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贝叶斯优化和时域卷积网络的海面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1
作者 周星 行鸿彦 叶如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针对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微弱回波信号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BO-TCN的海面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对原始海杂波时序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PSR),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BO)与时域卷积网络(TCN)构建海杂波幅度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 针对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微弱回波信号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BO-TCN的海面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对原始海杂波时序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PSR),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BO)与时域卷积网络(TCN)构建海杂波幅度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评估优化算法的效果,将预测误差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分析检测性能。采用IPIX雷达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误差频谱中有效检测出海面微弱信号并适用于不同海情,实测海杂波在HH和VV极化下的平均均方误差分别为2.28×10^(-4)和2.32×10^(-4),相比于现有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增强了海面微弱信号的可检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杂波 相空间重构 贝叶斯优化算法 时域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elphi实现大气电场仪系统中PC机与MSP430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丽丹 肖稳安 +2 位作者 行鸿彦 周欣 唐海 《信息化研究》 2009年第3期40-43,共4页
提出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与Delphi环境下PC机的串行通信的软硬件实现方法。依据系统的工作流程和通信控制原理,分析了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硬件控制电路、通信协议,并设计了上下位机通信软件。重点分析Delphi语言中MSCom... 提出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与Delphi环境下PC机的串行通信的软硬件实现方法。依据系统的工作流程和通信控制原理,分析了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硬件控制电路、通信协议,并设计了上下位机通信软件。重点分析Delphi语言中MSComm控件的使用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具有大气电场预警功能的大气电场仪的实时信息采集处理中,成功实现了功能要求。实际应用表明,该通信方案稳定可靠且控制简单,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电场仪系统 串行通信 MSCOMM控件 MSP430单片机 DELP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流量时空特征和自适应加权系数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顾伟 行鸿彦 侯天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7-2654,共8页
针对传统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对流量数据时空特性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检测模型性能较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多头挤压激励机制(MSE)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MSECNN-BiLSTM。利用1维CNN挖... 针对传统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对流量数据时空特性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检测模型性能较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多头挤压激励机制(MSE)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MSECNN-BiLSTM。利用1维CNN挖掘空间尺度下的异常流量特征,并引入MSE,多角度自适应特征加权,强化模型全局特征的关联能力。将网络流量的特征输入BiLSTM,捕捉流量数据的时序依赖性,进一步建立网络流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关系模型。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预测分类,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在异常流量检测领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流量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挤压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密集网络中基于BCD的联合频谱资源优化方法
4
作者 周宇航 陈勇 +1 位作者 张建照 行鸿彦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2,共8页
针对超密集网络(ultra dense network,UDN)中基站密集部署导致的严重层间干扰问题,构建了考虑频谱复用和共信道干扰条件下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问题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坐标下降(block coordinate descent,BCD)法的联合频谱资源优化(joi... 针对超密集网络(ultra dense network,UDN)中基站密集部署导致的严重层间干扰问题,构建了考虑频谱复用和共信道干扰条件下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问题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坐标下降(block coordinate descent,BCD)法的联合频谱资源优化(joint resource optimization based on BCD,JROBB)方法。该方法将原问题分解为分簇、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三个子问题,通过BCD法迭代优化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分配,逼近原问题的最优解。仿真分析表明,在复杂度提升有限的情况下,系统总吞吐量比现有典型算法平均至少提升22%,可以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密集网络(UDN) 分簇 资源分配 联合优化 块坐标下降(BC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海面微弱目标检测
5
作者 叶如 行鸿彦 周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70,共8页
