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袁卫红 刘尊文 +2 位作者 黄世杰 邹慧 袁秋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573-574,580,共3页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油菜 赣油14号品种 产量 经济性状 氮肥 氮素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油14号不同直播密度的产量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卫红 黄世杰 +2 位作者 周小萍 邹慧 袁秋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通过不同直播密度试验 ,研究赣油 14号种植密度与群体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赣油 14号在密度为 18万株 /hm2 时产量最高 ,达 2 2 2 7.5kg/hm2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 ,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 ... 通过不同直播密度试验 ,研究赣油 14号种植密度与群体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赣油 14号在密度为 18万株 /hm2 时产量最高 ,达 2 2 2 7.5kg/hm2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 ,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与群体产量变化较大 ;均表现先增后减 ,变异系数分别为 17.70 %和 3 .40 % ,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较小 ,变异系数分别为 1.3 7%和 1.4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赣油14号 产量 油菜 栽培技术 直播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卫红 周贱根 +1 位作者 王小武 郑慧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0期47-4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不同直播密度、不同施氮量对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赣两优二号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10日左右,最适直播密度为24万株/hm2,最高氮肥用量为270kg/hm2。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赣两优二号 栽培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机耕直播的密度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卫红 刘宁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933-935,共3页
进行了双低油菜机耕直播最佳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肥力水平下,双低油菜赣两优2号机耕直播最佳密度为24万株.hm-2。在此密度条件下,油菜冬前苗期长势旺盛,群体总茎枝数最多,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机耕直播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油菜两用系高产繁育技术与遗传规律研究
5
作者 袁卫红 张萍 +1 位作者 吴平 邹乐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2期91-93,共3页
6S株高适中,株形紧凑,抗病抗倒伏抗裂角,成熟期较一致,其农艺性状符合机收油菜品种的要求.本文作者通过设置播期试验等来详细介绍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用系6S高产繁育技术,并通过6S与95个品种(系)的正反交以及对后代的育性调查、套袋... 6S株高适中,株形紧凑,抗病抗倒伏抗裂角,成熟期较一致,其农艺性状符合机收油菜品种的要求.本文作者通过设置播期试验等来详细介绍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用系6S高产繁育技术,并通过6S与95个品种(系)的正反交以及对后代的育性调查、套袋自交、再回交等过程研究6S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收 两用系 播期 繁育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两系杂交油菜秀油杂610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6
作者 袁卫红 张萍 +1 位作者 王方 吴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306-307,共2页
秀油杂610是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6S与早熟优质恢复系C10配制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抗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作者从品种特性、栽培管理及采收等方面对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改善护士社会形象 被引量:38
7
作者 张莉 彭刚艺 +4 位作者 王跃建 陈书人 苏敏谊 李绮慈 袁卫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6期30-31,共2页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已启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广东省卫生厅下发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已启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广东省卫生厅下发了《“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导意见》。我院从2002年始开展护理人员形象重塑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笔者结合8年多的护理实践剖析护理服务和护士社会形象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改善护士社会形象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服务 社会形象 护士 服务工程 患者满意程度 优质护理 基础护理 护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超高产生育特征研究
8
作者 袁卫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2-14,共3页
通过连续3 a的多点示范试验,表明赣两优二号是一个高产稳产的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明确了在江西地区其产量达2 734.5 kg/hm2超高产的生育特征。其表现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分枝习性好、抗性强。
关键词 杂交油菜 超高产 生育特征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两优586”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世杰 袁卫红 +3 位作者 沈俊高 邹慧 况晨光 于凯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698-699,共2页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 ,每角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小。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决定产量变异的 97.79%。“两优5 8... 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 ,每角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 ,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小。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决定产量变异的 97.79%。“两优5 86”丰产 (2 0 17.79~ 2 2 73 .40kg/hm2 )的产量结构为 :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 493 7.86万 /hm2 ± 85 8.0 6万 /hm2 ,每角粒数 2 0 .5 0粒± 0 .2 2粒 ,千粒重 4.0 9g± 0 .0 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两优586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小武 卢坚雯 +2 位作者 黄萍 郑慧 袁卫红 《农技服务》 2009年第12期14-14,共1页
