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与情境转换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高伟 李艳萍 +1 位作者 黄悦媛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情绪调节灵活性具有帮助个体适应生活环境的功能,灵活性不足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个体应对不同情境和目标的转换能力低下是导致灵活性不足的关键,但是基于策略与认知功能的传统训练方式在解决转换困难方面收... 情绪调节灵活性具有帮助个体适应生活环境的功能,灵活性不足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个体应对不同情境和目标的转换能力低下是导致灵活性不足的关键,但是基于策略与认知功能的传统训练方式在解决转换困难方面收效甚微。因此,本研究从“目标-情境-整合”三个维度来制定任务转换训练方案,探究不同的转换方式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影响机制:1)考察目标规则主导的训练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作用机制;2)探究情境主导的训练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影响;3)采用目标情境交互的转换训练提升情绪调节灵活性。本研究有助于阐明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内在过程,并揭示目标与情境转换在神经可塑性方面的作用,为情绪障碍的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灵活性 任务转换 情境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128
2
作者 袁加锦 汪宇 +1 位作者 鞠恩霞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99-1908,共10页
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加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势,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此外,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也表现为情绪调节过程的不同:相比男性,女性更善于抑制情绪行为,却较难通过认知策... 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加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势,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此外,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也表现为情绪调节过程的不同:相比男性,女性更善于抑制情绪行为,却较难通过认知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有重要生理基础,与情绪脑结构,荷尔蒙水平的男女差异有关。同时,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同女性更高的情绪障碍易感性有着密切联系:不善于调节负性情绪,及更强的消极情绪易感性可能是女性更易患情绪障碍的重要原因。从情绪加工角度探讨情绪障碍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对于情绪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加工 性别差异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方式与认知训练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袁加锦 刘莹莹 杨洁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2-1074,共13页
以往研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情绪障碍的高发时期,各种情绪问题深刻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文献分析得出青春期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即个体对压力事件做出反应的稳定方式)可能是决定青少年情绪障碍易感程度的核心因素;而认知训练可降... 以往研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情绪障碍的高发时期,各种情绪问题深刻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文献分析得出青春期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即个体对压力事件做出反应的稳定方式)可能是决定青少年情绪障碍易感程度的核心因素;而认知训练可降低该易感性,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了验证上述观点,综合采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与fMRI手段,拟开展如下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青春期发育阶段影响个体负性情绪易感性的大脑机制;2)认知应对方式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交互作用对负性情绪易感性的影响及大脑机制;3)认知训练(包括注意训练、解释训练与接受训练)对健康青少年负面情绪易感性的调节作用及大脑可塑性机制;4)认知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焦虑症患者情绪应对方式与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大脑可塑性机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揭示青少年更高情绪障碍易感性的认知神经机制,找出并培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情绪应对方法,从而为情绪障碍的临床治疗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性 青春期发展 应对方式 认知训练 情绪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对情绪事件效价强度的易感性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27
4
作者 袁加锦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8,共9页
人类情绪无疑有强度的差异。然而,长期以来人类情绪强度的易感性未能引起足够关注。通过系统操纵刺激材料的效价强度,作者及研究团队分别从情绪易感性本身,情绪影响高级认知,以及个体差异三个层次系统探讨了人类对情绪事件效价强度的易... 人类情绪无疑有强度的差异。然而,长期以来人类情绪强度的易感性未能引起足够关注。通过系统操纵刺激材料的效价强度,作者及研究团队分别从情绪易感性本身,情绪影响高级认知,以及个体差异三个层次系统探讨了人类对情绪事件效价强度的易感性及其神经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正性刺激,人类对负性刺激的效价强度更敏感,这一效应可能跟右侧海马/杏仁核的警觉功能有关联。2)、与上述结果相一致,不同效价强度的负性情绪对新异性加工、目标觉察、执行控制等高级认知过程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3)、人类情绪强度的易感性具有显著个体差异:相比男性,女性对轻度负性情绪事件易感性更强。相比中向人群,外倾人群对愉悦刺激的情绪易感性更强,而对轻度负性事件的情绪易感性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易感性 效价强度 性别 外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 被引量:155
5
