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油理化性质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红燕 齐玉堂 刘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2-205,共4页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燕麦油,并将其精制。测定燕麦粗油VE和磷脂的含量,以及精制前后燕麦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探讨精制对燕麦油理化性质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粗油中VE含量为142.8mg/kg,磷脂含量为14.159mg/g。燕麦油具有燕...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燕麦油,并将其精制。测定燕麦粗油VE和磷脂的含量,以及精制前后燕麦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探讨精制对燕麦油理化性质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粗油中VE含量为142.8mg/kg,磷脂含量为14.159mg/g。燕麦油具有燕麦香味,折射率n20约为1.47,比重约为0.92,碘值约为100g I2/100g,皂化值接近190mg KOH/g,不皂化物含量约为1%。精制后的燕麦油品质得到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要求。精制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了1.96%。燕麦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油脂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2
作者 韩立娟 蔡红燕 +2 位作者 庄坤 张海龙 从艳霞 《中国食品工业》 2025年第9期149-151,共3页
本文探讨了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如何基于OBE-CDIO模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油脂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分析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三段两线”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本文探讨了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如何基于OBE-CDIO模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油脂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分析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三段两线”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该模式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效的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混合式教学 油脂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报办刊模式、特色、发展方向与质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红燕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从师专学报的办刊模式、特色和发展方向出发,对师专学报如何立足自身,创特色,出质量,向精品化道路迈进提出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师专学报 质最 模式 特色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报“三审制”现状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红燕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59-61,共3页
“三审制”是我国出版物质量的有效保障制度。在对高校学报“三审制”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报稿件审读与编辑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校学报 “三审制” 稿件审读 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潇湘”之魅——浅析屈骚中的“潇湘”悲情 被引量:1
5
作者 蔡红燕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81-83,共3页
屈骚中有众多的意象,而"潇湘"意象便为其中之一。屈骚中的"潇湘"集合了自然地理方位、人文地理环境名词之深蕴而又意达言外,加之诗人屈原自身的个性悲剧与命运悲剧所贯通成的屈骚的一脉悲情,更使"潇湘"... 屈骚中有众多的意象,而"潇湘"意象便为其中之一。屈骚中的"潇湘"集合了自然地理方位、人文地理环境名词之深蕴而又意达言外,加之诗人屈原自身的个性悲剧与命运悲剧所贯通成的屈骚的一脉悲情,更使"潇湘"之悲得以另开曲径。正因为如此,"潇湘"悲情的力量以及意蕴的丰富性使后世的文学形成了独特的人文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湘 屈骚 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燕麦油提取工艺
6
作者 蔡红燕 齐玉堂 刘英 《粮食加工》 2011年第3期56-60,共5页
以燕麦为原料,正己烷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为自变量,燕麦粕的残油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残油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 以燕麦为原料,正己烷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为自变量,燕麦粕的残油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残油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燕麦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5℃、每次浸提时间为80 min,浸提次数为3次,此时残油率的预测值为0.655%,其实际残油率为0.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油 响应面法 残油率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人之死——从屈原《怀沙》看其死亡恐惧及其消解
7
作者 蔡红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6-102,共7页
从屈原投江自沉前的最后一篇作品《怀沙》出发,分析诗人之死的心理及行为,对其死亡恐惧及其消解进行思考,以期在人类死亡问题的探索上有所收益。
关键词 屈原之死 《怀沙》 死亡恐惧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与6-O-α-D-麦芽糖-β-环糊精包合物的理化表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赟 汪芳 +5 位作者 邹伟 王雪松 蔡红燕 陈轩 孙威 沈汪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8-42,共5页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6-O-α-D-麦芽糖-β-环糊精(6-O-α-D-maltosyl-β-cyclodextrin,Mal-β-CD)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对槲皮素的包合效果,利用溶剂法制备Mal-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物,借助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6-O-α-D-麦芽糖-β-环糊精(6-O-α-D-maltosyl-β-cyclodextrin,Mal-β-CD)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对槲皮素的包合效果,利用溶剂法制备Mal-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物,借助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联用等分析手段研究该包合物的理化性质,并采用分子对接法建立了该包合物的超分子结构。结果表明:Mal-β-CD包合槲皮素的能力高于母体β-CD。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是沿Mal-β-CD的大口端方向进入其疏水空腔形成包合物,二者间是通过氢键相连接的。较之母体β-CD,Mal-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更好,且包合后槲皮素的物相发生重大变化,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6-O-α-D-麦芽糖-β-环糊精 包合物 理化性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对高校教育消费价值的认识
9
作者 蔡红燕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9,共3页
良好的教育消费是小康社会的表征之一。提倡教育消费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还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教育消费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象征。
关键词 高校 教育消费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进度和延误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鸿喜 付延敏 蔡红燕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14,共5页
