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及眼内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薛雨顺 李裕钦 +1 位作者 石蕊 王珂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847-1849,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内压的关系,并评估遗传及环境因素对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对青少年近视患者166例329眼,分别精确测量其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内压,并按照屈光度分为正视眼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内压的关系,并评估遗传及环境因素对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对青少年近视患者166例329眼,分别精确测量其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内压,并按照屈光度分为正视眼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测量不同年龄段患者父母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对各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间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比较,中、高度近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组内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正相关;屈光度与眼内压在中高度近视组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0.817,P=0.031),且患者与其父母的屈光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青少年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眼内压有密切关系,眼轴长度增加是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与环境因素在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轴 眼压 遗传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被引量:5
2
作者 薛雨顺 周海燕 +3 位作者 杨乐 朱涛 石蕊 秦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41-343,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CCH)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CCH患者6例6眼纳入研究。治疗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 目的:观察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CCH)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CCH患者6例6眼纳入研究。治疗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均有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和黄斑水肿。所有患者行PDT 48h后再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分别在治疗后1、3、6mo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视网膜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眼部B超、OCT检查。结果:治疗后随访4~10mo,治疗眼视力均提高,平均视力提高7行,最佳矫正视力达到0.5~1.0,ICGA检查:轻微点状弱荧光或荧光消失。超声波检查:瘤体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OCT检查显示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平复,黄斑水肿消失,视网膜结构清晰。平均随访6mo未见肿瘤复发。结论:PDT治疗使脉络膜血管瘤明显萎缩,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促进网膜下积液的吸收,可短期内提高患眼视力。二者联合治疗,各发挥其优点,缩短病程,降低了多次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光动力 雷珠单抗 玻璃体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薛雨顺 石蕊 李裕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791-1792,共2页
目的:通过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观察其治愈、复发率及角膜修复时间,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20例121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 目的:通过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观察其治愈、复发率及角膜修复时间,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20例121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组,随诊0.5a,观察三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及角膜修复时间,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组患者翼状胬肉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低,角膜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余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翼状胬肉能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角膜修复时间,为临床上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金因舒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基因沉默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薛雨顺 石蕊 +3 位作者 杨乐 周海燕 陈丽萍 柴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靶向TRAF6基因的小干扰RNA(TRAF6 siRNA)转染Y7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MTT比色法及细胞克隆...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靶向TRAF6基因的小干扰RNA(TRAF6 siRNA)转染Y7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MTT比色法及细胞克隆实验测定沉默TRAF6对Y7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Y79细胞经TRAF6沉默后,TRAF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数目增多,S和G2/M期细胞数目减少,且侵袭细胞数目、迁移细胞数目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沉默TRAF6后能显著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TRAF6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干扰RNA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薛雨顺 秦莉 +2 位作者 杨乐 朱涛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32-435,共4页
目的: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兔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干扰RNA(siRNA)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兔双眼行碱烧伤法建立... 目的: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兔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干扰RNA(siRNA)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兔双眼行碱烧伤法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造模后每日裂隙灯检查角膜形态学改变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同时自造模当日起右眼每日结膜下注射siRNA 1U组成siRNA治疗组,左眼以control siRNA为实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1d取角膜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PO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最早于碱烧伤后3d可见CNV长入,7~14d生长最为旺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随碱烧伤时间延长,角膜EPO的表达逐渐增加;siRNA治疗后CNV延迟长入,面积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且角膜中EPO的表达较前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可能在CNV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碱烧伤后siRNA的早期干预可能通过影响EPO的表达而抑制CNV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角膜新生血管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黄斑水肿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石蕊 杨乐 +3 位作者 齐赟 王峰 周海燕 薛雨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242-2247,共6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和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Google scholar...