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理论的悖论 被引量:8
1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3,165,共9页
西方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对我国的文学理论、文学研究影响甚大。姚斯的以读者接受为中心的文学史模式的核心概念"期待视野"、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等均放逐作品本文,过度抬高读者接... 西方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对我国的文学理论、文学研究影响甚大。姚斯的以读者接受为中心的文学史模式的核心概念"期待视野"、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等均放逐作品本文,过度抬高读者接受的地位,理论上难于自圆其说,他们的论证中又离不开作品本文,便不自觉地回到传统的文学批评的路子,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期待视野 读者响应批评 审美响应理论 生产与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被引量:12
2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0-155,共6页
由近人的论述反观古人的解说 ,发现有清一代道家垄断了《西游记》的评说。《西游证道书》首发其端。《西游真诠》大张其说 ,后出之评本均依从之。都是将《西游记》附会为隐喻道家的修炼之道的书 ,其目的就是借这部为人爱读的通俗小说 ,... 由近人的论述反观古人的解说 ,发现有清一代道家垄断了《西游记》的评说。《西游证道书》首发其端。《西游真诠》大张其说 ,后出之评本均依从之。都是将《西游记》附会为隐喻道家的修炼之道的书 ,其目的就是借这部为人爱读的通俗小说 ,传布其教 ,招徕信徒 ,挽救道教日益衰落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道家 金丹大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与诠释学 被引量:5
3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1,共7页
诠释学是对文学作品如何进行诠释的学问。诠释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文学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诠释基本上是一种认识,文学作品对诠释有一定的规定性。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诠释,历史条件的重建是应有之义,诠释的原则是科学的历史主义。
关键词 诠释 诠释学 历史环境 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学大师冯沅君先生 被引量:2
4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6,共5页
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人物。她和陆侃如先生喜结伉俪,学术相携,合著《中国诗史》是文坛的佳话,也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既是我国学林仰重的女学者,桃李满天下的女教授,又是一位蜚声20世纪20年代文坛的女作家,... 冯沅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人物。她和陆侃如先生喜结伉俪,学术相携,合著《中国诗史》是文坛的佳话,也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既是我国学林仰重的女学者,桃李满天下的女教授,又是一位蜚声20世纪20年代文坛的女作家,建国后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顶梁柱。纵观冯先生的一生,其在中国诗歌史的编写和戏剧史的编写上均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上具有开拓之举,冯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学史学大师,她的贡献是不可低估和磨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沅君 文学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聊斋志异》 被引量:3
5
作者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本文作者自述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偏重文学事实的考证和文本结构的解析。由此研究《聊斋志异》 ,在深知蒲松龄的生活事迹的基础上 ,解开了《聊斋志异》创作的特征 :宗教迷信的故事模式转化为观照现实世界。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非新说:美是生命活力的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6,166,共9页
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发生了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大讨论,参与讨论的学者各陈己说,他们把美的本质问题直接与哲学本体论挂钩,缺乏实践意识,这就妨碍了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实际的研讨。虽然相互批评指责,实际上却是明争暗合,... 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发生了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大讨论,参与讨论的学者各陈己说,他们把美的本质问题直接与哲学本体论挂钩,缺乏实践意识,这就妨碍了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实际的研讨。虽然相互批评指责,实际上却是明争暗合,又一致地否认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黑格尔论自然美和艺术美都是把美视为事物的客观属性,黑格尔的"生命与自由是美的概念的基础"的命题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最深切的答案,这个命题可以更通俗明白地表述为"美是生命活力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美的本质 自然美 艺术美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的性质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4,共5页
