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生混凝土的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虢清伟 胡勇有 +3 位作者 郑丙辉 胡春明 张太平 王鑫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共4页
通过拌制粒径分别为5~10mm、10~16mm、16~20mm、20~25mm及25~32mm的5组多孔混凝土试件,测定其在制作成植生混凝土各阶段的渗透系数,探求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适生材料灌注前,骨料粒径越大,多孔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越大,其值在3... 通过拌制粒径分别为5~10mm、10~16mm、16~20mm、20~25mm及25~32mm的5组多孔混凝土试件,测定其在制作成植生混凝土各阶段的渗透系数,探求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适生材料灌注前,骨料粒径越大,多孔混凝土试件的渗透系数越大,其值在3.56~32.78cm/s间;在灌注后情况恰恰相反,渗透系数在0.11~0.85cm/s间,表明灌注后多孔混凝土透水性能大幅降低,但仍属强透水材料之列;在植物生长初期,根系生长作用可提高植生混凝土的透水能力,但2~3月后趋于稳定;兼顾植物生长、强度及透水性能,单粒级植生混凝土骨料粒径宜在20~25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混凝土 植生混凝土 透水性能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筛选 被引量:4
2
作者 虢清伟 胡勇有 +4 位作者 郑丙辉 谢磊 胡春明 王鑫 张太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142,共6页
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河道,测定7种供试植物的盖度、生物量、坡面适应性、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等,对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深圳的自然条件下,各供试植物在模拟河道堤坡上都能正常生长;播种或幼... 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河道,测定7种供试植物的盖度、生物量、坡面适应性、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等,对适于深圳城市河道护坡的草类植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深圳的自然条件下,各供试植物在模拟河道堤坡上都能正常生长;播种或幼苗移栽4个月后,各物种间的盖度、生物量、根系特征、耐淹能力及抗冲刷能力差异显著;百喜草盖度可达70%以上,生物量(干重)可达8.33 kg/m2,其中根系生物量为2.09 kg/m2,而且直径不超过1mm的有效根多,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植物;百喜草植株在部分淹水、全淹时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45及15 d,耐淹能力强;百喜草砌块能抵御4.0m/s的流速冲刷.综合各项指标,百喜草是最适于深圳地区城市河道护坡的优良水保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草类植物 耐淹性 生态护坡 筛选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孔隙状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胡勇有 胡春明 +4 位作者 谢磊 虢清伟 王鑫 张太平 郑丙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9,共5页
为了完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适生性的判据,拌制了4组不同孔隙状态的生态混凝土,在其上种植百喜草,考察了百喜草的表观生长情况,测定了百喜草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根系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的植物适生性不仅取决于孔隙... 为了完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适生性的判据,拌制了4组不同孔隙状态的生态混凝土,在其上种植百喜草,考察了百喜草的表观生长情况,测定了百喜草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根系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的植物适生性不仅取决于孔隙率,同时也受孔隙平均孔径的影响.孔隙率越高,平均孔径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百喜草而言,相比于孔隙率为36%、平均孔径小于4mm的生态混凝土,它在孔隙率为39.45%、平均孔径为6.4mm的混凝土中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骨料 孔隙大小 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低浓度生活污水筛选适于华南人工湿地的植物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勇有 王鑫 +3 位作者 张太平 虢清伟 胡春明 郑丙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116,共6页
为拓展人工湿地的实际应用范围,通过盆栽实验,利用低浓度生活污水对14种待选植物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显示,与无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绝大多数待选植物的存在并没有明显提高盆栽对COD的去除能力,但却能够有效提高盆栽对污水中氮、磷的去... 为拓展人工湿地的实际应用范围,通过盆栽实验,利用低浓度生活污水对14种待选植物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显示,与无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绝大多数待选植物的存在并没有明显提高盆栽对COD的去除能力,但却能够有效提高盆栽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和24 h时,植物吸收对去除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5%和40.0%,对去除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9%和25.1%.故对COD的去除能力不适合作为筛选湿地植物的指标,而应以氮、磷的去除率作为筛选指标,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植物的抗逆性和观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 生活污水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渣对水中氨氮和总磷吸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金辉 陈思光 +3 位作者 虢清伟 王劲松 彭瑞婷 周志武 《铀矿冶》 CAS 2011年第4期221-224,共4页
对煤渣吸附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总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静态试验的方法,分别考察了煤渣粒径、反应接触时间、煤渣投加量、原水氨氮和总磷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最佳条件:煤渣粒径为>10~15mm,... 对煤渣吸附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总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静态试验的方法,分别考察了煤渣粒径、反应接触时间、煤渣投加量、原水氨氮和总磷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最佳条件:煤渣粒径为>10~15mm,吸附时间为13h,煤渣投入量为50g/L。在进水总磷、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5、5mg/L时,煤渣对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6.4%和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渣 污染水源水 吸附 氮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东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超 虢清伟 +3 位作者 王劲松 卓琼芳 易皓 刘文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599-3602,共4页
