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茭白春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薛珠政 王彬 +1 位作者 李永平 康玉妹 《园艺与种苗》 CAS 2018年第3期4-5,15,共3页
从品种选择、育苗、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闽东南地区茭白春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茭白 春早熟 高效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薛珠政 彭嘉桂 张金雨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甘蔗 硅钙肥 农艺性状 合糖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硅钙肥对水稻增产效果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薛珠政 彭嘉桂 《福建农业科技》 1996年第5期8-9,共2页
高效硅钙肥对水稻增产效果试验薛珠政,彭嘉桂(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硅是许多作物必需的特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水稻,其营养作用近年来被认为仅次于N、P\K居第4位。但是,水稻土有效硅含量都很低,其含量多在水稻需硅... 高效硅钙肥对水稻增产效果试验薛珠政,彭嘉桂(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350013)硅是许多作物必需的特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水稻,其营养作用近年来被认为仅次于N、P\K居第4位。但是,水稻土有效硅含量都很低,其含量多在水稻需硅临界值100毫克/千克以下,无法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硅肥 钙肥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早熟茄子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薛珠政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介绍了春早熟茄子利用小拱棚加地膜的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育苗、整畦定植、肥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茄子 双膜覆盖 春早熟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泰白云槟榔芋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
5
作者 薛珠政 李永平 +1 位作者 林珲 张瑞珠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7期90-91,共2页
总结了永泰白云槟榔芋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产地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内容,以期为白云槟榔芋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云槟榔芋 特征特性 早熟 无公害 栽培技术 福建永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萝卜新品种“瑞雪”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6
作者 薛珠政 温庆放 《福建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春萝卜 新品种 技术 栽培 特性 特征 种植品种 蔬菜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胡润芳 薛珠政 《食用菌学报》 2005年第3期21-26,共6页
研究了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和甘露醇;适宜的氮源是酵母膏和蛋白胨;适宜的无机盐为KH2PO4和ZnSO4;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3.8℃,最适pH为6.6,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8.6%。
关键词 白灵侧耳 营养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平 黄春容 +3 位作者 康玉妹 马慧斐 薛珠政 朱海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9期1-7,共7页
为优化黄秋葵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以黄秋葵为原料,采用酸解法提取黄秋葵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酶解法提取黄秋葵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黄秋葵可溶性、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解法提取黄秋葵可... 为优化黄秋葵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以黄秋葵为原料,采用酸解法提取黄秋葵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酶解法提取黄秋葵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黄秋葵可溶性、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解法提取黄秋葵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料液比,其次是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L)、pH值7.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00 min,此工艺下黄秋葵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13.52%;酶法提取黄秋葵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较大的影响因素是pH和酶解温度,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为60℃、pH 5.0、加酶量为0.7%、酶解时间为60 min。此工艺条件下得率可达37.82%。应用优化条件测试6个黄秋葵品种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均在13%以上,不溶性膳食纤维平均得率为36.15%。该提取优化条件的提取工艺得率较高,可为黄秋葵膳食纤维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膳食纤维 提取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玉米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爱萍 薛珠政 郑开斌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1期33-34,共2页
黑玉米是一种珍贵的特种果蔬玉米,不仅外观墨黑独特,惹人喜爱,且口感粘香纯美,食后难忘,是集色、香、味于一体的黑色保健食品。现代科学测试表明,食品的营养与其天然颜色相关,天然颜色相对较深的黑色食品含有较合理的营养和有利... 黑玉米是一种珍贵的特种果蔬玉米,不仅外观墨黑独特,惹人喜爱,且口感粘香纯美,食后难忘,是集色、香、味于一体的黑色保健食品。现代科学测试表明,食品的营养与其天然颜色相关,天然颜色相对较深的黑色食品含有较合理的营养和有利延年益寿的特殊营养素。据测试黑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玉米 类型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大忠 温庆放 +2 位作者 康建坂 李永平 薛珠政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6期39-39,42,共2页
以"闽研1号"苦瓜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苦瓜杂交制种过程中人工授粉单株坐果数对种子产量、种子粒数以及种子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坐果3个瓜是最佳选择。
