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烃类充注与储集层化学成岩作用 被引量:68
1
作者 蔡进功 张枝焕 +4 位作者 朱筱敏 谢忠怀 李艳霞 刘洪军 袁东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83,共5页
分析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层的矿物微观特征、组合关系及其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 ,认为控制化学成岩作用的地质 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母岩区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层孔隙水性质的改变... 分析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层的矿物微观特征、组合关系及其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 ,认为控制化学成岩作用的地质 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母岩区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层孔隙水性质的改变、早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烃类充注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层孔隙水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重点讨论烃类充注对储集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与未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相比 ,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 ,抑制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充填 ,长石类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十分强烈 ,次生孔隙很发育 ;储集层含油饱和度较低时会促进伊利石生长 ,只有在含油程度较高时伊利石生长才受到抑制。图 4照片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储集层 化学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72
2
作者 蔡进功 谢忠怀 +1 位作者 田芳 王文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8,共5页
济阳坳陷深层发育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砂岩 ,是以填隙物微孔隙和粒间孔为主的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储层。从总体上讲 ,压实作用使粒间孔隙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但三角洲相砂岩抗压实作用强 ,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 ;石英次生... 济阳坳陷深层发育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砂岩 ,是以填隙物微孔隙和粒间孔为主的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储层。从总体上讲 ,压实作用使粒间孔隙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但三角洲相砂岩抗压实作用强 ,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 ;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和高岭石的充填、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等的胶结使粒间孔隙减少 ,溶解作用可以随深度的增加产生大量有机酸 ,在喷出岩屑中形成大量的岩屑溶蚀孔 ,利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次生孔隙和微孔隙成为深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晚成岩A亚期有机酸大量排出 ,形成长石和岩屑等溶蚀孔 ,使溶蚀孔、粒间孔和微孔隙并存 ;B亚期有机酸与CH4、CO2 并存 ,绿泥石占据了孔隙 ,阻止了碳酸盐的沉淀 ,使微孔隙和溶蚀孔得以保存 ;C亚期有机酸减少 ,CH4、CO2 增加 ,利于构造、成岩裂缝形成 ,保存大量微孔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济阳坳陷 深层砂岩 沉积相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粘土复合体抽提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蔡进功 卢龙飞 +3 位作者 宋明水 丁飞 包于进 樊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对合成的(0号样)和天然的(从烃源岩中提取粒度小于2txm的1号样)有机粘土复合体,经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进行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分析,并对相继抽提的残渣进行总有机碳(TOC)、x-衍射(XRD)、红外(IR)和热分析检测,研... 对合成的(0号样)和天然的(从烃源岩中提取粒度小于2txm的1号样)有机粘土复合体,经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进行抽提量、族组分及色谱分析,并对相继抽提的残渣进行总有机碳(TOC)、x-衍射(XRD)、红外(IR)和热分析检测,研究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方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对有机粘土复合体进行氯仿和超临界流体相继抽提后,抽提量发生较大的变化,超临界流体抽提色谱的主峰碳向高碳数方向移动,反应了不同强度抽提剂获取有机质特征的差异。但是,抽提残渣的TOC含量仍较高,表明经相继抽提后粘土仍结合有大量的有机质。在抽提残渣的XRD曲线上,250℃时d001反射峰大于1.0nm,直至升温到550℃时d001反射峰移至1.0nm处,表明蒙脱石层间存在有机质。抽提前、后的有机粘土复合体,在差热(DTA)曲线上350℃附近出现显著的放热峰;在IR曲线上的有机质特征峰(2924,2852,1388和725cm^-1)和水的特征峰(1634cm^-1),仅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均未发生位移,表明相继抽提并没有破坏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对比抽提前、后的特征认为,抽提获取了粘土表面吸附的的或孔隙间的有机质,而抽提残渣仍保留了粘土矿物层间结合的有机质,且数量较大和稳定,这些都与干酪根的特征不同。因此,应探索有机质生烃和资源评价参数研究的新思路,这对深化认识有机质生烃机理和油气勘探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和残渣 有机质赋存 石油地质意义 有机粘土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层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蔡进功 吴锦莲 +1 位作者 苏海芳 姚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7-70,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油气层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介绍了常规油藏、稠油油藏和低渗透油藏及水平井等在钻井、完井、采油作业和增产措施实施过程中 。
