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斗的下一个机遇——基于星基LPWAN的物联网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蔺陆洲 阚志峰 《卫星应用》 2016年第12期47-51,共5页
低功耗广域网络(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的出现成为满足物联网远距离和大数量无线通信的关键性技术。与当初设计移动蜂窝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人与人的通信不同,LPWAN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物联网接入技术,具有远距离、低功耗... 低功耗广域网络(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的出现成为满足物联网远距离和大数量无线通信的关键性技术。与当初设计移动蜂窝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人与人的通信不同,LPWAN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物联网接入技术,具有远距离、低功耗、低运维成本、大接入量等特点,与现有的Wi Fi、蓝牙、Zig 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3G、4G、5G等蜂窝网络远距无线通信技术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网体 北斗 接入技术 蜂窝网络 Power 广域网络 W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北斗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
作者 蔺陆洲 贾蔡 李克非 《卫星应用》 2024年第9期31-35,共5页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了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积极推动北斗的国际化发展,依托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了多边合作平台,在重点国家推动应用合作。随着“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将成...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了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积极推动北斗的国际化发展,依托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了多边合作平台,在重点国家推动应用合作。随着“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将成为北斗国际化未来发展的重点,需要高度重视“经济安全”议题对国际导航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北斗的国际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国际化 “全球南方” 经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生产运营技术创新与发展关键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宇杰 王艳辉 +2 位作者 蔺陆洲 夏志成 王伟 《中国铁路》 2022年第12期99-105,共7页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现状和创新趋势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规划、新型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智慧地铁场景化建设和人才工程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与运营生产融合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 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现状和创新趋势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规划、新型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智慧地铁场景化建设和人才工程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与运营生产融合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研判了以智能决策、智能服务、智能运行、智能维护和智能管理5大应用场景为核心的技术发展路径,并分别对每一领域核心内容与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论述,对于智慧地铁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融合发展路径 智慧地铁 行业技术创新 运营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系统在智慧城轨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蔺陆洲 李宇杰 +2 位作者 邓平科 李俊 杨军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1年第4期6-10,共5页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和运营中开展北斗系统应用的主题,按照基础条件梳理、需求分析、应用前景展望的思路进行研究。首先,在基础条件梳理方面,从北斗系统的建设成就、功能服务与技术水平入手,介绍其应用发展情况,进而识别出北斗...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和运营中开展北斗系统应用的主题,按照基础条件梳理、需求分析、应用前景展望的思路进行研究。首先,在基础条件梳理方面,从北斗系统的建设成就、功能服务与技术水平入手,介绍其应用发展情况,进而识别出北斗系统与智慧城轨融合发展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北斗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析智慧城轨在建设和运营中对时空基准、空间数字化、高精度定位与授时3方面的应用需求;最后,以上述2点为基础,对北斗系统在智慧城轨中应用的2方面重点工作,即时空体系网络建设与关键技术突破进行规划,并对其在智慧城轨运行、维修、客服等领域的应用服务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智慧城轨 时空体系网络 非暴露空间 空间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融资模式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蔺陆洲 李虹 王甄妮 《国际太空》 2019年第3期41-46,共6页
筹措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极为重要。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民营航天企业而言,融资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建立的初期,而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期间,成功的融资对于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当前民营航天企业和商业... 筹措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极为重要。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民营航天企业而言,融资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建立的初期,而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期间,成功的融资对于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当前民营航天企业和商业航天的宏观融资情况出发,梳理了当前我国民营航天企业的主要融资模式并分析了此类融资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民营航天企业的金融环境,提出优化融资方式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租赁 企业融资模式 航天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卫星——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蔺陆洲 邓平科 《卫星应用》 2018年第5期58-63,共6页