中国文学史著作甚多,对于文学史问题的认识颇多分歧意见。如果就文学史最基本的性质问题,围绕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这一至为简朴也至为根本的原则,从不同层次进行辨析、论述,那么可以认为文学史具有史学的品格,文学史是文学研究的分支,文... 中国文学史著作甚多,对于文学史问题的认识颇多分歧意见。如果就文学史最基本的性质问题,围绕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这一至为简朴也至为根本的原则,从不同层次进行辨析、论述,那么可以认为文学史具有史学的品格,文学史是文学研究的分支,文学史是建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史学品格 文学研究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中的哲学与文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袁世硕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3,共5页
文学的历史演变与哲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哲学精神。哲学影响文学有多种方式、途径,文学表现哲学也有多种方式、形态,这是文学史研究中应当关注和把握的。将文学作品的内容抽象为一种主题思想的做... 文学的历史演变与哲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哲学精神。哲学影响文学有多种方式、途径,文学表现哲学也有多种方式、形态,这是文学史研究中应当关注和把握的。将文学作品的内容抽象为一种主题思想的做法,便推动了文学感性观照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哲学 经验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文史专业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培养
9
作者 袁世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1年第6期21-22,共2页
我校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算起,已先后培养了近十届数十名硕士生和四届六名博士生,已经毕业的都获得了相应的学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一向是重视训释文义、考核史实,阐释和评价古代作家作品,... 我校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算起,已先后培养了近十届数十名硕士生和四届六名博士生,已经毕业的都获得了相应的学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一向是重视训释文义、考核史实,阐释和评价古代作家作品,只是凭借一般的哲学、历史和文学理论,缺乏认识的深度和更高的理论概括。指导教师培养研究生主要是指导他们钻研历史文献,了解古代作家的生平、创作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作家作品 历史文献 传承关系 古代作家 古代文学研究 研究者 古代文学作品 训释 重要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识小说家罗贯中--关于罗贯中研究的一个新思路
10
作者 袁世硕 李世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0,共8页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据明人著录,知其为本贯东平、居家浙江,生平事迹无考。本《孟子》读其书知人论世之理,效司马迁作《司马相如列传》之法,解析《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之学养与浙东人的历史观;《水浒传》(百回本)沿袭施耐庵说话文本、编... 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据明人著录,知其为本贯东平、居家浙江,生平事迹无考。本《孟子》读其书知人论世之理,效司马迁作《司马相如列传》之法,解析《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之学养与浙东人的历史观;《水浒传》(百回本)沿袭施耐庵说话文本、编辑增补、后四十回复调叙事之特征,可见作者由浙东学人而屈身杭州书会的人生梗概。由罗贯中之忘年交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所载与其离会之时讳而不言其行迹之语,还可推断世传“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并非妄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贯中 罗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鸣与争论
11
作者 袁世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1,共1页
我不太喜欢争论,宁肯埋头钻研自己研究的课题。事物、事物与事物的关系是复杂的。一个时期,从某一个方面,得出一种认识,自有其真实性、合理性;事过境迁,便可能得出另一种认识。
关键词 与争论 真实性 合理性 袁世硕 埋头钻 超越前人 课题 同义语 完全没有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怪艺术新质论略 被引量:12
12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1-77,共7页
