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明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8-29,共2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防治 ,材料是基础 ,设计是前提 ,施工是关键 ,管理是保证。论文针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从设计、材料和施工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并对常规裂缝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现浇楼板裂缝 钢筋混凝土 屋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挖孔桩质量监控要点及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明海 《煤矿现代化》 2004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挖孔桩 公用建筑 施工场地 高层建筑 人工挖孔灌注桩 机具设备 桩基础 抗滑 要点 施工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搅拌桩在多层住宅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蔡明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9-41,共3页
深层搅拌桩加固软粘土和粉质土是否能取得明显效果 ,与合理、准确的设计参数的确定 (如水泥掺入量、单桩截面形式、有效桩长、单桩容许承载力、置换率、水灰比等 )密切相关。论文论述了这些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步骤 。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设计参数 复合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C、H、O同位素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泽模 唐龙飞 +4 位作者 黄敦杰 蔡明海 彭振安 常江 赵京 《矿产勘查》 2014年第5期738-743,共6页
桂西北南丹县境内的大厂矿田由锡石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夕卡岩型锌铜矿和热液脉型钨锑矿组成。通过系统研究大厂矿田不同矿化类型矿石以及围岩的C、H、O同位素组成,得出结果显示:从远离矿体无蚀变围岩→近矿蚀变围岩→矿体,δ13C平均... 桂西北南丹县境内的大厂矿田由锡石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夕卡岩型锌铜矿和热液脉型钨锑矿组成。通过系统研究大厂矿田不同矿化类型矿石以及围岩的C、H、O同位素组成,得出结果显示:从远离矿体无蚀变围岩→近矿蚀变围岩→矿体,δ13C平均值分别为0.88‰、-0.74‰、-7.09‰,δ18O平均值分别为22.58‰、16.00‰、14.42‰,δ13C值与δ18O值均表现出依次降低的特点;夕卡岩型锌铜矿、锡多金属矿和钨锑矿的δ18OH2O值与δD值的关系则显示,大厂矿田的成矿流体是具有多来源的。C、H、O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表明,大厂矿田锌铜矿和锡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均与龙箱盖岩体有关,这为进一步探讨大厂矿田夕卡岩型锌铜矿、锡多金属矿、钨锑矿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热液的运移方向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C、O同位素 H、O同位素 大厂矿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厂矿田硫同位素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唐龙飞 谭泽模 +4 位作者 黄敦杰 蔡明海 彭振安 常江 赵京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年第6期30-35,共6页
大厂矿田是位于桂北丹池成矿带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在总结前人硫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补充测试部分样品,进一步总结出如下矿床硫同位素演化规律:从龙箱盖花岗岩体向外δ34S值逐渐降低;从92号似层状矿体→91号似层状矿体、细脉带... 大厂矿田是位于桂北丹池成矿带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在总结前人硫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补充测试部分样品,进一步总结出如下矿床硫同位素演化规律:从龙箱盖花岗岩体向外δ34S值逐渐降低;从92号似层状矿体→91号似层状矿体、细脉带矿体→浅部大脉型矿体,δ34S平均值也逐步降低。龙箱盖岩体附近的拉么锌铜矿δ34S值-1.6‰~2.5‰,为岩浆硫,96号锌铜矿体和锡多金属矿体为岩浆和地层混合,远离岩体地层物质混入增多。根据硫同位素分布规律预测铜坑矿深部96号矿体往下至龙箱盖隐伏岩体顶部的这段空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以找到矽卡岩型锌铜矿体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锌铜矿体 找矿预测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丹池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矿液运移及矿体侧伏方向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常江 赵京 +5 位作者 李益智 蔡明海 胡家刚 彭振安 夏红卫 刘翔 《矿产勘查》 2015年第6期732-738,共7页
箭猪坡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中规模最大、特征最为典型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的产状和形态严格受NNW向断裂控制。文章以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为主线,查明矿体空间分布规律,根据测量和计算含矿断面擦痕产状、含矿... 箭猪坡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中规模最大、特征最为典型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的产状和形态严格受NNW向断裂控制。文章以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为主线,查明矿体空间分布规律,根据测量和计算含矿断面擦痕产状、含矿共轭节理交线产状,并通过化探异常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提出区内成矿流体来自NE方向深部,矿体向NE方向侧伏,五圩背斜拐弯部位的NE翼以及已知矿体的NE方向是今后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液运移 矿体侧伏 找矿预测 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 广西五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接触式结构面产状测量技术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庆发 莫载斌 +1 位作者 蔡明海 张亚南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72-75,共4页