关键词 苦瓜 坐果数 种子产量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新品种“福研2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玉妹 薛珠政 +6 位作者 温庆放 李大忠 朱海生 李永平 林珲 王彬 陈敏氡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321-323,共3页
"福研2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L05008-1为母本、L11004为父本选育的杂交丝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极早熟,连续结果性强,丰产性好,第1雌花着生于第7~9节,肉质厚实、甘甜,果肉不易褐变,抗性强等优点。瓜长33~38 cm,瓜... "福研2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L05008-1为母本、L11004为父本选育的杂交丝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极早熟,连续结果性强,丰产性好,第1雌花着生于第7~9节,肉质厚实、甘甜,果肉不易褐变,抗性强等优点。瓜长33~38 cm,瓜径5.5~6.0cm,平均单瓜重600.0 g,产量3 018 kg/亩,比对照"农福801"增产1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新品种 福研2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设施大棚番茄冬春大茬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华 薛珠政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28-30,共3页
福建省沿海地区设施大棚番茄冬春大茬生产的生产期有8个月左右,每667 m2收入2.0万~2.5万元。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水肥管理、整枝打叶、吊蔓与落蔓、保花保果疏果、大棚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几个方面总... 福建省沿海地区设施大棚番茄冬春大茬生产的生产期有8个月左右,每667 m2收入2.0万~2.5万元。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水肥管理、整枝打叶、吊蔓与落蔓、保花保果疏果、大棚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南方设施大棚番茄冬春大茬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设施农业 大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及褐变度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玉妹 薛珠政 刘建汀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20-26,共7页
筛选丝瓜优良新品系,进而培育新的丝瓜品种。聚类分析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利用基于总酚的褐变度分级标准分析新组合的褐变等级,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8个丝瓜组合第一雌花节位8.0~11.5节,早熟、生长势强、瓜面粗... 筛选丝瓜优良新品系,进而培育新的丝瓜品种。聚类分析18个丝瓜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利用基于总酚的褐变度分级标准分析新组合的褐变等级,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8个丝瓜组合第一雌花节位8.0~11.5节,早熟、生长势强、瓜面粗、细瘤、瓜皮浅绿色。C2、C3、C4、C9组合短圆筒形,瓜长21.8~35.4 cm,瓜径4.5~7.2 cm,单瓜重500~550 g。C1、C2、C3、C5、C7、C11产量分别比对照农福801增加13.03%、11.56%、11.58%、20.61%、17.76%、22.08%。18个丝瓜新组合褐变度2.6~8.0,营养成分与对照农福801相当。C2、C3、C4、C9组合褐变度低、品质佳、肉质紧实、抗逆性强、抗病性较好。4个新组合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分别为C2、C3、C4、C9,可供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新组合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褐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玉米杂交种选育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建新 杨人震 +1 位作者 卢和顶 薛珠政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6期32-32,共1页
灰色系统理论自邓聚龙教授创立以来,在农业经济、粮食预测等领域已有不少应用。在遗传育种中亦有初步应用,如吴建明将此法用于水稻品种的综合评判;刘录祥用于小麦品种的综合评估;徐占宏应用于玉米自交系选育等,他们都得到了与实际... 灰色系统理论自邓聚龙教授创立以来,在农业经济、粮食预测等领域已有不少应用。在遗传育种中亦有初步应用,如吴建明将此法用于水稻品种的综合评判;刘录祥用于小麦品种的综合评估;徐占宏应用于玉米自交系选育等,他们都得到了与实际相一致的结果。为此,本文试用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育种 灰色关联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新品种(系)对枯萎病抗性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玉妹 薛珠政 +2 位作者 李永平 马慧斐 黄昊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8期126-130,共5页
为鉴定与评价丝瓜自交系及新品种的枯萎病抗性水平,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了11个丝瓜自交系及3个杂交种。结果表明,SP08012、SP09001和SP08006这3个自交系对枯萎病表现为中抗,SP05008、SP11012、15006、15007和SP15008这5个自交系对枯... 为鉴定与评价丝瓜自交系及新品种的枯萎病抗性水平,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了11个丝瓜自交系及3个杂交种。结果表明,SP08012、SP09001和SP08006这3个自交系对枯萎病表现为中抗,SP05008、SP11012、15006、15007和SP15008这5个自交系对枯萎病表现为高感,福研2号、福研3号、福研6号这3个新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中抗。说明目前选育的丝瓜新品种(系)大多数对枯萎病表现为抗或中抗,可为丝瓜抗病育种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品种 自交系 枯萎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碱度及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硅浸提量的影响
16
作者 胡润芳 薛珠政 彭嘉桂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2期5-6,共2页
通过样品分析和模拟试验,探讨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酸碱度的关系;通过室内分析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比较3种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硅的浸提量与田间施硅效果的相关性,提出适合的浸提剂选择。
关键词 酸碱度 浸提剂 土壤 浸提量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侧耳栽培技术
17
作者 胡润芳 薛珠政 《福建农业科技》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系刺芹侧耳白色变种,又称白灵菇.其营养丰富,质地优良,口感佳,是一种珍稀的天然保健食品.
