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镁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可控设计及对Cu(Ⅱ)、Zn(Ⅱ)的协同吸附特性研究
1
作者 严健辉 俞缙 +4 位作者 罗金志 蔡燕燕 黄俊峰 陈荣淋 严尊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9,共9页
针对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导致的水质严重恶化,研发了一种可控设计的磷镁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Mg@HAp-BC,以探究其在复杂液固比条件及多酸性环境下的高效吸附Cu(Ⅱ)和Zn(Ⅱ)的机制,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Mg@HAp-BC... 针对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导致的水质严重恶化,研发了一种可控设计的磷镁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Mg@HAp-BC,以探究其在复杂液固比条件及多酸性环境下的高效吸附Cu(Ⅱ)和Zn(Ⅱ)的机制,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Mg@HAp-BC的组成。结果表明:液固比(L/S)是影响Mg@HAp-BC吸附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当液固比为0.05时,在pH=2条件下对Zn(Ⅱ)的吸附量达到了111.639 mg/g,显著优于对照组;Langmuir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方程的结果显示,Mg@HAp-BC的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占据主导地位,且吸附主要表现为均质单分子层吸附;XRD和SEM-EDS分析揭示,Mg@HAp-BC通过静电吸引、离子交换以及表面络合等多种机制协同进行重金属吸附。研究结果证实了Mg@HAp-BC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高效的吸附剂,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镁改性生物炭 重金属 吸附机理 液固比参数(L/S) 响应面设计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岩石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
2
作者 刘雪莹 俞缙 +3 位作者 周先齐 姚玮 任崇鸿 蔡燕燕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地下工程服役期较长,富水环境下围岩蠕变变形加剧,三向应力下围岩渗透性各向异性特征凸显,为了描述围岩蠕变过程中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将岩石简化为立方体模型,结合蠕变曲线特征分阶段建立岩石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黏弹性阶段... 地下工程服役期较长,富水环境下围岩蠕变变形加剧,三向应力下围岩渗透性各向异性特征凸显,为了描述围岩蠕变过程中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将岩石简化为立方体模型,结合蠕变曲线特征分阶段建立岩石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黏弹性阶段定义裂隙与岩石的黏滞系数比、引入侧向影响系数表示侧向应力对裂隙开度影响,黏塑性阶段引入表示裂隙对渗流通道影响的修正系数,结合岩石各向异性蠕变损伤模型、立方定律、含裂隙岩石渗透率方程,建立岩石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利用真三轴条件下岩石蠕变-渗流试验结果对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进行验证,模拟了不同条件下渗透率演化。结果表明:与传统Kozeny-Carman(K-C)模型及已有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相比,提出的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精度更高,可以描述黏弹性阶段渗透率因岩石孔裂隙逐渐被压密而逐渐降低、加速蠕变阶段渗透率在裂隙逐渐汇聚影响下突增的变化趋势。对正交各向异性蠕变-渗透率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随着裂隙与岩石的黏滞系数比增加,渗透率衰减越快,渗透率稳定值越低,随着侧向影响系数越高渗透率初始衰减速率越高,渗透率稳定值越低;黏塑性阶段修正系数越高,加速蠕变阶段渗透率开始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渗流 蠕变损伤模型 渗透率模型 正交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开挖作用下隧道围岩渗透性响应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左中信 蔡燕燕 +1 位作者 付晓强 俞缙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1,38,共12页
为减少海底隧道渗漏水的情况,对连续爆破开挖作用下隧道围岩渗透性响应进行了研究,利用岩石损伤—渗流模型模拟爆破开挖过程中海底隧道围岩渗透性变化规律,从累积损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隧道围岩渗透系数受爆破开挖作用的影响,并依托厦... 为减少海底隧道渗漏水的情况,对连续爆破开挖作用下隧道围岩渗透性响应进行了研究,利用岩石损伤—渗流模型模拟爆破开挖过程中海底隧道围岩渗透性变化规律,从累积损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隧道围岩渗透系数受爆破开挖作用的影响,并依托厦门市第二西通道海沧海底隧道工程开展单孔折射波试验和压水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损伤和渗透性受爆破开挖作用影响明显,以10倍初始围岩渗透系数划分的围岩增渗区分布范围略大于损伤区分布范围;随着爆破开挖的进行,围岩损伤区和增渗区不断扩展,其对应的损伤值和渗透系数不断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相比单次爆破开挖,多次爆破开挖作用下,围岩损伤和增渗区分布发生转移,围岩损伤区和增渗区最大和最小深度均位于隧道拱顶和拱腰位置,围岩损伤和增渗区分布变化规律具有高度同步性,围岩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围岩渗透性;采用室内试验所得岩石损伤—渗流模型进行隧道围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分析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海底隧道围岩渗透性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爆破开挖 渗透系数 岩石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溶剂液化制备乙酰丙酸乙酯的碳同位素分馏