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进度控制和延误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合同管理工作。将工程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融为一体,通过论述工期延误和进度分析技术的原理,阐明了实际进度分析的5种方法并作出相应的探讨,对实际工作中选择科学的进度分析方... 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进度控制和延误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合同管理工作。将工程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融为一体,通过论述工期延误和进度分析技术的原理,阐明了实际进度分析的5种方法并作出相应的探讨,对实际工作中选择科学的进度分析方法有很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建设 浮动时间 合同管理 项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粒苋面包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红燕 聂婷婷 +1 位作者 党长英 沈汪洋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40,共3页
将籽粒苋全粉添加到面包中,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籽粒苋全粉对面包感官、质构、内部纹理结构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籽粒苋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0%时,面包蓬松,气孔均匀,富有弹性,口感良好,感官评分较高。面包硬度随着籽粒苋添加量的增... 将籽粒苋全粉添加到面包中,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籽粒苋全粉对面包感官、质构、内部纹理结构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籽粒苋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0%时,面包蓬松,气孔均匀,富有弹性,口感良好,感官评分较高。面包硬度随着籽粒苋添加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小,内聚性、胶着性及咀嚼性随籽粒苋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当籽粒苋质量分数为10%,面包的弹性及回复性较好。籽粒苋的添加可以提高面包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提升面包的营养价值。综合考虑,面包预混合粉中籽粒苋全粉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面包 营养价值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粒苋淀粉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红燕 聂婷婷 +1 位作者 党长英 沈汪洋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66,共3页
以籽粒苋为原料,研究籽粒苋淀粉的理化性质,并与籽粒苋全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籽粒苋全粉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而籽粒苋淀粉颗粒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排列有序。籽粒苋全粉和淀粉的糊化特性曲线相差不大,糊化度较低,糊化... 以籽粒苋为原料,研究籽粒苋淀粉的理化性质,并与籽粒苋全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籽粒苋全粉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而籽粒苋淀粉颗粒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排列有序。籽粒苋全粉和淀粉的糊化特性曲线相差不大,糊化度较低,糊化温度范围分别为66.3~80.0℃和65.5~80.0℃。籽粒苋全粉和籽粒苋淀粉均表现为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但籽粒苋淀粉较籽粒苋全粉结构更加紧密,具有较高的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淀粉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与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分子对接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赟 邹伟 +6 位作者 孙威 蔡红燕 祝振洲 陈轩 李芳 丁文平 沈汪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5-50,共6页
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呼吸道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疗效,在医药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槲皮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较低,使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是一种大环分子,能够与客体分子包合形成... 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呼吸道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疗效,在医药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槲皮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较低,使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是一种大环分子,能够与客体分子包合形成包合物,从而有效提高客体分子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本实验制备槲皮素与β-CD、G-β-CD及G_2-β-CD的包合物,利用相溶解度法研究环糊精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利用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技术表征槲皮素与G-β-CD包合物,借助分子对接研究槲皮素与G-β-CD包合物的超分子结构。结果显示:槲皮素的溶解度与环糊精的浓度呈线性关系,G-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最好,且包合后槲皮素的热稳定性提高。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的C环嵌入G-β-CD的空腔中形成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环糊精衍生物 包合物 理化性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挤压预处理麸皮面包工艺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芹敏 蒲慧婷 +6 位作者 蔡红燕 王展 沈汪洋 黄文晶 纪执立 周坚 贾喜午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27,共8页
选用高筋小麦粉和挤压预处理的小麦麸皮为主要原料制备麸皮面包。单因素实验分析了麸皮粒度、麸皮添加量和加水量对麸皮面包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对麸皮面包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麸皮粒度对麸皮... 选用高筋小麦粉和挤压预处理的小麦麸皮为主要原料制备麸皮面包。单因素实验分析了麸皮粒度、麸皮添加量和加水量对麸皮面包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对麸皮面包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麸皮粒度对麸皮面包品质的影响最大,大粒度麸皮对面包的品质更有利;加水量的影响最小,当加水量为180 mL(占面团质量分数37.5%)时麸皮面包品质最佳;麸皮添加比例越大麸皮面包品质越差。响应面优化麸皮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麸皮粒度250μm、麸皮添加比例3.89%、加水量175 mL,此时麸皮面包的综合评分为93.72,与理论预测值92.55相比,其相对误差为1.25%,说明响应面优化的工艺配方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皮 麸皮面包 挤压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地区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与防治
15
作者 蔡红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2期267-267,共1页
介绍绍兴地区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病原、主要症状、发病原因,并总结其防治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淡水鱼 暴发性出血病 发生 防治 浙江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红蛋白的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时亚文 陈石良 +1 位作者 蔡红燕 姜无边 《食品与药品》 CAS 2013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研究猪血红蛋白的酶解工艺。方法用组合酶Ⅰ(蛋白酶F与蛋白酶P)和组合酶Ⅱ(蛋白酶F与蛋白酶N)同步酶解猪血红蛋白。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酶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0.2%,温度50℃,料水比1:1.25,pH 7.5,水解时间20 h;组合... 目的研究猪血红蛋白的酶解工艺。方法用组合酶Ⅰ(蛋白酶F与蛋白酶P)和组合酶Ⅱ(蛋白酶F与蛋白酶N)同步酶解猪血红蛋白。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酶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0.2%,温度50℃,料水比1:1.25,pH 7.5,水解时间20 h;组合酶Ⅱ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0.24%,温度50℃,料水比1:1.75,pH 8.0,酶解时间20h。此工艺条件下,组合酶Ⅰ和组合酶Ⅱ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TCA-SN指数)分别为71.72%和87.82%,两种组合酶的蛋白质回收率均达90%。结论组合酶Ⅱ较适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红蛋白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