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海陆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辽西地区为例
1
作者 蔡雨池 李红 刘兆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5-293,共9页
[目的]识别出生态敏感性极高的辽西地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为该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等研究方法,尝试将陆域生态安全格局与海域生态安全格局相连接,识别辽西地区国... [目的]识别出生态敏感性极高的辽西地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为该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等研究方法,尝试将陆域生态安全格局与海域生态安全格局相连接,识别辽西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1)辽西地区共识别生态源地42个,面积为11619.75 km^(2),生态源地多呈东北至西南的条带状分布,以林地及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为主。(2)生态廊道95条,其中一级廊道9条,二级廊道26条,三级廊道60条,全长778.30 km。(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196处,其中生态夹点93处,生态障碍点103处。[结论]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与依据。在综合分析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基础上,提出了辽西地区针对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关键区 生态安全格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MSPA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