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变形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言志信 张刘平 +2 位作者 曹小红 张学东 蔡汉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1-65,共5页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某一含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三维模型,首先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塑性区、位移时程,以及关键单元剪应变增量的变化分析了其变形机制。计算表明: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坡面点...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某一含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三维模型,首先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塑性区、位移时程,以及关键单元剪应变增量的变化分析了其变形机制。计算表明: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坡面点水平向和垂向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均呈增大趋势,在结构面及坡顶处增幅较大;边坡顶点水平向和垂向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自坡内向坡面方向呈增大趋势,在结构面处增幅较大;岩体对输入地震波存在垂直放大效应,其滤波作用没有土质边坡明显;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受软弱夹层控制,表现为软弱结构面上部拉破坏与下部剪切破坏;给出了顺层岩质边坡滑移面位置的确定方法以及边坡失稳判定方法。研究结果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作用下稳定性分析及抗震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顺层岩质边坡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言志信 蔡汉成 +2 位作者 王群敏 曹小红 张刘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1-1626,共6页
基于波动理论,从边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分析了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动应力和重力作用产生的静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状态。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土质边坡,坡顶附近的土体发生的是拉张破坏,以下部位发生的是剪切破坏;... 基于波动理论,从边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分析了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动应力和重力作用产生的静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状态。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表明:对于土质边坡,坡顶附近的土体发生的是拉张破坏,以下部位发生的是剪切破坏;对于岩质边坡,坡顶附近岩体发生的是以结构面的拉张破坏为主的破坏,坡体下部发生剪切破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 地震作用 应力状态 拉破坏 剪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对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言志信 段建 +1 位作者 蔡汉成 王后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3-780,共8页
探讨了岩体本构模型之间的关系,通过材料参数的换算,实现了等效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An-sys中的应用.借助有明显滑面的岩质边坡算例分析,验证了采用它来代替Mohr-Coulomb屈服准则是可行的,同时运用外角点外接圆锥Drucker-Prager屈服... 探讨了岩体本构模型之间的关系,通过材料参数的换算,实现了等效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An-sys中的应用.借助有明显滑面的岩质边坡算例分析,验证了采用它来代替Mohr-Coulomb屈服准则是可行的,同时运用外角点外接圆锥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等效Mohr-Coulomb屈服准则、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做了边坡稳定性及物理量随结构面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分析、计算结果对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有明显滑面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Mohr-Coulomb屈服准则 参数 岩石边坡 安全系数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图碑本体切割搬迁保护技术研究
4
作者 张生虎 张小兵 +1 位作者 蔡汉成 关旭彦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02-105,共4页
蚕桑十二事图碑雕刻于清道光七年,陈列于蚕祠。1957年迁移保护至乌龙山脚下的蚕桑亭,采用水泥砂浆粘接在山体崖壁内,由“可移动文物”转变成了“不可移动文物”。图碑搬迁后,由于赋存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了表层劣化及渗水病害,加速了文... 蚕桑十二事图碑雕刻于清道光七年,陈列于蚕祠。1957年迁移保护至乌龙山脚下的蚕桑亭,采用水泥砂浆粘接在山体崖壁内,由“可移动文物”转变成了“不可移动文物”。图碑搬迁后,由于赋存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了表层劣化及渗水病害,加速了文物的灭失,危及文物安全。在对图碑的保存现状及病害特征进行详细勘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竹刀剔除、蒸汽清洗等组合措施清除图碑表面污染物并进行预加固,然后采用金刚石绳锯切割技术将图碑从赋存崖壁上面切割、前移、增设碑座,最后在原址保护展示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图碑目前存在的病害问题,有助于文物延年益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碑 切割 搬迁 污染物清除 金刚石绳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适应性背景下高海拔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初探
5
