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液化油的梯度洗脱及芳烃组成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蔺华林 李永伦 +2 位作者 王国龙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采用梯度洗脱技术对煤液化油进行了分离,并对芳烃部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梯度洗脱技术能够将煤液化油分成轻、中和重芳烃。单环芳烃低场部分质子的特征吸收区域在化学位移(δ)... 采用梯度洗脱技术对煤液化油进行了分离,并对芳烃部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梯度洗脱技术能够将煤液化油分成轻、中和重芳烃。单环芳烃低场部分质子的特征吸收区域在化学位移(δ)为6.9-7.2处,双环和多环芳烃低场部分质子特征吸收区域在δ为7.2-9.0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洗脱 煤液化油 芳烃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油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蔺华林 张德祥 +3 位作者 徐熠 羊丽君 潘铁英 高晋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对神华煤在连续液化装置的加氢液化油(试样1^#)和实验室获得的液化油(试样2^#)进行了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谱图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两种液化油的平均分子结构式和相... 对神华煤在连续液化装置的加氢液化油(试样1^#)和实验室获得的液化油(试样2^#)进行了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谱图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两种液化油的平均分子结构式和相关的结构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推测了模型分子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试样1^#和试样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8,299;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17H23N0.1S0.006O0.02和C23H21N0.02S0.002O0.1试样1^#的模型分子结构以含一个芳香环的部分氢化芳烃为主体;试样2^#主要以含3~4个芳香环的缩合芳烃为结构单元;两种试样芳香环上均存在取代基,但取代基的碳数不一样,且存在少量氮和氧形成杂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模型分子结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蔺华林 徐熠 +2 位作者 黄珏 张德祥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5-828,共4页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油气产率逐渐增加。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合理拟合350-440℃范围内神华煤液化动力学过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 8-0.041 6 min-1,表观活化能为29.11-46.4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灰平衡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镧(La)不同加入方式对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蔺华林 李克健 《神华科技》 2013年第3期77-80,共4页
采用沉淀法与浸渍法相结合,以氧化镍为活性组分,氧化铝和氧化锆为载体,氧化镧为助剂分别制备了含镧(La)的高温甲烷化催化剂。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和程序升温还(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 采用沉淀法与浸渍法相结合,以氧化镍为活性组分,氧化铝和氧化锆为载体,氧化镧为助剂分别制备了含镧(La)的高温甲烷化催化剂。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和程序升温还(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重点考察了镧不同加入方式对催化剂的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主要物相是NiO,与未加入La相比,不论以何种方式加入La都提高了NiO的衍射峰强度,抑制NiAl2O4的生成,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都有所增大。La的加入使催化剂中的NiO易于还原,峰强度也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天然气 甲烷 高温甲烷化催化剂 氧化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直接液化技术研发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克健 程时富 +5 位作者 蔺华林 章序文 常鸿雁 舒成 白雪梅 王国栋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我国自主建设的世界首座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神华100万t/a煤直接液化装置于2008年底成功试运行。经过几年的优化和完善,2011—2013年间,神华煤直接示范装置持续稳定运行、连续3a盈利。列举了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运行和研发情况,介绍... 我国自主建设的世界首座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神华100万t/a煤直接液化装置于2008年底成功试运行。经过几年的优化和完善,2011—2013年间,神华煤直接示范装置持续稳定运行、连续3a盈利。列举了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运行和研发情况,介绍了煤直接液化基础理论研究,煤液化残渣溶剂萃取分离与应用研究。在煤液化沥青应用研究中,重点介绍了在针状焦、防水卷材、配煤捣固炼焦和COPNA树脂制备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的应用效果。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建设、装置稳定运行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实践表明,我国在煤直接液化领域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并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技术研发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先锋褐煤液化轻质油的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珏 张德祥 +1 位作者 蔺华林 高晋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6-1210,共5页
采用双球计量管法将云南先锋褐煤液化轻质油(简称褐煤液化轻质油)萃取分离为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用经典柱色谱法对中性组分进行族组成分离,分离为饱和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3种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酸性组分、... 采用双球计量管法将云南先锋褐煤液化轻质油(简称褐煤液化轻质油)萃取分离为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用经典柱色谱法对中性组分进行族组成分离,分离为饱和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3种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芳烃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褐煤液化轻质油中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46%,0.68%,75.86%;酸性组分主要为苯酚及其烷基衍生物,其中苯酚、甲酚和二甲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 11%,33.55%,14.44%;碱性组分以烷基吡啶为主,三甲基吡啶的质量分数为23.41%;中性组分以芳烃为主,芳烃中单环芳烃最多,双环芳烃其次,质量分数分别为37.91%,2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液化轻质油 气相色谱-质谱 分析 族组分分离 酚类化合物 吡啶类化合物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 NMR和GC-MS法分析表征煤液化油 被引量:6
7
作者 羊丽君 潘铁英 +3 位作者 史新梅 蔺华林 张德祥 高晋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8-491,共4页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对煤液化循环油和“加氢”后的循环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3个组分,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饱和烃和芳香烃两个馏分的主要物质组...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对煤液化循环油和“加氢”后的循环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3个组分,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饱和烃和芳香烃两个馏分的主要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循环油饱和烃部分主要由C2-C2直链烷烃组成,芳香烃部分主要组成是烷基取代的氢化单环芳烃及少量的多环芳烃。而循环油经420℃“加氢”后饱和烃部分除了含C12~C27的直链烷烃,还有一些直链烷烃的异构体和环烷烃,芳香烃部分主要是双环、三环、四环芳烃,单环芳烃则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油 族组分分离 核磁共振氢谱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结构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明 蔺华林 李克健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首先对煤的组成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煤化学结构模型、物理结构模型和综合结构模型等。介绍了煤组成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溶剂抽提技术、模型化合物和分子模拟技术在煤结构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首先对煤的组成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煤化学结构模型、物理结构模型和综合结构模型等。介绍了煤组成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溶剂抽提技术、模型化合物和分子模拟技术在煤结构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煤的结构模型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掌握了煤的结构模型可以更好地对煤进行洁净转化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结构模型 溶剂抽提 模型化合物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化历史与甲烷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利军 蔺华林 《神华科技》 2010年第5期80-84,共5页