作者 程利 袁加锦 +1 位作者 何媛媛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0-735,共6页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的激活水平,并对认知活动不产生影响;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增强,而杏仁核激活水平并未降低,且干扰认知活动的完成。神经病理学的证据进一步表明,相较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预期与认知方式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洁敏 张蜀 +1 位作者 袁加锦 刘光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2-1323,共12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对负性事件发生之前预先的心理准备,即心理预期,能有效降低负性事件发生后的情绪影响,但预期过程本身却导致情绪相关神经环路的激活与主观焦虑体验。因此,采用适应性认知调节方式克服预期过程本身的负面情绪效应,以充分... 近年来,研究发现对负性事件发生之前预先的心理准备,即心理预期,能有效降低负性事件发生后的情绪影响,但预期过程本身却导致情绪相关神经环路的激活与主观焦虑体验。因此,采用适应性认知调节方式克服预期过程本身的负面情绪效应,以充分发挥事先预期的情绪调控优势,成为情绪调节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过度负性预期——对潜在负性事件不仅作负面心理预期同时以情绪化的认知方式应对该事件,是焦虑障碍的核心特征。因此,对焦虑症患者进行适应性认知方式的训练以消除其情绪化应对方式,最终减弱该人群对未知事件的过度负面预期,可能是焦虑障碍干预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综合行为学,多导外周生理记录与神经成像手段以揭示认知方式与心理预期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效应;旨在探求发挥心理预期情绪调节优势,减弱其情绪代价的方法;并为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负性情绪 焦虑障碍 神经机制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性情绪刺激效价强度的变化对外倾个体注意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何媛媛 袁加锦 +1 位作者 伍泽莲 李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58-1164,共7页
大量研究证明外倾性与正性情绪相关,且已有行为和fMRI研究表明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研究假设外倾个体对正性情绪刺激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且注意程度受正性刺激效价强度变化的调制。实验采用内隐情绪任务和改进后的oddball范... 大量研究证明外倾性与正性情绪相关,且已有行为和fMRI研究表明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研究假设外倾个体对正性情绪刺激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且注意程度受正性刺激效价强度变化的调制。实验采用内隐情绪任务和改进后的oddball范式,利用ERP技术高度精确的时间分辨率,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窗口内考察外倾被试在三种效价条件下(极端正性刺激,中等正性刺激,中性刺激)与注意相关的P2波幅是否两两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外倾被试组在三种条件下P2波幅两两差异显著,且极端正性刺激诱发的P2波幅最大,中等正性刺激诱发的P2波幅次之,中性刺激诱发的P2波幅最小;非外倾被试组的P2波幅在三种情况下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从ERP的角度证明了外倾被试对正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且注意程度随正性刺激效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倾个体 注意偏向 正性刺激 ERP 效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辛勇 李红 袁加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以往研究提示,行为抑制控制与视觉情绪加工的神经活动存在交互作用,而视觉材料诱发的正、负情绪如何影响行为控制加工过程尚不清楚。采用双选择情绪oddball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本研究假设视觉情绪刺激的呈现对个体的行为控制... 以往研究提示,行为抑制控制与视觉情绪加工的神经活动存在交互作用,而视觉材料诱发的正、负情绪如何影响行为控制加工过程尚不清楚。采用双选择情绪oddball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本研究假设视觉情绪刺激的呈现对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实验要求被试对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85%vs.15%)分别做不同的按键反应。偏差刺激由正、负、中三种来自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情绪图片组成。行为结果发现,负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中性与正性条件,而三类偏差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标准刺激的反应时。ERP结果显示,不论效价,在240~300ms与350~550ms两个时间窗口,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诱发的平均波幅差异显著,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行为抑制控制效应显著。在代表行为控制加工的偏差-标准差异波中,在上述两窗口内分别出现显著的N2与P3成分。负性条件下N2及P3潜伏期显著长于中性条件;而负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大于而P3波幅显著小于中性条件。相反,正性条件下N2波幅显著小于而P3波幅显著大于中性条件。因此,本研究从行为与脑电两个层面揭示了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的影响:负性情绪减弱个体的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导致个体对反应冲突的觉察变慢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过程更长。相反,正性情绪对行为控制过程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控制 情绪 ERP 反应冲突 双选择oddball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倾性和正性情绪关系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9
作者 何媛媛 袁加锦 +1 位作者 伍泽莲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7-891,共5页
人格特质与情绪关系的研究表明外倾性与正性情绪存在一定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外倾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绪;(2)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更为强烈的愉悦体验和情绪反应;(3)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注意等认知加工偏向;... 人格特质与情绪关系的研究表明外倾性与正性情绪存在一定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外倾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绪;(2)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更为强烈的愉悦体验和情绪反应;(3)外倾个体对正性刺激有注意等认知加工偏向;(4)外倾程度与皮层及皮层下某些组织的激活程度相关。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ERP及fMRI技术逐步被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进而从脑机制等方面更加客观的揭示了外倾性与正性情绪的关系。通过整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分析现阶段的研究疑点,从人格理论假设,人格测量方法和实验方法这个三个方面探悉了疑点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倾性 正性情绪 注意偏向 ERP 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成像技术的青少年大脑发育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鞠恩霞 李红 +1 位作者 龙长权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7-913,共7页