针对强混沌背景噪声下传统方法难以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的问题,研究了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和麻雀寻优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LSTM模型参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降低目... 针对强混沌背景噪声下传统方法难以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的问题,研究了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和麻雀寻优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LSTM模型参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降低目标检测门限,结合LSTM模型进行单步预测,利用预测误差从强海杂波背景下检测出微弱目标信号。以Lorenz混沌系统作为混沌背景进行仿真实验,对叠加的小信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微弱信号,其预测的均方根误差0.00171(信噪比为-137.707 dB),相较于传统神经网络预测模型、LSTM预测模型、GA-LSTM预测模型、PSO-LSTM预测模型均有显著提升。利用IPIX雷达信号进行预测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长短时记忆网络 麻雀寻优算法 海杂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的自适应实现形式 被引量:13
6
作者 行鸿彦 赵守国 +2 位作者 邸继征 刘照泉 万明习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6期47-50,共4页
认为广义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的缺陷是依赖对输入信号及噪声先验知识 ,特别是对其功率谱的了解 ,而在实际应用中 ,往往缺乏这种先验知识 ,只能以估计值来代替 ,从而影响时延估计精度 .自适应滤波器一般只需要很少或根本不需要任何关于输入... 认为广义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的缺陷是依赖对输入信号及噪声先验知识 ,特别是对其功率谱的了解 ,而在实际应用中 ,往往缺乏这种先验知识 ,只能以估计值来代替 ,从而影响时延估计精度 .自适应滤波器一般只需要很少或根本不需要任何关于输入信号和噪声的先验知识且性能良好 ,若用自适应滤波器替代广义相关法中的预滤波器就可放松或免除对输入信号和附加噪声的条件限制 ,提高时延估计的精度 ,广义相关时延估计算法时域中的预滤波器就是其频域中的权函数 .从理论上证明了 ,任何一个广义相关权函数 ,都能够变换成一个或几个 Roth处理器的组合形式 .实际上 ,Roth处理器就是自适应滤波器实现的、能对原始带噪信号做最优化估计的维纳滤波器 ,从而实现了自适应广义相关时延估计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关时延估计 广义相关权函数 自适应滤波器 Roth处理器 维纳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电场仪观测数据的海拔校正及联网 被引量:7
7
作者 行鸿彦 张强 +1 位作者 徐伟 季鑫源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1-597,共7页
为了提高电场联网数据的一致性,扩大雷暴监测范围,讨论了海拔对电场数据的影响及联网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气电场数据的海拔校正方法。采用克里格法对2010年南京地区6~8月的电场数据进行联网实验,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对双单... 为了提高电场联网数据的一致性,扩大雷暴监测范围,讨论了海拔对电场数据的影响及联网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气电场数据的海拔校正方法。采用克里格法对2010年南京地区6~8月的电场数据进行联网实验,结合雷达回波资料,对双单体雷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校正方法能有效地修正电场数据,有助于提高大气电场仪的雷暴监测能力。由于各雷暴发展程度不同,雷暴云电荷结构存在差异,导致雷暴回波强度与电场分布不一致,甚至会出现互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电场仪 海拔校正 电场联网 雷电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的海杂波去噪 被引量:17
8
作者 行鸿彦 朱清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实际海杂波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提出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海杂波去噪方法.利用EEMD将含有目标信号的海杂波数据分解成一系列从高频到低频的固有模态函数(IMF),通过各个IMF的自相关,分选出有用信号和噪声分量,对噪声占... 针对实际海杂波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提出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海杂波去噪方法.利用EEMD将含有目标信号的海杂波数据分解成一系列从高频到低频的固有模态函数(IMF),通过各个IMF的自相关,分选出有用信号和噪声分量,对噪声占主导作用的IMF选用Savitzky Golay(SG)滤波方法进行消噪,将滤波后的模态分量和剩余的分量进行重构得到削噪后的信号.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混沌序列的单步预测模型,从预测误差中检测淹没在海杂波背景中的微弱信号,比较去噪前和去噪后的均方根误差,利用均方根误差评价去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EEMD算法对海杂波数据去噪是有效的,去噪后所得的均方根误差0.0028比去噪前所得的均方根误差0.0119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杂波 集成经验模态分解 自相关函数 Savitzky Golay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延估计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行鸿彦 唐娟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对国内外时延估计的最新研究现状及各种算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了大量时延估计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义相关法、广义相位谱法、自适应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分析了各种算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重点论述了现代信号处理算法与时延估计算... 对国内外时延估计的最新研究现状及各种算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了大量时延估计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义相关法、广义相位谱法、自适应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分析了各种算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特点。重点论述了现代信号处理算法与时延估计算法相结合的各种时延估计方法及其在非平稳信号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带宽对时延估计精度的影响及宽带信号的时延估计方法,指出了时延估计算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估计 广义相关 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弱信号检测的变尺度Duffing振子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行鸿彦 吴慧 刘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4-742,共9页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问题,本文把互补集总经验模式分解(CEEMD)方法和变尺度Duffing振子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利用CEEMD将复杂含噪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固有模态函数(IMF),通过Duffing系统分岔图及其变化找到相轨...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问题,本文把互补集总经验模式分解(CEEMD)方法和变尺度Duffing振子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利用CEEMD将复杂含噪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固有模态函数(IMF),通过Duffing系统分岔图及其变化找到相轨迹变化的临界阈值,实现含噪信号的信息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免疫噪声,而且能有效检测出信噪比低至-73dB的多频率周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混沌 分岔图 互补集总经验模式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组合优化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行鸿彦 郑红利 徐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6,共7页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对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参数组合优化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相空间重构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将相空间重构和SVM模型参数作为遗传算法(GA)的...