甲烷化,即CO(包括CO2)加氢生成甲烷,是一类最简单的费托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本文对甲烷化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甲烷化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在早期甲烷化机理研究中,以类比和猜想为重要的探索... 甲烷化,即CO(包括CO2)加氢生成甲烷,是一类最简单的费托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价值。本文对甲烷化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甲烷化机理的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在早期甲烷化机理研究中,以类比和猜想为重要的探索方式,得到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在现代甲烷化机理研究中,实验和理论紧密配合,在甲烷化细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甲烷化机理正逐渐变得清晰,促进了相关工艺技术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甲烷化 甲烷化机理 甲烷化催化剂 煤制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超分子结构及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丙飞 韩生 +1 位作者 蔺华林 李克健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5-237,共3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煤的超分子结构研究对于煤清洁和高效利用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对煤超分子结构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煤超分子的概念及超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煤超分子结构模型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为了进一步理解煤的超分子结构研究对于煤清洁和高效利用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对煤超分子结构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煤超分子的概念及超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煤超分子结构模型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最后对煤超分子结构和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煤超分子结构的构建与反应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反应性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钛合金表面改性及生物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生 王媛 +3 位作者 蔺华林 晏金灿 薛原 王宸宸 《应用技术学报》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Ti-6Al-4V合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骨植入物材料,尤其应用在人工关节、骨椎弓根螺钉等植入物领域。然而,钛合金材料表面的耐磨性不足和生物惰性是种植体失效的重要因素。为了延长钛合金种植体的使用寿命,引入表面改性来提高钛合金的性能... Ti-6Al-4V合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骨植入物材料,尤其应用在人工关节、骨椎弓根螺钉等植入物领域。然而,钛合金材料表面的耐磨性不足和生物惰性是种植体失效的重要因素。为了延长钛合金种植体的使用寿命,引入表面改性来提高钛合金的性能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综述了钛合金材料的特性及当前存在的问题,随后对其表面生物摩擦学性能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进一步综述了钛合金表面的改性手段。结果发现,通过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同时提高其表面的生物摩擦学性能和生物活性,在基础科学技术上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后续研究工作中应着重考虑钛合金表面多功能化处理设计探讨改性后的作用机理,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合金 表面改性 生物摩擦学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橡胶油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生 高红 +2 位作者 马书杰 程型国 蔺华林 《石油商技》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橡胶油是合成橡胶和橡胶制品行业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是橡胶充油和橡胶加工中的重要助剂。介绍了橡胶油的分类、用途、选用原则、主要生产厂家、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了目前国内橡胶油的市场状况和竞争对策,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 橡胶油 市场分析 橡胶制品行业 合成橡胶 橡胶加工 选用原则 生产厂家 竞争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一体化装置区域化制备地沟油生物柴油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原 常伟 +2 位作者 连俊 蔺华林 韩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61,共5页
基于酯交换法研制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的制备装置,用以小地域范围内地沟油的再生利用得到纯净高质量的地沟油生物柴油。结果表明:该装置区域化制备地沟油生物柴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20 min、醇油摩尔比8∶1、催化剂用量... 基于酯交换法研制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的制备装置,用以小地域范围内地沟油的再生利用得到纯净高质量的地沟油生物柴油。结果表明:该装置区域化制备地沟油生物柴油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20 min、醇油摩尔比8∶1、催化剂用量0.75%、搅拌速率250 r/min,此时地沟油生物柴油产率达到最大值97.3%;地沟油生物柴油的浊点、冷滤点、倾点分别为6、5℃和4℃,氧化安定性、闪点、酸值(KOH)、十六烷值、密度、运动黏度分别为4.8 h、153℃、0.37 mg/g、59、888.9 g/cm^3和4.06 mm^2/s,除氧化安定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EN14112和ASTM D6751标准。该实验装置的各个反应装置依次通过管道和动力输送装置一体化连接,多道工序顺序结合得到生物柴油,具有高效便捷、易操作、占地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生物柴油 多功能一体化装置 区域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基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宇 孔玥 +1 位作者 黄燕山 蔺华林 《应用技术学报》 2022年第1期36-45,共10页
新型的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特性,在锂离子电池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合分析了MXene基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其未来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氢氟酸蚀刻 柔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稻米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15
作者 何抗抗 杨超 +1 位作者 蔺华林 韩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96,共5页
通过3种方法研究调整稻米油生物柴油的组成对其低温流动性的改善,一是向稻米油中加入菜籽油,二是向甲醇中添加支链醇,三是向稻米油中加入石化柴油。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在稻米油中加入一定量的菜籽油后,... 通过3种方法研究调整稻米油生物柴油的组成对其低温流动性的改善,一是向稻米油中加入菜籽油,二是向甲醇中添加支链醇,三是向稻米油中加入石化柴油。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在稻米油中加入一定量的菜籽油后,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组成发生了改变,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中的亚麻酸甲酯含量增加,当菜籽油添加量为30%时,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最好;在甲醇中添加支链醇后,生物柴油中棕榈酸甲酯含量大幅度减少,支链酯含量很少,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提高;在稻米油中加入一定量的石化柴油后,混合燃料的产率有所下降,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得到有效改善,当煤直接液化柴油的添加量为70%时,混合燃料的冷滤点低至-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油生物柴油 低温流动性 石化柴油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