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VA柴油降凝剂的研制 被引量:7
1
作者 薛兆民 马远忠 +2 位作者 李霞 李伟男 林宪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B09期59-61,共3页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摩尔比为1.0:3.5:1.5)为原料,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恒温83±2℃聚合5h,得三元共聚物(MAV),再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高碳胺(酐和胺摩尔比为1:1.6)进行胺解制得柴油降凝...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摩尔比为1.0:3.5:1.5)为原料,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恒温83±2℃聚合5h,得三元共聚物(MAV),再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用高碳胺(酐和胺摩尔比为1:1.6)进行胺解制得柴油降凝剂MAVA;同时对其使用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剂对胜利油田胜华炼油厂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9℃,冷滤点降低可达11℃;对东明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6℃,冷滤点降低可达9℃;对东明1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4℃,冷滤点降低可达7℃;对濮阳10^#柴油的纯降凝度可达15℃,冷滤点降低可达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降凝剂 研制 合成 凝点 冷滤点 合成方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共聚物SMAE醇解、胺解衍生物的合成及降凝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宪杰 薛兆民 +1 位作者 成广兴 李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4-368,共5页
在甲苯溶液中将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级醇(正十八碳醇、正十八至二十四碳混合醇)酯三元共聚物(SMAE)分别用正十八碳醇、正十八至二十四碳混合醇进行醇解,用正十八胺进行胺解,得到了一系列新聚合物,其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 在甲苯溶液中将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高级醇(正十八碳醇、正十八至二十四碳混合醇)酯三元共聚物(SMAE)分别用正十八碳醇、正十八至二十四碳混合醇进行醇解,用正十八胺进行胺解,得到了一系列新聚合物,其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数据表明,醇解和胺解均发生在酸酐单元上。这些醇解和胺解衍生物对所测试的4种原油的降凝性能均比原始SMAE共聚物好,500ppm醇解和胺解衍生物使原油的凝固点下降2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降凝剂 合成 结构表征 原油降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Schiff碱自组装分子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守庆 姚长滨 薛兆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3,共5页
以乙二胺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在盐酸催化下合成了新的Schiff碱化合物,其收率为73.2%。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自组装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利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自腐蚀电位-时间曲线进行电化学分... 以乙二胺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在盐酸催化下合成了新的Schiff碱化合物,其收率为73.2%。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自组装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利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自腐蚀电位-时间曲线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1 mol/L HCl中,不锈钢表面自组装分子膜能快速有效的抑制异相电子的转移,促进不锈钢表面发生钝化,减少了不锈钢基体的腐蚀。总结了Schiff碱自组装分子膜对金属防护的效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防腐蚀 自组装膜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掺杂聚吡咯/聚噻吩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守庆 薛兆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4-1129,共6页
为了研究磷酸锌二次掺杂聚吡咯/聚噻吩膜的光电及防腐蚀性能,采用直接接触氧化技术在磷酸锌溶液中制备出掺杂聚吡咯/聚噻吩,再用磷酸锌在脱掺杂聚吡咯的基础上制备出性能优良的二次掺杂聚吡咯/聚噻吩膜。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扫描电镜和... 为了研究磷酸锌二次掺杂聚吡咯/聚噻吩膜的光电及防腐蚀性能,采用直接接触氧化技术在磷酸锌溶液中制备出掺杂聚吡咯/聚噻吩,再用磷酸锌在脱掺杂聚吡咯的基础上制备出性能优良的二次掺杂聚吡咯/聚噻吩膜。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扫描电镜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了二次掺杂聚吡咯/聚噻吩/磷酸锌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光电性能,并与一次掺杂及未掺杂的聚吡咯/聚噻吩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覆盖掺杂的聚吡咯/聚噻吩膜都有较好的光电性能,以二次掺杂聚吡咯/聚噻吩膜性能为最好。与未掺杂的聚吡咯/聚噻吩高分子膜相比,二次掺杂聚吡咯膜的腐蚀电位比纯聚苯胺膜提高了约0.989 V,自腐蚀电流降低了约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掺杂 磷酸锌 防腐蚀 聚吡咯/聚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