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渗析深度处理农药生产尾水 被引量:6
1
作者 关莹 孙云龙 +2 位作者 衷从强 韩卫清 王连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4,78,共6页
采用四室电渗析反应器对农药生产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尾水电导率为4.83 mS/cm,残留较高含量的NaCl和Na2SO4,同时残留毒性有机污染物,通过测定发现2-氨基-4-甲基苯并噻唑、粉唑醇和三环唑为其主要特征污染物,出水电导率为0.202 m... 采用四室电渗析反应器对农药生产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尾水电导率为4.83 mS/cm,残留较高含量的NaCl和Na2SO4,同时残留毒性有机污染物,通过测定发现2-氨基-4-甲基苯并噻唑、粉唑醇和三环唑为其主要特征污染物,出水电导率为0.202 mS/cm,脱盐率为95.8%,离子去除率达90%以上,TOC去除率为72.2%,出水浊度和色度大幅改善,但存在出水偏酸的问题。废水中Na+、SO42-和Cl-分别被回收到浓缩室和阴极室形成酸碱循环利用。离子交换膜污染后,发现处理时间延长、出水水质TOC含量升高的问题,其中阳离子交换膜主要受到2-氨基-4-甲基苯并噻唑的污染,阴离子交换膜上污染物较为复杂,通过酸碱清洗和活性剂清洗均可使膜性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室电渗析 深度处理 毒性有机物 盐分 膜污染 酸碱回收 膜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路工业尾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
2
作者 衷从强 许德超 +4 位作者 张建 朱军 朱婷婷 尹魁浩 彭盛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深圳市某集成电路工业尾水中有机物浓度低,氨氮、硝态氮、总氮浓度高,BOD5/COD低于0.3,C/N低于1.3,属于低C/N难生物降解废水。现应用生态-A/O生物接触氧化复合系统对该尾水进行中试规模强化生物深度处理。经研究表明,C/N为2.0,HRT为12.... 深圳市某集成电路工业尾水中有机物浓度低,氨氮、硝态氮、总氮浓度高,BOD5/COD低于0.3,C/N低于1.3,属于低C/N难生物降解废水。现应用生态-A/O生物接触氧化复合系统对该尾水进行中试规模强化生物深度处理。经研究表明,C/N为2.0,HRT为12.4 h是反应系统最佳操作参数,此条件下系统运行60 d后,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2.7%、84.3%、65.9%,当中COD、总氮去除率比现有实际深度处理工程出水分别高10%、45%左右,反应系统水生植物茎叶葱绿,植物根系和生物填料微生物挂膜情况良好,微生物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工业尾水 生态-A/O生物接触氧化复合系统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SBR反应柱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衷从强 尹东高 +2 位作者 钟琴道 彭盛华 尹魁浩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43,共5页
应用高径比为3.67的SBR反应柱R1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经90 d培养即可获得粒径主要分布在0.5~1.0 mm、形状规则、结构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R1中颗粒污泥MLSS为5 500 mg/L,SVI_(30)为36 m L/g,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活... 应用高径比为3.67的SBR反应柱R1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经90 d培养即可获得粒径主要分布在0.5~1.0 mm、形状规则、结构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R1中颗粒污泥MLSS为5 500 mg/L,SVI_(30)为36 m L/g,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活性污泥。应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集成电路工业综合废水,废水COD、氨氮、TP和TN去除率分别在85%、80%、60%和47%以上。通过污泥产率分析得出,好氧颗粒污泥比活性污泥污泥原位减量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集成电路工业废水 污泥原位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化和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农药车间废水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婧艳 韩卫清 +5 位作者 衷从强 孙云龙 孙秀云 李健生 沈锦优 王连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南通某公司农药车间的生产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盐,废水COD及磷含量高,特别是含有的毒性特征因子对生化微生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无法采用传统的生化工艺进行处理。采用三效蒸发、铁炭微电解、絮凝沉淀和A/O组合工艺处理废水,运行良... 南通某公司农药车间的生产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盐,废水COD及磷含量高,特别是含有的毒性特征因子对生化微生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无法采用传统的生化工艺进行处理。采用三效蒸发、铁炭微电解、絮凝沉淀和A/O组合工艺处理废水,运行良好,各项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A/O工艺 农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填料对E-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巧 衷从强 +2 位作者 张建 许德超 彭盛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1,共5页