调研了广东省东江流域的基本情况(组成、面积、人口),并从污水排放方式、水质水量情况、污水治理情况(处理模式、处理方法、处理成本及运营管理、处理效果)等方面,分析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并对该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东江流域 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情况调查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用附加气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根义 杨仁斌 虢清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低浓度、有毒有害有机废水的处理因产气量不足而不能正常运行的弱点 ,采用强制性附加气提高循环气量而加大内循环量使其在处理两类废水时达到高的处理效率 ,设计与制作了一种实验用附加气内循环反应器 ,通过对比...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低浓度、有毒有害有机废水的处理因产气量不足而不能正常运行的弱点 ,采用强制性附加气提高循环气量而加大内循环量使其在处理两类废水时达到高的处理效率 ,设计与制作了一种实验用附加气内循环反应器 ,通过对比试验发现 ,该反应器较普通内循环反应器启动时间缩短 38d,最大容积负荷提高2 0 % ,进水浓度为 5 0 0 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用附加气IC反应器 设计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芳烃磷氧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U(Ⅵ)的萃取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莫辉艳 王劲松 +4 位作者 张恒军 虢清伟 谢水波 皮艾南 蔡炎达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0-345,共6页
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6]芳烃磷氧衍生物,并对其进行红外、1 H和13 C核磁共振表征。考察了pH值、萃取剂浓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杯芳烃及其磷氧衍生物萃取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杯[6]芳烃对U(Ⅵ)的萃取效果优于杯[4]... 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6]芳烃磷氧衍生物,并对其进行红外、1 H和13 C核磁共振表征。考察了pH值、萃取剂浓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杯芳烃及其磷氧衍生物萃取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杯[6]芳烃对U(Ⅵ)的萃取效果优于杯[4]芳烃,杯芳烃磷氧衍生物对U(Ⅵ)的萃取效果优于杯芳烃,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杯芳烃磷氧衍生物对U(Ⅵ)的萃取率比杯芳烃分别提高了36.49%和3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 磷氧 萃取 U(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聂凤 熊正为 +2 位作者 黄建洪 虢清伟 彭福全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第8期313-316,5,共4页
调蓄池能提高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最大限度地削减河流入湖污染负荷。该文在分析调蓄池的工作原理及不同调蓄类型组合技术基础之上,讨论调蓄池的功能应用、调蓄池的设计及优化,主要包括调蓄池容积设计、调蓄池冲洗方式的设计及调... 调蓄池能提高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截流倍数,最大限度地削减河流入湖污染负荷。该文在分析调蓄池的工作原理及不同调蓄类型组合技术基础之上,讨论调蓄池的功能应用、调蓄池的设计及优化,主要包括调蓄池容积设计、调蓄池冲洗方式的设计及调蓄池优化设计研究进展,突出了调蓄池在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池 合流制排水系统 溢流污染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菌共生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河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皓 许振成 +1 位作者 虢清伟 王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36,40,共4页
通过选取3种生物填料作为藻菌生长的载体,研究了3种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富营养化河水中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黑臭水时期,3种填料对污染物质去除率整体不高,弹性立体填料对COD、NH3-N、TN、TP的去除... 通过选取3种生物填料作为藻菌生长的载体,研究了3种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富营养化河水中常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黑臭水时期,3种填料对污染物质去除率整体不高,弹性立体填料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38.9%、36.6%、11.1%、48.6%,盾型填料为25.2%、20.1%、8.1%、35.4%,仿生水草为40.2%、32.8%、11%、47.1%。在夏季轻污染水时期,弹性立体填料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3.8%、56.8%、26.8%、37.6%,盾型填料为44.8%、37.9%、19.3%、35.9%,仿生水草为58.7%、61.7%、51.1%、38.5%。相对而言仿生水草对富营养化河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弹性立体填料和盾型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系统 富营养化 生物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氧化塘—浮石床湿地系统处理暖寒季低污染河水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文锐 虢清伟 +2 位作者 黄建洪 田森林 许振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在滇池流域构建氧化塘-浮石床湿地复合系统对暖季与寒季的城市低污染河水开展了净化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小幅调节流量来有效净化暖季与寒季低污染河水。塘与湿地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22、0.37m3/(m2.d)时系统对暖季低污染河... 在滇池流域构建氧化塘-浮石床湿地复合系统对暖季与寒季的城市低污染河水开展了净化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小幅调节流量来有效净化暖季与寒季低污染河水。塘与湿地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22、0.37m3/(m2.d)时系统对暖季低污染河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CODCr75%、TP 93%、TN 64%、NH4+-N 87%。塘与湿地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17、0.29 m3/(m2.d)时系统对寒季低污染河水具有较优的处理效果: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CODCr72%、TP 89%、TN 53%、NH4+-N 73%。系统出水均符合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系统在暖季对低污染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速率明显高于寒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塘 浮石 人工湿地 低污染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红娟 孙丰强 虢清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2-34,共3页