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和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Google scholar、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base)中检索发表于2012-01-01/2017-07-01关于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各种继发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的文章,将视力(visual acuity,VA)的改善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本Meta分析纳入11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共812眼,其中康柏西普组414眼,雷珠单抗组398眼,主要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对于短期内(治疗3mo)视力改善和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同原发病导致的黄斑水肿方面两种药物效果相当,但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对于远期(治疗6mo)黄斑水肿的消退效果显著(OR=-58.50,95%CI:-108.04^-8.95,P=0.02)。结论:康柏西普在治疗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优于雷珠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黄斑水肿 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裕钦 薛雨顺 +2 位作者 车选义 赵欣 韩碧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58-358,377,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前充分控制全身病(高血压、高血糖等),最大限度降低眼压,在粘弹剂辅助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辅以5氟尿嘧啶及按摩治疗。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前房均有少量出血,但均... 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前充分控制全身病(高血压、高血糖等),最大限度降低眼压,在粘弹剂辅助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辅以5氟尿嘧啶及按摩治疗。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前房均有少量出血,但均在3d内自行吸收。术后大部分患者前房维持良好。术后20眼视力维持术前,3眼略有提高;眼压降至21mmHg(1kPa=7.5mmHg)以下者20眼;虹膜新生血管变细或消失19眼。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辅以粘弹剂,术后配合5氟尿嘧啶及按摩治疗,效果肯定,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粘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被引量:9
8
作者 车选义 马勇 +3 位作者 李裕钦 王建萍 薛雨顺 王利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799-801,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妥拉苏林注射液25mg,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妥拉苏林注射液25mg,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均做患眼颞侧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疗程为30d。两组均联合葛根素注射液400mg静脉点滴共30d。以视力、视野、眼底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有效率治疗组88.9%,对照组49.1%,两者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检验,χ2=20.140,P<0.001)。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联合用药 葛根素 药物治疗 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乐 薛雨顺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85-208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33眼纳入研究。玻璃体腔注射10mg/mL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mg)。治...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33眼纳入研究。玻璃体腔注射10mg/mL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mg)。治疗后每月复查,复查时发现视力下降和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复发者再次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复查发现出血明显吸收及OCT复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者,在原水肿部位进行视网膜光凝。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mo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多焦视网膜电生理检查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 AR转换后为0.68±0.35,治疗后6mo为0.34±0.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眼(64%)BCVA提高2行及以上者,9眼(27%)维持于就诊时水平,无视力下降者。治疗前平均CMT为487.30±63.58μm,治疗后6mo CMT降为238.84±52.66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振幅密度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潜伏期均有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2眼出现结膜下出血。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激光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焦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建萍 马勇 +5 位作者 朱涛 郭中兰 薛雨顺 李静 孙烨 王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前葡萄膜炎患者115例(115眼),分为首次发病组(45例)、首次复发组(35例)、多次复发组(35例),并将首次发病组按病程分为2~4周组、4~8周组、8~12周组...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前葡萄膜炎患者115例(115眼),分为首次发病组(45例)、首次复发组(35例)、多次复发组(35例),并将首次发病组按病程分为2~4周组、4~8周组、8~12周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35眼)。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发病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53.8±5.4)%、(33.8±5.4)%,与正常对照组(55.7±5.7)%、(31.6±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复发组最大细胞面积、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9.8±103.0)μm2、(34.3±6.1)%、(53.2±6.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次复发组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2~4周组、4~8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2~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其余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对角膜内皮有明显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与前葡萄膜炎发病频数呈正相关,与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葡萄膜炎 角膜内皮细胞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蕊 薛雨顺 +3 位作者 杨乐 王济民 王峰 石一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缝线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分析地塞米松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成年家兔43只,随机选取40只兔双眼行角膜基质层缝线建立兔角膜新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缝线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分析地塞米松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成年家兔43只,随机选取40只兔双眼行角膜基质层缝线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造模成功后右眼(A组)未行特殊处理,左眼(B组)给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未造模3只兔双眼为正常对照,造模后裂隙灯动态观察新生血管的形态并计算其生长面积,并分别于造模后1,4,7,14,21d各处死8只兔,取角膜新生血管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并检测角膜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缝线后4d可见CNV长入,7~14d生长最为旺盛,HE染色见炎性细胞浸润,浅基质层大量新生血管生长,免疫组化染色提示,随缝线时间延长角膜IL-1β及TNF-α的表达逐渐增加;而经地塞米松治疗后,CNV较前延迟长入,面积缩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且角膜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较单纯缝线眼明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早期抑制角膜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晶状体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建萍 马勇 +6 位作者 薛雨顺 车选义 张德秀 朱涛 李静 石蕊 赵桂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晶状体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16只32眼,左眼行小梁切除术为治疗组,右眼未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定期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6mo后取出晶状体行Na+-K+-...