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甘蓝鳞翅目害虫不同防治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虞轶俊 许方程 +2 位作者 吴永汉 余昌宏 吕老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对秋甘蓝上不同鳞翅目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 ,提出以菜青虫为标准虫 ,各鳞翅目害虫虫口当量的计算方法 ,以秋甘蓝的生育期和害虫复合动态防治阈值作为防治的决策指标 ,比较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菜农自控 3种不同防治体系的害虫防治... 通过对秋甘蓝上不同鳞翅目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 ,提出以菜青虫为标准虫 ,各鳞翅目害虫虫口当量的计算方法 ,以秋甘蓝的生育期和害虫复合动态防治阈值作为防治的决策指标 ,比较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菜农自控 3种不同防治体系的害虫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生物防治区与化学防治、菜农自控区对害虫防治效果基本一致 ,生物防治区天敌的控害作用明显增强 ,防治成本比化学防治区和菜农自控区分别减少 13 9%和 5 0 7% ,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5 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鳞翅目害虫 复合防治指标 防治体系 秋甘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24
2
作者 许振岚 陈丽萍 +4 位作者 徐明飞 蒋一之 虞轶俊 王强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1,共9页
建立了Qu ECh ER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同时测定铁皮石斛茎和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这2种农药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PSA)、C18... 建立了Qu ECh ER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同时测定铁皮石斛茎和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这2种农药在铁皮石斛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用N-丙基乙二胺(PSA)、C18和石墨化碳(PC)净化。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10~60 mg/kg添加水平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4.1%;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4%,RSD为1.7%~4.4%。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LOQ)均为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消解较慢,12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40%和72%,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茎和叶中的降解率分别为80%和94%。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8.1 d。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37.5 g/hm^2施药1~2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30 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3mg/kg。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187.5 g/hm^2施药2~3次,施药间隔为7 d,当采收间隔期为90 d时,吡唑醚菌酯在茎和叶中的残留量均小于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吡唑醚菌酯 铁皮石斛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影响土壤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孔亚丽 秦华 +4 位作者 朱春权 田文昊 朱晓芳 虞轶俊 张均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7,共17页
土壤健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主题。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免疫功能协同驱动土壤生命系统运转,是维持土壤健康的核心与关键。了解不同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健康调控机制对有效利用这些核心微生物维持和改善土壤健康至... 土壤健康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主题。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免疫功能协同驱动土壤生命系统运转,是维持土壤健康的核心与关键。了解不同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健康调控机制对有效利用这些核心微生物维持和改善土壤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微生物参与调节土壤碳循环、养分循环,改变土壤结构、抑制植物病虫害、污染控制等主要生物过程系统梳理了微生物在调控土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微生物作为土壤健康的敏感指标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与预警作用。强调未来应加强驱动土壤健康特定功能以及多个生物过程的核心微生物组信息数据库挖掘、构建与生产应用研究,为定向利用微生物改善农业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土壤健康以及保障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健康 土壤功能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智慧蜂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游兆彤 虞轶俊 孔亚广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115,共5页
"智慧蜂业"脱胎于"智慧地球"概念,是蜂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即集成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挖掘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蜂群智慧养殖、蜂产品智慧生产、蜂产品智慧物流以及蜂业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以最大幅度降低蜂业... "智慧蜂业"脱胎于"智慧地球"概念,是蜂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即集成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挖掘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蜂群智慧养殖、蜂产品智慧生产、蜂产品智慧物流以及蜂业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以最大幅度降低蜂业养殖劳动强度,提升蜂产品原料质量,实现蜂产业整体利益平衡发展为最高目标。文章针对中国目前是世界养蜂大国,但却不是养蜂强国的现状,分析国内外"智慧蜂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智慧蜂业"发展的对策设计,具体包括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创新商业模式,智慧养殖、智慧生产、智慧物流等主要内容,整体加快推进我国蜂业转型升级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蜂业 智慧养殖 智慧生产 智慧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郊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寄生蜂调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方程 虞轶俊 +1 位作者 陈小影 吴永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353-356,共4页
