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条[鱼师]otx2和eya1基因克隆及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
1
作者 姜燕 刘欣 +5 位作者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9,共13页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days post-hatching)时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最高(P<0.05)。本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鱼师] otx2 eya1 组织表达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薛致勇 曲克明 +1 位作者 孙德强 王荣之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5期13-14,共2页
论述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工艺流程、新设备和效果,讨论了目前国内开放式流水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后果。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工艺流程 创新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牙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小傲 朱建新 +2 位作者 刘洋 薛致勇 曲克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4,共8页
文章研究了流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摄食量、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和肠道组织的影响,旨在探究牙鲆成鱼的最适投喂频率。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每天分别投喂2(T2)、3(T3)、4(T4)次,持续60 d。结果显... 文章研究了流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摄食量、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和肠道组织的影响,旨在探究牙鲆成鱼的最适投喂频率。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每天分别投喂2(T2)、3(T3)、4(T4)次,持续60 d。结果显示,T3组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T2和T4组(P<0.05);T2和T3组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T4组(特定生长率:P<0.05;成活率:P<0.01);3组间增重率有显著差异(P<0.05);T2和T3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脂肪酶(LPS)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4组(CAT、LPS:P<0.01;T-SOD:P<0.05);3组间胃蛋白酶(PPS)有显著差异(P<0.05),T3、T2、T4组依次降低;T4组的肠壁厚度、环肌厚度和杯状细胞数均显著低于T2和T3组(P<0.01),但T2和T3组间无显著差异;T3组的上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T2和T4组差异不显著。结合研究结果和养殖实际情况,流水养殖条件下牙鲆养成过程中的最适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摄食节律 投喂频率 肠道组织结构 消化酶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洋 朱建新 +3 位作者 陈小傲 段娇阳 薛致勇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为更好地掌控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个体动态生长状况,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理论,获取了构建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5个必需参数。通过生物学测量得到凡纳滨对虾的体... 为更好地掌控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个体动态生长状况,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理论,获取了构建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5个必需参数。通过生物学测量得到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和湿重,将二者进行转化回归,得到形状系数δm;根据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的单位干重耗氧率,计算得到Arrhenius温度TA的值;根据凡纳滨对虾干重和呼吸耗氧率在饥饿实验中保持稳定时的值,经公式计算得到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能量[EG]、单位体积最大储能[EM]和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耗能率[pM]3个参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和体积呈三次函数关系:V=0.0093L3.1094(R^(2)=0.9987),对虾的湿重立方根和体长线性回归所得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δm=0.23)。3组不同规格的凡纳滨对虾在22℃~34℃的实验温度范围内与单位干重耗氧率呈正比关系,超过34℃后呈反比关系。在34℃拐点前,单位干重耗氧率的ln值与温度T(热力学温度,K)的倒数呈线性关系,3组回归方程斜率绝对值的平均值为Arrhenius温度T_(A)值(T_(A)=6156 K)。饥饿实验结束后,凡纳滨对虾的干重由初始的(2.36±0.32)g降低至(1.23±0.24)g,有机物含量则从82%降至62%,经公式计算得到[EG]和[EM]的值分别为5826和2211 J/cm^(3);呼吸耗氧率由初始的0.95 mg/(ind.·h)稳定至0.58 mg/(ind.·h),经公式计算得到[pM]的值为31.47J/(cm^(3)·d)。本研究获得的5个必需参数(δm、T_(A)、[E_(G)]、[E_(M)]和[p_(M)])为后续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以期为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理论 凡纳滨对虾 工厂化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