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水平对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的影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王颖姮 黄康德 +8 位作者 蔡秋华 徐淑英 林强 潘丽燕 姜照伟 吴方喜 马静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7-11,共5页
福香占兼具耐储藏、抗逆、优质,且香味浓郁,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耐储藏、抗病的粤晶丝苗2号作为母本,优质长粒具有香味的H603作为父本选育的优质常规香稻品种。文章探讨了福香占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福香占种子的耐储藏性。结... 福香占兼具耐储藏、抗逆、优质,且香味浓郁,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耐储藏、抗病的粤晶丝苗2号作为母本,优质长粒具有香味的H603作为父本选育的优质常规香稻品种。文章探讨了福香占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福香占种子的耐储藏性。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03.5 kg·hm^(−2)时,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最好。2024年,福香占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百亩示范片取得单产10.71 t·hm^(−2)的佳绩,创造了福香占百亩片的最高产量记录,示范片福香占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穗粒数均表现优异,优质品种的高产潜力得到了发挥。同时,还阐述了福香占在福建省龙岩市百亩示范片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香占 种子耐储藏性 施氮量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香型杂交稻新品种野香优633的选育和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永生 李齐向 +6 位作者 蔡秋华 魏毅东 蒋家焕 吴方喜 林强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野香优63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恢复系福恢633为父本,以从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优质、香型、抗病不育系野香A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稻新品种,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野香优63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恢复系福恢633为父本,以从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优质、香型、抗病不育系野香A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稻新品种,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30011)。野香优633产量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648.5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609.5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6%。经2年区域试验室内接种和田间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为中抗稻瘟病,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野香优633米饭有茉莉香味,口感好,适合作高档优质稻栽培。介绍了野香优633的选育过程,并根据品种特性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以利于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野香优633 香稻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稻长谷早占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3
作者 黄洪河 郑九如 +2 位作者 郑苹立 蔡秋华 杨长桃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43-43,共1页
长谷早占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黑宝作母本和长占杂交经多代连续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稻新品种,2000年被列入省级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优质早稻新品种的中试示范'项目.现将两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优质早稻长谷早... 长谷早占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黑宝作母本和长占杂交经多代连续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稻新品种,2000年被列入省级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优质早稻新品种的中试示范'项目.现将两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优质早稻长谷早占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早稻 长谷早占 特征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巍山县9个大麦品种(系)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秋华 官崇圭 +9 位作者 赵伟荣 李春梅 陈彩杏 陈惠萍 杨俊青 刘帆 李国强 李江 张睿 严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30-33,共4页
为了较快寻找出适合巍山县栽培的大麦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进而指导育种实践。结果表明,052DM3-3、052DM3-8-8、凤03-39、071DM11-4和凤03-9的产量较对照(S500)高,且与对照存在显著... 为了较快寻找出适合巍山县栽培的大麦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进而指导育种实践。结果表明,052DM3-3、052DM3-8-8、凤03-39、071DM11-4和凤03-9的产量较对照(S500)高,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大麦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成穗率、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有效穗、最高茎蘖、穗长。其中,株高和成穗率对大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显示,大麦品种(系)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采取适当的育种手段,注意株高、成穗率与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协调发展,尽量减少主次性状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有效获得大麦高产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系) 农艺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啤酒及功能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点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秋华 杨俊青 +1 位作者 刘帆 李国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1期87-91,共5页