采用立体生态污水处理组合工艺(E-A/O)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以添加仿生生物填料的装置作为实验组(R2),未添加的作对照组(R1),考察两组工艺在污泥沉降性能、胞外聚合物产生及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差异,评估生物填料在E-A/O工艺中的作用。结果... 采用立体生态污水处理组合工艺(E-A/O)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以添加仿生生物填料的装置作为实验组(R2),未添加的作对照组(R1),考察两组工艺在污泥沉降性能、胞外聚合物产生及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差异,评估生物填料在E-A/O工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2挂膜效果良好,生物量大,出现大量原后生动物,污泥粒径大于R1,且更为密实,增加了系统菌群多样性。R2中污泥SVI和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多糖(PS)含量比R1中低11.8%~21.6%,表现出更强的亲水性和沉降性。污染物去除结果表明,R2对COD、NH3-N、TN和TP去除率可达96.3%、81.9%、80.0%和35.6%,除TN去除率与R1相当,其它指标去除率均高于R1,说明生物填料添加可强化E-A/O工艺的除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生态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生活污水 仿生填料 污泥沉降性能 胞外聚合物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与纳米SiO_2-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处理高氟废水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德超 衷从强 +3 位作者 朱婷婷 尹魁浩 彭盛华 阳立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1-645,共5页
采用CaCl_2和纳米SiO_2-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对含氟废水进行两步除氟。实验结果表明:ρ(F-)为420.0 mg/L、pH为8.5的含氟废水经CaCl_2处理后ρ(F-)降至26.5 mg/L;在二级除氟pH为11.5、复合混凝剂加入量(复合混凝剂与废水体积比)为0.50... 采用CaCl_2和纳米SiO_2-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对含氟废水进行两步除氟。实验结果表明:ρ(F-)为420.0 mg/L、pH为8.5的含氟废水经CaCl_2处理后ρ(F-)降至26.5 mg/L;在二级除氟pH为11.5、复合混凝剂加入量(复合混凝剂与废水体积比)为0.50%的最佳条件下处理60 min后废水中ρ(F-)降至5.7 mg/L,而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二级除氟时,ρ(F-)可降至8.7 mg/L,表明复合混凝剂比PAC的除氟效果更佳。复合混凝剂中自由离子和单体羟基配合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76.5%和92.5%,而低聚合度的多核羟基配合物及高聚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 氯化钙 聚合氯化铝 除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LCD生产废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巧 杨晟 +2 位作者 衷从强 张建 彭盛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99,共5页
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技术对E-A/O工艺处理某液晶面板厂区尾水进行优化,考察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和生物强化手段均可使工艺对废水中COD的去除能力得到提升,去除率可达60%,出水COD可降低至18.0 mg... 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和生物强化技术对E-A/O工艺处理某液晶面板厂区尾水进行优化,考察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和生物强化手段均可使工艺对废水中COD的去除能力得到提升,去除率可达60%,出水COD可降低至18.0 mg/L,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标准。2种强化方式对氮指标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NH4+^-N、NO3-^-N和TN去除率保持稳定,NH4+^-N去除率约为50%,NO3-^-N和TN去除率约为70%。生物强化处理与物化手段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而且易操作、针对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废水 立体生态污水处理工艺 臭氧氧化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修饰石墨烯气凝胶制备及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怡虹 周廷尧 +3 位作者 胡蓉 衷从强 彭盛华 尹魁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7-70,共4页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将多巴胺(DA)与氧化石墨烯(GO)共混制得多巴胺修饰的石墨烯气凝胶(DA-rGA)。利用SEM和FTIR对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孔雀石绿(MG)、藏红T(ST)和罗丹明B(Rh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DA-rGA具有三维多孔...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将多巴胺(DA)与氧化石墨烯(GO)共混制得多巴胺修饰的石墨烯气凝胶(DA-rGA)。利用SEM和FTIR对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孔雀石绿(MG)、藏红T(ST)和罗丹明B(Rh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DA-rGA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其对MG、ST和Rh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35、1 191、348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气凝胶 水热合成 染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