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发泡工艺对PLA/PBAT复合材料发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壮鑫
雷彩红
薛南翔
袁子丹
陈加强
董智贤
-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
出处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3044)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B090914002)。
-
文摘
聚乳酸(PLA)是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耐热性,是目前最有可能替代传统石油基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材料,其物理发泡材料在降解、缓冲、隔音、隔热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传统PLA发泡塑料存在原料结晶速率慢、熔体强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制备具有良好泡孔结构的发泡材料对于PLA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对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进行发泡,通过发泡温度、发泡压力和发泡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共混体系的泡孔形态进行调控。研究发现,当发泡温度为114℃、发泡压力为15 MPa的条件下,发泡30 min后得到的泡孔尺寸较大、泡孔均匀稳定、发泡密度较大的发泡珠粒。
-
关键词
聚乳酸
超临界CO_(2)
发泡工艺
泡孔形貌
生物可降解
-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
supercritical CO_(2)
foaming process
cell morphology
biodegradability
-
分类号
TQ323.4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
-
题名聚乙烯/石蜡油共混体系动态流变行为和相容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衡月
薛南翔
陈壮鑫
雷彩红
徐睿杰
-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
出处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8,共6页
-
基金
低温闭孔功能湿法隔膜开发(502190112)。
-
文摘
将分子量相差较大的两种聚乙烯(PE)分别与石蜡油(LP)组成共混体系,通过旋转流变仪、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温度和LP含量对共混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两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微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LP含量的增加,PE/LP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和松弛时间均减小;共混体系两相的相容性与PE分子量大小有较大联系,分子量较小的PE1与LP共混体系的Cole-Cole曲线呈半圆形,Han曲线斜率为1.36,同时二元相图不存在偏晶点;而分子量较大的PE2与LP共混体系的Cole-Cole曲线有直线特征,Han曲线斜率为1.2,二元相图中存在明显的偏晶点,其对应的PE质量分数(φ_(m))为46%,说明前者的相容性比后者好,但在高温条件下两种共混体系都是熔融均相状态;PE1/LP共混体系主要发生固-液相分离,PE2/LP体系中,当共混体系中PE的质量分数(φ_(PE))<φ_(m)时,主要发生液-液相分离,出现类"蜂窝状"孔结构。
-
关键词
聚乙烯
石蜡油
流变性能
相容性
-
Keywords
polyethylene
paraffin oil
rheological property
compatibility
-
分类号
TQ325.12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