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图像构造线性体模式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薛重生 王京名 +1 位作者 刘敏 樊光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58-60,62-64,共6页
在江西省上饶地区的构造填图中,根据陆地卫星TM图像构造体的几何学特征,对赣东北造山带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基于空间推理的地质结构分析。论述了影像线性体的信息提取和解译方法,通过对斜列式、“S”形、弧形、菱形网络等构造线... 在江西省上饶地区的构造填图中,根据陆地卫星TM图像构造体的几何学特征,对赣东北造山带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基于空间推理的地质结构分析。论述了影像线性体的信息提取和解译方法,通过对斜列式、“S”形、弧形、菱形网络等构造线性体模式的构造几何学研究,揭示了赣东北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运动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赣东北造山带 构造线性体 信息提取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地球物理数据的融合处理及其地质应用——以上饶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薛重生 傅小林 王京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36-43,共8页
在上饶地区1∶5万区调构造地质研究中,运用了航磁数据专业化处理及遥感—航磁数据图像融合处理方法,通过对融合图像深部构造和隐伏地质体的特征信息提取,增强了对区域基底构造的认识能力,揭示了该区中生代盆地下垫面的深部构造的... 在上饶地区1∶5万区调构造地质研究中,运用了航磁数据专业化处理及遥感—航磁数据图像融合处理方法,通过对融合图像深部构造和隐伏地质体的特征信息提取,增强了对区域基底构造的认识能力,揭示了该区中生代盆地下垫面的深部构造的产出状态特征,建立了区域深部地质构造的结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球物理 融合处理 深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绍断裂带游溪混合岩^(40)Ar-^(39)Ar年龄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薛重生 李昌年 +1 位作者 杨晓松 樊光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2-82,101,共2页
江绍断裂带游溪混合岩40Ar39Ar年龄及大地构造意义薛重生李昌年杨晓松樊光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绍兴—江山—萍乡—北海结合带是古华夏构造域叠合式复合造山带的一条重要断裂带〔1〕,本文涉及... 江绍断裂带游溪混合岩40Ar39Ar年龄及大地构造意义薛重生李昌年杨晓松樊光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绍兴—江山—萍乡—北海结合带是古华夏构造域叠合式复合造山带的一条重要断裂带〔1〕,本文涉及的江绍断裂带是中、新元古代一条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混合岩 氩40 氩39 同位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几何的遥感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薛重生 王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00-106,共7页
从遥感影像的空间结构特征入手,利用在图像分析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分形学方法,引入表征图像灰度曲面和自然形状代表性模式来计算遥感影像窗口的分维值,通过数据转换形成可视化图形图像,并与常规纹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最后... 从遥感影像的空间结构特征入手,利用在图像分析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分形学方法,引入表征图像灰度曲面和自然形状代表性模式来计算遥感影像窗口的分维值,通过数据转换形成可视化图形图像,并与常规纹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最后对上饶地区典型子区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地质体单元及构造信息进行了具体分析,实现了岩体单元—超单元的详细划分;对地层的划分精度可以逐级达到组、段和亚段;对不易识别的微弱构造信息的增强与提取亦具有较好的效果,表现在对弱信息域的断裂构造的提取和对线性构造场分布信息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分形 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信江白垩纪盆地影像构造层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薛重生 张志 +1 位作者 王京名 朱东兴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4+76-80,共6页
在信江白垩纪陆相盆地的影像地层分析中,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和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建立了遥感影像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1∶5万地质填图,论述了影像构造层序的解译方法。
关键词 陆相盆地 影像构造层序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整合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薛重生 傅小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24-29,共6页
简要阐述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整合化趋势。“3S”技术为区调研究提供了新的潜力巨大的技术支持;着重从“3S”技术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它在我国第二... 简要阐述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整合化趋势。“3S”技术为区调研究提供了新的潜力巨大的技术支持;着重从“3S”技术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它在我国第二代区调填图中的基本应用模式以及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 “3S”技术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薛重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6-23,共8页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 论述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图像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意义;讨论了遥感岩石学、影像地层学、遥感构造分析、环境地质与生态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填图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影像地质界线的基本信息类型及其信息理解过程;提出了影像地质信息的多级识别方法和空间模糊叠加分析方法;最后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遥感技术 图像信息理论 遥感岩石学 影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大气的温度、压力、风向和风速 被引量:1
8
作者 薛重生 傅小林 王京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9-49,共1页
