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人居环境创新类课程跨学科教学机制研究
1
作者 薛滨夏 张鹏 +1 位作者 李同予 李罕哲 《新建筑》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以“人因”概念为核心、人地关系为视角是健康人居环境与传统人居环境课程体系的根本差异。文章以高校创新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架构,融入心理学、公共卫生、循证医学等相关学科... 以“人因”概念为核心、人地关系为视角是健康人居环境与传统人居环境课程体系的根本差异。文章以高校创新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架构,融入心理学、公共卫生、循证医学等相关学科内容,提出跨学科多视角知识板块耦合的教学机制模型。以“健康人居环境”为核心理论范式,融合广泛的跨学科知识,辅助学生掌握前沿健康人居理论和概念体系,搭建面向公共健康的现代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技能。在高度集中的课程框架中,使学生深度掌握并体会创新类课程教学机制及其目标和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视角选择、调查研究和创新方案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健康人居环境领域的自我建构学习意识,在学科协同和知识耦合过程中,完成创新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健康人居环境 创新类课程 跨学科 教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疗愈体系的当代发展及公共健康服务潜力 被引量:5
2
作者 薛滨夏 李同予 姜博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8,共16页
【目的】探讨自然疗愈(nature-based intervention,NBI)体系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辅助手段在公共健康服务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提出未来展望。【方法】通过对自然疗愈蕴含的人类思想脉络和历史发展的梳理,界定自发的疗愈行为与专业化的自然疗... 【目的】探讨自然疗愈(nature-based intervention,NBI)体系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辅助手段在公共健康服务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提出未来展望。【方法】通过对自然疗愈蕴含的人类思想脉络和历史发展的梳理,界定自发的疗愈行为与专业化的自然疗法(nature-based therapy,NBT)的界限,揭示自然疗愈体系由民间自发的、依靠自然医学的疗愈方法,演化成为现代专业化、系统化医疗技术辅助手段的社会动因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归纳不同国家医疗照护机构中自然疗愈体系的分布与特点。【结果】结合欧美国家自然疗愈重要理论模型,进一步解析自然疗愈作用机制和广泛的健康效能,以及实施场所和服务人群。从历史演变及当代发展趋势来看,自然疗愈体系源自朴素的自然医学和民间传统,有着广泛的社会实施基础,在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天然的“平医”结合的良好背景。【结论】自然疗愈体系充分地利用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同一性和基因同源性,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均获得了人类的青睐,成为一种低成本、高产出且科学便捷的疾病恢复和健康促进手段。基于循证研究,建立科学的分类、分级体系,形成完善的园艺实操模块和干预流程,自然疗愈将具有巨大的优势,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潜在的非药物治疗或替代医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疗愈体系 园艺疗法 历史脉络 公共健康 服务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同予 安欣 +2 位作者 薛滨夏 赖锦玉 尹程程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客观呈现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设计应用研究相关领域的22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现状、知识演进、研究... 为客观呈现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我国芳香植物在疗愈环境设计应用研究相关领域的22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现状、知识演进、研究热点、未来发展方向等。结果表明:近些年相关研究领域逐步趋于成熟,主要研究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作者及发文机构合作程度较低且分散;研究分为萌芽期、融合发展期、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研究热点为芳香植物作用机制、芳香植物与人体保健功能,以及芳香植物与疗愈环境;研究前沿话题为景观设计、疗愈景观、康复景观。因此,未来研究中建议完善芳香植物数据库的建构以及加强风速和风向对芳香植物挥发物浓度和扩散程度影响的研究,并加快推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教学、应用,鼓励构建创新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疗愈环境 研究进展 研究趋势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视角下适老社区更新策略研究
4
作者 张耘赫 周硕 +2 位作者 薛滨夏 李罕哲 李若兮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1-4,8,共5页
为适应存量规划背景,解决当前社区更新注重物质环境而忽视精神需求的问题,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持续平衡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更新的历史演进,对国内社区更新策略进行探索,以人文关怀为导引,以文化内涵和社会设计为焦点,针对社区... 为适应存量规划背景,解决当前社区更新注重物质环境而忽视精神需求的问题,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持续平衡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更新的历史演进,对国内社区更新策略进行探索,以人文关怀为导引,以文化内涵和社会设计为焦点,针对社区居民对行为场所、人文活动和环境品质的需求,提出基于公众参与的城市适老社区文化内涵挖掘和景观塑造策略。提出文化赋能、景观设计、公众参与三个方向的人文关怀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适老社区 人文关怀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性景观:来自另一面的城市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薛滨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8-111,共4页
1引言城市的历史延续和空间变化造就了绚丽的城市景观,犹如艺术化的时空组曲,时而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人们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赏析时,在大脑中形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意象,汇入自身的记忆与审美图式之中。习惯上,人... 1引言城市的历史延续和空间变化造就了绚丽的城市景观,犹如艺术化的时空组曲,时而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人们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赏析时,在大脑中形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意象,汇入自身的记忆与审美图式之中。习惯上,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透明性 解读 空间变化 艺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景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薛滨夏 李同予 +2 位作者 唐皓明 曲继萍 郭佳怡 《建筑技艺》 2020年第5期54-58,共5页
从康复景观理论的起源与应用入手,对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指向和模式,通过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景观形式和功能性植物,促进居民感官体验和身心恢复,为康复景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康复景观 城市居住区 绿地 规划设计 理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热岛效应的城市绿地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薛滨夏 李同予 +2 位作者 王利会 宋军如 郑执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3期87-92,共6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与严重破碎化,极大影响了城市的气候环境,导致城市热岛现象加剧。本文通过将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和评价指数引入城市绿地系统,比较不同结构与形态的...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与严重破碎化,极大影响了城市的气候环境,导致城市热岛现象加剧。本文通过将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和评价指数引入城市绿地系统,比较不同结构与形态的绿地应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差异性表现,进而解析绿地格局与热岛效应的主要相关因素,提出应对热岛效应的城市绿地格局优化途径与策略,使绿地生态效应最大化,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格局 相关性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绿地恢复性感知健康效益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滨夏 郭佳怡 +2 位作者 李同予 姜博 马涛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4期12-16,共5页