关键词 油层保护 钻井液 稠油油藏 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砂岩成岩作用及油层保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蔡进功 张守鹏 +1 位作者 谢忠怀 王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5,19,共4页
胜利油区不同埋藏成岩带的砂岩储集层的成岩矿物、孔隙类型、储集性以及敏感性矿物不同 ,造成储集层的潜在伤害类型的差异。浅埋藏砂岩储集层的潜在伤害是粘土膨胀和出砂 ,油层保护的重点措施是机械筛网、屏蔽暂堵和添加防膨剂 ;中埋藏... 胜利油区不同埋藏成岩带的砂岩储集层的成岩矿物、孔隙类型、储集性以及敏感性矿物不同 ,造成储集层的潜在伤害类型的差异。浅埋藏砂岩储集层的潜在伤害是粘土膨胀和出砂 ,油层保护的重点措施是机械筛网、屏蔽暂堵和添加防膨剂 ;中埋藏砂岩储集层中微粒运移、粘土膨胀和孔喉堵塞是主要伤害形式 ,其保护措施主要是添加稳定剂和防膨剂 ;深埋藏砂岩储集层潜在伤害类型主要是固相颗粒堵塞、无机结垢等引起的渗透率下降 ,其保护措施主要是添加稳定剂及铁螯合剂、复合酸酸压和屏蔽暂堵等。同一埋藏深度的砂岩储集层 ,由于沉积特征、成岩演化和储集层特征的差异 ,决定了其潜在伤害类型的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区 砂岩储集层 成岩作用 储层保护 孔隙结构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油公司油气资源经济评价现状 被引量:19
6
作者 蔡进功 吴锦莲 晁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98,共3页
介绍国际油公司油气资源经济评价的现状和特点。国际油公司将经济评价作为投资前最重要的工作 ,并贯穿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以单个项目作为成本核算中心和评价对象 ,将风险评估和经济评价相结合 ,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 ,严格执行科学... 介绍国际油公司油气资源经济评价的现状和特点。国际油公司将经济评价作为投资前最重要的工作 ,并贯穿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以单个项目作为成本核算中心和评价对象 ,将风险评估和经济评价相结合 ,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 ,严格执行科学的勘探程序 ,不断开发评价新技术 ,值得国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油公司 油气资源 经济评价 勘探风险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西南部石炭系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蔡进功 李从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0-86,共7页
内蒙西南部石炭系广泛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可划分出五种类型,其形成的陆源物质供给量、海岸性质、泻湖开放程度、事件作用的特点均不相同,其中事件性作用是贯穿整个混合过程的主线,致使滨海、内陆架浅海和外陆架浅海的混... 内蒙西南部石炭系广泛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可划分出五种类型,其形成的陆源物质供给量、海岸性质、泻湖开放程度、事件作用的特点均不相同,其中事件性作用是贯穿整个混合过程的主线,致使滨海、内陆架浅海和外陆架浅海的混合沉积又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沉积模式 石炭纪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箕状断陷沉积物源的演变 被引量:6
8
作者 蔡进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东营箕状断陷下第三系沉积厚度大 ,孔店组—沙河街组岩石学特征变化也较大 ,具有从喷出岩屑向石英岩屑和变质岩屑演变的特征。结合断陷周缘各地层的出露情况 ,确定其剥蚀充填序列为中生界喷出岩和砂、砾岩逐渐向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前震旦... 东营箕状断陷下第三系沉积厚度大 ,孔店组—沙河街组岩石学特征变化也较大 ,具有从喷出岩屑向石英岩屑和变质岩屑演变的特征。结合断陷周缘各地层的出露情况 ,确定其剥蚀充填序列为中生界喷出岩和砂、砾岩逐渐向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前震旦系片麻岩演变。该断陷沉积体系的垂向演化具有明显的两分性 ,即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 ,为沿盆地短轴方向局限分布的冲积体系 ,表明碎屑物仅来自于其周缘的隆起 ;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 ,为沿长轴方向广泛分布的三角洲体系 ,表明碎屑物供给充足且稳定。据此 ,可将断陷的沉积物源划分为近源物质供给期 (Ek—Es4)和远源物质供给期 (Es3—Es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箕状断陷 岩石成分 沉积体系 物源演变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蔡进功 吴锦莲 《世界石油工业》 2000年第7期11-14,共4页
油气资源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工作,它是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决策中的基本内容,是领导决策的依据,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进展较快。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现状,研究进... 油气资源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工作,它是石油地质研究和勘探决策中的基本内容,是领导决策的依据,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进展较快。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评价 现状 进展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矿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艳霞 刘洪军 +5 位作者 袁东山 张枝焕 朱筱敏 钟大康 蔡进功 谢忠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80,295,共8页