针对传统机械式罗盘接触式测量的应用缺陷,基于激光或红外测距仪测距功能,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结构面产状测量方法,阐述了其测量技术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提供了非接触式电子罗盘开发设想.以测距仪安置点为原点,以磁北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 针对传统机械式罗盘接触式测量的应用缺陷,基于激光或红外测距仪测距功能,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结构面产状测量方法,阐述了其测量技术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提供了非接触式电子罗盘开发设想.以测距仪安置点为原点,以磁北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右手空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旋转测距仪使测量光束射至待测结构面的3个非共线点,分别记录每支测量光束的垂直旋转角、水平旋转角及测量距离;利用空间向量和几何投影关系定量描述待测结构面倾斜状态,计算出结构面的倾角、倾向和走向.新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或难以接触的结构面产状测量,可以有效避免矿物磁性对测量产生的误差,有力地推动了结构面产状测量技术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产状测量 非接触式 技术原理 数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罗维钨多金属矿床地质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彦萍 李强 +7 位作者 车军 蔡明海 张文兵 魏珺琛 郑浩 韦干华 刘翔 庞文聪 《矿产勘查》 2017年第5期809-818,共10页
罗维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广西第四地质队在桂西南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大型规模的夕卡岩型矿床,钨多金属矿化主要产在深部隐伏岩体外接触带的夕卡岩中,矿体呈似层状平行产出。文章对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初步研究表明,区内成矿流体... 罗维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广西第四地质队在桂西南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大型规模的夕卡岩型矿床,钨多金属矿化主要产在深部隐伏岩体外接触带的夕卡岩中,矿体呈似层状平行产出。文章对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初步研究表明,区内成矿流体包裹体主要有NaCl-H_2O型和NaCl-CO_2-H_2O型两种类型,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200~360℃)、中低盐度(2.00%~9.00%NaCl_(eq))和中低密度(0.621~0.987g·cm^(-3))流体,成矿过程中可能存在深部偏高盐度流体与浅部偏低盐度流体的混合,矿床形成的平均压力为108.9×105Pa,计算得出的平均成矿深度约7.86 km。结合区域成矿分带特征进一步提出,罗维钨多金属矿床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属岩浆流体与地层中的钙质岩石发生双交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罗维钨多金属矿床 广西西大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铜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益智 胡家刚 +3 位作者 蔡明海 彭振安 李强 张文兵 《矿产勘查》 2017年第1期37-53,共17页
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代表性矿床之一,由上部的锡石—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新发现的夕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文章通过对比研究两类矿体成矿流体特征,发现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基本相似,主要有CO_2-H_2O型、Na Cl-H_2O型和纯CO_2... 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代表性矿床之一,由上部的锡石—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新发现的夕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文章通过对比研究两类矿体成矿流体特征,发现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基本相似,主要有CO_2-H_2O型、Na Cl-H_2O型和纯CO_2型。锡多金属矿成矿阶段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变化为270~390℃→110~210℃,成矿流体盐度w(Na Cl)变化为3%~8%→1%~4%,流体密度变化为0.56~0.86 g·cm^(-3)→0.86~0.96 g·cm^(-3);锌铜矿在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为285~435℃,盐度w(Na Cl)变化为3%~12%,含Na Cl子矿物的盐水包裹体盐度达到30%~39%,流体密度变化为0.59~0.98 g·cm^(-3)。锡多金属矿体与锌铜矿体流体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成分为CO_2和H_2O,其次含有部分CH_4气体以及少量气相H_2,但锌铜矿中CO_2含量低于锡多金属矿体中CO_2含量。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为44.46~109.9 MPa,换算成深度为1.68~4.15 km;锌铜矿成矿流体捕获的压力为67.6~114.7 MPa,换算成深度为2.55~4.33km。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的剥蚀程度相对较高,达中等剥蚀程度,而锌铜矿剥蚀程度较低。两类矿体在成因上具有本质联系,又存在一定差异,锡多金属矿主成矿期有岩浆流体和幔源流体混入;锌铜矿主成矿期主要为岩浆流体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厂 流体包裹体 锡多金属矿 锌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龙头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诗启 朱超 +1 位作者 阙绍娟 蔡明海 《采矿技术》 201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龙头山金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产于次火山岩体内部,次为产于岩筒外侧接触带的断裂破碎带中,均受火山机构控制。