以二氯化亚锡和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通过光化学合成的方法,在低功率紫外灯辐照下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前驱体,经热处理后得到了含有共轭聚合物结构的SnO2/聚氯乙烯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并用XRD和UV-Vi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光催... 以二氯化亚锡和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通过光化学合成的方法,在低功率紫外灯辐照下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前驱体,经热处理后得到了含有共轭聚合物结构的SnO2/聚氯乙烯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并用XRD和UV-Vi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在可见光辐照下能有效地降解亚甲基蓝,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SnO2和PVC直接热处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PVC复合材料 共轭聚合物 亚甲基蓝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福全 熊正为 +2 位作者 虢清伟 黄建洪 聂风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研究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强化城市河道沿程污染物自净能力,在夏季丰水期选择昆明入滇大清河污水,利用弹性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沿程取样并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出水DO为1.5 mg/L的情况下,强化河道流速在0.02 cm/s时出水效果... 为研究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强化城市河道沿程污染物自净能力,在夏季丰水期选择昆明入滇大清河污水,利用弹性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沿程取样并定期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出水DO为1.5 mg/L的情况下,强化河道流速在0.02 cm/s时出水效果较为理想,经强化河道处理后CODCr、TP、TN去除率可达63%-69%、43%-50%、30%-39%;通过去除悬浮物质可以去除相当一部分CODCr和少量TP、TN,可溶性CODCr、TP、TN通过载体微生物的代谢得到进一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城市河道 自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湾水质持续净化系统的构建及效果研究
14
作者 曾东 虢清伟 +4 位作者 洪鸿加 胡习邦 洪伟 刘捷 许振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针对坪山河水体的污染特征,研究基于天然湾畔的河道持续净化系统,通过预处理、二级生物和沉淀以及深度净化等组合处理单元,开展坪山河河道污水强化处理成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河湾水质持续净化系统对坪山河水体中COD的去除率为48.19%,... 针对坪山河水体的污染特征,研究基于天然湾畔的河道持续净化系统,通过预处理、二级生物和沉淀以及深度净化等组合处理单元,开展坪山河河道污水强化处理成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河湾水质持续净化系统对坪山河水体中COD的去除率为48.19%,对TP的去除率为67.93%,对TN的去除率为70.09%,对NH3-N的去除率为80.15%,除极个别数据出现波动外,大部分各指标出水浓度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该系统既能保证河水得到充分、有效的处理,保障河道原有各项功能作用,且可以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工艺灵活运用,极大缓解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不足;人工湿地作为河道景观还能改善和美观河道的生态环境;此外,该示范工程吨水运行费用仅为0.19元,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景观效应,在河道治理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持续净化系统 常规污染物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土铕离子配合物的时间分辨荧光pH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15
作者 黄大伟 邴永鑫 +2 位作者 洪伟 崔恺 虢清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5-749,共5页
以4,7-二苯基-1,10-菲哆啉(母体)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为协同剂和β-二酮配体,合成了一种稀土三元铕离子配合物,其荧光寿命为0.5440ms,并以其为荧光探针对水环境的pH进行时间分辨荧光测定。荧光探针的时间分辨荧光强度在pH7.00... 以4,7-二苯基-1,10-菲哆啉(母体)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为协同剂和β-二酮配体,合成了一种稀土三元铕离子配合物,其荧光寿命为0.5440ms,并以其为荧光探针对水环境的pH进行时间分辨荧光测定。荧光探针的时间分辨荧光强度在pH7.00~8.95时达到最大值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在pH小于7.00和pH大于8.95时,荧光探针的时间分辨荧光强度随着pH变化而变化;在pH2.50~7.00和pH9.91-14.00时,荧光探针的时间分辨荧光猝灭率与pH呈线性关系。溶解氧浓度和离子强度变化对pH测定结果无影响。采用荧光探针测定实际水样的pH,结果与玻璃电极的测定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在4.3%~8.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离子配合物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探针 PH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比对悬挂链曝气式接触氧化工艺的影响
16
作者 陆森 熊正为 +2 位作者 虢清伟 王劲松 王志勇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8-103,共6页
