袁忠林,洪流,陈家章(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兰州730070)矢尖蚊Unaspisyanonensis(Kuwana)是陇南桔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各桔园普遍发生,造成树势衰弱,产量、品质下降,枯枝落叶。为害程度以管理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 柑桔矢尖蚧 发生规律 防治 陇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果园常见五种食心虫幼虫的识别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忠林 王金川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37-38,F003,共3页
食心虫为蛀食果实的主要害虫。在我省果区常见的有桃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五种。由于幼虫期食性杂,形态相近似,寄主广泛,并且在同地区同果园混合发生,因此常常误认为一种,对于搞清发生规律和防... 食心虫为蛀食果实的主要害虫。在我省果区常见的有桃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五种。由于幼虫期食性杂,形态相近似,寄主广泛,并且在同地区同果园混合发生,因此常常误认为一种,对于搞清发生规律和防治带来了困难。现将五种食心虫幼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作一描述,以供识别参考。 1.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o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食心虫 幼虫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敌对控制柑桔矢尖蚧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忠林 洪流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38-38,共1页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是柑桔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我省陇南柑桔园中发生量大,分布广,为害十分严重。目前,对其防治多以化学药剂为主。因其有介壳的保护,如时机掌握不好,防效欠佳,同时会杀伤天敌,污染环境,使其它害虫如红...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是柑桔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我省陇南柑桔园中发生量大,分布广,为害十分严重。目前,对其防治多以化学药剂为主。因其有介壳的保护,如时机掌握不好,防效欠佳,同时会杀伤天敌,污染环境,使其它害虫如红蜘蛛、蚜虫危害猖獗,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为了给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天敌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992年7~8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类果树 矢尖蚧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