4
作者 沈娟章 程琴 +2 位作者 午紫阳 蔡燕燕 谭卫红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4,共6页
利用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研究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乙酰丙酸乙酯(EL)过程中碳稳定同位素分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5 min内,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EL的反应速率为木薯淀粉>玉米淀粉,杨木纤维素(P-C)>玉... 利用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研究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乙酰丙酸乙酯(EL)过程中碳稳定同位素分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5 min内,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生成EL的反应速率为木薯淀粉>玉米淀粉,杨木纤维素(P-C)>玉米秸秆纤维素(CS-C),杨木>玉米秸秆,液化生成EL过程中碳同位素比值的分馏速率为C3植物源原料>C4植物源原料,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线性关系,液化反应速率较大时,δ^(13)C值的变化速率也大。结合瑞利方程量化液化过程中EL的^(13)C碳稳定同位素的富集程度,得到不同原料液化过程中富集因子大小为ε>ε,ε_(CS-C)>ε_(P-C),ε>ε,表明液化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富集程度与原料的δ^(13)C值相关,液化程度越大,δ^(13)C值变化程度越大,通过追踪反应过程中的碳稳定同位素分馏变化就可以反映其液化程度。此外,^(13)C同位素富集在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上,而在最终产物EL中相对较少;由于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存在,发生化学反应后,^(12)C同位素在EL中逐渐富集,^(13)C同位素富集在5-HMF中,说明在试验过程中5-HMF→EL的路径占优势。由此可知,CSIA可用于C3、C4植物源原料液化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同位素分析 乙酰丙酸乙酯 液化 碳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H值下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加固尾矿砂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赖永明 俞缙 +3 位作者 刘士雨 蔡燕燕 涂兵雄 刘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3-1596,共14页
开展低pH值下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加固尾矿砂试验,研究了菌液浓度、pH值对碳酸钙生成量和絮凝滞后期的影响。采用渗透性、保水性、抗雨滴侵蚀、抗风蚀、贯入度试验评价该方法... 开展低pH值下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MICP)加固尾矿砂试验,研究了菌液浓度、pH值对碳酸钙生成量和絮凝滞后期的影响。采用渗透性、保水性、抗雨滴侵蚀、抗风蚀、贯入度试验评价该方法加固尾矿砂效果。通过分析pH值对脲酶活性和碳酸盐体系平衡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试验观察尾矿砂微观结构,揭示低pH值下MICP加固尾矿砂机制。结果表明,低pH值下MICP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尾矿砂力学性能,一轮喷淋处理后尾矿砂的风蚀质量为0,渗透系数最大可降低一个数量级,pH值为4的高浓度菌液处理后的尾矿砂风雨侵蚀质量也为0。低pH值暂时抑制了脲酶活性,打破了碳酸盐体系的平衡,延缓了碳酸钙的生成,使得方解石均匀填充于粒间孔隙,将尾矿砂颗粒胶结为整体。提出的尾矿库加固及尾矿砂治理新技术及其加固机制,为低pH值下MICP加固尾矿砂应用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PH值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尾矿砂 脲酶活性 碳酸盐体系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油储罐珊瑚砂地基变形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小燕 李吉 +1 位作者 蔡燕燕 张晋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38-3747,共10页