油饱和带 (油层 )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 (水层 ) ,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6 0~ 14 0℃ )表明 ,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 ,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 油饱和带 (油层 )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 (水层 ) ,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6 0~ 14 0℃ )表明 ,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 ,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继续发育 ,但与水饱和带相比这种作用受到抑制。同样 ,方解石、白云石在含水饱和带及低含油饱和带与高含油饱和带相比也较发育 ;粘土矿物伊利石也具有此特征。但长石的溶蚀却在含油饱和带中明显高于含水饱和带 ,这说明石油充注改变储层孔隙中矿物生长的微环境 (矿物成分、pH值、Eh、CO2 分压及其他孔隙流体性质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储层矿物 成岩演化 油饱和带 水饱和带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成因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琴 钟大康 +3 位作者 朱筱敏 宋刚 张善文 蔡进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通过对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等大量资料研究 ,认为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浅于 16 5 0m的深度 ,以原生孔隙为主 ;在 16 5 0~ 190 0m的深度 ,溶蚀作用相对较弱 ,形成了溶... 通过对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等大量资料研究 ,认为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浅于 16 5 0m的深度 ,以原生孔隙为主 ;在 16 5 0~ 190 0m的深度 ,溶蚀作用相对较弱 ,形成了溶蚀与原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段 ;超过 190 0m深度以后 ,溶蚀和胶结作用占主导地位 ,以次生孔隙为主。在不同地区、不同深度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不同 :北部陡坡带的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16 5 0~ 2 4 5 0m ,特别是在 2 10 0m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最高 ;中央隆起带次生孔隙均从 16 0 0m深度以下比较发育 ,而在 185 0~ 2 5 0 0m深度段最为发育 ;在南部缓坡带 ,次生孔隙总体上主要发育于 190 0~ 2 6 0 0m深度段。因此 ,由北向南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有增大趋势 ,但发育程度则明显减弱。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碳酸盐、长石的溶蚀以及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密切相关 ,是无机成岩作用和有机热成熟演化产生的CO2 和有机酸溶蚀可溶组分的结果。东营凹陷碎屑岩次生孔隙的分布具有以下规律 :在纵向上受控于烃源岩的成熟时间 ,平面上则受酸性水源区平面位置的控制 ;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与砂体所处的沉积相带密切相关 ,即水下沉积砂体的次生孔隙要比水上沉积砂体的发育 ;位于断裂带附近砂层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次生孔隙 类型 演化 成因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成像测井在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2
作者 闫建平 蔡进功 +2 位作者 赵铭海 李尊芝 徐冠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451,共8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各种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储集层,由于物源及沉积过程复杂,利用常规测井信息难以判识其岩性及沉积微相。以盐家油田沙四段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岩心观察资料,利用岩心刻度FMI...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各种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储集层,由于物源及沉积过程复杂,利用常规测井信息难以判识其岩性及沉积微相。以盐家油田沙四段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岩心观察资料,利用岩心刻度FMI图像,分析总结砂砾岩体不同岩性、沉积构造及韵律等在FMI图像上的显示特征,并建立了具有地质意义的图像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测井、录井剖面及物性分析资料划分单井砂砾岩体地层的沉积旋回及沉积相,并确定了该区砂砾岩体的沉积相平面展布,为研究区沉积相编图及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盐家油田 砂砾岩 成像测井 岩性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吸附有机质的三种赋存状态及其热稳定性 被引量:52
13
作者 卢龙飞 蔡进功 +2 位作者 刘文汇 腾格尔 王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6,共11页
