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念珠菌生物膜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娟娜 范瑞强 +2 位作者 吴元胜 陈信生 谢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分析念珠菌生物膜文献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使用基于java平台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Ⅱ,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念珠菌生物膜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典文献、高频主题词、突现主题词的分析,绘制可视化知... 目的:分析念珠菌生物膜文献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使用基于java平台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Ⅱ,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念珠菌生物膜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典文献、高频主题词、突现主题词的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分析1 631篇文献、10篇经典文献、20个高频主题词、5个突现主题词,确定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热点为生物膜的形成、基础实验技术、模型建立及耐药问题,研究前沿集中在生物膜体外模型、药敏实验建立新方法上。结论:可视化分析为快速把握念珠菌生物膜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提供了科学量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生物膜 知识图谱 citespace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莲方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影响及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娟娜 范瑞强 +1 位作者 谢婷 陈信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抗真菌效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采用XTT减低法测定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对不同成熟程度(4 h、24 h、48 h)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最低粘附抑菌浓度(SMIC50、SMI...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抗真菌效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采用XTT减低法测定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对不同成熟程度(4 h、24 h、48 h)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最低粘附抑菌浓度(SMIC50、SMIC80),并采用UPLC-Q-TOF-MS分别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香莲外洗液对4 h、24 h、48 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7.81、125和500 mg/m L,SMIC80分别为31.25、250和>1 000 mg/m L;氟康唑对4 h、24 h、48 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分别为32、64和>1 024μg/m L,SMIC80分别为64、128和>1 024μg/m L;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干预不同成熟程度的生物膜代谢模式不同,存在Tyrosyl-Arginine(酪氨酰-精氨酸)、Pentosidine(戊糖)等多种可能差异代谢物。结论:香莲外洗液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白念珠菌体外生物膜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念珠菌悬浮菌与生物膜在代谢过程中,主要涉及了糖代谢、氨基酸代谢途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生物膜 代谢组 香莲外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真菌方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
3
作者 陈信生 莫冬冬 +3 位作者 荆方轶 范瑞强 谢婷 袁娟娜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抗真菌方灌胃是否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方法:将65只BALB/c雌鼠(8周龄)随机分为A组(30只,模型中药组)、B组(30只,模型对照组)和C组(5只,空白对照组)。自第1天开始,A组小鼠予中药抗真菌方煎液灌胃,B组和C组予生理盐... 目的:探讨中药抗真菌方灌胃是否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方法:将65只BALB/c雌鼠(8周龄)随机分为A组(30只,模型中药组)、B组(30只,模型对照组)和C组(5只,空白对照组)。自第1天开始,A组小鼠予中药抗真菌方煎液灌胃,B组和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至实验结束。A、B两组在第4天接种白念珠菌,于第8、9、10、12、14、21天每组分别各选取5只小鼠取阴道灌洗液进行菌落培养,并通过ELISA检测IL-12、IL-10、IL-6水平。C组在第8天同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采集。结果:从感染后第2天起,A组培养菌落数开始明显小于B组(P值均<0.05)。A、B两组阴道灌洗液中IL-6与IL-12均出现增加,IL-10明显降低。A组和B组小鼠阴道灌洗液中IL-6水平较空白组增加,但A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间IL-12在感染后第1、5、7、14天有明显差异,IL-10则在感染后第2 d时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抗真菌方可减轻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CFU IL-12 IL-10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瑞强教授从风与湿论治湿疹 被引量:8
4
作者 叶韵婷 范瑞强 +2 位作者 陈信生 袁娟娜 吴元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0期146-149,162,共5页
湿疹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本文介绍了范瑞强教授诊治湿疹的经验。范瑞强教授认为,风与湿是湿疹的主要致病因素。范瑞强教授丰富了风与湿致病的内涵,指出风性开泄为外界的有害之虫、不净之物的入侵打开了门路,同时湿性黏滞使致病物... 湿疹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本文介绍了范瑞强教授诊治湿疹的经验。范瑞强教授认为,风与湿是湿疹的主要致病因素。范瑞强教授丰富了风与湿致病的内涵,指出风性开泄为外界的有害之虫、不净之物的入侵打开了门路,同时湿性黏滞使致病物质滞于肌表、充于腠理,两者共同作用使卫表受侵而诱发湿疹。范瑞强教授指出风与湿两者杂糅,相互搏结、交争,进一步激化,随后或化热,或化火,或伤血,或伤阴,形成各种变证。本病早期、进展期常见证型有风湿困表、湿热毒盛,慢性期常见证型有脾虚湿蕴、血虚风燥、阴虚风燥。治疗方面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消风除湿之法,综合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西医治疗等不同手段,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医药 风湿理论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成分抗白念珠菌实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凌峰 贺莉雅 +4 位作者 王献哲 严佳宝 袁娟娜 范瑞强 谢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24-528,共5页
近年来随着激素、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HIV、癌症发病率的升高,免疫低下人群逐渐增多,条件致病菌白念珠菌的感染逐年增多,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作用也日渐突出。中药单体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毒副作用小,可与抗真菌药物协同作用... 近年来随着激素、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HIV、癌症发病率的升高,免疫低下人群逐渐增多,条件致病菌白念珠菌的感染逐年增多,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作用也日渐突出。中药单体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毒副作用小,可与抗真菌药物协同作用,降低真菌耐药性,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中药单体成分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等抗白念珠菌的相关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单体成分 白念珠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脚湿气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陈信生 王鹏 +5 位作者 吴伟伟 陈浪 符磊 赵婵娟 袁娟娜 李梅娇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90-93,共4页
目的:撰写脚湿气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方法:以文献研究结果为基础,编制《脚湿气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问卷调查研究主题各指标(参评因子或条目);遴选调查专家;开发性以信函.邮件方式发放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回收答卷,建立数据库,将答卷录入数据... 目的:撰写脚湿气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方法:以文献研究结果为基础,编制《脚湿气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问卷调查研究主题各指标(参评因子或条目);遴选调查专家;开发性以信函.邮件方式发放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回收答卷,建立数据库,将答卷录入数据库,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认可度.权威程度等。结果:两轮问卷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0%.100%;脚湿气定义、临床分型.鉴别诊断(足部湿疹、掌跖脓疱病)、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辨证分型(湿热下注、血虚风燥、风湿热壅)、治疗原则、外用方药、预防和调护(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足部清洁.不用偏碱性洗浴。家人同时治疗.及时治疗)的均数、满分比高,变异系数小。结论:运用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能够广泛发掘专家意见,并逐渐筛选出脚湿气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指标框架,使专家对于脚湿气中医诊疗意见逐渐达成共识,为建立临床实用、科学的脚湿气中医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湿气 德尔菲法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