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橘小实蝇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袁彬乔
赵向杰
侯珲
张金勇
黄天祥
涂洪涛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
基金
河南省重大公益科技专项(2013001105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E013560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6-RIP)。
-
文摘
【目的】为推测中国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向北方扩散的路径和北方地区的传播来源。【方法】本研究对橘小实蝇15个地理种群的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进行测定;依据mtDNA COⅠ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橘小实蝇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橘小实蝇144个样本的mtDNA COⅠ序列中获得了75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_7为7个地理种群所共享,北方地理种群与原发生地区种群间存在共享单倍型,绝大部分为种群独享单倍型。15个橘小实蝇地理种群总体表现出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2076)和单倍型多样性(Hd=0.99413),不同橘小实蝇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显示,橘小实蝇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系统进化树分为2支,湖北武汉、重庆北碚、福建福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海南海口、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广东广州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海南三亚、广西南宁、云南丽江、湖南邵阳、山东泰安、山东临沂的地理种群聚为一支,北方新发生地理种群在两个分支中均有分布。橘小实蝇整体错配分析结果显示为单峰,表明橘小实蝇有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结论】橘小实蝇可能以海南、广西和广东为地理源头向中部地区扩散,再从湖南、江苏等地向北方地区扩散。根据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单倍型分析,推测广西、广东和湖南为橘小实蝇北方地理种群较为有影响力的地理源头,海南海口地区与北方地区有着频繁的果品贸易往来,从而导致橘小实蝇随着运输扩散至北方地区。
-
关键词
橘小实蝇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入侵
种群扩散
-
Keywords
Bactrocera dorsalis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vasion
population diffusion
-
分类号
Q969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橘小实蝇在郑州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袁彬乔
赵向杰
张金勇
王丽
黄天祥
涂洪涛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309,315,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35600)
长江猕猴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计划(CJZX20210109)。
-
文摘
为探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北方落叶果树产区的寄主范围、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等,对橘小实蝇在郑州地区果园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对成虫进行监测;测定了菊酯类、有机磷类、烟碱类、微生物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共12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诱杀法田间防治橘小实蝇研究。结果显示,橘小实蝇在郑州地区一年发生4~5代,为害时期为6月-11月。敌百虫和毒死蜱对橘小实蝇成虫毒力最高。诱杀法中性诱剂黄板和实蝇生物诱捕剂的引诱作用持效期约为7 d。在苹果采收前后,香蕉精油和苹果精油对橘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最佳。在郑州地区需要在6月前对橘小实蝇的发生做好监测防范工作,单一使用诱杀法效果不佳,需在高峰期使用化学防治配合其他措施进行防治。
-
关键词
橘小实蝇
发生规律
毒力测定
诱杀技术
-
Keywords
Bactrocera dorsalis
occurrence regularity
virulence test
trapping and killing technology
-
分类号
S436.6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落叶果树对橘小实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袁彬乔
赵向杰
张金勇
黄天祥
涂洪涛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97-2405,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E0135600)
河南省重大公益科技专项(No.20130011050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6-RIP)。
-
文摘
【目的】探究在不同北方落叶果树上橘小实蝇的寄主适应性,了解不同寄主水果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适宜橘小实蝇生存的室内条件下,以石榴(Punica granatum)、苹果(Malus pumi�la)、梨(Pyrus sorotina)、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桃(Amygdalus persica)和枣(Ziziphus jujuba)6种寄主果实为食料,观察橘小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幼虫生长情况和成虫繁殖情况,构建橘小实蝇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橘小实蝇在苹果、桃、梨、猕猴桃、石榴、枣上的幼虫发育和成虫繁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在桃上的全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72.60±1.37)d;在枣上的发育历期最长,为(86.63±5.16)d。在石榴上的世代存活率较高(47.33±5.73)%,显著高于其他寄主。在石榴上产卵最多([1197.63±51.48)粒/雌],桃上产卵量最少([401.50±90.24)粒/雌]。橘小实蝇种群生命表参数表明,石榴上的净增殖率最高(858.98±27.38),苹果上最低(266.99±40.16);石榴上的内禀增长率最高(0.1317±0.0027);苹果上的世代平均周期最长,为(64.86±0.21)d;石榴上的种群加倍时间最短,为(5.26±0.11)d,苹果上最长,为(8.07±0.19)d。【结论】在6种水果中,石榴是最适宜橘小实蝇完成发育繁殖的寄主水果。
-
关键词
落叶果树
橘小实蝇
生长发育
繁殖
-
Keywords
Deciduous fruit trees
Bactrocera dorsali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production
-
分类号
S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对山楂叶螨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5
- 4
-
-
作者
赵向杰
周浩然
刘倩
袁彬乔
涂洪涛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果树瓜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7-555,共9页
-
基金
河南重大公益专项(201300110500)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E013560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6-RIP)。
-
文摘
【目的】明确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亚致死浓度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的影响,为2种杀螨剂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2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雌成螨和卵的室内毒力,选择LC_(15)和LC_(30)处理雌成螨和卵,记录生命表相关参数;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变化。【结果】乙唑螨腈LC_(15)处理卵显著提高F_(0)代雌成螨产卵量,达到41.26粒,净增殖率提高为33.6478,乙唑螨腈LC_(30)处理卵F_(0)代雌成螨的世代平均历期延长为15.64 d,腈吡螨酯LC_(15)处理卵F_(0)代雌成螨的世代平均历期缩短为13.02 d;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LC_(30)处理雌成螨后,F_(0)代雌成螨的寿命、产卵量、子代卵孵化率和净增殖率显著降低,乙唑螨腈LC_(15)和腈吡螨酯亚LC_(30)世代平均历期分别显著缩短为13.30和11.07 d,乙唑螨腈LC_(30)显著降低子代雌雄比,延长种群加倍时间。2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谷胱氨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相比于对照降低,其中腈吡螨酯亚致死浓度LC_(15)和LC_(30)处理成螨后酶活性最低,均只有3.87 U·g^(-1)。各处理中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活性相比于对照组都升高,其中乙螨唑腈LC_(30)卵处理组酶活性最高(247.20 U·g^(-1))。【结论】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处理山楂叶螨雌成螨后抑制种群发展;乙唑螨腈处理山楂叶螨卵促进种群繁殖,腈吡螨酯处理山楂叶螨卵对种群则无影响。
-
关键词
山楂叶螨
亚致死效应
乙唑螨腈
腈吡螨酯
解毒酶
-
Keywords
Tetranychus viennensis
Sublethal effects
Cyetpyrafen
Cyenopyrafen
Detoxification enzymes
-
分类号
S661.5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