随着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加剧,校园绿地恢复性感知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大学校园绿地恢复性感知健康效益的研究,文中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三个层面,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 随着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加剧,校园绿地恢复性感知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大学校园绿地恢复性感知健康效益的研究,文中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三个层面,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梳理与进展分析,为大学校园绿地恢复性环境营建提供国际前沿视角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恢复性感知 健康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薛滨夏 刘崇 《华中建筑》 2006年第9期57-59,共3页
城市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的大系统,其中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根本因素是城市的文化模式,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与审美观念方面。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社会形态与文化模式的广泛交流,给中国城市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理性地看待中... 城市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的大系统,其中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根本因素是城市的文化模式,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与审美观念方面。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社会形态与文化模式的广泛交流,给中国城市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理性地看待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创造多样与适宜的城市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公共空间 文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城市设计思想及其当代转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滨夏 李同予 《城市建筑》 2011年第1期111-113,共3页
文章追溯生态城市的缘起和影响其发展的西方生态城市思想,总结了西方生态城市设计实践和理论发展的脉络及其在当代的转变,指出注重可行性、综合性和人性化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得以实施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起源 核心理论 价值取向 建设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老年人群的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滨夏 杜嘉赫 +2 位作者 李同予 肖冠延 唐敬轩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第7期7-12,共6页
老龄化的加剧提升了城市空间内老年康养空间的营建需求。研究以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活动等健康需求为根本目的,基于文献厘清复愈性环境理论体系与并通过问卷洞悉当前城市公园老年人使用现状,论证了城市公园内营建面向老年人群... 老龄化的加剧提升了城市空间内老年康养空间的营建需求。研究以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活动等健康需求为根本目的,基于文献厘清复愈性环境理论体系与并通过问卷洞悉当前城市公园老年人使用现状,论证了城市公园内营建面向老年人群的复愈性环境的作用并明确其积极意义,最终据此提出适合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营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复愈性环境 老年人群 健康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中心城区全天候步行空间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滨夏 李同予 《建筑技艺》 2017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寒地城市中心城区全天候步行空间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应对冬季不利气候条件的高科技、生态化公共设施,同时也是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的体现。全天候步行空间通过对冬季公共步行空间微气候的调节和空间尺度、功能的巧妙结合,表征了当今城... 寒地城市中心城区全天候步行空间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应对冬季不利气候条件的高科技、生态化公共设施,同时也是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的体现。全天候步行空间通过对冬季公共步行空间微气候的调节和空间尺度、功能的巧妙结合,表征了当今城市设计对场所适宜性营造和人性化设计内涵的关注。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全天候步行空间概念、理论溯源和项目案例,总结了全天候步行空间在不同地理社会环境中的设计侧重点、关键控制指标及其实施范畴,提出高适应性生态化、复合型全天候步行空间的构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步行空间 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城市双层潜流池处理道路冰雪的方法及低温菌群适应性研究
13
作者 薛滨夏 魏利 +2 位作者 李春颍 李同予 沈素宇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北方寒地城市水资源紧张,冬季积雪的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城市的可利用雪水堆放空间少,现有清雪方式低效耗能,造成环境污染。文中基于北方城市街道空间结构特点,利用街道两侧人行道和绿化带下方空间,设置双层潜流池作为冬季融雪和雪... 中国北方寒地城市水资源紧张,冬季积雪的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城市的可利用雪水堆放空间少,现有清雪方式低效耗能,造成环境污染。文中基于北方城市街道空间结构特点,利用街道两侧人行道和绿化带下方空间,设置双层潜流池作为冬季融雪和雪水收集与处理空间,从而实现常季雨水和冬季融雪的跨季连续运行,经格栅过滤颗粒物后,雨水和雪水可以在冬季气候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填料进行处置,COD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悬浮物的去除率在90%以上。通过分析不同工艺段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种群,发现存在低温降解菌,能够在4~10℃左右存活,以Halomonas和TM6_Dependentiae_norank属为主的微生物为主要种群,能有效处理下层过滤池储存的雨水和雪水。处理后的雨水和雪水,待开春后可以用于街道喷洒和景观用水,从而为北方城市道路冰雪的快速处理和海绵城市战略在寒地的跨季实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城市 双层潜流池 道路冰雪 低温菌群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城市规划研讨课的构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崇 郝赤彪 薛滨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研究从东西方高等教育的"研讨"传统入手,对当代德国高校的城市规划研讨课教学进行评述,指出该研讨课教学由三部分构成:课题设置,教师可独立或合作开设城市规划研究课供学生选修,课题会随教师队伍的变动而有所变化;学习过程,... 研究从东西方高等教育的"研讨"传统入手,对当代德国高校的城市规划研讨课教学进行评述,指出该研讨课教学由三部分构成:课题设置,教师可独立或合作开设城市规划研究课供学生选修,课题会随教师队伍的变动而有所变化;学习过程,包括课下准备和课堂教学,学生在课下阅读、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在课上就课题的调研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方式,采用五分制评分办法。德国城市规划研讨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辨证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对我国高校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研讨课 自主 思辨 交流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园艺类治疗方法理论的重要概念 被引量:3