金矿化主要与黄铁矿化、硅化和电气石化关系密切,金为自然金,主要分布于金属硫化物或脉石矿物的间隙、裂隙中... 龙头山金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产于次火山岩体内部,次为产于岩筒外侧接触带的断裂破碎带中,均受火山机构控制。金矿化主要与黄铁矿化、硅化和电气石化关系密切,金为自然金,主要分布于金属硫化物或脉石矿物的间隙、裂隙中。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构造、包裹体和同位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龙头山金矿区内普遍发育的节理为运矿通道,张性断裂、微节理和岩体中的气孔为容矿构造,矿质主要来自岩浆,应为火山-次火山后期热液成矿,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构造 热液矿床 龙头山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稀土元素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11
作者 郑浩 蔡明海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9期185-187,190,共4页
为分析大厂矿田的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与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对两者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该2个矿床均亏损铕,并均为右倾的"V"型,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物... 为分析大厂矿田的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与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对两者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该2个矿床均亏损铕,并均为右倾的"V"型,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即与陆壳花岗岩的重熔有关;2成矿从早期至晚期,经历了一个由还原至氧化的过程,在早期,稀土元素可能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进入方解石矿物晶格置换了钙离子。上述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厂矿田的成矿机制,对于该矿田的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矿田 稀土元素特征 铕异常 成矿条件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矿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邵主助 彭振安 +3 位作者 蔡明海 刘嘉兴 张含 胡志戍 《矿产勘查》 2018年第6期1172-1178,共7页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矿床,也是中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文章从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等三方面论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厂锡矿成因研究进展,大厂矽卡岩型锌铜矿形成于95~98Ma,略早...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矿床,也是中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文章从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等三方面论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厂锡矿成因研究进展,大厂矽卡岩型锌铜矿形成于95~98Ma,略早于锡多金属成矿年龄91~95Ma,龙箱盖花岗岩成岩年龄主要集中在93~96Ma,略早于岩脉形成年龄(91±1) Ma,表明区内成岩成矿为燕山晚期同一构造—岩浆热事件的产物。综合近期的野外地质调查,笔者认为大厂锡矿属于岩浆热液成因,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上地壳,但也显示出地幔物质显著参与成矿,该矿床是燕山期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锡多金属矿床 岩浆活动 成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晔 蔡明海 +3 位作者 邵主助 胡志戍 胡鹏飞 肖俊杰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1年第1期62-74,共13页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大厂矿田中的一个超大型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新勘查发现的锌铜矿体组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及热力学参数估算,对比研究了不同矿体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探讨了流体沉淀机制。研究表明,锡多...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大厂矿田中的一个超大型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新勘查发现的锌铜矿体组成。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及热力学参数估算,对比研究了不同矿体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探讨了流体沉淀机制。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矿和锌铜矿均发育有H2O-NaCl-CO2型、H2O-NaCl型及纯CO2型包裹体,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均一温度126.6~403.5℃(集中于260~360℃),盐度w(NaCleq)集中于4%~6%,密度0.234~0.967 g/cm3,pH为5.69~6.87;Eh为-0.4526~0.1814 V,fs2介于10-13.56~10-7.78,fo2介于10-32.53~10-24.11;锌铜矿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38~432℃(集中于280~400℃);盐度w(NaCleq)集中于4%~9%;密度0.244~1.098 g/cm3;pH为5.79~7.17;Eh为-0.5903~0.1255 V;fs2介于10-10.86~10-6.34,fo2介于10-40.72~10-30.25。空间上由深部锌铜矿→上部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呈现温度降低、盐度降低、酸碱度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升高、硫逸度降低、氧逸度升高的变化规律。流体沸腾、混合作用可能是锡石沉淀重要原因,富CO2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锌铜矿质沉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沉淀机制 铜坑矿床 广西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钨钼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鹏飞 蔡明海 +2 位作者 肖俊杰 甘能俭 何光武 《矿产勘查》 2021年第8期1705-1715,共11页