《聊斋志异》从六朝志怪小说“明神道之不诬”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也摆脱了唐传奇“以幻设之奇自见”的偏执,自觉地运用想象和幻想进行文学性的虚构,谈鬼怪狐仙大都有所寄托,借以表现作者的情志,在短篇小说形式上和艺术表现方面,也多有所... 《聊斋志异》从六朝志怪小说“明神道之不诬”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也摆脱了唐传奇“以幻设之奇自见”的偏执,自觉地运用想象和幻想进行文学性的虚构,谈鬼怪狐仙大都有所寄托,借以表现作者的情志,在短篇小说形式上和艺术表现方面,也多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志怪小说 唐人传奇 故事情节 六朝志怪 短篇小说 作者 传奇小说 小说创作 唐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宝玉心解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1986年第4期38-44,55,共8页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主角。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评论《红楼梦》的论著总少不了要论到贾宝玉,专论性的文章篇数也相当可观。诸家之铨释、评论,意见颇多分歧,所以屡有争论。在文学评论中,分歧、争论是常有的事情,不独红学如此。因...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主角。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评论《红楼梦》的论著总少不了要论到贾宝玉,专论性的文章篇数也相当可观。诸家之铨释、评论,意见颇多分歧,所以屡有争论。在文学评论中,分歧、争论是常有的事情,不独红学如此。因为,论者都是发自个人的观感,表述的是自己的认识,正如千人各有一面,很难达到舆论的一律,何况学术上还特别崇尚独创之见。不过,我倒觉得诸家所论,中间确有不少正确或接近正确的意见,即便是各执一端,有顾此失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红楼梦 曹雪芹 自传说 小说化 小说人物 青年女子 文学评论 评论者 意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的傾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3期94-109,共16页
在去年的教学整改和资产阶級学术思想批判运动中,同学們对我們古典文学課的教学,提出了許多批評意見。其中突出的項目之一,就是对我們教学中存在的庸俗社会学的傾向的揭露。事实上,这种傾向也并非仅只存在于我們的教学中,在我国古典文... 在去年的教学整改和资产阶級学术思想批判运动中,同学們对我們古典文学課的教学,提出了許多批評意見。其中突出的項目之一,就是对我們教学中存在的庸俗社会学的傾向的揭露。事实上,这种傾向也并非仅只存在于我們的教学中,在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城中,它也是个比較带有普遍性的問題。几年来,文学評論界也曾对它进行过一些批判。但是,我們对于这个問題的認識,还比較模糊。什么是庸俗社会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研究 庸俗社会学 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史 社会生活 文学史研究 三国演义 山东大学学报 文史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作家与解析作品——就《红楼梦》“自传说”问题谈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0-86,103,共8页
“新红学家”考证出曹雪芹家世生平的一些真实情况,并同《红搂梦》联系起来,拨开了“旧红学家”比附、索隐的迷雾,这对了解《红楼梦》来说是一次飞跃,功不可泯;但后继者沿着其导向,尽力坐实其说,把《红搂梦》当作曹雪芹的生活实录,这又... “新红学家”考证出曹雪芹家世生平的一些真实情况,并同《红搂梦》联系起来,拨开了“旧红学家”比附、索隐的迷雾,这对了解《红楼梦》来说是一次飞跃,功不可泯;但后继者沿着其导向,尽力坐实其说,把《红搂梦》当作曹雪芹的生活实录,这又显示出“自传说”谬误的一面。《红楼梦》研究,固然应以对小说本身的解析为主,但由于小说是曹雪芹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虚构而成的有实有虚的生活图像,因此,若无视对曹雪芹的研究,同样有可能对《红按梦》本身产生误解。所以,文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应是将研究作家与解析作品结合起来,而研究作家不能远离解析作品这个中心,目的仍是为了解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自传说 贾宝玉 作家 作品 中国小说史 新红学 小说人物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平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1985年第3期25-33,共9页
长期以来,《金瓶梅》的名声确实不大好,不仅罕有人印刷出版,就连公开阅读它也是不大敢,至少是不大好意思,怕受到不誉之毁。这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它里面有许多秽亵的描写,被人视为“诲淫”之书。所以,清初人张竹坡刊行这部小说时,硬是在... 长期以来,《金瓶梅》的名声确实不大好,不仅罕有人印刷出版,就连公开阅读它也是不大敢,至少是不大好意思,怕受到不誉之毁。这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它里面有许多秽亵的描写,被人视为“诲淫”之书。所以,清初人张竹坡刊行这部小说时,硬是在卷首冠以所谓“苦孝说”,说这部书是一个孝子有所为而作的,要读者在阅读它的时候体会到那个孝子的“苦心”。实际上,哪个读者也不会从中真正领会到那个虚构的孝子的苦心,哪个读者也不会相信张竹坡杜撰的所谓“苦孝说”,自然也无助于改变这部小说的名声。然而,仅仅把《金瓶梅》看作一部淫书,并不正确,至少失于简单粗暴。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后期 西门庆 官僚机构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 地方官员 太监 御史 蔡京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中的“情”与“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1981年第3期17-20,共4页
