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配注系统滋生胶状物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宝庆 卢祥国 +1 位作者 苏运行 王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389,共6页
聚合物配注系统中过滤器和管线内壁存在黏性胶状物,它是注入水中微生物在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产物,不仅会对井筒附近区域储层孔隙造成堵塞,与聚合物溶液接触后还会引起聚合物溶液性质变化,甚至会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采集杏树岗油田聚合... 聚合物配注系统中过滤器和管线内壁存在黏性胶状物,它是注入水中微生物在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产物,不仅会对井筒附近区域储层孔隙造成堵塞,与聚合物溶液接触后还会引起聚合物溶液性质变化,甚至会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采集杏树岗油田聚合物配注系统内滋生胶状物,经剪切后与聚合物溶液混合,形成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利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胶状物对聚合物溶液性能以及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胶状物"加入聚合物溶液后,导致聚合物分子聚集态网络结构出现缺陷、部分分子链发生断裂,进而引起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黏弹性变差。与"高分"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内渗流阻力较大,传输运移能力较差。随胶状物注入量增加,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由此可见,胶状物存在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存在影响,少量胶状物进入油藏有利于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随油藏非均质性加剧、平均渗透率增加,胶状物对聚驱开发效果影响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配注系统 胶状物 渗流特性 驱油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内成胶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刘敬发 胡淑琼 薛宝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和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和多孔介质内静态成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内成胶机... 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和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和多孔介质内静态成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内成胶机理。结果表明,随溶剂水矿化度增加,交联反应速度加快;放置时间越长,岩心内交联反应增强并趋于稳定;剪切时间延长,聚合物分子定向排列趋势加剧,岩心孔隙内成胶效果变差;渗透率较低条件下,岩心孔隙内交联反应以"分子内"交联为主;随岩心渗透率增加即孔隙尺寸增大,岩心内成胶效果变好,发生"分子间"交联概率增大。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表明,在两性离子交联聚合物溶液中,交联反应首先发生在同一分子的不同支链间,即"分子内"交联,形成局部性网状聚集态,然后扩展到不同聚合物的分子链间,即"分子间"交联,形成区域性网状聚集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交联聚合物 矿化度 交联反应 多孔介质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配方优选及其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荣健 薛宝庆 +1 位作者 卢祥国 张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以大庆喇嘛甸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成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药剂费用且固定聚合物质量浓度(2200 mg/L)的条件下,在适当浓度范围内,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和碱浓度降低,驱油剂视黏度增加... 以大庆喇嘛甸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成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药剂费用且固定聚合物质量浓度(2200 mg/L)的条件下,在适当浓度范围内,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和碱浓度降低,驱油剂视黏度增加,界面张力逐渐增加;与碱/表/聚三元复合体系相比,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大,液流转向能力较强,但当表面活性剂加量过高(2.0%)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降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5%增至5.0%时,聚/表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表面活性剂加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22.5%;"产出/投入"比由6.7降至0.8。当表面活性剂加量在0.5%~1.5%时,二元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较好。碱加量由0.4%增至1.2%时,聚/碱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由14.2%降至9.9%。