珊瑚砂广泛应用于岛礁吹填工程中,其与陆源砂的物理力学性质截然不同。为探究吹填珊瑚砂地基变形机制,对珊瑚砂开展了级配、孔隙比和加载方式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侧限压缩试验。珊瑚砂的初始颗粒级配对压缩变形特性影响较大,且颗粒破碎... 珊瑚砂广泛应用于岛礁吹填工程中,其与陆源砂的物理力学性质截然不同。为探究吹填珊瑚砂地基变形机制,对珊瑚砂开展了级配、孔隙比和加载方式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侧限压缩试验。珊瑚砂的初始颗粒级配对压缩变形特性影响较大,且颗粒破碎明显。砾砂的初始孔隙比越大压缩性也越大,珊瑚砂的变形主要由孔隙的移动填充为主,伴有少量的颗粒破碎,均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珊瑚砂的回弹指数仅为黏土的1/10。运用Plaxis 3D软件建立了航油储罐的三维模型,基于室内试验获得的力学参数,研究了航油储罐工程珊瑚砂地基在加卸载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并与马尔代夫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的航油储罐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航油储罐的最大储油量下,珊瑚砂地基达到最大变形量。在该荷载水平下,多次加卸载不会导致变形进一步发展。研究成果对工程安全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储罐 珊瑚砂 不均匀沉降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桩桩顶纵向振动阻抗的解析解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燕燕 俞缙 +2 位作者 郑春婷 戚志博 宋博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92-398,共7页
针对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土,并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及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楔形桩纵向振动情况下桩顶复阻抗的解析... 针对成层地基中楔形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土,并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及考虑楔形桩的变截面特性,将桩土系统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楔形桩纵向振动情况下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解,并讨论了楔角对楔形桩桩顶复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刚度曲线和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均随楔角的增大而变大;当其他参数不变仅桩长变化时,动刚度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长增大而变小,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长增大而变大;当其他参数不变仅桩端截面半径变化时,动刚度曲线和动阻尼曲线的共振峰幅值随桩端截面半径增大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桩 纵向振动 平面应变模型 成层地基 解析解 复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围岩蠕变全过程与扩容的深埋隧洞非线性位移解 被引量:19
8
作者 蔡燕燕 张建智 +1 位作者 俞缙 陈士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31-1839,共9页
深埋隧洞围岩变形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力学问题,其中岩石的蠕变全过程和扩容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引入扩容角考虑塑性体积变化的影响,推导Hoek-Brown屈服准则下考虑与不考虑洞周面力的深埋隧洞围岩非线性应力解。借助可描述蠕变全过程... 深埋隧洞围岩变形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力学问题,其中岩石的蠕变全过程和扩容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引入扩容角考虑塑性体积变化的影响,推导Hoek-Brown屈服准则下考虑与不考虑洞周面力的深埋隧洞围岩非线性应力解。借助可描述蠕变全过程行为的河海模型,获得了围岩黏弹塑性区蠕变位移表达式。针对不同NVPB蠕变参数和不同材料参数m值情况,讨论分析了洞周面力与扩容角对隧洞洞壁蠕变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地应力作用下,采用非线性蠕变模型描述深埋隧洞围岩蠕变问题可获得蠕变全过程曲线;扩容角增大或洞周面力和材料参数m值减小时,相同时刻隧洞洞壁蠕变位移增大,对围岩长期稳定不利。研究结论对深埋隧洞围岩临崩预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围岩 蠕变全过程 扩容 H-B屈服准则 非线性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损伤花岗岩三轴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蔡燕燕 罗承浩 +1 位作者 俞缙 张黎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3-1180,共8页
利用岩石伺服试验系统,对经历25℃~900℃作用后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高温后花岗岩在卸荷路径下的变形特性、参数特征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经历300℃后的岩样围压卸荷量最少,最容易发生破坏。基于应变围压增量比,定量... 利用岩石伺服试验系统,对经历25℃~900℃作用后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高温后花岗岩在卸荷路径下的变形特性、参数特征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经历300℃后的岩样围压卸荷量最少,最容易发生破坏。基于应变围压增量比,定量揭示了卸荷破坏是由强烈的径向变形和体积扩容所致。随着温度上升,各应变围压增量比均先增大后减小,在300℃时达到最大。卸荷过程中岩样的变形模量逐渐减小,25℃~900℃之间,减小33.20%~59.11%,且温度越高减小越多,与体积应变均呈二次多项式相关;泊松比逐渐增大,25℃~900℃之间,增大164.96%~274.03%,且温度越高增加越多,与体积应变均呈线性相关。高温后的岩样在单轴压缩下均呈轴向劈裂破坏,并存在多个贯通裂纹;在三轴压缩下为宏观单一的贯通剪切破坏形态;三轴卸围压下破坏形态则比较复杂,常温时为高角度的局部剪切破坏,随温度升高,岩样变为贯通剪切破坏,到900℃时又变为局部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伤 花岗岩 三轴卸围压 力学性能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荷载下大理岩累积损伤过程的应变速率响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蔡燕燕 唐欣 +4 位作者 林立华 陈华龙 高海东 李刚 俞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7-836,共10页