近年来,文学评论中讲“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的文章比较多,诸如“创作需要感情”、“文艺作品要以情动人”、“艺术就是感情”等论点,都讲到了。其实,关于情与文的问题,前人早已作过反复的论述。两千年前,人们就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近年来,文学评论中讲“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的文章比较多,诸如“创作需要感情”、“文艺作品要以情动人”、“艺术就是感情”等论点,都讲到了。其实,关于情与文的问题,前人早已作过反复的论述。两千年前,人们就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话来说明诗歌创作。“万趣会文,不离情词。”古代大文学理论家刘勰所作的这种论断,直到现在看来,也还是对的。没有较为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文学创作是难以想像的;不直接或间接借助于形象表现一定的情感的文学作品,是不会感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效果的。现在,谁也不会否认或轻视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讳言,近年来评论者又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在“四人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以情动人 诗歌创作 文学评论 生活感受 现实生活 红楼梦 评论者 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史》:《聊斋志异》的易名抄本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一) 早就听说北京的中国书店曾经收购到一部《聊斋志异》的旧抄本,书名别作《异史》。仅只这一特别的书名,也就颇让研究《聊斋志异》研究者感到兴趣。可是,后来此书却下落不明,我也无从得以过目。前几年,我写《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一) 早就听说北京的中国书店曾经收购到一部《聊斋志异》的旧抄本,书名别作《异史》。仅只这一特别的书名,也就颇让研究《聊斋志异》研究者感到兴趣。可是,后来此书却下落不明,我也无从得以过目。前几年,我写《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论及《聊斋志异》的几种早期抄本,便深以没有能够见到其书为憾。去年初夏,《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在富春江畔开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抄本 聊斋志异 新考 蒲松龄 雍正年间 书店 文字 古本 出版说明 乾隆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沅君先生的治学精神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1982年第4期44-45,共2页
《文史哲》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谈谈冯沅君先生的治学方法,我感到颇为难。我从先生学,说起来时间不算短,正好二十年。但这二十年里,先生主要的精力用到教育、辅导我们这一批根柢甚浅的青年学习上,先生一向谦虚,从不以自己之所长自诩,再加... 《文史哲》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谈谈冯沅君先生的治学方法,我感到颇为难。我从先生学,说起来时间不算短,正好二十年。但这二十年里,先生主要的精力用到教育、辅导我们这一批根柢甚浅的青年学习上,先生一向谦虚,从不以自己之所长自诩,再加上我秉性粗疏、愚钝,体会不深,所以不敢妄自臆说。近来检读先生遗留的文字,除历年的讲义、诗词手稿外,还有部分装订成册的笔记,扉页均有题签,如《媛庐读词》、《媛庐读曲》、《己卯从录》、《涪滨余录》、《辽海杂录》等。捧读过后,感佩之余,略有所悟,虽云管窥蠡测,岂能见天海之一隅,但也可以写了出来,作为个人学步的准则,或者对为学者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年 冯沅君 治学精神 治学方法 文史哲 根柢 学术研究 臆说 古典文学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世硕 《文史哲》 1982年第1期5-12,共8页
现在,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把《红楼梦》看作现实主义的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上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直观的感性形象真实地反映现实。但是,在文学的发展中,现实主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 现在,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把《红楼梦》看作现实主义的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上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直观的感性形象真实地反映现实。但是,在文学的发展中,现实主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现实的认识和用文学的手段再现现实的能力的提高,现实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甚至同时代的作家,在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上,也往往有着各自的特点,不会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红楼梦》研究者是应当作出明确的回答的。因为,搞清了这个问题,便有助于从创作方面说明《红楼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现实主义 反映现实 现实生活 王夫人 贾宝玉 王熙凤 赵姨娘 再现现实 贵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