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探微 被引量:7
1
作者 薛爱珍 王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8期49-51,共3页
失眠类病证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理论体系形成于《黄帝内经》,从营卫、阴阳巡行规律阐释失眠的病因病机,提出顺应自然而息,以及"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失眠类病证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理论体系形成于《黄帝内经》,从营卫、阴阳巡行规律阐释失眠的病因病机,提出顺应自然而息,以及"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治疗原则。临床论治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体系阐释,《金匮要略》注重标本缓急,创制多首方剂调整脏腑气血阴阳,补虚泄实、补益虚损,清热、祛湿化浊等,随证灵活辨治,开拓不寐辨证论治之先河。后世医家发挥逐渐完善,巢元方承袭《内经》营卫理论,延续仲景辨识;孙思邈重新整编《伤寒论》,使《伤寒论》辨治精神得到推展;刘完素以火热为致病特点,辛苦寒药下之;李杲认为脾胃是元气生发的根本,又是制伏阴火上乘的关键;陈士铎善于心肾不交辨治。临床所见失眠与长期精神压力、生活作息不规律及睡眠环境有关。以《内经》的理论为指导,《伤寒杂病论》的论治为纲,取当代各医家的辨证分型论治之长,针对就诊群体的个体特点,灵活施治,宣教融合其中,治未病,防传变,以期治疗失眠的最佳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内经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六经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浅识
2
作者 薛爱珍 任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88-89,共2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患者主要死于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使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西医主要采用羟基脲、干扰素、Anagrelide、阿司匹林等药物及血小板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患者主要死于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使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西医主要采用羟基脲、干扰素、Anagrelide、阿司匹林等药物及血小板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疗欠缺及毒副作用较大等不足,然多位中医专家灵活应用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既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并通过辨证论治使患者从临床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浅识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血小板计数 克隆性疾病 多能干细胞 重要脏器 中医专家 血栓形成 临床治疗 临床表现 患者 毒副作用 辨证论治 阿司匹林 羟基脲 干扰素 分离术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肺热证肺炎案例解析
3
作者 薛爱珍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37期16-16,共1页
病案介绍 患者,女,26岁。因“咽痛、咳嗽、咳痰伴发热2天余”入院。现病史患者因2天前到学校报到,奔波劳累,又加之吹风受凉后出现头晕、乏力、咽喉疼痛等不适,自觉发热、无流涕,伴有咳嗽,咳少量淡黄色痰,无胸痛、胸闷,无气急... 病案介绍 患者,女,26岁。因“咽痛、咳嗽、咳痰伴发热2天余”入院。现病史患者因2天前到学校报到,奔波劳累,又加之吹风受凉后出现头晕、乏力、咽喉疼痛等不适,自觉发热、无流涕,伴有咳嗽,咳少量淡黄色痰,无胸痛、胸闷,无气急、喘息等,未测体温,未就诊,自行饮水休息,口服甘草合剂止咳,头孢拉定胶囊抗感染,未规律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胶囊 肺热证 案例 肺炎 治疗 头孢拉定胶囊 咽喉疼痛 甘草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护理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薇薇 严志明 +2 位作者 权菊 杨桂芳 薛爱珍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原位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