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优选配方为聚合物质量浓度2000 mg/L,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驱油效果 等药剂费用 表面活性剂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孔隙对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周彦霞 胡淑琼 薛宝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发生分子间交联,当体系发生大范围分子间交联前分子线团尺寸较小,与岩心配伍性良好,而交联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难以注入岩心;静态条件下,体系能够在岩心内成胶,但成胶强度明显低于在磨口瓶内的强度,且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而增大;动态条件下,体系的阻力系数与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几乎相等,说明该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动态条件下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原因是流动会干扰交联聚合物溶液体系中交联基团的运移、取向和定位,降低交联体系在适当位置形成交联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 岩石孔隙 配伍性 分子内交联 端面效应 动态成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分子聚集态对液流转向效果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荣健 卢祥国 +1 位作者 刘进祥 薛宝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7,共6页
对4种调驱剂聚合物纳米球、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Cr3+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微观聚集态、驱油效果及其液流转向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浓度相同时,调驱剂的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聚... 对4种调驱剂聚合物纳米球、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Cr3+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微观聚集态、驱油效果及其液流转向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浓度相同时,调驱剂的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Cr3+聚合物凝胶】HPAM溶液】聚合物纳米球(约2 m Pa·s)。水驱至含水40%后转注0.38 PV调驱剂,采收~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Cr3+聚合物凝胶(14.5%)】HPAM溶液(10.2%)】聚合物表面活性剂(6.8%)】聚合物纳米球(-5.1%)。液流转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调驱结束时,Cr3+聚合物凝胶、HPAM溶液、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纳米球调驱后的低渗透层采收~增幅分别为:24.7%、16.5%、10.3%、3.1%,低渗透层分流~分别为:20.8%、12.4%、9.7%、3.2%。聚合物分子聚集态是影响黏度及液流转向效果的主要因素。聚合物纳米球、HPAM溶液、Cr3+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水动力学半径Rh(0.267、0.066、0.079和0.771μm)均小于0.46R(R为岩石孔喉半径),理论上难以形成稳定封堵,其聚集态分别为颗粒状、线网状、局部网状和区域性网状。Cr3+聚合物凝胶在岩石孔喉内的滞留量和流动阻力最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黏度较高,但与岩石的孔喉配伍性较差,易在注入端面发生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剂 分子聚集态 液流转向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和渗流特性影响研究——以渤海SZ36-1油田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辉 徐国瑞 +3 位作者 张云宝 李翔 陈欣 薛宝庆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4期59-64,共6页
聚合物类调驱剂流经多孔介质时,不可避免地与储层填隙物接触,因水动力学捕集、机械捕集、表面吸附和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滞留,这种物理化学作用不仅会影响注入流体的渗流特性,而且会对交联聚合物成胶性能产生影响。以岩石矿物... 聚合物类调驱剂流经多孔介质时,不可避免地与储层填隙物接触,因水动力学捕集、机械捕集、表面吸附和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滞留,这种物理化学作用不仅会影响注入流体的渗流特性,而且会对交联聚合物成胶性能产生影响。以岩石矿物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理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砂岩储层中主要黏土矿物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黏土矿物类型和含量对聚合物凝胶黏度、吸附量和渗流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土等三种黏土矿物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聚合物溶液和凝胶的黏度,原因在于它们表现出的较大吸附能力差异,其中蒙脱土吸附量较大,其次为高岭土,再其次为伊利土,晶层结构差异是产生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黏土矿物对交联聚合物溶液吸附量较小。在进行聚合物浓度取样检测时,容器上层液聚合物浓度通常要比下层液低,但整体水平差异不大。进一步分析发现,黏土矿物吸附作用导致聚合物在孔隙中滞留增加,孔隙过流断面减小,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此外,黏土颗粒在多孔介质内运移和捕集也会造成渗流阻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调驱剂 静吸附量 渗流特性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配注系统滋生微生物对其溶液性能影响
7