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对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参数组合优化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相空间重构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将相空间重构和SVM模型参数作为遗传算法(GA)的个体,以混沌时间序列预测均方根误差的倒数作为适应度函数,采用实数编码,通过循环迭代获得最优参数值进行建模、训练和预测,从一步预测误差中将混沌背景中微弱信号(包括瞬态信号和周期信号)检测出来。分别以Lorenz系统和实测的IPIX雷达数据作为混沌背景噪声进行实验研究,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混沌背景噪声中瞬态信号和周期信号检测出来,与传统的参数求取方法相比,预测精度和检测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混沌 参数组合优化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变步长萤火虫优化的随机共振微弱信号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行鸿彦 韩杰 刘刚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针对传统随机共振只能完成单参数寻优及寻优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混沌变步长萤火虫优化的随机共振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选用二阶Duffing振子随机共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共振问题转化为系统的多参数同步寻优问题,利用追尾行为的... 针对传统随机共振只能完成单参数寻优及寻优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混沌变步长萤火虫优化的随机共振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选用二阶Duffing振子随机共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共振问题转化为系统的多参数同步寻优问题,利用追尾行为的混沌变步长萤火虫优化算法寻找系统的最优参数,实现随机共振,检测出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周期信号。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输入信号的信噪比越低,混沌变步长萤火虫优化算法寻优结果越好;在寻优结果上,混沌变步长萤火虫优化算法的随机共振明显优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主要表现为输出信噪比提高了5.70 dB,相对于原始信号,信噪比提高了28.7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变步长操作 追尾行为 萤火虫优化 多参数寻优 微弱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教学优化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行鸿彦 沈洁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0,45,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混沌背景中的微弱信号,提高网络泛化能力,文中利用改进教学优化算法优化贝叶斯回声状态网络的模型参数,提出了一种改进教学优化的混沌背景中微弱信号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混沌序列单步预测模型,分析预测误差的幅值...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混沌背景中的微弱信号,提高网络泛化能力,文中利用改进教学优化算法优化贝叶斯回声状态网络的模型参数,提出了一种改进教学优化的混沌背景中微弱信号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混沌序列单步预测模型,分析预测误差的幅值,检测混沌背景中微弱瞬态信号和周期信号。对Lorenz系统和实测的海杂波数据进行实验研究,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贝叶斯回声状态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比支持向量机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2个数量级,缩短了预测时间,提高了预测精度和预测效率,能快速有效地检测混沌背景中微弱信号,且具有更低的门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回声状态网络 改进教学优化算法 微弱信号检测 混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杂波背景下目标的联合特征差异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行鸿彦 尹江燕 王秋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2,共5页
针对低信噪比海情下的小目标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利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提取海杂波分形参数,分析了海杂波的功率谱及其熵特征,提出了海杂波背景下的联合特征目标检测方法。在雷达回波中提取海杂波的分形参数和功率谱熵特征组成二维向... 针对低信噪比海情下的小目标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利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提取海杂波分形参数,分析了海杂波的功率谱及其熵特征,提出了海杂波背景下的联合特征目标检测方法。在雷达回波中提取海杂波的分形参数和功率谱熵特征组成二维向量,利用凸包训练算法获得纯海杂波判别区域,同样对先验知识下的待测海杂波提取这两个特征参量,以此特征参量所对应的点是否在此判别区域内来判别是否存在目标。利用加拿大IPIX雷达数据,证明了所提算法优于用单个特征差异作为统计量的方法,在相同虚警概率下检测效果明显提高,为雷达目标检测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联合特征 凸包 海杂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尺度分形差量的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行鸿彦 杨岑睿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了降低复杂海情对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的影响,提高微弱信号检测准确度,文中采用多重分形去势波动分析法分析了海杂波数据在高尺度条件下的分形特性,将分形尺度q扩展到[-30,30],对多重分形参数H(q)的估计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尺度分... 为了降低复杂海情对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的影响,提高微弱信号检测准确度,文中采用多重分形去势波动分析法分析了海杂波数据在高尺度条件下的分形特性,将分形尺度q扩展到[-30,30],对多重分形参数H(q)的估计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尺度分形差量ΔH(q),分析了尺度q的选取对ΔH(q)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尺度分形差量的海杂波中小目标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IPIX海杂波数据的分形特性受到海情和雷达极性的影响,选择高尺度指数q时,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区分动目标与纯海杂波之间的分形差异性,降低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对海情的依赖性,相较于单尺度去势波动分析检测方法,大部分海情的检测门限提高了40%以上,发挥了海杂波数据在高尺度多重分形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 IPIX海杂波数据 小目标检测 多重分形去势波动分析法(MF-D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蜂群算法优化向量机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伟 吕文华 行鸿彦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0,共6页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对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能力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蜂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混沌信号的时间延迟和嵌入维实现相空间重构,利用蜂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惩罚系数和核函数参数进行优化,结合支...