15
作者 保拉·黛安娜·莱尔夫 薛滨夏(译) 路森婷(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4,共21页
【目的】为厘清园艺疗法的概念界定,深入思考其理论发展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回顾并总结园艺疗法在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50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与园艺疗法相关的教育、实践、... 【目的】为厘清园艺疗法的概念界定,深入思考其理论发展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回顾并总结园艺疗法在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50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与园艺疗法相关的教育、实践、研究、教学、合作、写作和咨询活动,结合当前大量的文献综述,鼓励读者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对园艺疗法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结果/结论】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方法来理解和解决园艺疗法作为理论、模型和应用发展一部分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辅助疗法 园艺疗法 治疗性园艺 分类 理论 关键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在历史迁徙过程中的型制转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白雪 《城市建筑》 2009年第5期104-105,共2页
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我国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许多共同的传统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将东北汉族传统民居与其发源地—中原汉族民居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存在与发展变化的因缘关系... 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我国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许多共同的传统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将东北汉族传统民居与其发源地—中原汉族民居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存在与发展变化的因缘关系,力求对东北汉族传统民居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希望能为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汉族传统民居 型制转变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量产出效益的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1 位作者 王梓懿 马玥莹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9期42-45,共4页
目前对绿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绿地布局与地表温度间关系的宏观层面或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等微观层面。本文试图以绿量产出效益作为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的校正依据,通过对单位叶面积的植物降温能力、不同种类植物的绿量... 目前对绿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绿地布局与地表温度间关系的宏观层面或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等微观层面。本文试图以绿量产出效益作为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的校正依据,通过对单位叶面积的植物降温能力、不同种类植物的绿量指数、不同群落结构的绿量及不同类型绿地的降温效果等相关文献的梳理,通过绿量产出效益的比较提出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策略,包括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及绿地空间布局结构等,用以指导不同规模与尺度的城市绿地设计,提升城市绿地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绿量 增值 降温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视角下七台河未来科技城概念规划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罕哲 刘璐婷 +2 位作者 薛滨夏 马涛 刘涛榕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12期1-5,共5页
为解决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城市空间问题,运用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以七台河未来科技城概念规划为案例,阐述了通过空间规划和创新空间形式促使资源型城市产业再生的策略。利用产业、人才、城市空间互促机制,提出产城互融、开... 为解决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城市空间问题,运用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以七台河未来科技城概念规划为案例,阐述了通过空间规划和创新空间形式促使资源型城市产业再生的策略。利用产业、人才、城市空间互促机制,提出产城互融、开放共享的生态型未来科技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空间规划 未来科技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热岛效应的哈尔滨城市中心区绿化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1 位作者 王利会 马玥莹 《城市建筑》 2017年第36期35-40,共6页
城市热岛效应普遍存在于城市中心区内,而中心区内的高密度建设与稀少的绿化空间又使得中心区的热岛强度不断加剧。本文以哈尔滨城市中心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对绿地现状及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分析,总结城市中心区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 城市热岛效应普遍存在于城市中心区内,而中心区内的高密度建设与稀少的绿化空间又使得中心区的热岛强度不断加剧。本文以哈尔滨城市中心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对绿地现状及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分析,总结城市中心区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城市中心区绿化空间的优化策略,从而达到改善城市微气候、减缓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中心区 绿化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绿色交通系统优化方法研究综述
20
作者 王月涛 田昭源 +2 位作者 薛滨夏 李洪晶 马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7,共7页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车运输、共享单车和慢行步道等多层次复杂系统,具备实用性、便捷性、经济性及可持续性等多重特性,对于当前城市建成环境的低碳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和侧面...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车运输、共享单车和慢行步道等多层次复杂系统,具备实用性、便捷性、经济性及可持续性等多重特性,对于当前城市建成环境的低碳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对绿色交通体系优化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和优化方法。以供需关系为基本线索,将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优化归结为交通承载力、交通需求量、耦合分析、多目标优化4个主要方面,归纳有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评价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各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提出基于供需关系的城市建成环境下绿色交通系统优化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 城市建成环境 供需匹配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