作者 韩双睿 蔡汉成 +1 位作者 王显钰 生雨萌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13-115,共3页
文物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此处文物建筑呈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本文以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为例,阐述了该建筑... 文物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此处文物建筑呈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本文以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为例,阐述了该建筑在修缮前的保存状况及残损因素,并在遵循整体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低限度干预等文物保护基本理念的前提下,提出顺应气候适应性的修缮策略,旨在确保文物建筑的价值得到真实、完整地保存和延续,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文物建筑 保护修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量收支平衡原理的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设计计算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蔡汉成 孟进宝 +2 位作者 赵相卿 崔凯 李广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69-3776,共8页
热棒是多年冻土区对路基进行热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相关规范中没有给出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方法,已建热棒路基的设计主要是借鉴以往的工程经验。通过现场监测与计算,分析了冻土路基的热量收支特征,发现冻土路基在暖季处于吸热状态,而... 热棒是多年冻土区对路基进行热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相关规范中没有给出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方法,已建热棒路基的设计主要是借鉴以往的工程经验。通过现场监测与计算,分析了冻土路基的热量收支特征,发现冻土路基在暖季处于吸热状态,而在寒季处于放热状态,年内总体处于吸热状态。地基多年冻土融沉的本质原因是路基的吸热量大于放热量导致的热量正积累。基于此,从路基热量收支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热棒路基设计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为确保热棒年内放热量不小于路基的年净吸热量。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热棒路基进行了现场试验监测,结果表明,热棒路基的沉降量明显小于普通路基的沉降量,热棒路基提高了地基多年冻土的稳定性,控制住了路基沉降变形。提出的热棒路基设计计算方法理论明确,参数获取简便,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可在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设计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热棒路基 热量平衡 设计方法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多年冻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蔡汉成 金兰 +2 位作者 李勇 李奋 韩龙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110,共7页
收集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腹部地区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观测的1976—2014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表温度、年降水量及天然冻土测温孔地温资料,对比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表温度、年降水量及多年冻土地温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互... 收集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腹部地区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观测的1976—2014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表温度、年降水量及天然冻土测温孔地温资料,对比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表温度、年降水量及多年冻土地温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对于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寒季降水对多年冻土的保温作用相对较弱,而暖季降水对多年冻土的降温作用相对较强,总体上降水对多年冻土起到了保护作用。(2)在气温和地表温度总体处于升高状态的影响下,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多年冻土地温也在升高,处于退化状态,但降水量的增大降低地表温度,使得传入下部多年冻土的热量减小,从而降低多年冻土地温的升温速率,起到了减缓多年冻土退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年平均气温 地表温度 多年冻土 地温 热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粗颗粒填料冻胀特性改良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兰 熊治文 +2 位作者 程佳 蔡汉成 史向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针对寒区高速铁路出现的路基冻胀变形影响行车的问题,以含有一定量粉土的级配碎石和A组填料为改良对象,向其中掺入水泥,通过击实、界限含水率、渗透和冻胀试验,研究不同粉土和水泥掺量的粗颗粒填料的冻胀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的掺入可将... 针对寒区高速铁路出现的路基冻胀变形影响行车的问题,以含有一定量粉土的级配碎石和A组填料为改良对象,向其中掺入水泥,通过击实、界限含水率、渗透和冻胀试验,研究不同粉土和水泥掺量的粗颗粒填料的冻胀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的掺入可将粗颗粒填料的冻胀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增加粉土掺量的情况下,分别以冻胀率0.1%和0.2%为标准,确定了级配碎石和A组填料的水泥最佳掺量,可将路基冻胀变形控制在3.55 mm以内,小于规范要求的路基变形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冻胀 粗颗粒填料 冻胀特性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超过上临界高度路堤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相卿 程佳 +1 位作者 韩龙武 蔡汉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为明确路堤高度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沿线多年冻土区中融区路堤冻结深度和冻土区路堤监测断面实测地温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的地温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路堤的临... 