火星大气的温度、压力、风向和风速①薛重生傅小林王京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火星“探路者”(Mars“Pathfinder”)在火星地表着陆后,就开始对火星表层大气层的温度、压力、风向和风速进... 火星大气的温度、压力、风向和风速①薛重生傅小林王京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火星“探路者”(Mars“Pathfinder”)在火星地表着陆后,就开始对火星表层大气层的温度、压力、风向和风速进行了连续测量,并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大气层 风向 连续变化 气压变化 风速 地球科学 温度测量 温度变化曲线 曲线图 地面控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乌市城市地质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薛重生 贾锦生 张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99,106,共2页
关键词 义乌市 城市地质调查 遥感技术 地表水系统 地下水资源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昌—大通河段河道GIS在长江防洪规划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重生 董玉森 李利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4-74,78,共2页
关键词 河道 GIS 长江 防洪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宜黄“兰水岩组”的发现及构造意义
11
作者 薛重生 樊光明 +2 位作者 廖群安 赵温霞 王京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0,共1页
华夏古陆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历来是研究华南地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深入研究,在中晚元古界地层、华夏古陆、晋宁—加里东造山旋回、浅变质岩地层分解及古生代放射虫等方面的重大发现和... 华夏古陆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历来是研究华南地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深入研究,在中晚元古界地层、华夏古陆、晋宁—加里东造山旋回、浅变质岩地层分解及古生代放射虫等方面的重大发现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的认识上的一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水岩组 构造意义 韧性剪切带 中奥陶世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广丰白垩系盆地中两类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廖群安 王京名 +1 位作者 薛重生 李昌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江西广丰-上饶地区沿江绍断裂带和信江断裂带展布有一系列NE-NEE走向的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沉积的同时发育了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玄武岩,这套玄武岩被划分为与盆地演化阶段有关的两个喷发亚旋回,即早期的茅店亚旋回和中... 江西广丰-上饶地区沿江绍断裂带和信江断裂带展布有一系列NE-NEE走向的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沉积的同时发育了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玄武岩,这套玄武岩被划分为与盆地演化阶段有关的两个喷发亚旋回,即早期的茅店亚旋回和中晚期的塘边亚旋回,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前者喷发于陆相陆上环境,相对低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接近原始幔源岩浆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深度较浅(56km),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喷发于陆相水下环境,富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壳幔混源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较深(83km),在莫霍面附近混染了壳源物质。这两类玄武岩在成因上的上述差异,主要受控于盆地下应力状态及裂谷深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玄武岩 江西 广丰地区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矿山开发监测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燕波 罗伟 +2 位作者 李名勇 杜军 薛重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传统的矿山监测方法已不再满足当今矿山发展的需要,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矿山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文中以国土资源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点矿区——宜昌磷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对Qu...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传统的矿山监测方法已不再满足当今矿山发展的需要,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矿山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文中以国土资源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点矿区——宜昌磷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对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矿山开发的标志地物并建立解译标志,将解译结果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得出该研究区矿山种类共有11类,优势矿种是磷矿,有221个开采点或开采面,其中界内开采159个,越界开采17个,无证开采28个,以采代探17个,停产或关闭76个。将解译结果和历年参考数据进行对比显示,宜昌磷矿区矿山开发秩序良好,矿山数量有所减少,但界外开采和以采代探的情况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区矿山的监管,以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宜昌磷矿区 矿山监测 遥感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皖浙赣区段混杂岩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樊光明 薛重生 +1 位作者 李昌年 张克信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1-87,共7页
主要介绍了展布在皖浙赣区段的混杂岩带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的重新划定,混杂岩带内浅变质岩中的化石及浅变质岩的时代归属,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及混杂岩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等;
关键词 皖浙赣区段 混杂岩带 微古化石 加里东造山作用 区域构造 浅变质岩 地层时代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滑坡斜坡类型定量化及制图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曾忠平 付小林 +1 位作者 刘雪梅 薛重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5,30,共5页
