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U、双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与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薛玉伟 季民 +1 位作者 李新国 赵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单U型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系统,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以单位井深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排热和取热工况下,双U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均高于单U型。同时,分析了单U与双U型... 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单U型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系统,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以单位井深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排热和取热工况下,双U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均高于单U型。同时,分析了单U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的经济成本构成,采用投资成本指标、静态投资成本差值和投资成本比数等参数,从换热性能和经济成本两方面对地下埋管换热器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单U、双U型埋管 单位井深换热量 投资成本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水源热泵的水源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薛玉伟 李新国 +2 位作者 赵军 朱强 黄金秋 《能源工程》 2003年第2期10-13,共4页
地下水是应用地下水水源热泵的前提。文章简单阐述了地下水温度、流量和水质对水源热泵运行效率的影响。介绍了水处理技术和回灌技术 ,探讨了工程中应注意“热短路”问题。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源热泵 地下水参数 回灌 温度 流量 水质 水处理技术 “热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蔓藻(Ruppi amaritime)对滨海城市再生水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卫红 季民 +2 位作者 薛玉伟 张志杨 唐运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5-779,共5页
采用实验室大型光照培养箱方法,研究了生长于滨海咸水湖泊中的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maritime)对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中营养盐(根据景观河道再生水盐度实际上下波动范围设TDS为5.67、8.19、10.65g·L-13个盐度梯度,在静水中经过川蔓... 采用实验室大型光照培养箱方法,研究了生长于滨海咸水湖泊中的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maritime)对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中营养盐(根据景观河道再生水盐度实际上下波动范围设TDS为5.67、8.19、10.65g·L-13个盐度梯度,在静水中经过川蔓藻净化10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中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为94.41% ̄95.32%和96.5% ̄99.8%,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43.4% ̄45.7%和44.08% ̄46.2%;再生水中的溶解氧由6.6mg·L-1提高到10.4mg·L-1。盐度对川蔓藻吸收再生水中营养盐没有显著影响。经计算1kg鲜重的川蔓藻每天可去除252mg总氮、83.16mg总磷。川蔓藻是控制含盐量较高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优选沉水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蔓藻 再生水 营养盐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新国 薛玉伟 赵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针对不同方式地下埋管换热器建立实验系统 ,并分别对砂石回填的单U型和双U型井埋管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整理分析了冬、夏季节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 ,在此基础上 ,以单位管长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 针对不同方式地下埋管换热器建立实验系统 ,并分别对砂石回填的单U型和双U型井埋管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整理分析了冬、夏季节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 ,在此基础上 ,以单位管长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得出排热工况和取热工况下 ,单U型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高于双U型。同时对埋管换热器的流量和进口水温对其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流量的增大 ,排热工况与取热工况下 ,单位管长换热量均增加 ;随着进口水温的升高 ,单位管长排热量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埋管换热器 砂石回填 单U型井埋管 双U型井埋管 换热性能 地源热泵 GS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源薄砂体研究方法与效果
5
作者 秦秉操 薛玉伟 王正文 《河南石油》 1997年第2期17-20,共4页
多物源薄砂体研究主要依据地层沉积韵律旋回反映在组合测井曲线上的特征,划分沉积类型确定砂体空间展布,多物源优砂体交汇配置关系和剖面上的叠置层序。应用于井楼油田IV^3T油层研究,砂层对比确认为3个物源方向的砂体,在平面... 多物源薄砂体研究主要依据地层沉积韵律旋回反映在组合测井曲线上的特征,划分沉积类型确定砂体空间展布,多物源优砂体交汇配置关系和剖面上的叠置层序。应用于井楼油田IV^3T油层研究,砂层对比确认为3个物源方向的砂体,在平面上相互交汇,剖面上依次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源 薄砂体 井楼油田 储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丽散固化技术在破碎顶板及冒顶区域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惠凡光 薛玉伟 卢志利 《煤矿现代化》 2012年第2期76-78,共3页
介绍在断层破碎带、应力集中区掘进或修复,应用马丽散固化顶板技术改善煤巷支护效果,可供在相似的条件下推广使用。
关键词 马丽散 钻孔 掘进 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逆冲推覆体系的形成及其与北秦岭逆冲推覆体系的关系──以南襄盆地87-600反射地震剖面为例
7
作者 刘宁 刘绍龙 +1 位作者 薛玉伟 刘英 《河南石油》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在秦岭海盆于印支期关闭、褶皱推覆隆起后的燕山期陆内俯冲、地壳急剧缩短过程中,在先期近东西向大型断裂参与下,由于秦岭、华北陆壳上地壳的强烈挤压,南秦岭各断块以中地壳低速层为主滑脱推覆面向扬子陆壳逆冲、仰冲,北秦岭各断块... 在秦岭海盆于印支期关闭、褶皱推覆隆起后的燕山期陆内俯冲、地壳急剧缩短过程中,在先期近东西向大型断裂参与下,由于秦岭、华北陆壳上地壳的强烈挤压,南秦岭各断块以中地壳低速层为主滑脱推覆面向扬子陆壳逆冲、仰冲,北秦岭各断块则沿低速层向秦岭陆壳大规模滑脱推覆,从而在东秦岭地区构成了两个向南逆冲的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体系。二者均属前展式推覆类型。文章对其构造特点、形成条件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北秦岭 逆冲推覆体系 地震勘探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滩煤矿143_上14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与研究
8
作者 薛玉伟 惠凡光 卢志利 《煤矿现代化》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随着开采条件的日益复杂,近年来东滩煤矿发生了多次冲击地压;东滩煤矿已被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确定为冲击地压矿井。文章主要针对东滩煤矿生产中冲击地压的危害与现状,研究143上14工作面冲击危险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钻孔 掘进 顶板震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