大脑成熟是一个动态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主要集中于个体发展的第二个10年: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行为、认知和脑迅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普遍表现出来的注意、冲动控制、计划、决策等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是基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发展起... 大脑成熟是一个动态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主要集中于个体发展的第二个10年: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行为、认知和脑迅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普遍表现出来的注意、冲动控制、计划、决策等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是基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发展起来的。运用神经成像等技术的研究指出,大脑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经历着突触精简以及髓鞘化的过程;白质、灰质在青少年时期的成熟有不同的发展轨迹。青少年大脑皮层的成熟顺序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相联系,人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脑的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 青少年 认知 神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干扰听觉反应冲突的ERP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凤琼 袁加锦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4-601,共8页
采用ERP技术记录13例正常青年人在声音诱发的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的影响,并试图阐明其潜在脑机制。实验选择正、中、负三种声音各50种,作为诱发情绪的刺激材料。结果发现Go条件下的反应时在负性、中性、正性条件下依次减... 采用ERP技术记录13例正常青年人在声音诱发的不同情绪条件下,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的影响,并试图阐明其潜在脑机制。实验选择正、中、负三种声音各50种,作为诱发情绪的刺激材料。结果发现Go条件下的反应时在负性、中性、正性条件下依次减短;Go与Nogo刺激均诱发出显著的N1成分,中性条件下波幅显著大于正负性情绪条件。此外,三种情绪背景下,Nogo刺激诱发出显著的N2与P3成分。Nogo-N2主要分布在头皮前中部,在Fz点波幅最大。Nogo-P3主要分布在头皮中部,Pz点波幅最大。中性条件下Nogo-N2波幅显著大于负性与正性条件,而正性和负性之间差异不显著。行为结果表明,听觉负性情绪诱发对反应执行有干扰作用;ERP结果表明声音诱发的情绪对早期听觉选择性注意具有调节作用。听觉情绪诱发对反应抑制加工过程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早期反应冲突监控阶段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抑制 情绪 声音 NoGo-N2 NoGo-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变换诱发已消退恐惧记忆重现的神经环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伟海 乔婧 +1 位作者 杨瑜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85-1596,共12页
暴露疗法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行为疗法。当被试反复暴露于可引起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如白噪音),但却不伴有非条件刺激(如足底电击)时,恐惧记忆将被消退,形成消退记忆。但恐惧记忆并未从根本上被擦除,当被试在消退训练以外的情景... 暴露疗法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行为疗法。当被试反复暴露于可引起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如白噪音),但却不伴有非条件刺激(如足底电击)时,恐惧记忆将被消退,形成消退记忆。但恐惧记忆并未从根本上被擦除,当被试在消退训练以外的情景暴露于条件刺激时,已消退的恐惧记忆将会重现。海马、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脑区及其相互连接的神经环路是情景诱发恐惧记忆重现的生理基础。情景变化诱发恐惧记忆重现过程中,海马可能是通过直接投射至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或通过边缘前皮质间接调控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的功能,产生恐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记忆 神经环路 重现 情景 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孟现鑫 陈怡静 +2 位作者 王馨怡 袁加锦 俞德霖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63,I0001-I0006,共24页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 df=205, p <0.001)。此外,学校联结...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 df=205, p <0.001)。此外,学校联结和抑郁的关系受被试性别、年龄、抑郁测量工具、研究数据属性的调节,但不受学校联结测量工具、文化类型、发表年份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了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理论上为两者关系提供了阶段性定论,实践上为预防和干预个体抑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联结 抑郁 三水平元分析 社会控制理论 社会计量器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54
14
作者 蔡阿燕 杨洁敏 +1 位作者 许爽 袁加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2-494,共13页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 晚期正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倾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娄熠雪 蔡阿燕 +1 位作者 杨洁敏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55-1866,共12页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的影响,如外倾人格得分的增高伴随着对奖赏刺激更强的积极情绪反应水平。然而,上述联系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倾性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特点导致。因此,可通过系统操纵外倾性人格因素与情绪调节方式,从外倾性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外倾性和人类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拟综合使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与f MRI手段,开展如下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1)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内、外倾人群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2)外倾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生理变化、时间进程及神经基础与内—外倾人格的关系;3)情绪稳定性不同的内、外倾人群其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脑机制研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深化对情绪与人格关系的认识,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情绪障碍的治疗及相关疗法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倾性 情绪调节 大脑机制 情绪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接纳调节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适应的影响