通过1999、2000两年时间调查,发现温州郊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寄生蜂共计10种,并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和啮小蜂Oomyzussokolowskii的田间自然消长动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州郊区该两种寄生蜂在不同季节的田间自然寄生... 通过1999、2000两年时间调查,发现温州郊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寄生蜂共计10种,并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和啮小蜂Oomyzussokolowskii的田间自然消长动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州郊区该两种寄生蜂在不同季节的田间自然寄生率,一年中6~7月和9~11月为两个发生高峰;非防治区菜蛾绒茧蜂和啮小蜂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8.2%和16.0%,而菜农防治区则分别仅为4.1%和2.8%,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这两种寄生蜂有较强的杀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菜蛾绒茧蜂 菜蛾啮小蜂 寄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解读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声敢 赵学平 +6 位作者 杨桂玲 虞轶俊 陆剑飞 童英富 苍涛 张志恒 王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718-1720,1723,共4页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精神,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先行先试,首次制定了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本文阐述了制定《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的必要性和主要起草...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精神,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先行先试,首次制定了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本文阐述了制定《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的必要性和主要起草过程,介绍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的农药选用原则,解读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的主要内容,以期为省级农业标准化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大棚草莓 安全用药 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物增果剂——增果乐对作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7
作者 王洪祥 虞轶俊 +5 位作者 陈道茂 陈卫民 陈金浩 施书星 林荷芳 张亚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310-314,共5页
1995~1996年在温州蜜柑、本地早、紫皮果蔗和藤稔葡萄上对增果乐的生物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座果率比空白对照提高70%,比九二O处理高43.5%;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95.5%,比九二O处理增加21.2... 1995~1996年在温州蜜柑、本地早、紫皮果蔗和藤稔葡萄上对增果乐的生物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座果率比空白对照提高70%,比九二O处理高43.5%;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95.5%,比九二O处理增加21.2%;温州蜜柑和本地早果实的内外在品质明显提高;紫皮果蔗的产量与对照和九二O相比均提高26.3%,糖度增加1°Brix以上;藤稔葡萄发育加快,成熟提早,品质提高。证明增果乐优于柑桔和甘蔗上常用的九二O以及葡萄上常用的细胞分裂素(BA)和防落素(PCP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果乐 柑桔 葡萄 生物学效应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改善稻田根际氧环境进而促进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小闯 刘晓霞 +8 位作者 马超 田仓 朱练峰 吴龙龙 张均华 金千瑜 朱春权 孔亚丽 虞轶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碳氮转化和水稻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从稻田“根际氧环境”调控角度揭示适宜水氮耦合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 【目的】阐明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碳氮转化和水稻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从稻田“根际氧环境”调控角度揭示适宜水氮耦合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内在机制。【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根箱模拟培养以及Unisense微电极系统和15N同位素示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常规粳稻日本晴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供试材料,试验设常规淹灌(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CF)、干湿交替(alternate wet and dry irrigation,AWD)两种灌溉模式,以及无氮(0 g/kg,N_(0))、中氮(0.8 g/kg,N_(0.8))、高氮(1.2 g/kg,N_(1.2))3个施氮水平。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氮耦合下水稻根际内外氧环境、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并分析了水稻生长和氮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CF相比,AWD显著增加了水稻根际内外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扬稻6号根际土壤的增加量高于日本晴;(2)与N0相比,在N_(0.8)、N_(1.2)水平下,AWD显著增加了两个水稻品种根际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了水稻根际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3)与N_(0)相比,在N_(0.8)、N_(1.2)水平下,AWD显著增加了水稻根际硝化速率和提取态总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但降低了其铵态氮含量;同时,增加了2个水稻品种根系铵态氮吸收速率、干物质重和氮素利用指数,且上述各指标扬稻6号均显著高于日本晴;(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指数与根际土壤硝化速率、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有效性和根系铵态氮/硝态氮吸收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WD管理可通过提高溶解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进而提高根际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根际硝化速率及根系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速率,提高水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根际溶氧量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氮 氮吸收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芋套种和杀虫灯对青菜上斜纹夜蛾种群的影响及控害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许方程 张海燕 +2 位作者 虞轶俊 陈再廖 吴永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通过3年调查研究,初步明确在浙江温州夏秋季节斜纹夜蛾喜产卵于毛芋上,毛芋上平均卵块量为0.162块/m2,青菜上为0.04块/m2,是青菜上的4.0倍;青菜套种毛芋与青菜田(CK)相比青菜上平均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减少39.13%和52.17%;青菜田套种... 