为明确路堤高度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沿线多年冻土区中融区路堤冻结深度和冻土区路堤监测断面实测地温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的地温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路堤的临界高度是不一致的,在多年冻土区腹地的越岭地段,其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均较低,冻土环境相似,路堤的上临界高度为7 m左右,在地势相对较低、气温和地温相对较高的其他地貌单元中,路堤临界高度则相对较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高于上临界高度的路堤主要分布在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等山区地貌单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多年冻土 路堤 临界高度 冻结深度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质U形伴热管伴热均匀性研究
10
作者 蔡汉成 杨宝生 +1 位作者 贾海峰 杨晓明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7期7-9,共3页
为了防治冻土地区地埋输水管道在传统伴热方式下热量损失对冻土造成的融沉影响,提出一种在管道内置的U形伴热管作为输水管道内伴热管的伴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锈钢和PPR两种不同材质U形伴热管对输水管和冻土层温度... 为了防治冻土地区地埋输水管道在传统伴热方式下热量损失对冻土造成的融沉影响,提出一种在管道内置的U形伴热管作为输水管道内伴热管的伴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锈钢和PPR两种不同材质U形伴热管对输水管和冻土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PR材质U形伴热管时,输水管道内的温度均匀性更好;不锈钢伴热管对输水管内和冻土温度的影响较大,相比U形PPR伴热管,输水管内温差达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伴热管 伴热管材质 伴热均匀性 数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永鹏 孟进宝 +3 位作者 韩龙武 李勇 蔡汉成 朱兆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受全球气候转暖影响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的环境变化,基于青藏铁路沿线不同区域内多年来的气象及地温监测资料,进行青藏铁路工程走廊气候要素演化及多年冻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工程走廊内气温... 针对受全球气候转暖影响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的环境变化,基于青藏铁路沿线不同区域内多年来的气象及地温监测资料,进行青藏铁路工程走廊气候要素演化及多年冻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工程走廊内气温基本以年均0.03℃的速度升高;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50~450mm之间,且呈波动增大变化趋势;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逐年增大,暖冬现象明显;地面温度升温速率达0.06℃·年-1,是气温升温速率的1.34倍;沿线多年冻土区2007年至2013年间天然上限抬升的仅占9%,而天然上限下降的占91%;地基多年冻土不同深度处地温均在升高,距离上限较近的地温升温速率普遍最大,多年冻土退化主要为自上而下;唐古拉山以北多年冻土退化较唐古拉山以南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工程走廊 多年冻土 气候变化 响应 升温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棒群在多年冻土区隧道浅埋段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锟 蔡汉成 李奋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0-64,共5页
研究目的:多年冻土区隧道洞口浅埋段结构所处的环境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影响,变化幅度大,同时施工造成的热融圈(围岩活动层)接近或与多年冻土上限重叠,冻结层上水易向洞周汇集,因此该段隧道极易出现衬砌开裂、漏水、挂冰等冻融破坏现象... 研究目的:多年冻土区隧道洞口浅埋段结构所处的环境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影响,变化幅度大,同时施工造成的热融圈(围岩活动层)接近或与多年冻土上限重叠,冻结层上水易向洞周汇集,因此该段隧道极易出现衬砌开裂、漏水、挂冰等冻融破坏现象。利用较为成熟的热棒技术,对多年冻土区隧道浅埋段围岩进行"主动冷却"防护,减少或避免冻融循环对隧道支护结构可能造成的破坏。研究结论:(1)热棒群工作后可显著降低其影响范围内的围岩温度,提高冻土围岩强度,抬升多年冻土上限,并在洞顶形成冻土隔水帷幕,减小隧道支护结构所受冻胀力;(2)可阻隔冻结层上水向隧道结构方向的渗入,同时使热融圈的回冻时间从3~5个冻融循环期减少到1个,有效地解决洞口段支护结构冻融破坏等问题;(3)该工程费用相对较少,安装、监测方便;(4)研究成果适用于新建或已建多年冻土隧道浅埋段的病害预防及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棒群 多年冻土 隧道浅埋段 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桩处理岛状多年冻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佳 赵相卿 +2 位作者 金兰 孟进宝 蔡汉成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0,37,共5页