为研究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和二者的结合方式以及有机质的热稳定性,提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和东海陆架表层泥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粒径<2μm),依次进行索氏抽提、碱性水解和酸性水解处理,得到原始... 为研究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和二者的结合方式以及有机质的热稳定性,提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和东海陆架表层泥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粒径<2μm),依次进行索氏抽提、碱性水解和酸性水解处理,得到原始和相继处理过程所得碱解和酸解粘土样品及相应的有机组分,继而进行原始和碱解、酸解粘土样品的微观形貌(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索氏抽提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外表面和堆积于孔隙中,碱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边缘破键处,而酸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膨胀型粘土蒙皂石层间。前者为物理吸附或束缚的游离有机质,后两者为化学吸附的结合有机质。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不同结合关系造成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显示出二者间复杂的作用关系及其对生烃的多阶段性影响。研究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相对和绝对数量对深入研究油气成因和烃类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热稳定性 粘土矿物 有机质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异常高压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许晓明 刘震 +3 位作者 谢启超 张善文 赵阳 蔡进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9,358,共6页
压力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与沾化凹陷在凹陷形成演化与异常高压纵向分布特征、主体分布层位和形成机制等4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其压力形成和演化也应具有相似特征。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 压力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与沾化凹陷在凹陷形成演化与异常高压纵向分布特征、主体分布层位和形成机制等4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其压力形成和演化也应具有相似特征。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典型异常高压洼陷,压力场演化定量研究分析表明,渤南洼陷超压形成时代较晚,异常高压主体层段(沙四上段和沙三段)的超压在东营期末开始形成。综合分析认为整个济阳坳陷异常高压具有晚期形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形成 压力场演化 异常高压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控制因素评价 被引量:57
15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2 位作者 张枝焕 蔡进功 谢忠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5-98,共4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沉积条件控制。根据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碳酸盐含量等数据 ,分析了该区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对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和程度进行较为定量的评价。结...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沉积条件控制。根据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碳酸盐含量等数据 ,分析了该区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对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和程度进行较为定量的评价。结论是 :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埋藏早期或碳酸盐胶结程度低的阶段 ,埋深每增加 10 0 0m孔隙度降低约 6.8% ;胶结作用对储集层性质影响较大 ,碳酸盐含量小于 15 %时砂岩孔隙度一般大于 2 0 % ,碳酸盐含量超过 15 %后 ,埋深每增加 10 0 0m碳酸盐胶结减孔约 3 % ;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性质改善很大 ,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可达 2 0 %。溶蚀作用在宏观上受区域构造背景控制 ,断层较发育的地区溶蚀作用较强 ,粒度中—细、分选好、杂基少的中、细粒砂岩溶蚀作用最强 ;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和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控制方面。图 4表 3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物性 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陆建林 王果寿 +1 位作者 蔡进功 全书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5,共3页