采用悬挂链曝气式接触氧化工艺在不同回流比下处理城市河道污水,应用磷脂法、TTC-脱氢酶活性法和MPN法研究了载体表面生物膜特性,考察了回流比对生物膜特性和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300%之间,回流比对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 采用悬挂链曝气式接触氧化工艺在不同回流比下处理城市河道污水,应用磷脂法、TTC-脱氢酶活性法和MPN法研究了载体表面生物膜特性,考察了回流比对生物膜特性和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300%之间,回流比对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生物活性影响不大,而回流比越大,缺氧区内生物膜量越多,NH+4-N和TN的去除效果越好;回流比大于200%后,对缺氧区生物膜量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减弱;最佳回流比为200%,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0%、80.46%、66.4%和56.5%,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链曝气 回流比 生物量 生物活性 磷脂 脱氢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甲胺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硼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俊威 刘迎云 +1 位作者 虢清伟 卓琼芳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53-58,共6页
通过葡甲胺和活性炭制备了葡甲胺改性活性炭(NMDg-C),去除超标4倍的微量硼。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pH、温度和硼初始浓度对葡甲胺改性活性炭吸附硼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提高... 通过葡甲胺和活性炭制备了葡甲胺改性活性炭(NMDg-C),去除超标4倍的微量硼。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pH、温度和硼初始浓度对葡甲胺改性活性炭吸附硼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提高显著,吸附后的硼浓度降低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以下;改性活性炭吸附硼的最佳条件:pH值为7,温度为15℃,30mL的2.5mg/L的硼溶液,投加1.5g改性活性炭,去除率达到90.59%,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理论饱和吸附量约为1.16 mg/g,其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快速。用1 mol/L的KCl溶液作解吸剂,NMDg-C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甲胺 活性炭 改性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旁路净化城镇湖泊景观水的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邝红艳 虢清伟 +3 位作者 陈思莉 黄大伟 白洁琼 顾晓扬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58-64,共7页
针对城镇湖泊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内源污染严重及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有限的问题,采用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作为湖泊的旁路净化技术强化净化景观水体,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溶解氧及填料高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景观... 针对城镇湖泊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内源污染严重及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有限的问题,采用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作为湖泊的旁路净化技术强化净化景观水体,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溶解氧及填料高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景观水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作为填料用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景观水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水力负荷为0.071 m/h、溶解氧为2~3 mg/L、滤层高度为0.6 m条件下,对COD、TN和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81.54%、75.05%和63.73%;处理100 L的湖泊景观水COD、TN和TP达到GB 3838—2002的Ⅳ类水质质量标准用时为1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 碳素纤维束 旁路净化技术 景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藻剂应急治理湖水蓝藻水华案例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思莉 邴永鑫 +5 位作者 常莎 虢清伟 张政科 姚玲爱 梁荣昌 曾圣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3,共4页
针对2018年8月广东某湖发生暴发蓝藻水华事件,开展了最佳药剂以及最佳投药量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三种化学除藻剂硫酸铜、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的除藻效果,选择聚合氯化铝作为应急除藻剂,并确定聚合氯化铝理论最佳投药量为20 mg/L,根据... 针对2018年8月广东某湖发生暴发蓝藻水华事件,开展了最佳药剂以及最佳投药量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三种化学除藻剂硫酸铜、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的除藻效果,选择聚合氯化铝作为应急除藻剂,并确定聚合氯化铝理论最佳投药量为20 mg/L,根据实验结果指导工程应用,除藻剂平均用量为150 g/m^2,治理后藻类总量下降了90%,其他各项指标均达标,为今后蓝藻水华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应急处置 除藻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浊度下的泥沙对水体镉、铅、砷去除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德纹 王骥 +5 位作者 冯立师 潘超逸 常莎 陈思莉 谢磊 虢清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4,共6页
针对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不同浊度下的泥沙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以浊度为指示指标,通过试验研究了常温(25℃)和低温(5℃)条件下浊度50~650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范围内泥沙对重金属镉、铅、砷吸附去除的影响。试... 针对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不同浊度下的泥沙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以浊度为指示指标,通过试验研究了常温(25℃)和低温(5℃)条件下浊度50~650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范围内泥沙对重金属镉、铅、砷吸附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重金属镉、铅、砷的去除效果为铅>镉>砷,其中铅的去除率达到99%。浊度与能处理达标的最高重金属浓度呈线性关系,常温下浊度与能处理达标的最高镉、铅、砷浓度关系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8、0.999,低温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6、0.998。常温较低温更利于泥沙对重金属镉、铅、砷的去除,能去除更高浓度的重金属,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浊度 吸附 泥沙 重金属污染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