介绍了稻田免耕直播油菜的主要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关键词 免耕直播 生育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秀油杂36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慧 袁卫红 +2 位作者 邹乐萍 孙亮 崔伏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9期243-244,共2页
秀油杂363是利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A与优质恢复系11C-63配制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该品种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三系 杂交油菜 秀油杂36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早熟两系杂交油菜“秀油杂610”的选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小武 袁卫红 +2 位作者 吴平 郑慧 邹乐萍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14-15,18,共3页
早熟两系杂交油菜"秀油杂610"是利用甘蓝型早熟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6S"与优质早熟恢复系"C10"杂交筛选而成的早熟两系新组合,具有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2013~2015年参加江西省早熟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 早熟两系杂交油菜"秀油杂610"是利用甘蓝型早熟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6S"与优质早熟恢复系"C10"杂交筛选而成的早熟两系新组合,具有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2013~2015年参加江西省早熟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949.7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21.16%,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产油量811.65 kg/hm2,比对照龙油668增产22.45%,芥酸含量为0,硫甙含量14.43μmol/g,含油量41.63%。2015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油菜 甘蓝型油菜 两系杂交种 秀油杂610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杂交油菜秀油杂363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乐萍 崔伏生 +2 位作者 郑慧 袁卫红 彭华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4期254-255,共2页
秀油杂363是利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A与优质恢复系11C-63配制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油、抗性较强等特征。该品种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总结了其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秀油杂363 轻简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生态型两系机收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萍 袁卫红 +2 位作者 邹乐萍 孙亮 司更花 《农技服务》 2019年第12期47-48,共2页
介绍了江西省生态型两系机收油菜高产栽培对品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的要求和操作要点。
关键词 油菜 两系品种 生态型种植 机械化收获 栽培技术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两用系早熟油菜高效繁育与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萍 王方 +1 位作者 郑慧 袁卫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5期224-225,共2页
介绍了早熟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育性转换规律,并从制种地的选择、播种时间、父本管理、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等7个方面对生态型两用系早熟油菜高效繁育与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生态型 两用系 雄性不育 繁育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平 雷雪芳 +2 位作者 袁卫红 邹乐萍 周贱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2号,在农业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油菜产量在年度间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气温、降水)差异所致。
关键词 生态型 杂交油菜 产量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油菜品种龙油668的繁殖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伏生 邹乐萍 +2 位作者 王小武 袁卫红 彭华林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期62-62,61,共2页
龙油668是赣州市翔达农作物研究所用中双6号×中油821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含油量高的早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常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2012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章总结了其繁殖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早熟油菜 龙油668 繁殖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直升机照明系统与夜视镜兼容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卫红 《直升机技术》 2008年第4期42-47,共6页
本文概述了夜视镜的原理,对某型直升机现有机内外照明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照明系统与夜视镜兼容设计的必要性,介绍了设计方案中照明系统类型、光色等的确定及改装方案。经地面与空中试验验证,改装后的照明系统与夜视镜兼容。
关键词 照明系统 夜视镜 隐蔽模式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的高产分析
19
作者 张迁西 袁卫红 +1 位作者 雷良辉 龚秋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628-628,639,共2页
20 0 2~ 2 0 0 3年度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单产达 2 10 0~ 2 3 96.6kg/hm2 的产量结构为角果数 3 496.3万~ 5 5 49.0万个 /hm2 ,角粒数 2 0粒以... 20 0 2~ 2 0 0 3年度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单产达 2 10 0~ 2 3 96.6kg/hm2 的产量结构为角果数 3 496.3万~ 5 5 49.0万个 /hm2 ,角粒数 2 0粒以上 ,千粒重 4g以上 ,植株高度 186.9~ 192 .6cm ,一次分枝数 10个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两系 两优586 产量结构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两优586的亲本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20
作者 吴平 刘尊文 +4 位作者 李海龙 周小平 周贱根 袁卫红 刘敏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油菜 两优586 亲本特性 高产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