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末次冰期北太平洋深层水的形成
- 1
-
-
作者
吴继全(摘译)
薛春汀(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7期18-19,共2页
-
文摘
古海洋学家至少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研究冰期是否存在一个年轻的、营养成分耗竭的北太平洋深层水源。现今研究者们已无法证明它的存在,因为现在的北太平洋深层水对碳酸钙具有非常强的腐蚀力,因此我们很难得到用测定沉积物年龄的、据底栖有孔虫获得的、长时间系列的氧同位素数据和能够代表深层水营养含量的碳同位素数据。亚北极西部太平洋水深3公里岩心的稳定同位素记录表明,底栖有孔虫、拟面包虫碳同位素比值并没有反映出从冰期至全新世期间营养成分耗竭的北太平洋深层水的存在依据。
-
关键词
腐蚀力
末次冰期
碳酸钙
营养成分
-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遥感技术在珊瑚礁研究中的应用
- 2
-
-
作者
李浩(编译)
薛春汀(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3期19-21,共3页
-
文摘
浅海和沉淹形迹的反射光提供了关于珊瑚礁生态十分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这些资料如果用常规方式记录和解译,从经济上讲是困难的。然而,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遥感技术成为收集有关珊瑚礁开发与研究资料的可行方法。最近,利用遥感技术收集有关澳大利亚大堡礁的资料,减少了研究人员,节省了开发的时间和经费。
-
关键词
珊瑚礁
卫星图象
陆地卫星
-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珊瑚礁的生物侵蚀作用
- 3
-
-
作者
李浩(摘译)
薛春汀(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2期15-16,共2页
-
文摘
古代和现代珊瑚礁的构造与形态是生长与破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各种礁环境中,礁的生长速度与机制方面的重要资料是有用的。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破坏过程的资料远远不够,尤其是破坏速度以及环境之间和一环境内所呈现的差异更显不足。但是,在礁的边缘地,侵蚀礁体,岛屿和泻湖的沉积物是可以见到破坏作用连续进行的残留物,而这些沉积物影响着礁的发育。
-
关键词
生物侵蚀
古代珊瑚礁
现代珊瑚礁
-
分类号
P737.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一种造砂海藻——仙掌藻
- 4
-
-
作者
李浩(摘译)
薛春汀(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2期11-11,共1页
-
文摘
凡是在珊瑚礁海区进行研究的地质学家,都会提到仙掌藻碎片,这是因为仙掌藻碎片常常成为沉积物的重要组分。事实上,这些是一些相当小的,常常是隐绿藻的单个节片。这些海藻是由于内部沉积了大量的碳酸钙并以交替换位的针状文石晶体的致密团块形式而保存下来。当有机组织腐烂时,碳酸钙保留着节片的形态,这些丰富的碎片可以成为详细鉴定其种属的可靠依据。
-
关键词
仙掌藻
碳酸钙
-
分类号
Q949.2
[生物学—植物学]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