通过不同围压下4种应力比进行应力控制的大理岩等幅循环加卸载三轴压缩试验,探索疲劳荷载作用下岩石累积损伤过程中的应变速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在低围压或高应力比条件下岩样易发生疲劳破坏。随循环次数增加,发生疲劳破坏岩样的弹... 通过不同围压下4种应力比进行应力控制的大理岩等幅循环加卸载三轴压缩试验,探索疲劳荷载作用下岩石累积损伤过程中的应变速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在低围压或高应力比条件下岩样易发生疲劳破坏。随循环次数增加,发生疲劳破坏岩样的弹性模量呈急速下降趋势,未发生疲劳破坏岩样的弹性模量小幅波动后趋稳。②加载过程中岩样轴向应变速率随应变发展呈"U"型演化趋势,体变速率随体变发展呈反"L"型演化趋势,临近破坏时轴向应变速率和体变速率均大幅增加。卸载过程中轴向应变速率呈倒"S"型演化规律,体变速率呈"U"型演化趋势。③每次加载的初始和终了应变速率各自均与其对应的残余应变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次加载的初始应变速率可反映岩样在之前疲劳作用下的累积损伤程度。④新建立的归一化初始应变速率和损伤因子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系数K随围压增大或应力比值减小而减小。未破坏岩样在后期循环加载时的归一化初始应变速率和损伤因子曲线出现"弯钩"型回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荷载 等幅循环加卸载 三轴压缩试验 应变速率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路径对粗粒土非共轴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蔡燕燕 俞缙 +1 位作者 余海岁 郭力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采用空心圆柱扭转仪,对Portaway砂进行排水试验,研究粗颗粒砂土主应力和主应变增量的非共轴性,以及应力路径(历史)对砂土非共轴性的影响规律。试验分两个系列,系列1中试件在排水固结后直接沿着固定的主应力方向进行加载,系列2中试件在... 采用空心圆柱扭转仪,对Portaway砂进行排水试验,研究粗颗粒砂土主应力和主应变增量的非共轴性,以及应力路径(历史)对砂土非共轴性的影响规律。试验分两个系列,系列1中试件在排水固结后直接沿着固定的主应力方向进行加载,系列2中试件在排水固结后先进行轴向压缩,再沿着与系列1同样的加载路径剪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颗粒材料的非共轴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非共轴度与材料的加载方向密切相关,加载历史对于非共轴度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试件接近破坏状态,主应力和主应变增量趋于共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轴 粗粒土 空心圆柱扭转仪 排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力学特性试验及细观数值仿真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燕燕 江浩川 +2 位作者 俞缙 涂兵雄 刘士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73-1980,共8页
滨海风积砂因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级配不良不易压实,被视为一种特殊土。水泥固化是常用的加固手段,而水泥剂量对风积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细观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利用GDS土工三轴试验仪,对不同水泥剂量(0%,4%,6%)的水泥固化滨... 滨海风积砂因结构松散、自稳能力差、级配不良不易压实,被视为一种特殊土。水泥固化是常用的加固手段,而水泥剂量对风积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细观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利用GDS土工三轴试验仪,对不同水泥剂量(0%,4%,6%)的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进行不同有效围压(50,100,150 k Pa)下的CD试验。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和水泥砂样显微照片,建立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细观结构的颗粒流PFC2D模型,进行三轴试验的细观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应力–应变关系呈应变软化型,水泥剂量对滨海风积砂强度贡献明显,对体变影响相对较小。采用颗粒平行黏结方式的颗粒流数值仿真能有效反映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的细观力学特性,水泥剂量对水泥固化滨海风积砂的黏结破坏数、配位数、位移场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固化 滨海风积砂 三轴试验 细观数值仿真 平行黏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非线性的CCSG桩复合地基固结解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燕燕 王海 +1 位作者 戚志博 关云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39-645,共7页
