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品牌鱼香肉丝气味差异
1
作者 乔明锋 易宇文 +5 位作者 胡金祥 何莲 蔡雪梅 邓静 王林 杜菊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样品的整体气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GC-MS分析表明,4个样品分别鉴定出48,46,69,55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85.01%、85.63%、95.30%和84.30%。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正己醛、庚醛、正辛醛、正己醇、桉叶醇、二甲基四硫醚、乙酸异戊酯、异戊醇、异戊醛对样品的气味形成有重要贡献。E-2-庚烯醛、戊醇、乙酸丁酯、戊醛、反-2-辛烯醛、二甲基四硫醚、松油烯、(-)-莰烯是样品特征风味物质。配料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香肉丝 品牌 气质联用技术 电子鼻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兔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与品质的变化研究
2
作者 尤香玲 王浩文 +4 位作者 徐向波 易宇文 邓静 蔡雪梅 吴华昌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兔肉水分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质构方面,兔肉经加工后,pH值、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显著升高。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31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加工过程中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加工有助于提高陈皮兔丁的营养品质。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经油炸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加,说明加热有助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的形成。基于VIP值共筛选出10种差异性风味物质,可作为区分不同加工阶段陈皮兔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为陈皮兔丁加工工艺优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兔丁 加工过程 品质变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香辛料对鱼香酱汁风味的影响
3
作者 张浩 高天珑 +5 位作者 易宇文 蔡雪梅 邓静 唐英明 顾思远 乔明锋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4-274,共11页
为探究香辛料对鱼香酱汁的影响,通过缺失实验揭示姜、葱、蒜、泡辣椒对风味的影响,采用感官定量描述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电子... 为探究香辛料对鱼香酱汁的影响,通过缺失实验揭示姜、葱、蒜、泡辣椒对风味的影响,采用感官定量描述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分析化合物变化。感官分析与电子鼻检测结果均发现:缺失葱会打破鱼香风味的呈味均衡,对风味影响最大;缺失泡辣椒会降低辣味刺激和鲜味,对风味有影响,但整体相似度依然较高;缺失姜对均衡风味呈现影响最小;缺失大蒜对咸味有增强作用。GC-IMS共检出91种化合物,包括醛类26种,醇类18种,酮类13种,酯类8种,烷烃8种,含硫、醚类7种,酸类1种,杂环类10种;研究发现缺失小葱样品组烷烃类从参照组11.06%下降到5.41%,表明缺失小葱对风味影响最大;缺失泡辣椒的样品组醛类从19.89%增加到26.12%,醇类从9.41%增加到15.06%。研究认为醛类、醇类所赋予的脂香味是影响鱼香酱汁风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鱼香酱汁工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香酱汁 香辛料 感官定量描述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功能性成分对外裹糊层特性以及油炸茄盒油脂渗透的影响
4
作者 赵钜阳 王婷 +4 位作者 王鹏宇 刘静 杨斐然 杨雪欣 蔡雪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6-54,共9页
为减少裹糊茄盒在油炸过程中的油脂吸收量,在茄盒外裹糊配料中分别添加九种功能性成分(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小麦蛋白、大豆纤维、小麦纤维、燕麦纤维、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豆胶),并通过测定外裹糊油炸茄盒的裹糊率、外裹糊质构数据、... 为减少裹糊茄盒在油炸过程中的油脂吸收量,在茄盒外裹糊配料中分别添加九种功能性成分(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小麦蛋白、大豆纤维、小麦纤维、燕麦纤维、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豆胶),并通过测定外裹糊油炸茄盒的裹糊率、外裹糊质构数据、外裹糊热力学特性、外裹糊水分吸附等温线、油脂含量和微观结构,探究不同种类及添加量的功能性成分对外裹糊特性及油炸茄盒油脂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九种功能性成分均可提高油炸茄盒的裹糊率、外裹糊的破裂力和增强内聚性,得到功能性成分较佳添加量分别为大豆蛋白6%、乳清蛋白6%、小麦蛋白8%;燕麦纤维8%、大豆纤维6%、小麦纤维10%;卡拉胶1.0%、黄原胶1.0%、瓜尔豆胶1.0%。通过苏丹红染色法来观察使用较佳添加量时的9种功能性成分对于油脂渗透的控制效果大小为:大豆蛋白<乳清蛋白<小麦蛋白;燕麦纤维<小麦纤维<大豆纤维;黄原胶<瓜尔豆胶<卡拉胶。油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功能性成分的油脂吸收量都明显降低,燕麦纤维效果最好。综上,添加9种功能性成分能够影响外裹糊特性,达到减少油脂渗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外裹糊 油脂渗透 油炸茄盒 油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酒糟中生香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7
5
作者 蔡雪梅 吴联海 +4 位作者 陈梦圆 陈剑 王坤玲 杨柳 罗爱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7,共6页