研究目的: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石灰桩主要应用于加固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道路路基加固以及纠偏加固危房等方面,对其加固原理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利用石灰桩的放热作用来处理高温岛状冻土地基,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 研究目的: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石灰桩主要应用于加固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道路路基加固以及纠偏加固危房等方面,对其加固原理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利用石灰桩的放热作用来处理高温岛状冻土地基,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现场试验,从地温、变形、承载力三个方面对石灰桩处理岛状多年冻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石灰桩处理高温岛状冻土地基的施工工艺进行总结。研究结论:(1)石灰桩处理冻土地基时,关键要注意控制配料的质量,确定合适的含水率,保证配料拌和夯填的连续性;(2)桩径40 cm、桩间距1.2 m条件下,生石灰含量50%的石灰桩能在施工后一周内完全融化桩周冻土且地基土达到最高温;(3)石灰桩复合地基变形在施工后一周内基本完成,试验测得地基土和桩的变形以竖向膨胀为主,石灰桩的膨胀挤密基本消除了冻土融化可能产生的融沉;(4)利用石灰桩处理岛状多年冻土地基能达到融化冻土、加固融土的效果,试验研究成果可为石灰桩处理岛状冻土的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桩 岛状冻土 预融技术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进宝 杨永鹏 +1 位作者 韩龙武 蔡汉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2,共5页
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多年来的监测资料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应用模糊理论方法,建立了以冻土类型、冻土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路基结构和工程表观病害为主要因素、多层级的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安全性评价体系,并对... 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多年来的监测资料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应用模糊理论方法,建立了以冻土类型、冻土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路基结构和工程表观病害为主要因素、多层级的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安全性评价体系,并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部分路基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价,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可靠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冻土地区铁路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路基 安全性评价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变形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彩梅 杨永鹏 +3 位作者 李勇 杨晓明 蔡汉成 牛东兴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2,共5页
桥头路基的变形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冻土区道路工程稳定的技术难题,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的变形问题,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总结等研究手段,对运营后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变形的特征及沉降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 桥头路基的变形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影响冻土区道路工程稳定的技术难题,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的变形问题,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总结等研究手段,对运营后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变形的特征及沉降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通过改善地基多年冻土环境和优化桥头路基防排水系统等措施对桥头路基病害进行治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桥头路基 变形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温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奋 杨永鹏 +2 位作者 刘贺业 蔡汉成 周有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为研究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负(低)温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对不同负(低)温条件下、不同养护龄期的C25,C30,C35,C40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负(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负(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抗... 为研究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负(低)温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对不同负(低)温条件下、不同养护龄期的C25,C30,C35,C40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负(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负(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在恒定负(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值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随着养护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速率与养护温度关系不大;C25,C30,C35,C40混凝土在负(低)温条件下抗压强度的发展遵循对数函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低)温 混凝土 抗压强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桩处理岛状冻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佳 熊治文 +2 位作者 金兰 蔡汉成 孟进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92,共5页