混凝土芯砂石桩(CCS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多元复合地基。通过引入地基土体的e-lgσ和e-lgk对数模型,考虑地基土体固结过程中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非线性变化的特征,推导出基于等应变假设的CCSG桩复合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且现有的考虑... 混凝土芯砂石桩(CCS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多元复合地基。通过引入地基土体的e-lgσ和e-lgk对数模型,考虑地基土体固结过程中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非线性变化的特征,推导出基于等应变假设的CCSG桩复合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且现有的考虑土体非线性的砂井固结解和碎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解均是文中解的特例。根据该解析解得到桩土模量比、土体压缩指数与渗透指数比、荷载增量等无量纲参数变化时,CCS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按应力和按变形定义的两种固结度不相等,通常按变形定义的固结速度较快;土体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的非线性变化对固结影响较大。最后通过和由实测数据获得的固结度曲线对比,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芯砂石桩 复合地基 固结解析解 土体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dlebrot集的分形图形用于丝绸图案设计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燕燕 宋晓霞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37,共3页
阐述了复平面上Mandlebrot集的生成方法,设计了基于Matlab相关程序,总结出不同参数下Mandlebrot集分形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了图形结构与函数的基本关系,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XFader得到连续图案,在此基础上与法国力克的服装设计软件PrimaV... 阐述了复平面上Mandlebrot集的生成方法,设计了基于Matlab相关程序,总结出不同参数下Mandlebrot集分形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了图形结构与函数的基本关系,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XFader得到连续图案,在此基础上与法国力克的服装设计软件PrimaVision相结合,将生成的分形图形应用到丝绸图案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dlebrot集 分形图形 丝绸装图案 图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层地基中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燕燕 吴文兵 +2 位作者 戚志博 郑春婷 俞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9-796,共8页
为研究成层地基中静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采用Voigt模型来考虑桩侧土对桩的作用,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将桩土系统从下至上划分为若干层,对每层桩土系统建立控制方程。运用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频域内桩顶位移响应的解析解,进... 为研究成层地基中静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的时间效应,采用Voigt模型来考虑桩侧土对桩的作用,根据桩侧土的成层性,将桩土系统从下至上划分为若干层,对每层桩土系统建立控制方程。运用阻抗函数递推方法求得了频域内桩顶位移响应的解析解,进而利用Fourier逆变换和卷积定理求得了静荷载作用下考虑时间效应的单桩桩顶沉降半解析解。运用该解析解讨论了两层和三层桩侧土工况时桩土参数对单桩沉降性状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工程桩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沉降 时间效应 成层地基 静荷载 Voigt模型 粘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幂函数关系的黏土非线性本构模型
16
作者 蔡燕燕 郑春婷 +2 位作者 戚志博 穆康 俞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30,共5页
结合软黏土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的切线模量公式,引入一个新参数——切线模量指数θ,提出改进的切线模量公式,进而推导出基于幂函数关系的软黏土非线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包含可由常规三轴试验确定的6个参数,数学关系简单且能克服传统模型... 结合软黏土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的切线模量公式,引入一个新参数——切线模量指数θ,提出改进的切线模量公式,进而推导出基于幂函数关系的软黏土非线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包含可由常规三轴试验确定的6个参数,数学关系简单且能克服传统模型的数学缺陷.通过讨论试验数据,表明切线模量指数θ与土体本身的力学性质、外界条件等因素有关,而与围压无关,进一步验证新模型中3个特征量的独立性.最后通过模拟两组他人的黏土三轴试验数据,证明新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传统的双曲线模型与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函数模型 切线模量 黏土 非线性本构模型 切线模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筋材旋转抛物面变形的桩承式路堤桩土应力比
17
作者 蔡燕燕 江文放 +3 位作者 俞缙 周亦涛 涂兵雄 刘士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63-967,共5页