关键词 白灵侧耳 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周期 刺芹侧耳 后熟期 栽培试验 人工栽培技术 口感 保健食品 色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不同栽培土壤/基质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慧斐 朱海生 +4 位作者 李永平 黄昊 康玉妹 温庆放 薛珠政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对比分析辣椒不同栽培土壤/基质中真菌差异、揭示辣椒无土栽培基质中真菌群落结构特性,分别采集辣椒无土栽培根际基质(SlPlRh)、无土栽培非根际基质(SlPlNRh)、根际土壤(PlRh)、非根际土壤(PlNRh)以及非耕作土壤(NPl)作为试验素材。利... 为对比分析辣椒不同栽培土壤/基质中真菌差异、揭示辣椒无土栽培基质中真菌群落结构特性,分别采集辣椒无土栽培根际基质(SlPlRh)、无土栽培非根际基质(SlPlNRh)、根际土壤(PlRh)、非根际土壤(PlNRh)以及非耕作土壤(NPl)作为试验素材。利用Illumi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5种土壤/基质中真菌多样性及丰度,分析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lNRh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最高,SlPlNRh最低,两者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样品间丰度和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真菌群落组成在门分类水平PlRh、SlPlRh和SlPlNRh的组成较相似,平均相对丰度占比有差异,属分类水平NPl、PlRh和PlNRh组成相似,SlPlRh和SlPlNRh组成相似;真菌群落聚类分析表明NPl、PlRh、PlNRh 3种土壤和SlPlRh、SlPlNRh 2种基质明显分成两个类群;LEfSe分析结果显示PlRh和PlNRh两种土壤的显著性差异物种最多、SlPlRh最少。通过检测辣椒种植土壤和无土栽培基质中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种植基质根际真菌微生物组的差别,初步揭示辣椒无土栽培基质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为今后无土栽培基质选择、基质组分配比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无土栽培 基质 真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辣椒连作土壤改良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慧斐 朱海生 +4 位作者 李永平 黄昊 蔡章棣 薛珠政 温庆放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10期73-79,共7页
为了解福建省设施辣椒连作土壤改良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在辣椒连作土壤中按照900 kg·hm^(-2)施用牡蛎钙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后定植辣椒。在种植末期分别采集设施栽培辣椒健康生长(JK)、发生连作障碍(LZ)和经过改良后(GL)的种... 为了解福建省设施辣椒连作土壤改良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在辣椒连作土壤中按照900 kg·hm^(-2)施用牡蛎钙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后定植辣椒。在种植末期分别采集设施栽培辣椒健康生长(JK)、发生连作障碍(LZ)和经过改良后(GL)的种植土壤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JK土壤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LZ土壤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GL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都处于中位。进一步分析发现GL土壤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更接近JK,而真菌更接近LZ;细菌丰富度前10的OTU聚类结果显示JK、GL、LZ每组中3个样品都能聚成一个独立的聚类单元,且GL和JK的系统发育关系更近;3种土壤中优势细菌差异较大,真菌的担子菌在LZ中的占比远超过JK和GL。表明添加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变连作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且朝着健康土壤的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连作 土壤改良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