从酱香型白酒酒糟中通过液态发酵初筛获得7株高产乙酸乙酯的菌株,将其进行固态发酵,其发酵产物经气相色谱(GC)检测共得到64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菌株Y3、Y19和Y22的发酵产物相似。其中,菌株Y3和Y19的乙酸乙酯产量显著高... 从酱香型白酒酒糟中通过液态发酵初筛获得7株高产乙酸乙酯的菌株,将其进行固态发酵,其发酵产物经气相色谱(GC)检测共得到64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菌株Y3、Y19和Y22的发酵产物相似。其中,菌株Y3和Y19的乙酸乙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其次是菌株Y22,但与对照组相比,菌株Y19的吡嗪产量显著减少(P<0.05),菌株Y22的高级醇产量显著增加(P<0.05),均不利于酱香型白酒的生香呈味。故最终选用菌株Y3为生香酵母,通过菌种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糟 生香酵母 筛选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域酱香型白酒人工窖底泥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6
6
作者 蔡雪梅 蒋英丽 +4 位作者 吴联海 徐延 陈剑 高鸿 罗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91,共5页
为探讨酱香型白酒人工窖底泥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4种不同区域人工窖底泥的细菌多样性,并结合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窖底泥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都存在一定差异,且距离越远细... 为探讨酱香型白酒人工窖底泥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4种不同区域人工窖底泥的细菌多样性,并结合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窖底泥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都存在一定差异,且距离越远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越大。聚类结果显示区域相近的二郎镇、习酒镇和茅台镇的窖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类似,其主要菌群包括Aminicenantes、绿弯菌门和变形菌门;而泸州市的窖底泥与这3个区域的有明显差异,其主要菌群是厚壁菌门。影响窖底泥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主要理化因子有pH值、速效钾和水分,受这3种理化因子影响较为显著的菌群有Aminicenantes、厚壁菌门、放线菌门、装甲菌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酱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R-(+)-萘普生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2 位作者 王文艳 董川 卫艳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1-354,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R-(+)-萘普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DNA的加入使R-(+)-萘普生的紫外光谱产生减色、红移效应;荧光光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猝灭。R-(+)-萘普生与DNA之间的作用主要是嵌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常...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R-(+)-萘普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DNA的加入使R-(+)-萘普生的紫外光谱产生减色、红移效应;荧光光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猝灭。R-(+)-萘普生与DNA之间的作用主要是嵌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1.236×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萘普生 DNA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流铁电阴极电性能参数与发射结果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蔡雪梅 张树人 +2 位作者 周晓华 郭曙光 张恩官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0-764,共5页
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材料的电滞回线、介电常数、压电常数等性能对电流发射性能的明显影响,并通过材料的掺杂改性提高材料的性能参数,从而达到了提高发射电流密度的目的。
关键词 铁电阴极 发射电流密度 介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铅阴极的电子发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蔡雪梅 谢光忠 余昌奎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9-451,共3页
采用NBT基铁电陶瓷,获得了20 A/cm2的电流发射密度。与PZT的发射性能相比,NBT发射电流密度稍低,但NBT具有更低的发射起始阈值,更高的耐压强度和更好的退极化性能。NBT表现出来的较PZT良好的耐压和退极化性能是与其结构有关的,由于A位阳... 采用NBT基铁电陶瓷,获得了20 A/cm2的电流发射密度。与PZT的发射性能相比,NBT发射电流密度稍低,但NBT具有更低的发射起始阈值,更高的耐压强度和更好的退极化性能。NBT表现出来的较PZT良好的耐压和退极化性能是与其结构有关的,由于A位阳离子与八面体间较PZT有更强的耦合作用,因此,NBT的铁电电畴较PZT稳定,在反复施加电场进行电子发射后表现出来的退极化性能更好,这与电性能参数介电常数ε、压电常数d33值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正是这些特点使得NBT基陶瓷成为一种新型的极有前途的电子发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阴极 电流发射密度 起始阈值 退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蝎中4种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雪梅 张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3-524,527,共3页