位于松辽盆地中南部的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发育,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对其勘探潜力的分析结论关系到下一步的勘探决策。为此,对该区火山岩气藏储集条件、圈闭条件、烃源潜力以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长岭... 位于松辽盆地中南部的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发育,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对其勘探潜力的分析结论关系到下一步的勘探决策。为此,对该区火山岩气藏储集条件、圈闭条件、烃源潜力以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长岭断陷火山岩纵向上多期叠置,发育有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储集空间,形成了随地质演化而逐渐发育的独具特色的火山岩储集体;火山岩体与基底大断裂和围岩在特定的构造背景上相互配置形成了火山岩岩性圈闭、火山岩与构造复合圈闭;深层具有多种烃源条件,为火山岩储集体提供了丰富的烃源;火山岩储层与多套烃源岩交互发育,形成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生、储条件配置有利,具备形成以火山岩气藏为目标的大中型气田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火山岩 储集层 气藏形成 机理 模式 勘探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转型期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杨品荣 陈洁 +1 位作者 蔡进功 杨永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 依据济阳坳陷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反转构造 ,从构造转型和构造转型期角度对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的演化经历过四次大的周期性构造转型 ;指出孔店组沉积时期是济阳坳陷从中、古生界构造体系向第三系构造体系转换的重要转型期。探讨了各转型期对坳陷深层烃源岩分布和成烃演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构造转型 反转构造 印支运动 烃源岩分布 成烃演化 济阳运动 燕山运动 东营运动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烃源岩中蒙皂石与有机质的水桥结合作用——来自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的证据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龙飞 蔡进功 +2 位作者 刘文汇 腾格尔 胡文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5,63,共10页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作用机制。当升温至250℃以上时,谱图显示水与羧基振动峰位置发生同步性对应变...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作用机制。当升温至250℃以上时,谱图显示水与羧基振动峰位置发生同步性对应变化,在400℃附近两峰同时消失。将每50℃间水和羧基振动峰面积的差值量作对比发现,在250℃以上温度段面积损失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蒙皂石层间由于物质柱撑作用,d001衍射峰直到450℃才收缩至1.0 nm,表明含羧基有机分子主要通过氢键与蒙皂石层间水合阳离子相互作用,层间水分子作为"桥梁"将有机质和蒙皂石联结起来。由于"水桥"的联结作用,"水桥"水分子的脱附温度和所联结羧酸分子的分解温度均明显升高,在较高温度下水桥断裂,二者才从蒙皂石层间一同排出。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粘土相互作用机制——水桥机理及其排水滞后性特征,对源岩的生烃、排烃和油气的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桥 蒙皂石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有机粘土复合体 泥质烃源岩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烃源岩中粘土矿物结合有机质热演化的红外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卢龙飞 蔡进功 +2 位作者 刘文汇 腾格尔 胡文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22,共8页
选取济阳坳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进行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提取,运用红外发射光谱技术研究粘土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和有机—粘土相互作用对有机质热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代表脂肪链结构的甲基、亚甲基振动吸收... 选取济阳坳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进行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提取,运用红外发射光谱技术研究粘土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和有机—粘土相互作用对有机质热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代表脂肪链结构的甲基、亚甲基振动吸收峰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降低,烷基链由于受到粘土保护而晚于支链分解;代表芳香结构的芳环的振动吸收峰强度变化较为复杂,798,779,750 cm-1等峰随温度升高而减弱,而1 600 cm-1和3 030 cm-1峰则在200℃左右才出现并不断增强,随后慢慢减弱,且芳香度指数一直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芳构化过程。同时,粘土矿物层间水合阳离子通过"水桥"机制将含羧基的有机分子结合起来,对其演化有抑制作用。红外发射光谱研究揭示出粘土矿物结合的有机质主要通过脂肪族化合物的芳构化转化实现生烃的演化特征,是烃源岩热演化研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发射光谱 有机质 粘土矿物 热演化 烃源岩 古近系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含油薄片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朴 蔡进功 +2 位作者 谢忠怀 田方 何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岩性、孔隙分布及结构的研究资料为依据 ,用含油薄片分析了该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剩余油分布有珠状、凝块状、环状、连片状、条带状等六种形态 ;影响剩余油分...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岩性、孔隙分布及结构的研究资料为依据 ,用含油薄片分析了该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剩余油分布有珠状、凝块状、环状、连片状、条带状等六种形态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的层理、孔隙结构、岩石的结构成分及其润湿性。提出了先驱替底部剩余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薄片 胜坨油田 高含水砂岩油层 剩余油 微观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