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伸石墨化对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薛林兵 王浩静 李东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7,共5页
借助XRD和力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下牵伸率(0%~2.5%)对PAN基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400℃、2 700℃和3 000℃石墨化温度下,分别采用1.25%,1.50%和2.20%的牵伸率,可获得的抗拉强度最大值相应为3.1GPa、2.55GP... 借助XRD和力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下牵伸率(0%~2.5%)对PAN基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400℃、2 700℃和3 000℃石墨化温度下,分别采用1.25%,1.50%和2.20%的牵伸率,可获得的抗拉强度最大值相应为3.1GPa、2.55GPa和2.25GPa。在相同的石墨化温度下与未牵伸的样品相比,抗拉强度提高了10%~20%。弹性模量亦随牵伸率的增大而增加,在牵伸率为2.50%时,弹性模量上升15%。同时,石墨微晶尺寸Lc(3.612nm^7.094nm)和La(12.909nm^24.400nm)及取向度逐渐增大,而d002(0.346 5nm^0.341 8nm)逐渐减小。微观结构的改善是石墨纤维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石墨化 热牵伸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T800炭纤维缠绕成型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顾红星 王浩静 +2 位作者 薛林兵 赵佑军 庞培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2-396,共5页
为验证国产HKT800炭纤维缠绕成型复合材料性能,分别用KH树脂与WH、XA和LN树脂对比,在相同缠绕工艺下,制备了400 mm、150 mm复合材料壳体和1.6 L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并进行了水压爆破试验。HKT800炭纤维/KH树脂缠绕400 mm壳体爆破压... 为验证国产HKT800炭纤维缠绕成型复合材料性能,分别用KH树脂与WH、XA和LN树脂对比,在相同缠绕工艺下,制备了400 mm、150 mm复合材料壳体和1.6 L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并进行了水压爆破试验。HKT800炭纤维/KH树脂缠绕400 mm壳体爆破压力达到了16.2 MPa,150 mm壳体爆破压力达到了34.8 MPa,1.6 L容器爆破压力为89.6 MPa。HKT800炭纤维力学性能转化率可达到80%以上,充分证明湿法制备的T800级炭纤维完全适用于缠绕成型工艺,基体树脂和成型工艺参数对缠绕成型复合材料器件性能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缠绕工艺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预氧丝预氧化程度表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顾红星 王浩静 +2 位作者 范立东 薛林兵 赵佑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8-1233,共6页
为考察红外光谱与热分析对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程度表征的准确程度,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等对PAN原丝及其预氧丝进行了测试。对红外光谱测试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依此对不同预氧丝的红外光谱及相对环化率进行了分... 为考察红外光谱与热分析对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程度表征的准确程度,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等对PAN原丝及其预氧丝进行了测试。对红外光谱测试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依此对不同预氧丝的红外光谱及相对环化率进行了分析。对原丝及预氧丝在不同气氛下的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环化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与热分析均能定性反映出预氧丝的预氧化程度,而定量计算出的相对环化率则不具可比性,环化度会较真实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预氧丝 预氧化程度 热性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T800碳纤维微观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顾红星 王浩静 +2 位作者 张淑斌 程璐 薛林兵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为深入剖析国产HKT800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压汞仪等对HKT800碳纤维进行了表征,并与东丽T800碳纤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KT800碳纤维的表面带有沟槽,少量碳纤维截面呈... 为深入剖析国产HKT800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压汞仪等对HKT800碳纤维进行了表征,并与东丽T800碳纤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KT800碳纤维的表面带有沟槽,少量碳纤维截面呈腰果形,不同于T800碳纤维,且表面粗糙度较大;HKT800碳纤维拉曼测试ID/IG比值为1.07,表面微晶尺寸较小;2种碳纤维层间距均为0.347 nm,孔隙率均为17.4%,比较一致,但HKT800碳纤维堆叠尺寸、取向度略高于T800碳纤维,而微孔偏离碳纤维轴取向程度、微孔长度、微孔横截面平均切割线长度均略低于T800碳纤维,HKT800碳纤维中微孔尺寸、数量的分布也不同于T800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微观结构 性能 HKT8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