在前人的桩承式路堤桩土应力比理论分析体系基础上,考虑加筋材料旋转抛物面的实际变形形态,改进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经过工程实例验算表明,改进后的计算结果较前人的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证明了该改进方法的合理性... 在前人的桩承式路堤桩土应力比理论分析体系基础上,考虑加筋材料旋转抛物面的实际变形形态,改进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经过工程实例验算表明,改进后的计算结果较前人的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证明了该改进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了加筋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填土高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网下桩土应力比随加筋材料抗拉强度和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网上桩土应力比随加筋材料抗拉强度和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加筋材料 旋转抛物面 桩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节理法向变形的指数-双曲线组合模型研究
18
作者 蔡燕燕 郑春婷 +2 位作者 戚志博 陈旭 穆康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73-77,共5页
针对传统的岩石节理法向变形2参数的指数模型和BB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引入参数α,提出一个新的3参数模型———指数-双曲线组合模型.新模型弥补了指数模型在中应力水平条件下夸大dn,BB模型在中应力水平条件下dn偏小且向dmax逼近速度过慢... 针对传统的岩石节理法向变形2参数的指数模型和BB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引入参数α,提出一个新的3参数模型———指数-双曲线组合模型.新模型弥补了指数模型在中应力水平条件下夸大dn,BB模型在中应力水平条件下dn偏小且向dmax逼近速度过慢的不足,利用花岗闪长岩的试验结果对新模型进行验证,其模拟效果优于BB模型与指数模型,验证了新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 法向变形 应力因子 指数-双曲线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场污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燕燕 蔡婉玲 +2 位作者 陈文静 邓春梅 吴若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养猪场污水的诱变活性。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在2 d后就呈现统计上的显著增加,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5 d达到最大值;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 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养猪场污水的诱变活性。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在2 d后就呈现统计上的显著增加,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5 d达到最大值;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且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表明养猪场污水具有一定的诱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场污水 泥鳅 半致死浓度 微核率 核异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及含水率的岩石声波传播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54
20
作者 陈旭 俞缙 +3 位作者 李宏 蔡燕燕 张亚洲 穆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27-2533,共7页
利用智能声波仪对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试样在干燥及饱和条件下进行了声波纵波透射试验,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特征,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及小波变换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波形、波幅衰减规律、波谱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岩、大... 利用智能声波仪对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试样在干燥及饱和条件下进行了声波纵波透射试验,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特征,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及小波变换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波形、波幅衰减规律、波谱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在饱和状态下的纵波波速比其在干燥状态下略高。(2)岩石纵波速度受到岩石的致密程度、孔隙度、密度及硬度的影响。(3)在同样的激发信号下,饱水的砂岩、大理岩、花岗岩岩样声波信号能量集中在低频部分较多,而干燥岩样声波信号能量集中在高频部分较多。(4)饱水的3种岩样声波信号能量衰减较快,尾波不发育;干燥的3种岩样声波信号能量衰减较慢,尾波较发育。(5)穿过岩石的声波信号的波速、波形的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及时-频域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石内部的孔隙及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和岩石含水情况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声波 频谱 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