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颡鱼杆套病毒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王亿文 潘晓艺 +4 位作者 蔺凌云 刘思玉 姚嘉赟 王甘翔 沈锦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6,共9页
黄颡鱼杆套病毒(Yellow catfish nidovirus,YCNdV)是近年来在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新发现的病毒性病原,为找到灵敏检测该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YCNdV的衣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黄颡鱼杆套病毒(Yellow catfish nidovirus,YCNdV)是近年来在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新发现的病毒性病原,为找到灵敏检测该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YCNdV的衣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TaqMan qPCR方法,并与套氏PCR进行了临床样品的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引物和探针终浓度分别为0.4μmol/L和0.1μmol/L,获得的最佳退火延伸温度为58℃,该条件下,最低检测限为4 copies的pMD19-YCNdV.cap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且线性范围广(3.37×10^(10)~3.37×100 copies/μL),相关系数(R^(2))为0.9984,扩增效率为91.3%;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与黄颡鱼小RNA病毒(Yellow catfish picornavirus,YCPrV)、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LMB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和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均无交叉扩增信号;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0.6%;对保存的32份疑似黄颡鱼杆套病毒感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aqMan qPCR检出率较套氏PCR高9.37个百分点;TaqMan qPCR检测发病黄颡鱼各组织发现,在脾、鳃和肾中YCNd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q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超高的灵敏度,可用于YCNdV的定量检测,为YCNdV引起疾病的早防早治提供可靠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杆套病毒 TaqMan qPCR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虾细菌病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蔺凌云 潘晓艺 +4 位作者 袁雪梅 姚嘉赟 徐洋 尹文林 沈锦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6期83-88,共6页
本文概述了淡水鱼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链球菌病、迟缓爱德华氏菌病、鮰类肠败血症、诺卡氏菌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和螺原体病等,并对近年来国内外主要淡水养殖细菌性病害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 本文概述了淡水鱼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链球菌病、迟缓爱德华氏菌病、鮰类肠败血症、诺卡氏菌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和螺原体病等,并对近年来国内外主要淡水养殖细菌性病害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基于病原菌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检测方法(如常规定性PCR检测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16S r RNA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技术等),以及基于免疫学相关技术的检测方法(如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抗体芯片技术等),提示在防控方面应该注重监测预警、免疫、药物、生态和综合防控等技术。本文为淡水养殖细菌性病害的诊断、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及推动相应检测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疾病 诊断技术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益微生物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质及细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蔺凌云 尹文林 +5 位作者 潘晓艺 袁雪梅 姚嘉赟 徐洋 郝贵杰 沈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283-15284,15287,共3页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二者等比例混合剂的应用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质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试验池塘分别施用1 mg/L枯草芽孢杆菌、1 mg/L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0.5 mg/L)和植物乳杆菌(0.5 mg/L)的混合剂,...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二者等比例混合剂的应用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质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试验池塘分别施用1 mg/L枯草芽孢杆菌、1 mg/L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0.5 mg/L)和植物乳杆菌(0.5 mg/L)的混合剂,研究其对中华鳖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pH及总异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及pH没有明显影响。混合剂对养殖水体的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42.37%和45.56%。其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可使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4.60%、31.63%和14.54%、15.59%。混合剂、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和对照组的总异养细菌数量分别为3.02×105、3.09×105、3.13×105、3.45×105cfu/ml,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混合剂不仅能有效地改良水质,而且水体总异养细菌数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 中华鳖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溃疡综合征”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2
4