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晶状体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16只32眼,左眼行小梁切除术为治疗组,右眼未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定期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6mo后取出晶状体行Na+-K+-ATP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结果: 6mo后,治疗组晶状体在透明度和组织形态学上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晶状体Na+-K+-ATP酶、CAT,SOD,GR,GSH-Px活性分别下降了20.97%,16.36%,4.46%,4.85%和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MDA含量升高了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可使成年兔晶状体发生生物化学改变,对研究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晶状体 NA+-K+-ATP酶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在翼状胬肉早期干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裕钦 薛雨顺 +1 位作者 车选义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23-624,共2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对翼状胬肉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取平阳霉素1mg对18例(26眼)胬肉患者行局部注射,完毕后结膜囊内滴1g/L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滴眼液,注射前后观察眼压、角膜、晶状体等。结果:18例(26眼)中24眼(92%)胬肉逐渐脱落,2眼(8%)...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对翼状胬肉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取平阳霉素1mg对18例(26眼)胬肉患者行局部注射,完毕后结膜囊内滴1g/L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滴眼液,注射前后观察眼压、角膜、晶状体等。结果:18例(26眼)中24眼(92%)胬肉逐渐脱落,2眼(8%)停止发展;7眼(27%)第2d出现角膜少许点染,3d后消失,未发现高眼压、白内障等并发症。结论:胬肉早期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干预治疗,简单、安全、切实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外科学 平阳霉素 局部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乐 薛雨顺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0-171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eovascularization on the disc,DNVD)的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eovascularization on the disc,DNV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DNVD患者32例36眼进行IVR联合E-PRP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等情况。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AR转换后为0.89±0.35,治疗后6mo为0.42±0.1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眼(53%)BCVA提高2行及以上,14眼(39%)无变化,3眼(8%)视力下降>1行。IVR+E-PRP治疗后6mo时RNFL厚度为110.64±12.06μm,与治疗前及IVR治疗后7d时RNFL厚度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2、3.304,P<0.05)。IVR+E-PRP治疗后6mo时FFA检查32眼(89%)视盘新生血管消退,4眼(11%)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其中25眼(69%)经过一次E-PRP有效,7眼(19%)需追加1次激光,4眼(11%)最终未能控制病情行玻璃体手术。结论:IVR联合E-PRP治疗可促使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减轻血管渗漏和出血,提高了DNV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超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盘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抗体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_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蕊 杨乐 +1 位作者 薛雨顺 石一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评估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人翼状胬肉切除后,体外培养其成纤维细胞并传至4~6代时,分别用6.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1-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评估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人翼状胬肉切除后,体外培养其成纤维细胞并传至4~6代时,分别用6.25、12.5、25、50mg/mL TGF-β1抗体处理24、48、72h,采用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率,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4蛋白的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TGF-β1抗体可不同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TGF-β1抗体处理组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TGF-β1抗体处理组TGF-β1 mRNA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浓度的TGF-β1抗体对Smad4的蛋白表达具有明显增强作用,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抗体对人翼状胬肉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TGF-β1和Smad4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TGF-Β1抗体 TGF-β1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婵 薛雨顺 任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与非临床路径患者在住院成本、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14-09-01/2015-09-01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老年性白内障(ICD 10:H25.901)、并行白内障...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与非临床路径患者在住院成本、手术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14-09-01/2015-09-01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老年性白内障(ICD 10:H25.901)、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D 10:13.4102+13.701)的患者649例。其中,临床路径组为108例,非临床路径组为541例。用住院费用和误工费之和来衡量住院成本,用术后视力改变量来衡量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在床位费、诊查费、护理费、检查费、化验费、住院总费用等方面所需要的费用明显少于非路径组;临床路径组的人均误工费明显少于非临床路径组;临床路径组与非路径组之间的术后视力改变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路径组的成本-效果比要低于非临床路径组,说明临床路径组的方案较优。