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预约统购”到“合作生产”——近代广东甘蔗产销模式转型研究
1
作者 徐旅尊 衷海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清末民初,广东传统制糖产业不断萎缩下行,植蔗也陷入低潮。20世纪30年代,随着陈济棠提倡“糖业复兴”政策,植蔗业在政府预买制、统一购蔗、限制销售等手段并施下,方凭籍“预约统购”模式重新振兴。然而,待南京国民政府控制广东后,制糖... 清末民初,广东传统制糖产业不断萎缩下行,植蔗也陷入低潮。20世纪30年代,随着陈济棠提倡“糖业复兴”政策,植蔗业在政府预买制、统一购蔗、限制销售等手段并施下,方凭籍“预约统购”模式重新振兴。然而,待南京国民政府控制广东后,制糖业面临重重困难,导致甘蔗种植也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有鉴于此,继任者按照“让利于民、还利于商”的思路,组设蔗农合作社,以新的“合作生产”模式力推蔗业发展。最终,省内制糖业不仅实现平稳过渡,还兼顾了商、民利益,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近代甘蔗产业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统购 制糖业 广东甘蔗 产销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陂堰、乡族与国家——以泰和县槎滩、碉石陂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衷海燕 唐元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61,167,共6页
关键词 泰和县 江西中部 吉泰盆地 史料记载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农会立法之演进及其乡村治理之价值判断 被引量:2
3
作者 衷海燕 唐元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7,148,共8页
在近代中国,农会是农民组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形式。近代农会立法演进的历程,彰显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结社自由与自治管理权的肯定和推动。历代政府主导的有序变革经验表明,可以试图通过农会立法有效笼络乡村精英实现乡村治理,达到... 在近代中国,农会是农民组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形式。近代农会立法演进的历程,彰显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结社自由与自治管理权的肯定和推动。历代政府主导的有序变革经验表明,可以试图通过农会立法有效笼络乡村精英实现乡村治理,达到管控与自治机制相结合而良性互动、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农会立法 乡村治理 农民结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绅、乡绅与地方精英——关于精英群体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37
4
作者 衷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致力于士绅阶层,即传统社会的精英群体研究,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角度上,可以将以往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士绅论、乡绅论与地方精英理论。本文分别回顾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士绅 乡绅 地方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粤东山区的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10
5
作者 衷海燕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粤东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虽然历史上较广东其他地区的开发为迟,然而水土流失现象却极为严重。粤东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明中叶以后大量移民的进入,无序盲目的矿产开发,以及粤东一带流民、矿徒"亦耕亦盗"... 粤东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虽然历史上较广东其他地区的开发为迟,然而水土流失现象却极为严重。粤东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明中叶以后大量移民的进入,无序盲目的矿产开发,以及粤东一带流民、矿徒"亦耕亦盗"的生存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频繁的盗矿现象的发生,以及矿乱不断,不仅使粤东成为时人眼中的"盗区",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而且也破坏了当地的森林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虽然地方官民与士绅也都采取了一些治理与控制措施,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山区 矿产开发 环境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堤围管理与基层权力体系——以景福围为中心 被引量:5
6
作者 衷海燕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217,225,共7页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堤围 清代 高要 管理 士绅 科举考试 图书院 基层社会 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鹭洲书院的历史变迁与儒学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衷海燕 唐元平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第3期78-81,共4页