作者 杨东 赵树成 +1 位作者 薛宝庆 卢祥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聚合物配注系统中过滤器和管线内壁存在黏性胶状物,它是注入水中微生物在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产物,它不仅会对井筒附近区域储层孔隙造成堵塞,与聚合物溶液接触后还会引起聚合物溶液性质变化.通过采集杏树岗油田聚合物配注系统滋生胶状物,... 聚合物配注系统中过滤器和管线内壁存在黏性胶状物,它是注入水中微生物在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产物,它不仅会对井筒附近区域储层孔隙造成堵塞,与聚合物溶液接触后还会引起聚合物溶液性质变化.通过采集杏树岗油田聚合物配注系统滋生胶状物,从中提取微生物,对其进行培养后得到微生物菌液.在此基础上,通过向聚合物溶液中添加微生物菌液来模拟微生物对聚合物分子链降解作用,并利用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驱油效率和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微生物含量增加,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减小;随微生物含量增加,聚驱采收率增幅减小;随聚合物浓度增加,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降解作用增强,采收率增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 配注系统 微生物 黏性胶状物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28-2S油田Cr^(3+)聚合物凝胶渗流特征及其调驱效果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邹剑 王荣健 +1 位作者 薛宝庆 卢祥国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2期46-53,共8页
渤海BZ28-2S油田具有油藏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溶剂水矿化度较高和原油黏度较低等特点,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窜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亟待采取调剖技术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针对BZ28-2S油藏储层特征、流... 渤海BZ28-2S油田具有油藏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溶剂水矿化度较高和原油黏度较低等特点,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窜现象比较严重,进而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亟待采取调剖技术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针对BZ28-2S油藏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和及其井网特点,以黏度、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配方优选和调驱注入参数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目标油藏储层和流体条件下,交联剂Cr^(3+)与聚合物分子链间可以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具有"分子内"交联结构特征、独特渗流特性和与储层适应性良好的Cr^(3+)聚合物凝胶体系。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在段塞相同条件下,Cr^(3+)聚合物凝胶调驱效果较好。从技术经济效果考虑,推荐Cr^(3+)聚合物凝胶体系组成:C_P=1 200~1 600 mg/L,m(Pol):m(Cr^(3+))=180:1~270:1,段塞尺寸为0.075~0.125 PV,预计采收率增幅1.6%~2.5%。在室内研究基础上,2012年12月开始在渤海BZ28-2S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目前矿场调驱施工正在进行之中,截止到2013年5月,由于调驱时间较短,部分油井已经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聚合物凝胶 渗流特性 调驱效果 参数优化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与聚合物在岩心内静态成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鹏宵 徐国瑞 +3 位作者 刘文辉 张云宝 薛宝庆 陈欣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4期53-58,共6页
近年来,在SZ36-1和LD10-1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和聚合物凝胶调驱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为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油藏中的各种复杂环境和条件可能会对其交联反应存在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开展... 近年来,在SZ36-1和LD10-1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和聚合物凝胶调驱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为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油藏中的各种复杂环境和条件可能会对其交联反应存在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开展了交联剂Cr^(3+)与聚合物在岩心内静态成胶效果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交联剂Cr^(3+)与聚合物分子间可以在岩心孔隙内发生交联反应,其成胶效果受到岩心渗透率及其类型(是否含胶结物)、岩心含油饱和度、黏土矿物类型和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渗透率影响程度较大;随岩心渗透率增大即孔隙尺寸增大,岩心内成胶效果变好;随含油饱和度降低,岩心成胶效果变好;随黏土含量增加,岩心内成胶效果变差,而且在三种岩心黏土类型中,伊利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高岭石,再其次为蒙脱石;岩石颗粒胶结愈疏松,成胶效果愈好。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国内外油田利用弱凝胶进行深部调剖技术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剂Cr^3+ 聚合物 交联反应 静态成胶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内非均质油藏水平井二元堵水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宝庆 代磊阳 +2 位作者 吕鹏 李彦阅 王楠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80-184,共5页
