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崔亚彬 袁中营 +4 位作者 郭峰 王阔 吴慎超 宋东先 高定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0,共6页
通过台架试验的方法,基于一台1.5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应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米勒循环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泵气损失、机械损失、理论热效率、米勒循环与LP-EGR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分析。试验... 通过台架试验的方法,基于一台1.5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应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米勒循环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泵气损失、机械损失、理论热效率、米勒循环与LP-EGR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使用CVVL技术实现了米勒循环效果,泵气损失及机械损失均有一定降低,燃烧效率提高,但油耗降幅不明显。增大发动机压缩比,匹配LP-EGR系统,EGR降低油耗的作用非常明显,米勒循环的作用相对弱化,EGR对发动机的充气能力要求增强,导致米勒度有一定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 泵气损失 热效率 米勒度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效率稀燃发动机的产品开发 被引量:2
2
作者 崔亚彬 赖海鹏 +2 位作者 贾楠 柳茂斌 袁中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0-437,共8页
混合动力汽车是降低整车CO_(2)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有效解决方案。提升混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并扩大常用工况高热效率区可以有效降低整车燃油消耗。根据混动技术平台需求,开发了一款2.0T高效稀燃混动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高压缩比,大程... 混合动力汽车是降低整车CO_(2)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有效解决方案。提升混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并扩大常用工况高热效率区可以有效降低整车燃油消耗。根据混动技术平台需求,开发了一款2.0T高效稀燃混动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高压缩比,大程径比和深度米勒循环,使用高滚流气道设计实现了过量空气系数1.8的超稀薄燃烧。凭借先进的燃烧系统和降摩擦设计,该发动机实现了44%的有效热效率。同时,41%以上热效率区域覆盖了转速从1000到4000 r/min发动机混动常用工况点,确保了出色的整车燃油经济性。此外,高效稀燃发动机还实现了115 kW的最大功率和240 N•m的转矩平台,保证了混动系统的动力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燃发动机 高热效率 高压缩比 混合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欧V”排放法规的GW4G15T汽油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志豪 袁中营 +3 位作者 陈孝培 高定伟 张梓龙 李克俊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配有三效催化器的汽油机,排气中的HC排放物70%~80%是在冷起动阶段产生的。为了满足"欧V"排放法规的要求,从降低冷起动阶段产生的HC排放入手,对原发动机的气门重叠角和喷油器进行优化。发动机优化后,冷起动阶段HC排放降低,外... 配有三效催化器的汽油机,排气中的HC排放物70%~80%是在冷起动阶段产生的。为了满足"欧V"排放法规的要求,从降低冷起动阶段产生的HC排放入手,对原发动机的气门重叠角和喷油器进行优化。发动机优化后,冷起动阶段HC排放降低,外特性上动力性、经济性均提高,污染物排放满足"欧V"排放法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冷起动 气门重叠角 喷油器 动力性 经济性 “欧V”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马志豪 杨宏强 +4 位作者 张小玉 陈孝培 袁中营 孟凡科 李艳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2012年第2期30-32,54,共4页
对CG150摩托车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优化,并开展了燃烧和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道优化后,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两种工况时,发动机缸内最高爆发压力增大,且出现时刻提前,最大压力升高率稍有增大,燃烧开始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变短;在外... 对CG150摩托车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优化,并开展了燃烧和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道优化后,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两种工况时,发动机缸内最高爆发压力增大,且出现时刻提前,最大压力升高率稍有增大,燃烧开始时刻提前,燃烧持续期变短;在外特性曲线上,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均有所提高,燃油消耗率降低;配合使用两级触媒和二次补气后,发动机有害物排放满足"国Ⅲ"排放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气道 燃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道喷水对增压直喷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忠 秦静 +6 位作者 裴毅强 张启锐 宋东先 崔亚彬 左坤峰 袁中营 吴慎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95-2603,共9页
基于1台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试验研究不同水油比对加浓和当量比混合气燃烧时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负荷工况下,当过量空气系数λ为1时,随着水油比增加,燃烧相位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同时喷水后空气质量流量下... 基于1台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试验研究不同水油比对加浓和当量比混合气燃烧时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负荷工况下,当过量空气系数λ为1时,随着水油比增加,燃烧相位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同时喷水后空气质量流量下降,两者共同导致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降低;采用当量比混合气燃烧时,λ为1时的CO,HC和排气烟度与λ为0.88时相比明显降低,而NOx排放量升高;CO,排气烟度和NOx排放量随着水油比增加而降低,而HC排放量升高。在满负荷工况下采用当量比混合气燃烧时,通过喷水能够使发动机抗爆能力提高,点火时刻进一步提前,燃烧相位提前;燃烧相位提前使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与未优化点火时刻相比提升0.9%~2.9%,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2.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喷水 汽油机 燃烧特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