对中药全蝎中铜、锌、铁和镁4种微量元素存在的形态及含量进行了研究。文中叙述了全蝎样品中元素的各种形态(可溶态、悬浮态、无机态、有机态)的提取方法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各试液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全... 对中药全蝎中铜、锌、铁和镁4种微量元素存在的形态及含量进行了研究。文中叙述了全蝎样品中元素的各种形态(可溶态、悬浮态、无机态、有机态)的提取方法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各试液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全蝎中4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39.9%~63.2%之间,浸留比在73.6%~126.0%之间,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铜、锌、铁、镁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在250.0%~55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全蝎 微量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Ⅰ)-硫氰酸盐-丁基罗丹明B体系高灵敏度显色反应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雪梅 张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57-358,378,共3页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 铜 (Ⅱ )被还原后 ,可与SCN- 、丁基罗丹明B形成三元配合物 ,该化合物在 0 .0 4mol·L- 1硫酸介质及 0 .4g·L- 1乳化剂OP存在条件下 ,可形成 1∶3∶2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 0 5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5 8× 10 5L·mol- 1·cm- 1,检测范围为 0~ 3.5 0 μg/2 5ml。检出限为 0 .30 μg/2 5ml。该方法用于粮食及人发等试样中铜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反应 光度法 硫氰酸盐 丁基罗丹明B 粮食 人发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有机酸判别窖泥质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雪梅 刘宇驰 +2 位作者 赵荣寿 罗爱民 高鸿 《酿酒科技》 2016年第8期65-67,共3页
选取4种不同配方培养的人工窖泥为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中14种有机酸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有机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窖泥中有机酸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前2个主成分有机酸反映总有机酸98.526%的信息,2号窖... 选取4种不同配方培养的人工窖泥为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中14种有机酸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有机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窖泥中有机酸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前2个主成分有机酸反映总有机酸98.526%的信息,2号窖泥有机酸综合得分最高,说明是4种人工窖泥中的最优窖泥。该结果与感官鉴定结果相符,说明以有机酸含量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于快速判别人工窖泥质量优劣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气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甲基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5-439,共5页
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次甲基蓝(M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9℃、29℃、39℃三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MB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以疏水作用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 应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次甲基蓝(M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9℃、29℃、39℃三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MB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以疏水作用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MB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MB对BSA的构象有影响;利用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MB与BSA的作用距离及19℃、29℃、39℃三个温度下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甲基蓝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阴极电子发射的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雪梅 周应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5-347,374,共4页
主要研究了铁电阴极电子发射的动态特性,通过对收集到的激励电压和发射电流波形进行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析,得到电子发射的敏感频率区域为0.65~2 MHz。运用电子发射的极化反转机理,在以上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究电子发射与极... 主要研究了铁电阴极电子发射的动态特性,通过对收集到的激励电压和发射电流波形进行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析,得到电子发射的敏感频率区域为0.65~2 MHz。运用电子发射的极化反转机理,在以上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研究电子发射与极化之间存在的关系,得出转向极化对电子发射的贡献大,热离子极化对电子发射贡献小的结论。在以上结果基础上提出提高电子发射的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掺杂增加自由离子浓度,以提高热离子极化,从而提高电子发射;二是改进激励源的设计,使输出电压的频谱包含更多对电子发射频率敏感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阴极 转向极化 热离子极化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15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8-1159,1162,共3页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方法。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136 mg.L-1,用标准加入法对方法的回收率作了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4.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光度法 荧光探针 人血清白蛋白 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伸缩与PLZT电子发射频率特性的关系