随着单井含水逐渐上升和堵水等增产措施规模开展,油田高效开发管理对水平井控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序注入泡沫和凝胶的水平井二元堵水技术可以避免目前水平井堵水针对性弱,效果差异大的问题,但其最优模式尚不清楚。针对水平井二... 随着单井含水逐渐上升和堵水等增产措施规模开展,油田高效开发管理对水平井控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序注入泡沫和凝胶的水平井二元堵水技术可以避免目前水平井堵水针对性弱,效果差异大的问题,但其最优模式尚不清楚。针对水平井二元堵水注入模式优化的问题,开展了微观可视化实验和单井级别模拟,微观实验结果显示先注泡沫+后注凝胶模式有助于凝胶后续增油,对应采出程度增加26.1%,显著高于先注凝胶+后注泡沫模式的15.8%;单井级别模拟和微观可视化实验结果吻合,水平段处于非均质储层和趾端存在高渗通道的情况下泡沫+强凝胶堵水效果最佳,且高黏度的凝胶堵塞可以保证二次水驱期间堵剂稳定性,有利于更高的增油效果。因此,对于层内非均质水平井的二元堵水,推荐泡沫+强凝胶的堵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二元堵水 泡沫体系 凝胶体系 微观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聚合物微球深部运移和封堵特性对比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义刚 李先杰 +6 位作者 代磊阳 朱玥珺 薛宝庆 刘进祥 张楠 卢祥国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0-445,共6页
为满足渤海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利用激光粒度仪、生物显微镜以及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粒径的聚合物微球在注入水和多孔介质中的膨胀性及在长岩心中的深部运移和封堵性能。结果表明,在渤海Q油田模拟注入水中膨胀8 d后,... 为满足渤海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利用激光粒度仪、生物显微镜以及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粒径的聚合物微球在注入水和多孔介质中的膨胀性及在长岩心中的深部运移和封堵性能。结果表明,在渤海Q油田模拟注入水中膨胀8 d后,微球A的粒径中值从0.59μm增至2.21μm,微球B的粒径中值从9.18μm增至31.40μm,均表现出良好的缓膨效果;微球在多孔介质中缓膨7 d后,岩心注入压力显著增加,表现出同样良好的缓膨效果。在注入过程中,绝大多数微球能进入油藏深部。两种微球在长为300 cm、渗透率为1000×10^(-3)μm^(2)的岩心上均表现出较好的传输运移性能。经过不同时间水化膨胀后,岩心封堵率均显著增加,水化7 d后微球B和微球A的平均封堵率分别为55.65%和41.68%,且距离注入端越近封堵率越高。但由于部分微球粒径较大,会在岩心端面滞留造成端面堵塞,导致注入压力损失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水化膨胀 多孔介质 传输运移 封堵率 端面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与储层适应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荣健 薛宝庆 +2 位作者 卢祥国 康晓东 李建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2,92,共5页
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代表的抗盐型聚合物在油田提高采收率实践中获得了良好增油降水效果。但是矿场实践中往往只重视聚合物溶液视黏度,而忽视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孔隙和非均质性间的匹配关系。以SZ36-1油田储层地质特征... 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代表的抗盐型聚合物在油田提高采收率实践中获得了良好增油降水效果。但是矿场实践中往往只重视聚合物溶液视黏度,而忽视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孔隙和非均质性间的匹配关系。以SZ36-1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及其调节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层非均质性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750 mg/L的AP-P4溶液中加入β-环糊精(β-CD),β-CD加量由0增至0.08%时,β-CD/AP-P4体系的黏度由172.1 m Pa·s降至7.7 m Pa·s,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由1078.2 nm减至500.1 nm,与之相适应的岩心渗透率极限由1500×10-3μm2降至150×10-3μm2。由此可见,加入β-CD可以调节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中超分子聚集体尺寸及其大小分布,进而改善其与储层岩石孔喉间匹配关系。岩心非均质性不同,与之相适应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也不同。只有驱油剂体系与岩心孔喉相匹配时,采收率增幅才能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调节方法 油层适应性 实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藏“调剖+乳化降黏”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楠 刘义刚 +3 位作者 张云宝 薛宝庆 卢祥国 曹伟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3-527,共5页
渤海地区稠油资源量巨大,但受原油黏度高和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为使稠油乳化降黏技术在渤海稠油开发中发挥作用,以LD5-2油田储层和流体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稠油油藏"调剖+乳化降黏"技术研究及... 渤海地区稠油资源量巨大,但受原油黏度高和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为使稠油乳化降黏技术在渤海稠油开发中发挥作用,以LD5-2油田储层和流体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稠油油藏"调剖+乳化降黏"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效果分析。参考前期室内物理实验模拟结果,获取数值模拟关键输入参数,包括稠油降黏剂浓度、段塞尺寸和调剖剂段塞尺寸,通过正交试验方案模拟得到注入参数对稠油降黏剂增油降水效果影响的顺序,优化矿场试验方案。结果表明,注入参数对稠油降黏剂增油降水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稠油降黏剂段塞尺寸>调剖剂段塞尺寸>稠油降黏剂药剂浓度。综合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B15井组"调剖+乳化降黏"措施中,最佳降黏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量和段塞尺寸为:1600 mg/L和0.08 PV,调剖剂药剂组成为:cp=4000 mg/L、聚∶Cr^3+=180∶1,段塞尺寸0.03 PV。按该参数组合施工,预计累计产油量62.89×10^4m^3,累计增油量5.61×104m3,采收率增幅3.06%。