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对混沌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能力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蜂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混沌信号的时间延迟和嵌入维实现相空间重构,利用蜂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惩罚系数和核函数参数进行优化,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混沌序列的单步预测模型,从预测误差中检测淹没在混沌背景中的微弱信号(包括瞬态信号和周期信号)。以Lorenz系统和雷达实测得到的海杂波数据作为混沌背景噪声进行验证研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对混沌背景信号的影响并检测出混沌背景噪声中的微弱信号。与传统方法相比,预测精度和检测门限方面的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海杂波 微弱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太阳能追踪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17
作者 倪玉峰 闫闱 +1 位作者 刘建成 行鸿彦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3期201-204,207,共5页
采用MSP430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太阳能追踪采集系统,该系统对机械装置中水平、俯仰两个自由度的步进电机进行驱动,先是根据时钟时间调整硅电池板到预定位置,再根据检测的光照强度系列值,把太阳能电池板精确... 采用MSP430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太阳能追踪采集系统,该系统对机械装置中水平、俯仰两个自由度的步进电机进行驱动,先是根据时钟时间调整硅电池板到预定位置,再根据检测的光照强度系列值,把太阳能电池板精确调整到光照最强处,提高了处理速度和追踪的精度,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利用单片机的AD12模数转换器实时监测充电电池电量状态。另外,系统具有无线射频传输模块,可以把系统采集来的时钟时间、温度、光强、电量状态等信息传输到上位机,实现远距离实时监控。该系统经过实际应用检验,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实现了太阳能自动追踪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追踪系统 光电检测 充电 无线传输 单片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方差特性的混沌信号自适应去噪算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强 行鸿彦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1-906,共6页
本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D),研究了不同状态下混沌信号的方差特性,提出了一种EMD分解层数自适应的去噪算法.该算法根据固有模态函数(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与总分解层数的关系,能够自适应选择需处理的IMF层数,并结合提升小波在更... 本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D),研究了不同状态下混沌信号的方差特性,提出了一种EMD分解层数自适应的去噪算法.该算法根据固有模态函数(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与总分解层数的关系,能够自适应选择需处理的IMF层数,并结合提升小波在更新和预测方面的优势综合去噪,分别以Lorenz、Chen系统(加入10%-100%的高斯白噪声)和实测的IPIX雷达数据作为混沌背景噪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的低噪声(≤30%)环境下,与传统小波阈值去噪等方法相比,其均方误差降低了30%以上,信噪比提高了1.5db-3.5db,并能有效地去除海杂波噪声,提高混沌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混沌 方差特性 提升小波 自适应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通道通用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一波 行鸿彦 徐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72,共5页
针对传统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存在扩展性和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根据不同气象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特征,提出模块化结构的多通道通用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用低功耗单片机和CPLD架构,通过多路模拟开关,数字端口,内置增益可控信号放大电路... 针对传统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存在扩展性和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根据不同气象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特征,提出模块化结构的多通道通用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用低功耗单片机和CPLD架构,通过多路模拟开关,数字端口,内置增益可控信号放大电路和控制器,分别对气象传感器输出的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可根据需求配置多路采集通道,采集数据可通过串口传送给上位机。利用高精度JJQ1气象信号模拟器和61/2位万用电表搭建实验平台对系统进行测试。数据表明,系统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通道可配置、扩展性强的特点,还可用于其他领域的多通道信号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模块化 多通道 气象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G监护仪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敏松 行鸿彦 刘建成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6期187-189,共3页
基于传统的仪用放大器基本框架,设计了一种新的可用于心电信号放大的前置放大器。在3 dB带宽范围内,该放大器的增益达到了48.3 dB。等效的输出噪声电压值为5.34 nV/Hz。根据生物电信号采集的特点,通过增加右腿驱动电路,提高了放大器的... 基于传统的仪用放大器基本框架,设计了一种新的可用于心电信号放大的前置放大器。在3 dB带宽范围内,该放大器的增益达到了48.3 dB。等效的输出噪声电压值为5.34 nV/Hz。根据生物电信号采集的特点,通过增加右腿驱动电路,提高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对被测的生物体具有更安全的保护作用。仿真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在增益、频率响应特性、共模抑制比等性能参数方面符合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要求,确保了输出心电信号的低失真,可用于ECG监护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放大器 ECG监护仪 共模抑制比 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