白鹭洲书院为江西最著名的书院之一,由宋至清,历经六百余年。书院的建成与理学密切相关。宋明时期,书院科举、学术活动并重,其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活跃的学术思想大大推动了吉安府儒学的发展。此时理学与书院关系密切,一些理学大师的学术... 白鹭洲书院为江西最著名的书院之一,由宋至清,历经六百余年。书院的建成与理学密切相关。宋明时期,书院科举、学术活动并重,其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活跃的学术思想大大推动了吉安府儒学的发展。此时理学与书院关系密切,一些理学大师的学术思想通过书院得到了传播和继承。书院制度为理学的传播与社会实践提供了保障。清中叶以后随着官方办学主动性的增加,书院的教学日益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失去了往日的学术风气,名存实亡,进而直接导致了吉安府的学术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鹭洲书院 儒学教育 吉安市 中国 高等教育史 学术风气 科举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水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衷海燕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04,共8页
入清以后,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地方社会对水资源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围绕着水资源及其利用而纠纷四起。民间社会与国家都试图通过相应的机制来化解各类水事纠纷,以控制事态恶化。... 入清以后,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地方社会对水资源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围绕着水资源及其利用而纠纷四起。民间社会与国家都试图通过相应的机制来化解各类水事纠纷,以控制事态恶化。总的来说,清代时期,在乡绅、家族等地方权势力量的支持下,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能够对基层社会实施有效控制。而在国家无力控制的"灰色"区域,民间则采取械斗等方式,以武力解决水事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事纠纷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中叶乡约与社区治理——吉安府乡约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衷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明中叶以后乡约的大量出现与当时社会所发生的剧烈变动密切相关。吉安府的士绅们都寄望于通过乡约来建立和睦、融洽的乡里制度 ,并努力在地方倡导与实施。乡约的实行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可能 。
关键词 乡约 社区治理 明代中叶 吉安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广东的码头纠纷与公共秩序 被引量:2
10
作者 衷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98-103,共6页
清代,广东凡是近河海的墟镇、商埠和港市,均设有码头。码头往往是商品的集散地,又是商贾进出货物的要地,并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各种社会力量为占有其中的资源而明争暗夺,码头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官府总的调控原则是根据码头的既... 清代,广东凡是近河海的墟镇、商埠和港市,均设有码头。码头往往是商品的集散地,又是商贾进出货物的要地,并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各种社会力量为占有其中的资源而明争暗夺,码头纠纷事件不断发生。官府总的调控原则是根据码头的既生关系,即行动者之间的斗争态势、力量对比,以及社会舆情、民间俗例等来判案,并逐渐形成结构性的调控原则,以维系码头的公共秩序。当然,码头纠纷解决的调控性结构与原则是不断改变的,其维系或改变端赖于行动者的斗争逻辑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码头纠纷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销画中的广州生态茶园 被引量:1
11
作者 衷海燕 牛浩 周晴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英国的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收藏有清代广州外销画,其中有一套制茶系列图画。通过将画中的细节与史料的对比,可以大致推断出画作反映的是西樵山茶园景致。明代中后期,西樵山茶叶生产兴盛,出现了专业化的茶园,生产的茶叶多为外销,通... 在英国的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收藏有清代广州外销画,其中有一套制茶系列图画。通过将画中的细节与史料的对比,可以大致推断出画作反映的是西樵山茶园景致。明代中后期,西樵山茶叶生产兴盛,出现了专业化的茶园,生产的茶叶多为外销,通过商行销往世界各地。茶农十分注重因地制宜,茶叶生产充分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实现了生态化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樵山 生态茶园 外销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卯水灾与近代珠江三角洲水事管理新格局——以西江下游高要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衷海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4-79,共6页
