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沉默功能蛋白1B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AGS细胞株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蔡育志 高剑 +3 位作者 黄永业 刘丁一 廖海华 张彤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检测组蛋白伴侣抗沉默功能蛋白1B(anti-silencing functional protein 1B,ASF1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ASF1B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分析ASF1B与幽门螺杆菌... 目的检测组蛋白伴侣抗沉默功能蛋白1B(anti-silencing functional protein 1B,ASF1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ASF1B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分析ASF1B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泛瘤种的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SF1B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ASF1B在所收集的59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胃癌患者ASF1B的表达水平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ASF1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预后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敲低胃癌细胞系AGS中的ASF1B表达,分组为siNC组(阴性对照转染细胞)、siASF1B#1组、siASF1B#2组及siASF1B#3组,后采用CCK-8、平板单克隆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数据集GSE27411中幽门螺杆菌阳性和阴性的胃癌组织中ASF1B的表达水平,并通过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SF1B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前后的胃癌细胞系AG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关数据库及我们的胃癌队列中的胃癌组织ASF1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ASF1B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此外,与siNC组相比,敲低ASF1B组(siASF1B#1组、siASF1B#2组及siASF1B#3组)的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均减弱。最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癌组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人胃癌细胞AGS中的ASF1B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ASF1B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且高表达的ASF1B与胃癌患者更早发生转移及较差的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复发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此外,敲低ASF1B可显著抑制AGS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抗沉默功能蛋白1B 幽门螺杆菌 细胞增殖 细胞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16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蔡育志 张彤 +1 位作者 梁伟雄 廖海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在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 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在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肝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肝短、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RI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蔡育志 廖海华 +3 位作者 韩靖 高剑 刘丁一 张彤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印痕位点调节因子样(brother of regulator of imprinted sites, BORIS)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BORIS蛋白在7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BORIS的... 目的探讨分析印痕位点调节因子样(brother of regulator of imprinted sites, BORIS)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BORIS蛋白在7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BORIS的表达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BORIS蛋白表达,而在结直肠癌患者中BORIS的阳性率为66.2%。BORIS阳性更多见于以下患者:肿瘤直径较大、组织分化较差、进展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进展期TNM分期。BORIS阴性组的患者总体生存预后明显优于BORIS阳性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3.1%和2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分化类型、T分期、远处转移和BORIS表达状态是影响本组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BORIS在结直肠组织中呈过表达状态,并与进展期TNM密切相关。BORIS可能可以作为结直肠患者的潜在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IS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俊杰 何嘉琳 +3 位作者 梁伟雄 蒋邦好 关玉峰 蔡育志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胃穿孔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05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胃修补术,试验组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手术治... 目的分析急性胃穿孔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05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胃修补术,试验组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手术治疗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长,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并发症发生3例(6.7%),穿孔复发1例(2.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0例(22.2%),穿孔复发7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患者而言,单纯胃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均有良好效果。其中前者治疗恢复时间短,后者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穿孔 修补术 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