以矮思500为对照品种,观察比较来自云南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13个新品种在大理试验点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为云南省大麦品种登记与示范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凤15-44、云文麦6号、凤15-43、云大麦19YD(二)-8、保大麦... 以矮思500为对照品种,观察比较来自云南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13个新品种在大理试验点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为云南省大麦品种登记与示范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凤15-44、云文麦6号、凤15-43、云大麦19YD(二)-8、保大麦17-J37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矮思500,综合性状较好,是较适合在大理种植的优良大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产量 抗逆性 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帆 袁玉顺 +5 位作者 杨俊青 蔡秋华 李国强 吴显成 李江 张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7-603,共7页
本研究分别运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及AMMI模型对2011—2013年度大理州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6个试点9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都能为大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评价提供参考,但它们各有其局限性... 本研究分别运用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及AMMI模型对2011—2013年度大理州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6个试点9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都能为大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评价提供参考,但它们各有其局限性。变异系数侧重于揭示产量的稳定性信息,结合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法计算简便、直观易懂,但其可靠性较难保证,且难以反映出基因与环境间互作效应;高稳系数法侧重于反映品种(系)的丰产性,虽然实用性较强,但稳定性劣势易被高产掩盖;AMMI模型分析不仅有效地揭示了环境、基因及基因与环境间互作效应对参试品种(系)的影响,对9个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潜力和稳定性类型划分也很充分,而且分析过程严谨评价结果可靠性高,在区域试验大麦新品系高产稳产性评价中应该优先选择运用。综合3种分析方法,品系052DM3-8-8、071DM11-7为高产稳产类型,其中品系052DM3-8-8的产量最高,生产潜力最大;052DM3-3、071DM11-4、凤03-39为高产不稳产类型;对照品种S500及品系凤03-9、071DM16-1、071DM16-4为低产稳产或低产不稳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新品系 高产稳产性 变异系数 高稳系数 AMMI模型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试点质量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帆 杨俊青 +4 位作者 蔡秋华 吴显成 李国强 李江 张睿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826-828,共3页
基于2011—2013年度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试点精度、试点分辨力和试点稳定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大理州6个试点的试验质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弥渡>鹤庆>云龙>大理>祥云>巍山。6个试点的试验精确度均较高,试点分辨... 基于2011—2013年度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试点精度、试点分辨力和试点稳定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大理州6个试点的试验质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弥渡>鹤庆>云龙>大理>祥云>巍山。6个试点的试验精确度均较高,试点分辨力和试点稳定性均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各有特点。针对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试点试验质量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区域试验 试点精度 试点分辨力 试点稳定性 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大麦新品种(系)在旱地上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玉顺 邹耀昌 +6 位作者 王德铭 李崇用 周桂荣 杨建芬 刘帆 杨俊青 蔡秋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6期114-116,119,共4页
2016-2017年在南涧县山区旱地上对10个大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58~181 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所有参试品系均较对照S-4增产,增幅36.63%~69.97%。其中,106DM8-16-10-9产量最高,较对照S-4早... 2016-2017年在南涧县山区旱地上对10个大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为158~181 d,在当地均能完全成熟。所有参试品系均较对照S-4增产,增幅36.63%~69.97%。其中,106DM8-16-10-9产量最高,较对照S-4早熟8 d,株高适中、抗病性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06DM8-16-10-2-8、106DM12-6-10-13-6、1205DM7-4-3和0710DM6-5-1-1-5-8-6等4个品系较对照增产显著,且株高适中、抗病性强,综合表现优良;品系101DM8-21-3和102DM3-5-7-5-6株高适中、抗病性强,虽在本轮试验中产量较对照增产不显著,但较对照早熟,生育期更符合当地农民种植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新品种(系) 山区 旱地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巍山县大麦新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官崇圭 赵伟荣 +5 位作者 李春梅 陈彩杏 杨惠萍 蔡秋华 刘帆 杨俊青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7期48-51,共4页
2011-2012年度巍山县承担大理州大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通过对9个参试品种(系)丰产性、生育期、抗病性及适应性等综合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参试9个品种(系)在巍山试点的生育期为134~138 d,生育期适中。有5个品种较对照S500增产,增幅为7.... 2011-2012年度巍山县承担大理州大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通过对9个参试品种(系)丰产性、生育期、抗病性及适应性等综合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参试9个品种(系)在巍山试点的生育期为134~138 d,生育期适中。有5个品种较对照S500增产,增幅为7.54%~17.86%,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052DM3-3产量最高,株高适中,高抗白粉病,综合表现最好;其他4个品种(系)052DM3-8-8、凤03-39、071DM11-4、凤03-9株高适中,抗白粉病,丰产性好,综合表现优良。总之,以上5个品种(系)符合当地农户种植需求,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巍山 大麦 新品种(系)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