1915年,珠江三角洲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史称乙卯水灾。是年,西江和北江、东江沿岸以及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洪水泛滥,灾情严重。水灾直接促动了位于西江干流的高要县的堤围管理调整。水灾过后,负责堤务管理的基层组织——围局、公... 1915年,珠江三角洲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史称乙卯水灾。是年,西江和北江、东江沿岸以及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洪水泛滥,灾情严重。水灾直接促动了位于西江干流的高要县的堤围管理调整。水灾过后,负责堤务管理的基层组织——围局、公所,采取了一系列水事管理调控措施,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其权势及对地方堤围事务的掌控。相反,两岸疍民的生存空间则被压缩,最终失去了对水资源掌握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乙卯水灾 高要县 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景观变迁及其空间转移 被引量:2
13
作者 衷海燕 林资龙 +1 位作者 黄耿 王牧焜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207-214,共8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至隋唐时期仍然人口稀少,且集中在地势稍高的丘陵地带从事较原始的农业生产,修建小型水利设施即可保护农业生产。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始于宋,尤其是南宋以后,大量移民涌入广东,并深入到珠三角地区,从而带动农业景观也从山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至隋唐时期仍然人口稀少,且集中在地势稍高的丘陵地带从事较原始的农业生产,修建小型水利设施即可保护农业生产。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始于宋,尤其是南宋以后,大量移民涌入广东,并深入到珠三角地区,从而带动农业景观也从山地丘陵扩展至沙洲滩地。水利设施的修建、土地开发及稻作技术的发展,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改变了岭南瘴气环绕的恶劣自然环境,向宜居环境转化。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景观亦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沙田的大片开发、堤围的大量修建以及桑基鱼塘的迅猛发展、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促使珠三角在清代成为全国农业最兴旺发达区之一,农业景观由山地丘陵、平原沙洲向河海滩地发展。受国际市场与环境影响,珠三角农业生态系统亦不断变化,以基塘为核心的水面景观由顺德、南海为中心的西北部三角洲往西南部三角洲扩展,至清中后期再往中部、东部三角洲发展,并直至珠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农业景观 农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国广州珠江沿岸农业开发与河道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衷海燕 黄仕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5,共6页
广州珠江,指的是广州城至黄埔港的一段水道。一般认为历史上广州珠江河道的变迁,与珠江干流转道致使径流量减少,以及广州城的扩建息息相关。而相对忽略了广州的农业开发与河道变迁的关系。广州珠江北岸线的不断南移,也是广州珠江流域及... 广州珠江,指的是广州城至黄埔港的一段水道。一般认为历史上广州珠江河道的变迁,与珠江干流转道致使径流量减少,以及广州城的扩建息息相关。而相对忽略了广州的农业开发与河道变迁的关系。广州珠江北岸线的不断南移,也是广州珠江流域及其腹地农业开发的结果。广州沙田的围垦与开发,促使沙洲成陆,江面缩窄,水土流失,从而引发了河道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珠江 农业开发 环境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脉”与“龙脉”之争——清代关于端砚开采的“风水”论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衷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产于广东肇庆地区的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在唐代时始闻名于世。此后历代都将端砚作为贡品进行开采。清代以后,随着民间社会风水意识的深耕化,关于端砚的开采,出现了所谓"矿脉"与"龙脉"之争。其中的纷争既有合理... 产于广东肇庆地区的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在唐代时始闻名于世。此后历代都将端砚作为贡品进行开采。清代以后,随着民间社会风水意识的深耕化,关于端砚的开采,出现了所谓"矿脉"与"龙脉"之争。其中的纷争既有合理的部分,保护了农业与生态环境;也有出于维护私人利益、控制地方资源而展开的"风水"争斗。士绅、乡族团体与政府的对抗,并最终获取胜利也直接反映了晚清以后绅权的膨胀,及其对地方社会控制权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端砚 风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与生态入侵之间:20世纪中叶以来华南飞机草利用研究
16
作者 衷海燕 黄国胜 《古今农业》 2021年第3期20-28,共9页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于中南美洲。为探讨其入侵我国的主要原因,对历史文献进行考辨与分析,发现飞机草不晚于1934年传入海南西部的感恩县。至1950年代,海南地区广泛利用飞机草采集制作野生绿肥和农业杀虫剂。20世纪60至70年...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原产于中南美洲。为探讨其入侵我国的主要原因,对历史文献进行考辨与分析,发现飞机草不晚于1934年传入海南西部的感恩县。至1950年代,海南地区广泛利用飞机草采集制作野生绿肥和农业杀虫剂。20世纪60至70年代,广东曾推广飞机草栽培,使之得以扩张并遍布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但1950-1970年代的广积肥运动有效抑制了飞机草的扩张速度与规模。1980年代以来,随着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使用,飞机草等绿肥的积制被弃置,同时由于飞机草本身的生长特性,遂致其种群呈爆发式增长,迅速传播至广东大部分地区,造成生态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 绿肥 化肥 生态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广东人的风水观:地方利益与社会纠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建新 衷海燕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4,共7页
