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相关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梁婕 蔡迎彬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发现高危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P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发现高危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P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前瞻性分析方式,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作为验证,按照预测模型进行分组(高危组和低危组),验证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89例患者中,发生PPCs的患者53例(28.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并发症组与无肺部并发症组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部位、一秒率(FEV_(1)/FVC)、手术时间和术中通气策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在胸中上段、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于210 min、术前肺功能差(FEV_(1)/FVC<70%)、COPD和术中使用传统通气策略,为影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Y=-3.646+1.565×肿瘤部位+1.451×年龄+1.230×手术时间+1.216×FEV_(1)/FVC+1.170×COPD+0.953×术中通气策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验证上述模型对PPCs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69;高危组患者术后7 d PPCs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上段肿瘤、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于210 min、术前肺功能差(FEV_(1)/FVC<70%)、患有COPD和采用传统通气策略,是导致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发生PPCs的高危患者,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联合 食管癌根治术 肺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与支气管狭窄分级间关系及对治疗效果的预估价值
2
作者 柯涛 张慧 +1 位作者 樊华 蔡迎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与支气管狭窄分级间关系及对治疗效果的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支气管狭窄患者128例,均进行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与支气管狭窄分级间关系,并根据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与支气管狭窄分级间关系及对治疗效果的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支气管狭窄患者128例,均进行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与支气管狭窄分级间关系,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对治疗效果的预估价值。结果 128例支气管狭窄患者轻度33例,中度57例,重度38例,不同支气管狭窄分级患者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互相融合、支气管开口扭曲变形、管腔变细,甚至闭塞、终末细支气管囊状扩张是支气管狭窄分级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28例患者治疗有效102例(79.69%),无效26例(20.31%),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5.714-1.102×边界清晰+1.155×胸膜增厚+1.044×结节互相融合,基于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治疗效果的预估AUC为0.812,95%CI为0.733~0.875,χ^(2)为6.858,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68.63%。结论 高分辨率薄层CT征象与支气管狭窄分级关系密切,可为临床早期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狭窄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高分辨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