通过3年调查研究,初步明确在浙江温州夏秋季节斜纹夜蛾喜产卵于毛芋上,毛芋上平均卵块量为0.162块/m2,青菜上为0.04块/m2,是青菜上的4.0倍;青菜套种毛芋与青菜田(CK)相比青菜上平均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减少39.13%和52.17%;青菜田套种毛芋控制斜纹夜蛾落卵的有效距离约20 m。青菜田套种毛芋并用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效果更佳,与青菜田(CK)相比,落卵量和幼虫量平均减少73.91%和83.23%,比单用频振式杀虫灯的控害效果提高2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芋 套种 频振式杀虫灯 青菜害虫 斜纹夜蛾 种群 控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实施成效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虞轶俊 陈凯 +2 位作者 王健 汤涛 陈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98-1803,共6页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创新,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主要做法,研究分析了影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创新,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主要做法,研究分析了影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合格证 制约因素 机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木霉和超微粉腐殖质改善连作土壤微生态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辉 张锦 +5 位作者 原倩宇 叶静 孙万春 虞轶俊 俞巧钢 马军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0-1069,共10页
研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1、超微粉腐殖质及其复配物(腐殖质-T1)对连作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旨在为设施连作土壤调理和土传病害防治提供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型的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分析棘孢木霉T-1对不同专化型(黄... 研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1、超微粉腐殖质及其复配物(腐殖质-T1)对连作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旨在为设施连作土壤调理和土传病害防治提供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型的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分析棘孢木霉T-1对不同专化型(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萎蔫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在微宇宙土壤培养试验中设空白对照(CK-S),以及添加1%(质量分数)超微粉腐殖质(TS1)、0.5%(质量分数)T-1菌剂(TS2)和1%(质量分数)腐殖质-T1(TS3)4个处理,在黄瓜盆栽试验中设空白对照(CK-C)、添加1%(质量分数)超微粉腐殖质(TC1)和腐殖质-T1(TC2)3个处理,定期取样,利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定量PCR测定分析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棘孢木霉数量,观察黄瓜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棘孢木霉T-1明显抑制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在微宇宙土壤培养条件下,TS1、TS2和TS3处理均可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拷贝数,其中TS3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超微粉腐殖质与棘孢木霉T-1的复合施用促进了棘孢木霉T-1在土壤中的定殖。黄瓜盆栽试验下,与CK-C相比,TC2处理显著(P<0.05)增加土壤中棘孢木霉和放线菌数量,较TC1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更长效,黄瓜病死株数量更低,且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效应。综上,棘孢木霉T-1、超微粉腐殖质及其复配物均可改善连作土壤微生态,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且以复配使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腐殖质 尖孢镰刀菌 土壤微生物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的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虞轶俊 陈凯 +1 位作者 王为民 陈松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7期16-19,共4页
阐述了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总结了浙江省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合格证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 合格证管理制度 实践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卵粒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虞轶俊 冯炳灿 +2 位作者 杨樟法 周新生 朱仕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40-142,共3页
通过1996年在第三、四代棉铃虫盛发期对27块棉田的2700棉株上的卵量随机抽样调查,经Iwao聚集指数测定,m/m>1;Taylor幂法测定,a=21462>0,b=13717>1;Iwaom—m回归分析,a=... 通过1996年在第三、四代棉铃虫盛发期对27块棉田的2700棉株上的卵量随机抽样调查,经Iwao聚集指数测定,m/m>1;Taylor幂法测定,a=21462>0,b=13717>1;Iwaom—m回归分析,a=-00401≌0,b=25440>1。结果表明,棉铃虫卵粒呈聚集分布。又经Iwao法计算理论抽样数量获如下模式:t=196≌2,D=01,n=(38396/x)+6176;t=196≌2,D=02,n=(9599/x)+1544;t=196≌2,D=03,n=(427/x)+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分布型 抽样技术 聚集分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桂玲 虞轶俊 +2 位作者 陈凯 王强 杨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05-1508,1518,共5页