作者 徐洋 蔺凌云 +4 位作者 姚嘉赟 盛鹏程 潘晓艺 尹文林 沈锦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对湖州地区患"溃疡综合征"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开展病原研究,从典型濒死的病样体内分离到优势菌TH0426,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 对湖州地区患"溃疡综合征"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开展病原研究,从典型濒死的病样体内分离到优势菌TH0426,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试验成功复制"溃疡综合征"症状,证明该优势菌为黄颡鱼"溃疡综合征"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98×104CFU/m L。生理生化及16 S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利福平、四环素、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头孢噻吩、强力霉素、头孢西丁、诺氟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和恩诺沙星等14种药物对该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溃疡综合征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袁雪梅 姚嘉赟 +4 位作者 蔺凌云 潘晓艺 徐洋 尹文林 沈锦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0-737,共8页
从患病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中分离得到优势菌NQ150728。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gyr B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人... 从患病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中分离得到优势菌NQ150728。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gyr B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人工回感试验泥鳅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泥鳅有致病性。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NQ150728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16S rRNA、gyr B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也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曲松、利福平、恩诺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克拉霉素、氟罗沙星、头孢噻吩、多西环素、新霉素、头孢他啶、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头孢拉定、米诺环素、头孢氨苄、氨曲南、左氟沙星、甲氧嘧啶、甲氧胺嘧啶等24种药物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致病性 维氏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嘉赟 徐洋 +6 位作者 盛鹏程 尹文林 蔺凌云 袁雪梅 潘晓艺 郝贵杰 沈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2921-2923,共3页
[目的]研究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含有不同剂量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药饵连续投喂42天,并在试验的0、7、14、28天检... [目的]研究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含有不同剂量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药饵连续投喂42天,并在试验的0、7、14、28天检测黄颡鱼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其对黄颡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血清补体C3、SOD、溶菌酶、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免疫增强剂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大小次序为:酵母细胞壁组>黄芪多糖组>芪参散组,其中2和4 g/kg的黄芪多糖和酵母细胞壁组保护率最高,为50%。[结论]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和芪参散均对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黄颡鱼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多子小瓜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嘉赟 徐洋 +5 位作者 袁雪梅 蔺凌云 尹文林 潘晓艺 郝贵杰 沈锦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合成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进行杀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药效评价。以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起始原料,在2位的胺基上引入与环己甲酰氯、苯甲酰氯、噻吩甲酰氯、乙酰氯以及氯乙酰氯等不同的酰基进而合成5种四氢异... 合成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进行杀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药效评价。以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起始原料,在2位的胺基上引入与环己甲酰氯、苯甲酰氯、噻吩甲酰氯、乙酰氯以及氯乙酰氯等不同的酰基进而合成5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5),研究其对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并对杀虫活性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5种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杀灭浓度为24.0 mg/L,对包囊6 h的100%杀灭浓度为6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16.4mg/L。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的48 h LD_(50)为234.3 mg/L,其安全浓度为64.1 mg/L。研究表明,化合物1[(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杀小瓜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异喹啉衍生物 掠食体 包囊 多子小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XY52代谢产物对小瓜虫的体外杀灭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嘉赟 袁雪梅 +5 位作者 徐洋 蔺凌云 尹文林 潘晓艺 郝贵杰 沈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对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杀灭活性。[方法]通过不同极性溶剂回流提取链霉菌发酵液,制备粗提物,进行杀灭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药效活性试验,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链霉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 [目的]研究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对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杀灭活性。[方法]通过不同极性溶剂回流提取链霉菌发酵液,制备粗提物,进行杀灭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药效活性试验,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链霉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体外杀幼虫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其对小瓜虫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8.2和15.5 mg/L,正丁醇提取物浓度为30.0 mg/L时对小瓜虫包囊杀灭率为10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草鱼的48 h半致死浓度为(LC50)为195.0 mg/L,其安全浓度为48.7 mg/L。[结论]链霉菌-XY52代谢产物有望开发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杀虫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小瓜虫 活性部位 急性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百虫在乌鳢体内和水环境中的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尹文林 姚嘉赟 +4 位作者 盛鹏程 徐洋 潘晓艺 蔺凌云 沈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41-42,143,共3页
