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鉴赏判断之语义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薛霜雨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判断力批判》中,一个典型的鉴赏判断可表述为主谓结构。主词与谓词通过系词发生关联。第三批判之鉴赏理论是康德将认识论之概念工具移至审美领域从而建构起来的,诠释者热衷于借助康德的认知理论探究其鉴赏理论。而借助第一批判之思想... 《判断力批判》中,一个典型的鉴赏判断可表述为主谓结构。主词与谓词通过系词发生关联。第三批判之鉴赏理论是康德将认识论之概念工具移至审美领域从而建构起来的,诠释者热衷于借助康德的认知理论探究其鉴赏理论。而借助第一批判之思想资源对鉴赏判断进行语义分析在第三批判的研究中是鲜有的,亦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触及了鉴赏理论的基础问题,还引出了一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判断 主词 谓词 系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鉴赏判断的前认识疑难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霜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0,共7页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鉴赏所涉的内心状态论述不详,因而需借助《纯粹理性批判》加以补充,前认识解释正是这种补充的尝试。认知理论与鉴赏理论共享了相同的概念工具,前认识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知活动与鉴赏活动毕竟不同,这种解...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对鉴赏所涉的内心状态论述不详,因而需借助《纯粹理性批判》加以补充,前认识解释正是这种补充的尝试。认知理论与鉴赏理论共享了相同的概念工具,前认识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知活动与鉴赏活动毕竟不同,这种解释因忽略了二者的差异而充满争议。这些解释上的张力与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认识论与鉴赏美学的兼容性问题,构成了前认识解释的疑难。然而,鉴赏毕竟涉及到诸认识能力的运作,因此一种对内心状态的理智因素的发掘理应被允许。并且,认知与鉴赏虽有智性因素的重合,但理性的不同运作导致了二者的差异:前者是一个理知的过程,协调一致需追溯至纯粹统觉即理性之下;后者是一个直观的过程,遵照合目的性原则,协调一致使理性呈现为审美感知。诸能力的协调一致是知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鉴赏判断与认知判断,二者之间是伴随性的关系,而非因果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判断 前认识疑难 协调一致 合目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