总结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的研究内容、进展、成效,明确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的风险隐患,开展农药多残留联合风险评估、绿色防控、新农药及技术、投入品快速检测、贮藏及"一品一策"技... 总结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的研究内容、进展、成效,明确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的风险隐患,开展农药多残留联合风险评估、绿色防控、新农药及技术、投入品快速检测、贮藏及"一品一策"技术,研制发布了特色农产品团体标准,建立了"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管控对策"相结合的"一品一策"管控机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管控、科学管控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质量安全 风险评估 一品一策 管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菌种害螨检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光荣 虞轶俊 沈水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31-35,共5页
利用分离器检查蘑菇菌种害螨,方法简便有效。菌种内害螨分离时间随菌种料量、光照度而不同。在分离器上按装25W和40W灯泡,放置100克菌种料,分离48小时即可。检查棉塞内害螨,15W、25W和40W灯泡均适用,单塞分离... 利用分离器检查蘑菇菌种害螨,方法简便有效。菌种内害螨分离时间随菌种料量、光照度而不同。在分离器上按装25W和40W灯泡,放置100克菌种料,分离48小时即可。检查棉塞内害螨,15W、25W和40W灯泡均适用,单塞分离时间24小时。害螨在菌种料中的数量与棉塞中的分布数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换塞检查即可确定菌种内带螨与否。换塞检查步骤为:棉塞高温高压灭菌,用以代换原棉塞,其外部用纸包扎,在室温下放置7~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菌种 害螨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桂玲 汪雯 +3 位作者 张玉 蔡铮 李晨迪 虞轶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92-1596,共5页
随机采集杭州主城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水果店等销售环节的冬枣样品,检测其糖精钠含量,并通过糖精钠溶液浸泡试验研究糖精钠是否对冬枣变色起作用;同时,检测脒鲜胺等8种可能用于冬枣防腐保鲜的农药,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 随机采集杭州主城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水果店等销售环节的冬枣样品,检测其糖精钠含量,并通过糖精钠溶液浸泡试验研究糖精钠是否对冬枣变色起作用;同时,检测脒鲜胺等8种可能用于冬枣防腐保鲜的农药,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糖精钠常温溶液处理组未出现冬枣变红现象,热水或者糖精钠热水溶液处理后,冬枣出现明显变红。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杭州市场上销售的冬枣不存在糖精钠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杀菌剂风险评估显示,其对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是一个样品检出3种以上杀菌剂比率为50%,冬枣源头生产尚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糖精钠 杀菌剂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成虫在西兰花菜地种群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17
17
作者 虞轶俊 汪恩国 +1 位作者 陈林松 徐建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444-448,共5页
通过对西兰花莲座期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2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西兰花秧苗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 通过对西兰花莲座期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2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西兰花秧苗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3.7049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等所引起的;当m≥3.7049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几种抽样方式比较测定,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D2[0.8751/m+0.6753],Tn=0.8751/[D02-0.675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烟粉虱 成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栽培稻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虞轶俊 何建红 +2 位作者 施德 柯汉云 马卫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研究了强化栽培单季稻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及使用农药防治靶标病虫时对非靶标病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方式下褐飞虱种群数量较常规栽培方式增加了21.47%,白背飞虱增加了27.19%,稻纵卷叶螟增加了57.95%,二化螟增... 研究了强化栽培单季稻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及使用农药防治靶标病虫时对非靶标病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方式下褐飞虱种群数量较常规栽培方式增加了21.47%,白背飞虱增加了27.19%,稻纵卷叶螟增加了57.95%,二化螟增加了200.0%,纹枯病病情指数增加了29.10%。防治病虫靶标对非靶标病虫种群发展的影响以稻飞虱最为突出,用杀虫双、茚虫威、井冈霉素和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等靶标病虫时,均会刺激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殖,其增殖幅度较常规栽培方式提高了2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强化栽培 靶标病虫 发生规律 数量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田杂草萌发规律的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虞轶俊 王植杏 +1 位作者 张继群 许兆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8-19,共2页
经定点调查表明,在浙江宁海直播稻田杂草萌发有3个高峰。第1峰在播后10~20d,以禾本科、莎草科杂草为主;第2峰播后30~50d,以阔叶杂草为主;第3峰播后60~75d,以藻类为主。第1、2峰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
关键词 直播稻田 杂草 萌发规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龙杀防除早稻水育秧田稗草 被引量:1
20
作者 虞轶俊 郑永利 +3 位作者 陈张球 鲁建国 董涛海 孙新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47,共3页
秧田除草是培育壮秧、控制水稻本田夹心稗危害的关键。早稻覆膜育秧技术的推广对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3575%龙杀可湿性粉剂,系杀草丹与苄磺隆的混配产品,能有效防除稗草、一年生莎草和大多数阔叶草,具有... 秧田除草是培育壮秧、控制水稻本田夹心稗危害的关键。早稻覆膜育秧技术的推广对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3575%龙杀可湿性粉剂,系杀草丹与苄磺隆的混配产品,能有效防除稗草、一年生莎草和大多数阔叶草,具有高效、安全、杀草谱广和使用方便等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稗草 防除 龙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