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溶胶在实验动物间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兆庄 王以银 +9 位作者 刘延芳 薛振亚 张大荣 俞正楚 丁一新 宋莉 马明英 刘红 洪承平 王心田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9,共3页
在实验动物型出血热发生的动物饲养室空气中首次分离出出血热病毒;用病毒感染Wistar大白鼠的饲养空间大气中再次分离出出血热病毒,证明气溶胶可携带病毒在空气中自由流动;在排除直接和虫媒接触的条件下带毒鼠和健康鼠饲养在同一空间,健... 在实验动物型出血热发生的动物饲养室空气中首次分离出出血热病毒;用病毒感染Wistar大白鼠的饲养空间大气中再次分离出出血热病毒,证明气溶胶可携带病毒在空气中自由流动;在排除直接和虫媒接触的条件下带毒鼠和健康鼠饲养在同一空间,健康鼠可以感染出血热。由此证实 Wistar大白鼠间的出血热的传播,是由携带出血热病毒的气溶胶所致。对气溶胶传播出血热的观点在国内外首次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流行性出血热 动物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猫作为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的研究
2
作者 罗兆庄 王以银 +9 位作者 丁一新 郭仁荣 彭东升 赵月萍 柳燕 刘红 李传斌 洪加浩 李曰贤 薛振亚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1-44,共4页
1984年我们从疫区家猫体内检测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并从其肺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1985年以来,我们用EHF病毒人工感染家猫,探讨其排毒途径并通过流行病学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而且发现人工感染... 1984年我们从疫区家猫体内检测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并从其肺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1985年以来,我们用EHF病毒人工感染家猫,探讨其排毒途径并通过流行病学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而且发现人工感染后的家猫,从尿、粪、唾液中均能排出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在EHF的发生和流行中起到传染源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源 家猫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施用硅肥技术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振亚 张亚同 《现代农业》 2008年第9期29-31,共3页
中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与重视。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巳成为生产上一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尤其是硅肥,水稻是喜硅作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 中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与重视。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巳成为生产上一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尤其是硅肥,水稻是喜硅作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目前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硅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上。为此。铁岭县土肥站就硅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做了试验研究,并从水稻的生育状况和产量诸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硅肥的肥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施用 硅肥 水稻 中微量元素肥料 技术 农业生产 施用方法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岭县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薛振亚 李晓平 《园艺与种苗》 CAS 2017年第11期65-67,76,共4页
针对铁岭县土壤存在的问题,结合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的实施,对适用于铁岭县的一批作用效果好,具有改善土壤条件,降低施肥成本,提高农业利用率等优势的技术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铁岭县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东北黑土地保护 技术模式 高效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岭县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薛振亚 《现代农业》 2017年第11期41-42,共2页
文章针对铁岭县的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提出了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重点突出绿色、高产、高效,从品种选择、栽培方式、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严格遵循绿色栽培理念,在此基础上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玉米 品种选择 栽培方式 施肥技术 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正大硝基复合肥大白菜试验示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振亚 《现代农业》 2017年第10期30-31,共2页
文章通过对金正大硝硫基复合肥的试验示范研究,验证了硝硫基复合肥在大白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大白菜应用金正大硝硫基复合肥可以明显改善大白菜的生育性状,提高大白菜的产量。
关键词 大白菜 金正大硝硫基复合肥 生育性状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岭县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7
作者 薛振亚 张亚同 《现代农业》 2008年第8期27-27,共1页
铁岭县水稻播种面积32万亩,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平均亩产550~650千克,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工作中,发现在水稻施肥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 水稻施肥 铁岭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播种面积 种植历史 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配施对辽宁棕壤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振希 薛振亚 +2 位作者 赵锦儒 王竹 陈旭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解决辽宁北部棕壤地区水稻合理施肥问题,系统研究了氮(N)、磷(P)、钾(K)肥料配施条件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为该地区水稻平衡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于2019年开始,连续两年在辽宁省铁岭县棕壤... 为解决辽宁北部棕壤地区水稻合理施肥问题,系统研究了氮(N)、磷(P)、钾(K)肥料配施条件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为该地区水稻平衡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于2019年开始,连续两年在辽宁省铁岭县棕壤地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无肥区、缺氮区[90 kg(P_(2)O_(5))·hm^(−2)+90 kg(K_(2)O)·hm^(−2)]、缺磷区[225 kg(N)·hm^(−2)+90 kg(K_(2)O)·hm^(−2)]、缺钾区[225 kg(N)·hm^(−2)+90 kg(P_(2)O_(5))·hm^(−2)]和全肥区[225 kg(N)·hm^(−2)+90 kg(P_(2)O_(5))·hm^(−2)+90 kg(K_(2)O)·hm^(−2)]共5个处理,于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和植株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全肥区水稻产量最高,分别较无肥区、缺氮区、缺磷区和缺钾区增加了48.7%、33.4%、16.7%和8.2%,而基础地力贡献率则表现相反,缺氮区最高,全肥区最低。不同处理籽粒和茎叶氮磷钾积累量最大值均在全肥区,最低值出现在无肥区。试验开展两年后水稻钾肥利用率最高,磷肥最低,氮、磷和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7%、14%和62%,平均化肥利用效率仅为34%,远低于2020年全国水稻化肥利用率的40.2%。因此,辽北棕壤地区尽管氮磷钾肥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但今后应适当降低化肥施用量,可同时配施有机肥并分次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