结论:临床路径的方案较优,在降低医疗费用的基础上并不会影响白内障手术术后的疗效;临床路径通过控制平均住院日而降低了有关费用支出;临床路径通过规范诊疗行为而降低了有关费用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临床路径 非临床路径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萍 马勇 +5 位作者 薛雨顺 朱涛 郭中兰 李静 孙烨 王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观察前葡萄膜炎患者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炎症时的新鲜角膜后沉着物(KP)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首次急性发病的50例50眼患者,就诊时炎症持续时间≥3d,KP≥(+++),作为A组;炎症完全... 目的:观察前葡萄膜炎患者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炎症时的新鲜角膜后沉着物(KP)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首次急性发病的50例50眼患者,就诊时炎症持续时间≥3d,KP≥(+++),作为A组;炎症完全消退后,KP(-),作为B组;将对侧未发病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三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量:包括单位面积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频数(hexagonality,HG)、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size,AVG)、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SD)、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比较三组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CD减少,AVG,SD,CV,CCT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消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减少,C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与炎症消退组比较:HG减少,CV,CCT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CV,HG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的新鲜KP可导致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炎症消退后角膜厚度正常,细胞形态的改变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葡萄膜炎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厚度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焦显微镜观察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对中学生高度近视眼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蕊 车选义 +2 位作者 张乐 张坚 薛雨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2-696,共5页
目的共焦显微镜观察长期佩戴不同类型角膜接触镜对中学生高度近视眼角膜上皮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某中学16~19岁中学生81例162眼进行临床随诊观察,均为双眼高度近视戴镜矫正。以不同类型矫正方法的自然状态分为三组:框... 目的共焦显微镜观察长期佩戴不同类型角膜接触镜对中学生高度近视眼角膜上皮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某中学16~19岁中学生81例162眼进行临床随诊观察,均为双眼高度近视戴镜矫正。以不同类型矫正方法的自然状态分为三组:框架眼镜SP(28例56眼)组为实验对照组;软性角膜接触镜SCL组(24例48眼);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组(29例58眼);共焦显微镜分别于戴镜后1月、6月、1年、3年观察患眼角膜上皮形态,同时记录其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两种角膜接触镜长期佩戴均存在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减低,上皮厚度变薄的情况,其中RGPCL戴镜半年后与同时间段SCL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框架眼镜及软性角膜接触镜组患者屈光度及眼轴显著增加,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者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增加不明显,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3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半年后,眼球屈光度及眼轴控制效果显著(P〈0.05)。结论 1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会对角膜上皮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密度降低,厚度变薄;2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上皮形态影响较小,且可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对青春期近视发展有一定防治作用;3硬性角膜接触镜在佩戴半年后对屈光度的控制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密度 屈光度 眼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葡萄膜炎的HLA-B_(27)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车选义 马勇 +3 位作者 李裕钦 王建萍 薛雨顺 王利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404-406,共3页
目的: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anterioruveitis,AAU)HLA-B27抗原基因进行检测,观察HLA-B27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100例AAU患者进行HLA-B27检测,并随机抽取20例... 目的: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anterioruveitis,AAU)HLA-B27抗原基因进行检测,观察HLA-B27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100例AAU患者进行HLA-B27检测,并随机抽取20例阳性和20例阴性AAU患者进行临床特征观察。结果:在100例AAU患者中HLA-B27阳性64例,阴性36例,分别抽取的20例经比较,HLA-B27阳性患者多见于男性,单眼多见,以粉尘状KP,发病时视力下降明显,易复发,且并发症多为其特征,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对AAU患者进行HLA-B27检测,对评价葡萄膜炎的病因和预后有一定价值。HLA-B27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程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葡萄膜炎 HLA-B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MT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海燕 薛雨顺 +2 位作者 严宏 李迪 王新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观察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在同型半胱氨酸(Hcy)环境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BHMT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将体外培养的HLEC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正常培养的HLEC;对照组:感染了空载体的HLEC-B3,B... 目的:观察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在同型半胱氨酸(Hcy)环境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BHMT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将体外培养的HLEC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正常培养的HLEC;对照组:感染了空载体的HLEC-B3,BHMT过表达组(OE):感染了过表达BHMT基因载体的HLEC-B3,均培养于10%FBS(胎牛血清)培养基+5mmol/L Hcy培养液中。应用EdU(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可见分光光度计测算谷胱甘肽(GSH)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PR78,Nrf2)及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表达。结果:BHMT过表达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增长约30.0%(P<0.05)。ROS检测显示,正常组、对照组、过表达组荧光强度分别为(89.2043±0.3511)%、(91.4502±0.0606)%、(49.5625±0.4502)%,过表达组与正常组有差异(P<0.05);GSH活性检测显示:相比于正常组与对照组,BHMT高表达组GSH活性明显上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RP78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及对照组中明显高于过表达组,Nrf2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组与对照组中明显低于过表达组。凋亡相关酶Caspase-12的相对表达量在过表达组中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BHMT可以抑制Hcy对HLEC的氧化损伤作用,降低ROS水平,升高GSH活性,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BHMT对Hcy诱导的HLEC氧化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 同型半胱氨酸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