本文明确了共享卫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结了共享卫星的现状及意义,从分析需求的对象和功能出发,探讨了共享卫星在功能柔性化、在轨维护智能化和载荷芯片化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对影响共享卫星未来发展的系统架构设计、商业模式创新、卫... 本文明确了共享卫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结了共享卫星的现状及意义,从分析需求的对象和功能出发,探讨了共享卫星在功能柔性化、在轨维护智能化和载荷芯片化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对影响共享卫星未来发展的系统架构设计、商业模式创新、卫星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卫星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时空体系的智慧地铁乘客服务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蔺陆洲 杨军 张开婷 《铁路技术创新》 2023年第3期78-87,97,共11页
由于地铁非暴露空间位置信息感知手段的限制,当前乘客在出行过程中不能享受室内外统一的导航服务。在地铁北斗定位系统支持下,可为乘客提供高精度的时空信息,从而为智慧地铁全时程服务奠定基础。在北斗时空体系下,智慧地铁乘客服务通过... 由于地铁非暴露空间位置信息感知手段的限制,当前乘客在出行过程中不能享受室内外统一的导航服务。在地铁北斗定位系统支持下,可为乘客提供高精度的时空信息,从而为智慧地铁全时程服务奠定基础。在北斗时空体系下,智慧地铁乘客服务通过对乘客的全时程大数据精准画像和多要素出行链分析,能对客流进行精准预测,通过无人化客服平台与装备,为乘客提供空间地图展示、服务设备设施查找、路径规划、导航等服务,最终在客运组织中实现对乘客的高效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地铁 北斗时空 全时程 个性化 无人化 乘客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蔺陆洲 邓平科 《卫星应用》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时间与空间信息是智能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提供时空信息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的扩展,各类信息系统对时空信息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时间与空间信息是智能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提供时空信息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的扩展,各类信息系统对时空信息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需要提高定位和授时精度、缩短定位时间、改善恶劣环境下的服务质量。在低轨巨型卫星互联网星座陆续开展建设、卫星导航相关技术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开展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为了可能。在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面向导航定位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展系统建设。在广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特点和使用场景,实现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收敛和技术指标的确定,进而完成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定位技术 卫星导航 卫星互联网 时空信息 低轨卫星 定位时间 智能化建设 需求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在智慧地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蔺陆洲 《卫星应用》 2022年第5期33-38,共6页
时间与位置信息已成为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地铁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据统计,人们80%以上的时间在建筑物、移动载具、地下等非暴露空间中度过[1]。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非暴露空间的典型场景,是城市的动脉和最核心的... 时间与位置信息已成为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地铁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据统计,人们80%以上的时间在建筑物、移动载具、地下等非暴露空间中度过[1]。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非暴露空间的典型场景,是城市的动脉和最核心的公共区域,也是“新基建”的重点建设领域。非暴露空间下的定位、导航、授时和通信长期以来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建设 公共区域 人工智能 万物互联 大数据应用 典型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公共交通乘客出行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开婷 王子帆 +2 位作者 陈艳艳 蔺陆洲 王欣 《交通运输研究》 2023年第2期72-81,共10页
为掌握乘客的精细化出行需求,进而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品质,以北京市为例,利用智能卡数据对乘客的出行特征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数据预处理获取乘客的完整出行链,然后从出行强度、出行时间和出行空间三个维度提取乘客出行特征指标,并... 为掌握乘客的精细化出行需求,进而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品质,以北京市为例,利用智能卡数据对乘客的出行特征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数据预处理获取乘客的完整出行链,然后从出行强度、出行时间和出行空间三个维度提取乘客出行特征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其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基于降维后的特征利用不同的聚类算法对乘客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K-means++算法的聚类效果最佳,聚类结果包含5类具有不同出行特征的乘客群体;其中类型一乘客的出行强度较大且出行时空特征稳定性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通勤出行特征,该类型乘客人数仅占总乘客数的18.4%,但其出行量占比超过55%,由于其公共交通依赖度较高,高峰期间应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类型二主要为生活类出行乘客,其出行时空稳定性较低,应深入挖掘此类乘客的个性化生活出行需求;类型三~类型五主要为低频或偶然出行乘客。根据乘客多天的出行链,进一步挖掘类型一乘客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结果显示乘客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回龙观、天通苑以及黄村等区域,工作地主要分布在国贸、中关村和望京等区域,与北京市现状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智能卡数据 聚类算法 出行特征 通勤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台乘客候车区域选择行为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程程 蔺陆洲 陈艳艳 《铁路技术创新》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站台受大客流冲击,极易出现乘客候车分布不均现象,导致乘客上下车效率低下、秩序混乱等问题。针对乘客进入站台后的候车区域选择行为特性进行分析,从乘客、站台、环境3个方面提出乘客候车区域选择...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站台受大客流冲击,极易出现乘客候车分布不均现象,导致乘客上下车效率低下、秩序混乱等问题。针对乘客进入站台后的候车区域选择行为特性进行分析,从乘客、站台、环境3个方面提出乘客候车区域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并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重要度排序。基于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候车区域吸引力模型,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站台乘客候车区域选择行为仿真模型。分析客流到达率、乘客到各候车区域距离、各区域乘客聚集度、排队空间影响系数与候车区域利用率的关系。挖掘不同因素影响对站台候车区域利用率的影响机理,以支撑站台候车引导策略的制定和客流的精细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站台 候车区域选择 元胞自动机 仿真模型 区域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