斜坡类型描述岩层产状与斜坡的角度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斜坡岩土体变形的方式和强度,对地质灾害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斜坡的顺向坡、反向坡与地形的阳坡、阴坡概念相似,可以利用改进的太阳辐射地形因子计算模型(TOBIA指数)对斜坡类型进... 斜坡类型描述岩层产状与斜坡的角度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斜坡岩土体变形的方式和强度,对地质灾害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斜坡的顺向坡、反向坡与地形的阳坡、阴坡概念相似,可以利用改进的太阳辐射地形因子计算模型(TOBIA指数)对斜坡类型进行定量化表达。计算TOBIA指数需要斜坡坡度、坡向、岩层倾角、倾向4个参数。以三峡库区顺向坡基岩滑坡多发地段青干河流域为例,通过区域地质图上产状点获取离散岩层倾角和倾向数值,经空间插值得到空间连续分布的倾角和倾向参数;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坡度和坡向参数,得到区内TOBIA指数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和滑坡发育关系。结果表明,TOBIA指数值与区内斜坡类型密切相关,根据TOBIA指数值能很好地区分斜坡类型。以二分类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对坡度和指数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引入TOBIA指数后,回归模型对已知滑坡拟合度由55%提高到71.5%,能有效提高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IA指数 斜坡类型 三峡库区 滑坡灾害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杨 吕宁 +1 位作者 薛重生 杨林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5-38,共4页
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应用1970年义乌市1:50000地形图及1986、1991、1997和2002年义乌市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把GI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手段,对各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序列分析,利用圈层理论扇形理论定性、... 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应用1970年义乌市1:50000地形图及1986、1991、1997和2002年义乌市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把GI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手段,对各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序列分析,利用圈层理论扇形理论定性、城市空间扩张动态度定量、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得出义乌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在时间上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推进的,在空间上轴向扩展远大于外向扩展,城市经历了带状到现今的椭圆状发展方式。为合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动态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墨脱公路的灾害地质遥感识别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楚江 薛重生 余绍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57-62,共6页
西藏墨脱县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带上,那里是地质灾害的“博物馆”。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以及交通、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无法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公路的灾害地质勘察。为填补西藏墨脱地区地... 西藏墨脱县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带上,那里是地质灾害的“博物馆”。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以及交通、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无法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公路的灾害地质勘察。为填补西藏墨脱地区地质资料的空白,作者采用了LandsatETM+、Ikonos-2及航空遥感等多源遥感资料,并基于多层次地学遥感分析技术研究墨脱地区的地质灾害现象及其区域分布规律,准确地确定了路线通过的灾害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遥感 公路 图像融合 西藏墨脱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成因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建平 李昌年 +1 位作者 薛重生 叶新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4,共6页
包体提供了花岗岩浆起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暗色微粒包体特别是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存在,表明有地幔物质的加入。文章就发现于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的玄武岩包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作了报道,并进而讨论了它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其在造山... 包体提供了花岗岩浆起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暗色微粒包体特别是花岗岩中玄武岩包体的存在,表明有地幔物质的加入。文章就发现于江西灵山花岗岩中的玄武岩包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作了报道,并进而讨论了它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其在造山带岩石圈均衡调整中壳幔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玄武岩包体 成因 壳幔相互作用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研究进展及其改进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照录 薛重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08-608,共1页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美国科学家 影响因子 改进方法 水力 影响因素 首次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光明 薛重生 +1 位作者 李昌年 廖群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31,共5页
赣东北多期造山带发育一种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它是由下部的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和上部的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共同构成。地质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表明,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形成于加里东期,自南东向北西运移达30km以上,应变速率... 赣东北多期造山带发育一种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它是由下部的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和上部的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共同构成。地质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表明,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形成于加里东期,自南东向北西运移达30km以上,应变速率ε=2.4×10-12/s。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则形成于印支期,自北西向南东运移至少5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 双层复合 逆冲推覆构造带 加里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