矿场试验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截至2017年8月27日,净增油6906.4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稠油 乳化降黏 数值模拟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建崇 张楠 +4 位作者 王琳 卢祥国 薛宝庆 李彦阅 何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7-433,共7页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 渤海LD5-2油田具有平均渗透率较高和非均质性较严重等特点,长期高强度水驱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间非均质性,亟待采取调剖调驱措施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本文以LD5-2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采用三并联岩心实验开展了调剖调驱剂注入压力对分流率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颗粒易于在岩心注入端端面滞留,引起注入压力“虚高”,液流转向效果较差。与微球类调驱剂相比,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注入能力较强,易于进入岩心深部和发生滞留,附加渗流阻力和注入压力增幅较大。随注入压力升高,中低渗透层对调驱剂和调剖剂吸液量增加,滞留作用引起附加渗流阻力增加,液流转向效果变差,因此,采取合理注入压力有助于改善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效果。建议矿场实施调剖调驱措施前开展注入井吸液剖面测试,据此确定调驱剂和调剖剂最高注入压力或注入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藏 调剖调驱 注入压力 分流率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凝胶调剖剂封堵及调剖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孟祥海 王楠 +4 位作者 吕鹏 薛宝庆 曹伟佳 夏欢 刘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2-646,共5页
针对渤中34-2/4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后存在的非均质性加剧和注入水低效循环问题,须采取调剖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渤中34-2/4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测试了酚醛凝胶调剖剂的成胶时间和成胶黏度,采用环氧树脂浇筑岩心和层内非均质岩心实... 针对渤中34-2/4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后存在的非均质性加剧和注入水低效循环问题,须采取调剖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渤中34-2/4储层特征为模拟对象,测试了酚醛凝胶调剖剂的成胶时间和成胶黏度,采用环氧树脂浇筑岩心和层内非均质岩心实验开展了酚醛凝胶调剖剂封堵及液流转向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剂间苯二酚和助剂碳酸氢铵可增加酚醛凝胶调剖剂的反应速率和凝胶强度,可通过向聚合物SD-201酚醛凝胶调剖剂中添加固化剂,向乳液聚合物DW-R酚醛凝胶调剖剂中添加固化剂和助剂来提高凝胶强度。与聚合物DW-R酚醛凝胶相比,聚合物SD-201酚醛凝胶在多孔介质内封堵效果和液流转向效果较好,当均质岩心渗透率K_(g)=300×10^(-3)~5400×10^(-3)μm^(2)时,封堵率为99.65%~96.94%,当非均质岩心渗透率为300×10^(-3)/900×10^(-3)/2000×10^(-3)μm^(2)时,调剖后采收率增幅达到1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34-2/4油田 酚醛凝胶 封堵效果 调剖效果 液流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微球”调剖调驱注入参数及组合方式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楠 刘义刚 +4 位作者 夏欢 薛宝庆 曹伟佳 黎慧 刘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解决目前渤海油田调剖/调驱组合技术面临的难题,助力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调驱效果提升,以渤中34-2/4储层为模拟对象,在层内非均质岩心上开展了“酚醛凝胶/聚合物微球”调剖调驱注入参数及组合方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组成为“聚合物(3... 为解决目前渤海油田调剖/调驱组合技术面临的难题,助力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调驱效果提升,以渤中34-2/4储层为模拟对象,在层内非均质岩心上开展了“酚醛凝胶/聚合物微球”调剖调驱注入参数及组合方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组成为“聚合物(3 g/L)+酚醛树脂类交联剂(3 g/L)+固化剂间苯二酚(3 g/L)”的酚醛凝胶具有较高的成胶强度,可对高渗层产生良好封堵作用,浓度为3 g/L的“超分子型”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水化膨胀作用,可实现宏观和微观液流转向效果。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随岩心非均质性增加,水驱采收率减小,酚醛凝胶/聚合物微球的调剖、调驱采收率增幅呈现“先增后降”趋势。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调剖、调驱合理注入时机为含水率80%~90%,调剖剂合理段塞尺寸为0.10~0.20 PV,调驱剂合理段塞尺寸为0.20~0.30 PV;与大段塞、整体注入方式相比较,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可以减小微球注入端滞留作用和减缓剖面反转速率,进而提高液流转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34-2/4油田 酚醛凝胶 微球 调剖/调驱 组合方式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多轮次凝胶调驱参数优化实验研究——以LD5-2油田A22井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云宝 薛宝庆 卢祥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2,共6页
