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恺隽 李铁威 +4 位作者 蔺亚晖 李阳 周洲 陈曦 康金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74-679,共6页
目的结合影像学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阜外医院436例门诊初诊怀疑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脉计算机断层... 目的结合影像学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阜外医院436例门诊初诊怀疑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CT)的患者,从斑块性质、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3个方面分析sdLDL-C与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dLDL-C与载脂蛋白B(apo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呈正相关(r依次为0.644、0.631、0.558、0.434、0.145,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41,P<0.01);sdLDL-C、apoB可作为严重CAD(三支病变及重度狭窄>75%)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他汀类降脂药的应用;对于三支病变,LDL-C、sdLDL-C、apoB预测价值依次增强(OR依次为1.936、2.673、31.707);对于重度狭窄,LDL-C非独立危险因素,sdLDL-C、apoB有预测价值(OR分别为2.000、9.457)。结论 sdLDL-C可作为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的严重CAD预测指标,预测价值优于LDL-C,有可能作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魏倩 蔺亚晖 +4 位作者 周洲 朱俊 杨艳敏 杨晴 梁岩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0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ARCHITECT hs-cTnI多中心研究,临床确诊为NSTE-ACS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ARCHITECT hs-cTnI多中心研究,临床确诊为NSTE-ACS并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254例,患者年龄(60.5±10.1)岁,男性190例(74.8%)。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将患者按照SYNTAX评分结果分为低分组(0~22分)、中分组(23~32分)和高分组(≥33分),三组间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患者就诊基线及就诊后1 h、3 h的hscTnI值,hs-cTnI的基线值。分析hs-cTnI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总体人群和男性人群中,hs-cTnI的基线值、1 h值、3 h值与SYNTAX评分正相关(P<0.05),在女性人群中,hs-cTnI的基线值、1 h值、3 h值与SYNTAX评分无相关性(P>0.05)。男性和女性的hscTnI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男性的hs-cTnI 1 h值和3 h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NSTE-ACS患者hs-cTnI的基线值、1 h值、3 h值与SYNTAX评分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M.RCAg-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学虎 蔺亚晖 王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恶性疟原虫随机重组多表位蛋白疫苗M.RCAg-1,将目的蛋白纯度最高化,回收率最大化。从工程菌BL21(DE3)-M.RCAg-1/pDS-eX提取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验证,用IPTG诱导表达,分别采用Ni亲和纯化,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恶性疟原虫随机重组多表位蛋白疫苗M.RCAg-1,将目的蛋白纯度最高化,回收率最大化。从工程菌BL21(DE3)-M.RCAg-1/pDS-eX提取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验证,用IPTG诱导表达,分别采用Ni亲和纯化,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不同组合方式的5种纯化方案进行纯化,根据最终纯度和回收率选择最佳纯化方案。Ni-NTA Agarose特异性好,一步纯化后M.RCAg-1纯度可达79.98%,后续的两步阴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纯化能显著提高M.RCAg-1的纯度,最终纯度可超过99%,回收率大于15%。试验确立了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蛋白疫苗M.RCAg-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方案,为下游放大生产和进一步研究M.RCAg-1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蛋白疫苗 大肠杆菌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提高恶性疟疾DNA疫苗免疫原性
4
作者 吴巍 蔺亚晖 +2 位作者 马瑞森 席珏敏 王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利用体内电穿孔的免疫途径来研究不同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免疫剂量对DNA疫苗M.RCAg-1和D10的免疫应答的影响。分别将M.RCAg-1和D10基因克隆到VR1012和pVAX1表达载体中,用质粒免疫小鼠,采用ELISA和IFA法比较这两种载体的免疫效果,并对基因... 利用体内电穿孔的免疫途径来研究不同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免疫剂量对DNA疫苗M.RCAg-1和D10的免疫应答的影响。分别将M.RCAg-1和D10基因克隆到VR1012和pVAX1表达载体中,用质粒免疫小鼠,采用ELISA和IFA法比较这两种载体的免疫效果,并对基因疫苗免疫小鼠的剂量进行摸索。D10基因免疫大白兔,检测纯化IgG体外对疟原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抗原基因疫苗的小鼠都产生了较高滴度的抗重组蛋白抗体,并且都识别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天然蛋白。pVAX1-D10免疫效果优于VR1012-D10。低、中剂量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比高剂量组高。D10基因免疫大白兔后,总IgG的GIA水平为45%。pVAX1表达载体的免疫效果比VR1012表达载体好。M.RCAg-1和D10的DNA疫苗均可诱导识别恶性疟的抗体。通过电穿孔的免疫途径低剂量的DNA疫苗即可诱导高水平的抗体,并且使D10基因在家兔模型中诱导抗恶性疟原虫抑制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DNA疫苗 电穿孔 PVAX1 免疫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匀相法与公式法间移动相关系数的研究
5
作者 陈宣男 王志富 蔺亚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血脂含量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匀相法与公式法相关性的影响,比较LDL-C匀相法与五种公式法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公式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募集2014年5月~2014年7月阜外医院就诊的患者17 488例,采用贝克曼AU5421全自... 目的观察血脂含量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匀相法与公式法相关性的影响,比较LDL-C匀相法与五种公式法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公式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募集2014年5月~2014年7月阜外医院就诊的患者17 488例,采用贝克曼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载脂蛋白(Apo 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和三酰甘油(TG)。利用移动相关系数(Mr)观察血脂含量对LDL-C匀相法与公式法相关性的影响,同时观察匀相法与公式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LDL-C匀相法和5种公式法的结果存在强相关(r>0.95,P<0.05),中位数偏差在-3.065^-8.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与Apo B、TC和HDL-C血清含量呈同向变化,在LDL-C中先下降后升高,在TG中先恒定后下降。Delong法、胡柏成法和吴秀茹法与LDL-C匀相法相关性最强(r=0.97,P<0.05)。同时还发现,LDL-C与Apo B和TC呈强相关,(r=0.92,P<0.05)。结论公式法与匀相法测定值呈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有条件,建议实验室均采用匀相法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移动相关系数 匀相法 FRIEDEWALD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粒样脂蛋白胆固醇与调脂达标人群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恺隽 蔺亚晖 +3 位作者 康金锁 黄涛 耿洁 陈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01-604,共4页
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 L-C)与传统血脂指标的关系,分析其能否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方法选取499例入住北京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 mmol/L的315例作为调脂达标组... 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 L-C)与传统血脂指标的关系,分析其能否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方法选取499例入住北京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 mmol/L的315例作为调脂达标组,LDL-C≥2.59 mmol/L的184例作为调脂未达标组,性别、年龄比例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人123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血糖(Glu)及Rem L-C的检测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观察组间血脂指标的差异、Rem L-C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及Rem L-C是否能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子。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调脂达标组Rem L-C、TG、Glu较高,TC、HDL-C、LDL-C、non-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脂达标组Rem L-C、TG、TC、LDL-C、non-HDL-C低于调脂未达标组(P均〈0.05);Rem L-C与TC、non-HDL-C、TG呈正相关(P〈0.01),相关强度依次增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Glu及胆固醇(TC、HDL-C、LDL-C、non-HDL)指标后Rem L-C仍可能是调脂达标人群的冠心病风险因子(OR=1.343,95%CI=1.232-1.464)。结论 Rem L-C可能是独立于血糖及胆固醇但不独立于TG的冠心病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 酶法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