16
作者 蔡雪梅 周应华 郭曙光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研究了PLZT阴极中电致伸缩效应对电子发射频率的影响。采用等静压工艺制备了PLZT阴极样品,并在阴极上施加高达11 kV的激励脉冲,观察到电子发射波形周期性地出现多个峰值。对收集到的电子发射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主要频率成分在5.8 MH... 研究了PLZT阴极中电致伸缩效应对电子发射频率的影响。采用等静压工艺制备了PLZT阴极样品,并在阴极上施加高达11 kV的激励脉冲,观察到电子发射波形周期性地出现多个峰值。对收集到的电子发射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主要频率成分在5.8 MHz左右,与根据压电声表面波理论计算出的表面振动基频为6.2 MHz接近。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结合目前铁电电子发射的快极化反转和表面等离子体理论,可得出压电表面振动对电子发射波形进行了频率调制,合理解释了电子发射波形周期性出现多个峰值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ZT阴极 频谱分析 表面振动频率 快极化反转 表面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
17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3-1317,共5页
采用荧光及紫外光谱研究了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KDTN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测得17、27和37℃3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 采用荧光及紫外光谱研究了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KDTN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测得17、27和37℃3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33×108、0.7998×108和0.347×108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7、1.6和1.7;据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KDTN与HSA在3个温度下的作用距离r分别为2.64、2.59和2.64nm;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5100、0.4797和0.4210。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主要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KDTN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KDTN的加入对HSA构象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智能家居监控系统无线终端的驱动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雪梅 杨占才 《电子质量》 2012年第1期38-40,43,共4页
该文介绍了网络智能家居监控系统接受终端的一种无线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式,该设计可以用于该系统的实时数据接收与监控。该设计使用具有SDIO接口的88W8686无线网络模块,在Linux操作系统进行移植和调试。首先搭建好该系统开发的软硬件平... 该文介绍了网络智能家居监控系统接受终端的一种无线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式,该设计可以用于该系统的实时数据接收与监控。该设计使用具有SDIO接口的88W8686无线网络模块,在Linux操作系统进行移植和调试。首先搭建好该系统开发的软硬件平台环境,分析linux内核SDIOwifi驱动模块和网络驱动的工作原理。然后进行驱动的修改与移植,最终该系统成功实现扫描AP、关联AP及PING测试等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 嵌入式系统 LINUX SDIO WIFI A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阴极低真空电子发射性能的分析
19
作者 蔡雪梅 周应华 吴贵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采用锆钛酸铅(PZT)铁电阴极,在高真空4×10-3Pa和低真空1.4Pa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电子发射实验。对收集电流波形进行积分,计算出收集电荷,低真空与高真空的电荷比值为0.1933,说明低真空条件下发射出的电子损失较大。运用分子运动理论... 采用锆钛酸铅(PZT)铁电阴极,在高真空4×10-3Pa和低真空1.4Pa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电子发射实验。对收集电流波形进行积分,计算出收集电荷,低真空与高真空的电荷比值为0.1933,说明低真空条件下发射出的电子损失较大。运用分子运动理论和等离子体放电理论对发射电子损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子运动理论计算了分子碰撞对到达收集极的电子数目的影响,得到的低真空与高真空的电子到达几率分别为89.58%和99.97%,二者的比值为0.8961。该数值与通过实验收集电流波形计算出的到达电子比值相差很大。考虑低真空下等离子体的作用,发射电子除了与气体分子碰撞有部分损失外,还有通过等离子体和栅电极形成的对地放电损失。由等离子体放电理论计算出等离子体覆盖栅电极时间为23.8ns,与低真空的收集电流振荡周期20ns非常接近,是低真空下等离子体放电损失的有力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阴极 分子运动论 等离子体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铁电体电子发射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蔡雪梅 周应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2-506,共5页
进行了锆钛酸铅反铁电体和铁电体的电子发射对比实验,研究了抽取电压、电极绝缘保护层和相变特性等对反铁电体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通过涂覆绝缘保护层,大幅提高了表面击穿阈值,从而提高了施加场强;通过施加抽取电压,提高了发射电流密... 进行了锆钛酸铅反铁电体和铁电体的电子发射对比实验,研究了抽取电压、电极绝缘保护层和相变特性等对反铁电体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通过涂覆绝缘保护层,大幅提高了表面击穿阈值,从而提高了施加场强;通过施加抽取电压,提高了发射电流密度。两种方式均使电流发射密度得到提高,最高达到153A/cm2。利用相变理论,得到反铁电体相变时的强扩散和表面的半导性使局部或表面相变温度下降,相变温度的下降有助于电子发射,合理解释了观察到的反铁电体中发射电流密度比铁电体更高和电子发射起始阈值更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铁电体阴极 抽取电压 绝缘保护 相变 发射起始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