[目的]明确敌百虫在水产养殖中的安全性。[方法]全池泼洒0.5 mg/L敌百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敌百虫在乌鳢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乌鳢组织和水样中敌百虫的最低检测限为0.02μg/m L。随着时间的延长,敌百虫在乌鳢血液... [目的]明确敌百虫在水产养殖中的安全性。[方法]全池泼洒0.5 mg/L敌百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敌百虫在乌鳢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乌鳢组织和水样中敌百虫的最低检测限为0.02μg/m L。随着时间的延长,敌百虫在乌鳢血液中的浓度逐渐升高,120 h达最高,为0.072 mg/kg,至360 h时未检出。肌肉中12 h内未检出,24 h浓度为0.023 mg/kg,120 h检出最大浓度0.051 mg/kg,至288 h未检出。肝脏8 h未检出,12 h检出浓度为0.026 mg/kg。使用敌百虫后,乌鳢体内的药物残留量均低于我国的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要求,但在养殖水体中的残留时间较长,降解半衰期为35.19 h。[结论]为确保敌百虫使用后对水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建议敌百虫使用后的休药期为1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百虫 乌鳢 药代动力学 残留 休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呼肠孤病毒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雪梅 姚嘉赟 +5 位作者 郝贵杰 蔺凌云 徐洋 潘晓艺 尹文林 沈锦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3期98-103,共6页
以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873毒株为试验材料,建立了GC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GCRV873株感染CIK细胞及草鱼,通过对病毒RNA复制水平、子代病毒含量以及细胞病变等情况进行监测,研究其在CIK细胞及草鱼体内的生长特性。在CIK细胞中,GCRV感... 以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873毒株为试验材料,建立了GCR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GCRV873株感染CIK细胞及草鱼,通过对病毒RNA复制水平、子代病毒含量以及细胞病变等情况进行监测,研究其在CIK细胞及草鱼体内的生长特性。在CIK细胞中,GCRV感染后12 h即可检测到子代病毒,36 h时,所有细胞被感染;72 h时,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10^(6.75) TCID_(50)/mL。在草鱼的肝、脾、肾中,均能检测到GCRV RNA,其中肾脏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脾脏中最少。本试验为研究GCRV致病机理及制备细胞灭活疫苗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荧光定量PCR 增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水霉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嘉赟 袁雪梅 +5 位作者 徐洋 尹文林 蔺凌云 潘晓艺 郝贵杰 沈锦玉 《科学养鱼》 2018年第2期61-63,共3页
水霉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种危害极大的真菌,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淡水环境中生产,且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养殖鱼类,并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我国乃至世界的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天然植物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大宝库,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水霉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种危害极大的真菌,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淡水环境中生产,且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养殖鱼类,并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我国乃至世界的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天然植物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大宝库,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具有结构新颖、功能多样性的活性物质;同时具有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毒害较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可降低或避免目前化学药物带来的“药物公害”。笔者也一直致力于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新型的杀水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抑菌试验 水霉 大黄素 天然植物资源 水产养殖业 化学药物 淡水环境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罗氏沼虾育苗废水中的应用
12
作者 潘晓艺 蔺凌云 +5 位作者 尹文林 徐洋 姚嘉赟 袁雪梅 郑群艳 沈锦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4-902,共9页
氨氮转化细菌在养殖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体净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通过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细菌鉴定,并用于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氨氮净化。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氨氮去除... 氨氮转化细菌在养殖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体净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通过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细菌鉴定,并用于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氨氮净化。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氨氮去除菌YX0703能在无机氮培养基和有机氮培养基中生长,既具有氨氮氧化活性,也能将NO_3^-转化为NO_2^-,再将NO_2^-转化为N_2,经鉴定,该菌为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该菌株携带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trite reductase K gene,nirK),药物最低抑菌浓度检测发现,其对头孢类抗菌素耐药,对喹诺酮类、美罗培南和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敏感;摇床转速150 r·min^(-1)时,在25、30℃条件下,菌株YX0703对罗氏沼虾育苗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6.98%和97.44%。综上,分离获得的氨氮去除菌YX0703是人苍白杆菌,其既能利用无机氮又能利用有机氮,既具有氨氧化活性又有反硝化活性,可用于罗氏沼虾育苗废水的氨氮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菌 人苍白杆菌 反硝化 生物脱氮 亚硝酸还原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主要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夏焱春 曹铮 +5 位作者 蔺凌云 潘晓艺 姚嘉赟 刘忆瀚 尹文林 沈锦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9期72-76,共5页