16
作者 孟现鑫 罗怡 +5 位作者 韩晨媛 吴国伟 常姣 袁加锦 千坤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93,共17页
情绪冲突适应是指人们调动认知控制资源解决当前情绪冲突会促进对随后情绪冲突任务的解决。基于社会排斥的自我情绪调节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社会排斥是否影响情绪冲突适应以及社会接纳是否调节社会排斥对情绪冲... 情绪冲突适应是指人们调动认知控制资源解决当前情绪冲突会促进对随后情绪冲突任务的解决。基于社会排斥的自我情绪调节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社会排斥是否影响情绪冲突适应以及社会接纳是否调节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适应的影响。在实验1中被试被随机分为接纳组和排斥组。结果发现,排斥组被试在反应时上的情绪冲突适应效应小于接纳组。在实验2中被试被随机分成接纳-接纳组、接纳-排斥组、排斥-接纳组和排斥-排斥组。结果发现,接纳-排斥组比排斥-排斥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更大的情绪冲突适应效应,而接纳-接纳组和排斥-接纳组被试的情绪冲突适应效应没有显著差异。这两个实验提示,社会排斥会降低个体的情绪冲突适应,而社会接纳可以调节被排斥者的情绪冲突适应。上述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社会排斥与情绪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且为干预社会排斥带来的情绪问题风险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接纳 情绪冲突适应 情绪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认知重评对负性信息传播的调控及多维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程元 赵世瑞 袁加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1-1487,I0001,共18页
积极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功能已被广为证实,但该策略对情绪相关行为是否具有类似的调节作用并不清楚。考虑到虚假舆情信息的传播管控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从行为和电生理层面考察积极认知重评在全貌未知(对发生原... 积极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功能已被广为证实,但该策略对情绪相关行为是否具有类似的调节作用并不清楚。考虑到虚假舆情信息的传播管控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从行为和电生理层面考察积极认知重评在全貌未知(对发生原因不了解)负性信息传播中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被试在进行积极认知重评后对全貌未知负性信息的负性情绪体验降低,道德判断标准放宽,转发行为减少。(2)积极认知重评降低了被试观看负性信息时其情绪注意相关的枕颞区早期后部负波(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波幅。中介分析进一步揭示,EPN在积极认知重评减少被试转发意愿和转发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该结果提示,积极认知重评策略能通过降低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从而有效减少个体对全貌未知负性信息的转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积极认知重评 负性情绪 EPN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情绪调节词语库的初步编制与试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加锦 张祎程 +2 位作者 陈圣栋 罗利 茹怡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455,I0001-I0010,共21页
使用具有情绪调节含义的词语启动某种调节策略,是实现情绪调节目标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库,这可能导致所选词语与目标策略不匹配以及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为此,我们对多种情绪调节词... 使用具有情绪调节含义的词语启动某种调节策略,是实现情绪调节目标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库,这可能导致所选词语与目标策略不匹配以及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为此,我们对多种情绪调节词语进行筛选、分类和评定,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情绪调节词语库,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用。首先,对情绪调节词语与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程度进行评定;根据结果对词语进行筛选和分类,建立词语库,并进一步对词语属性进行评定。其次,使用句子整理范式,检验词语库中的词语所诱发的内隐情绪调节策略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149个情绪调节词汇纳入词语库中,可以较好地反映5种情绪调节目标(接受、注意分散、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表情宣泄)与中性目标;词语库具有较好的信度与内部一致性。(2)内隐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策略调节了负性情绪效价和唤醒度,内隐注意分散策略降低了负性情绪唤醒度。这说明词语库可靠性较高,其中材料可用于情绪调节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词语库 情绪调节策略 认知重评 句子整理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因果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可翔 张岳瑶 +3 位作者 李思瑾 袁加锦 李红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并采用经颅直...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 PFC),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n=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 DCS伪刺激组(对照组,n=40),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侧前额叶 内隐情绪调节 经颅直流电刺激 启动 认知重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焦虑的心理调适
20
作者 袁加锦 李红 《教育家》 2020年第12期64-65,共2页
疫情引发的焦虑及其生理心理特征自2020年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得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宅在家里。我们不但需要将生活空间限制在狭小的"鸽子笼"中,还需在居家环境下坚持线上办公,推进学习工作进程。长期丧失自由活动的空间... 疫情引发的焦虑及其生理心理特征自2020年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得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宅在家里。我们不但需要将生活空间限制在狭小的"鸽子笼"中,还需在居家环境下坚持线上办公,推进学习工作进程。长期丧失自由活动的空间,学习和工作任务带来的压力,以及充满干扰的居家环境对个体学习工作带来了适应挑战,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容易让人们变得烦躁不安、易激惹、愤怒、恐惧、身体机能下降、睡眠质量降低,甚至出现易惊、躯体疼痛、腹泻等心理生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手机 情绪调节 心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