针对冻土上限较深的岛状多年冻土地基稳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石灰桩预融处理岛状冻土地基的方法。根据生石灰水化反应放热的特点,提出用石灰桩处理高温岛状冻土地基的桩体材料配合比计算公式,并开展了石灰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石... 针对冻土上限较深的岛状多年冻土地基稳定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石灰桩预融处理岛状冻土地基的方法。根据生石灰水化反应放热的特点,提出用石灰桩处理高温岛状冻土地基的桩体材料配合比计算公式,并开展了石灰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桩能有效融化多年冻土并对融化后的地基土起到挤密加固作用。保证石灰桩预融效果的3个关键要素是:桩体含水率应控制在15%~19%;从拌和到分层夯填完成时间须控制在5 min以内;生石灰粒径宜控制在6 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冻土地基 预融技术 模型试验 石灰桩配比 桩体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片石护坡积沙段降温效果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相卿 程佳 +2 位作者 韩龙武 蔡汉成 孟进宝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3,共6页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片石护坡路基的大量使用,起到了降低路基基底多年冻土温度和调节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形态的作用,为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沙害主要分布在线路经过的河谷及湖泊附近,在风沙危害严重地...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片石护坡路基的大量使用,起到了降低路基基底多年冻土温度和调节多年冻土人为上限形态的作用,为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沙害主要分布在线路经过的河谷及湖泊附近,在风沙危害严重地段,片石护坡孔隙被沙害掩埋,改变了片石层传热特性,影响片石护坡的降温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地温监测分析,根据不同条件(有无积沙、阴阳坡)对片石护坡的降温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片块石层的大孔隙特性,使得片块石护坡能通过暖季隔热、寒季散热这一机理来对路基体进行降温,测温数据显示降温效果良好;(2)片石护坡积沙后其降温效果明显减弱,通过片石层内0.6 m和0.8 m深度的地温积温比较,积沙路段积温明显高于无积沙路段,其中路基阳坡侧高出约50%,路基阴坡侧高出约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多年冻土 路基 片石护坡 积沙 降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青藏高原黏性土冻胀率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永虎 程佳 +3 位作者 韩龙武 赵相卿 蔡汉成 唐彩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敏感性分析是土体冻胀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以青藏高原地区的黏性土为实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土粒比表面积、含水量、密度、温度、含盐量、荷载6个不相关因素对黏性土冻胀率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青藏... 敏感性分析是土体冻胀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以青藏高原地区的黏性土为实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土粒比表面积、含水量、密度、温度、含盐量、荷载6个不相关因素对黏性土冻胀率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对青藏高原地区黏性土冻胀率敏感性影响大小的因子依次为含水量、土粒比表面积、温度、荷载、密度和含盐量,即土体冻胀率受土体自身特性的影响最大,为工程建设的防冻胀和冻胀病害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灰色关联度法可较准确直观地表示各因素影响土体冻胀率的敏感程度,能够把分析结果定量化,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率 灰色关联分析 关联度 敏感性分析 青藏高原黏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状冻土区应用生石灰桩复合地基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明 程佳 蔡汉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948,共8页
生石灰桩预融处理岛状冻土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技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极少。为明确生石灰桩复合地基在岛状冻土区的实际效果,依托漠河机场改扩建工程地基处理项目开展生石灰桩预融技术研究。通过对现场生石灰桩开展地温及变形监测、挖... 生石灰桩预融处理岛状冻土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技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极少。为明确生石灰桩复合地基在岛状冻土区的实际效果,依托漠河机场改扩建工程地基处理项目开展生石灰桩预融技术研究。通过对现场生石灰桩开展地温及变形监测、挖探及室内外试验,经过近1 a的观测和试验,对生石灰桩复合地基的地温、桩径、干密度、含水率等关键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生石灰桩处理岛状冻土地基能达到预融并加固融土地基的工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石灰桩能完全融化桩间冻土,且预融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在3个月内即已基本稳定。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变形量小(竖向膨胀2.4~3.0 mm),稳定快(施工完成后3个月达到稳定),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生石灰桩预融冻土后桩体发生膨胀,膨胀率受深度影响较小,与土体粒径成分关系较大,砂类土膨胀率低于黏性土。生石灰桩膨胀对桩周土体的挤密作用随范围扩大而减小,最大影响范围为1.25倍桩径。生石灰桩完工近1 a后,桩体完全熟化,桩体含水率明显高于桩周地基土体,桩周地基土体含水率平均降低了约8%,且距离桩体越近含水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桩复合地基 岛状冻土 地温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