大口黑鲈(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病害多发,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本文从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大口黑鲈总体病害情况,描述了疫病的病原特征、发病时间... 大口黑鲈(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病害多发,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本文从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大口黑鲈总体病害情况,描述了疫病的病原特征、发病时间和主要症状,并从机体分子机制、疫苗研究、防控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未来的病害防控方向可从疫苗和中草药制剂等方面着手,研发新型、高效、安全的绿色渔药或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细菌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酶活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忆瀚 蔺凌云 +4 位作者 尹文林 潘晓艺 姚嘉赟 徐洋 沈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96-101,104,共7页
为了研究3种微生态制剂不同的组合方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生态制剂,确定3因素添加量的最优组合: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 为了研究3种微生态制剂不同的组合方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生态制剂,确定3因素添加量的最优组合: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6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7 CFU/mL。通过向养殖水体定期泼洒不同组合方案的微生态制剂,确定了3种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最优组合为: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7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6 CFU/mL。将最优组合微生态制剂全池定期泼洒与普通对虾养殖池的水体水质及对虾养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水质COD平均降解率为8%,氨氮平均降解率24.4%,亚硝酸盐氮平均降解率31.1%,总氮平均降解率30.1%,总磷平均降解率9.8%,养殖收益较对照组提高了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生态制剂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力 抗氧化酶活力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传代对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毒株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丛旭 潘晓艺 +5 位作者 周可欣 穆雪娇 姚嘉赟 蔺凌云 赵建华 沈锦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3-629,共7页
为研究不同代次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的病毒特性变化及毒力差异,采用攻毒试验、qPCR、TCID 50及二代测序的方法,对LMBV分离株(LMBV-ZJDSS)F5、F35和F65进行致病性、组织中病毒载量变化、病毒滴度和不同... 为研究不同代次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LMBV)的病毒特性变化及毒力差异,采用攻毒试验、qPCR、TCID 50及二代测序的方法,对LMBV分离株(LMBV-ZJDSS)F5、F35和F65进行致病性、组织中病毒载量变化、病毒滴度和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测序,在LMBV全基组中筛选出4个毒力基因,并对不同地区毒株的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攻毒浓度为108.5 TCID 50/mL时,F5、F35和F65代毒株15 d内引起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死亡率分别为60%、25%和5%;F65代毒株最早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大口黑鲈肝脏、脾脏和肠的病毒载量较高,不同代次毒株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96 h内F65代毒株在各器官组织的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48 h内F5代毒株在各器官组织的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对F5和F65代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E3、TNFR和ICP18基因编码区未发生突变,遗传稳定性较高,ICP46基因编码区有一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研究表明,通过病毒的连续传代,病毒致细胞病变的速度加快,病毒对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减弱,病毒的毒力有所下降,毒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编码ICP46蛋白的氨基酸发生突变,且不同地区LMBV毒株毒力基因差异主要集中在TNFR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 体外传代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物流企业上市研究
16
作者 蔺凌云 蒋蕾 《现代营销(下)》 2019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从1998年第一家航空货运公司成立以来,航空物流经历了高速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型行业.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高额... 从1998年第一家航空货运公司成立以来,航空物流经历了高速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新兴的服务型行业.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高额的投资需求,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是摆在航空物流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航空物流企业通过上市运作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就航空物流企业上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物流 公司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