LD5-2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地层非均质性逐渐增强,亟待采取强化液流转向措施来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适应油田开发需要,以油藏工程和物理化学理论为指导,以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为技术手段,以LD5-2油藏地质和流体性质为实... LD5-2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地层非均质性逐渐增强,亟待采取强化液流转向措施来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适应油田开发需要,以油藏工程和物理化学理论为指导,以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为技术手段,以LD5-2油藏地质和流体性质为实验平台,开展了多轮次调驱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水配制Cr3+聚合物凝胶中,除垢水凝胶黏度较大,液流转向能力较强,调驱增油效果较好;随聚合物浓度增加,Cr3+聚合物凝胶黏度增大,液流转向能力增强,采收率增幅增加;在Cr3+聚合物凝胶段塞尺寸相同条件下,采用多个凝胶小段塞与水交替注入方式可以减少驱油剂用量,获得了较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5-2油田 多轮次调驱 Cr3+凝胶 调驱效果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示踪的聚驱油藏窜流通道量化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祥海 刘同敬 +5 位作者 李彦阅 刘长龙 薛宝庆 吕鹏 王楠 第五鹏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6,共9页
海上高渗砂岩油藏聚驱开发过程中因强注强采极易产生聚合物窜流现象,严重影响聚驱开发效果。为快速、准确识别聚驱油藏窜流通道量化信息,首次提出“自示踪”的概念,视注入的流体(水和聚合物)为自示踪剂。然后依据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的... 海上高渗砂岩油藏聚驱开发过程中因强注强采极易产生聚合物窜流现象,严重影响聚驱开发效果。为快速、准确识别聚驱油藏窜流通道量化信息,首次提出“自示踪”的概念,视注入的流体(水和聚合物)为自示踪剂。然后依据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三维聚驱窜流通道物理模型。再利用降维方法建立基于自示踪的聚驱窜流通道渗流数学模型,求出考虑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影响的产出端含水率和产聚浓度的解析解,实现了基于自示踪的聚驱窜流通道量化解释。通过分析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解释参数对产出端含水率和产聚浓度的敏感性可知,等效扩散系数和窜水通道厚度比例,对见水时间和含水率最大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扩散系数和相对窜水通道的渗透率级差,对见聚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海上油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水淹井注采井间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的量化信息,包括窜流通道厚度比例、渗透率级差、(等效)扩散系数、吸附系数,为快速识别窜流通道发育状况以及指导后续窜流通道治理和开发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窜流通道 自示踪 数学模型 量化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示踪微球研制及示踪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楠 刘常清 +5 位作者 李彦阅 鲍文博 鞠野 代磊阳 薛宝庆 何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2,共7页
为满足矿场采出液聚合物微球质量浓度检测技术需求,提高对聚合物微球在储层内运移规律的认识,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高压汞灯紫外光光反应器、全自动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了荧光碳点性能和荧光示踪微球性能。结果表明:荧光碳点... 为满足矿场采出液聚合物微球质量浓度检测技术需求,提高对聚合物微球在储层内运移规律的认识,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高压汞灯紫外光光反应器、全自动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了荧光碳点性能和荧光示踪微球性能。结果表明:荧光碳点具有良好光照耐受性、pH适应性和生物安全性;以种子二次聚合法将荧光碳点与聚合物微球相结合制备荧光示踪微球,可以避免采出液的背底荧光;以采出液的荧光强度峰值计算采出液微球质量浓度并及时调整调驱方案;荧光示踪微球的聚并现象可提高采收率;将荧光碳点与聚合物微球复合注入地层可提高荧光碳点的热稳定性;普通微球和荧光示踪微球均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差异不大。研究成果为渤海油田实现大规模聚合物微球的化学调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碳点 荧光示踪微球 种子二次聚合法 荧光强度 微球质量浓度 聚并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核壳微球调驱剂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鲍文博 肖丽华 +5 位作者 刘长龙 宋鑫 吕鹏 薛宝庆 吕金龙 张国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05,共8页
为提高海上油田微球调驱剂浓度检测效率和精度,及时有效指导大井距条件下微球调驱作业的动态调整,渤海油田引入碳量子点合成制备了新型荧光核壳微球调驱剂,采用激光粒度仪、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化学手段和物理模拟方法,评价了... 为提高海上油田微球调驱剂浓度检测效率和精度,及时有效指导大井距条件下微球调驱作业的动态调整,渤海油田引入碳量子点合成制备了新型荧光核壳微球调驱剂,采用激光粒度仪、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化学手段和物理模拟方法,评价了荧光材料调驱剂基本性能和运移规律。结果表明,荧光材料调驱剂与渤海油田常用核壳微球调驱剂理化性能、封堵性能相近,采出液中荧光调驱剂浓度与462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值呈正比线性关系,可实现采出液浓度简单高效检测;荧光材料调驱剂多孔介质中运移初期,浓度与距离呈波峰式分布,局部浓度较高;随注入水不断驱替,储层的吸附达到基本稳定,不同距离下浓度相差不大。本研究为海上油田微球调驱技术的浓度检测和动态调整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调驱剂 碳量子点 粒径分布 荧光强度 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