明清时期的广东,在官府与士绅阶层的带动下,风水观念日益“深耕化”,民间风水活动十分兴盛。士绅阶层、家族势力还往往利用所掌握的风水知识,争夺并控制有限的地方资源,维护家族或者地方的利益;利用风水划定生存边界或者利益边界,引起... 明清时期的广东,在官府与士绅阶层的带动下,风水观念日益“深耕化”,民间风水活动十分兴盛。士绅阶层、家族势力还往往利用所掌握的风水知识,争夺并控制有限的地方资源,维护家族或者地方的利益;利用风水划定生存边界或者利益边界,引起不同社会群体对资源的争夺,各种纠纷层出不穷,社会日益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观 风水观念 明清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的池塘渔业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汉廷 衷海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2,共9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池塘养鱼业历史悠久。入清以后池塘渔业日益发展,并在清末及民国时期达到鼎盛,珠江三角洲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塘鱼生产基地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珠江三角洲池塘渔业的历史变迁,认为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发...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池塘养鱼业历史悠久。入清以后池塘渔业日益发展,并在清末及民国时期达到鼎盛,珠江三角洲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塘鱼生产基地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珠江三角洲池塘渔业的历史变迁,认为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发挥着基础性制约作用,而宗族社会和商品经济则是池塘渔业发展的内在结构性要素。从环境史、社会史和农业经济史的角度解读珠江三角洲池塘渔业的近代化历程,可为当前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池塘养鱼业 自然生态环境 宗族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枝”与“水枝”:历史上广东荔枝品种及分类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游凯棣 衷海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5-192,共8页
荔枝的品种分类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广东虽作为中国荔枝的主产区之一,却少有研究关注历史上人们对广东荔枝各品种的命名起源及分类方式的形成缘由。本文通过探究广东荔枝“山枝”与“水枝”分类法的形成过程,得出如下结论:一,广东的... 荔枝的品种分类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广东虽作为中国荔枝的主产区之一,却少有研究关注历史上人们对广东荔枝各品种的命名起源及分类方式的形成缘由。本文通过探究广东荔枝“山枝”与“水枝”分类法的形成过程,得出如下结论:一,广东的早、晚熟荔枝品种的形成与土壤环境、生态条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二,此分类法的形成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清代广东地区荔枝文化的发展,以及此一时期荔枝市场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珠江三角洲 生长环境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物种与我国近代植物学知识的本土建构--以金鸡纳学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国胜 衷海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240,共8页
金鸡纳树原产南美,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种。至20世纪40年代前期,我国初步形成系统的金鸡纳学。综合分析金鸡纳此一外来物种的引种过程,可知近代新的植物学知识建构,一方面来自于摆脱药物对外依赖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挽救国民生命的迫切医疗... 金鸡纳树原产南美,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种。至20世纪40年代前期,我国初步形成系统的金鸡纳学。综合分析金鸡纳此一外来物种的引种过程,可知近代新的植物学知识建构,一方面来自于摆脱药物对外依赖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挽救国民生命的迫切医疗需求;另一方面是开发热带地区、支持抗战建国的政治诉求。而植物学家的科学研究、积极倡种与政府的引种实践是金鸡纳学形成的关键。此后科研成果的公开发表、科普著作出版及派遣技术专家等推动了金鸡纳知识传播。我国金鸡纳学的形成是官、学共建的结果,并呈现出注重实用技术研究及知识的“本土化”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金鸡纳学 知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