广西地处古中国构造域南端,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基地,钨钼资源较丰富。广西钨钼矿矿床类型以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为主,成矿时代分布较广,包括加里东晚期、印支晚期及燕山晚期,区内大型钨钼矿床主要成矿于燕山期。钨钼矿床的空间分布与... 广西地处古中国构造域南端,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基地,钨钼资源较丰富。广西钨钼矿矿床类型以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为主,成矿时代分布较广,包括加里东晚期、印支晚期及燕山晚期,区内大型钨钼矿床主要成矿于燕山期。钨钼矿床的空间分布与构造和岩浆岩关系密切,区域性断裂和富含W、Mo等成矿元素的复式岩体对成矿更加有利。本文对广西区内主要钨钼矿床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广西钨钼矿成矿规律,并以典型钨钼矿床特征为依据,划分了11个矿床成矿系列,对区内下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矿 热液脉型 矽卡岩型 成矿时代 空间分布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围岩蚀变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志戍 李晔 +4 位作者 蔡明海 邵主助 张含 刘嘉兴 韦绍成 《矿产勘查》 2019年第8期1852-1862,共11页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近年来矿田在矿产勘查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笔者在系统收集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梳理了围岩蚀变类型和成矿流体来源,并对常量...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近年来矿田在矿产勘查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笔者在系统收集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梳理了围岩蚀变类型和成矿流体来源,并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相山铀矿田蚀变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碱性蚀变;另一种为酸性蚀变。其中碱性蚀变主要以钠交代为主,酸性蚀变主要以萤石-水云母型为主,酸性蚀变是成矿后期形成富矿的重要条件。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 成矿流体 相山铀矿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晔 邵主助 +3 位作者 蔡明海 胡志戍 张含 苑宏伟 《矿产勘查》 2020年第3期442-451,共10页
广西大厂铜坑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包括锡多金属矿体和锌铜矿体两类。根据Pb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参数图解,上部锡多金属矿石铅表现为壳幔混源铅的特征,深部锌铜矿石铅主要源自上地壳,两者铅源都来自于花岗岩、泥盆系地层及基底... 广西大厂铜坑矿床是我国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包括锡多金属矿体和锌铜矿体两类。根据Pb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参数图解,上部锡多金属矿石铅表现为壳幔混源铅的特征,深部锌铜矿石铅主要源自上地壳,两者铅源都来自于花岗岩、泥盆系地层及基底铅的混合。区内成岩成矿形成于与燕山期俯冲造山有关的挤压至伸展的构造转换环境,并伴随岩浆活动,岩浆活动除从深部带来成矿物质外,并且驱动地层中的成矿物质,使其活化、迁移,随后在相对开放的构造裂隙系统充填交代围岩,从而形成锡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坑矿床 PB同位素 成矿物质 岩浆活动 大厂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矿石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晔 张含 +2 位作者 胡志戍 蔡明海 邵主助 《矿产勘查》 2019年第7期1583-1593,共11页
铜坑锡多金属矿是广西大厂矿田中具代表性的超大型矿床,由上部的锡多金属矿和下部的锌铜矿组成。区内矿化具有"上锡下铜、近铜远锡"的分带特征和上脉下层的矿体产出规律。文章对区内不同类型矿体的矿石进行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 铜坑锡多金属矿是广西大厂矿田中具代表性的超大型矿床,由上部的锡多金属矿和下部的锌铜矿组成。区内矿化具有"上锡下铜、近铜远锡"的分带特征和上脉下层的矿体产出规律。文章对区内不同类型矿体的矿石进行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矿石稀土总量具有规律性变化特征,稀土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铕铈不同程度亏损的右倾配分曲线,结果表明上部的锡多金属矿体和下部的锌铜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通过对矿区侵入岩稀土元素特征对比研究,表明区内成矿与龙箱盖花岗岩有关,成矿物质是自东向西、由下至上、由近花岗岩到远离花岗岩运移的,矿床成因应属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矿床成因 铜坑锡多金属 广西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
18
作者 胡志戍 蔡明海 +8 位作者 刘嘉兴 李晔 彭振安 张含 邵主助 韦绍成 苑宏伟 胡鹏飞 肖俊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34-240,共7页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丹池成矿带中段最为典型的超大型矿床。本文对其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矿石中方解石进行了C、O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锡多金属矿体方解石δ^13 C(δ^13 C=-8.9‰~0.12‰)、δ^18 O(δ^18 O=11.8‰~20.1...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丹池成矿带中段最为典型的超大型矿床。本文对其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矿石中方解石进行了C、O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锡多金属矿体方解石δ^13 C(δ^13 C=-8.9‰~0.12‰)、δ^18 O(δ^18 O=11.8‰~20.1‰),锌铜矿体方解石δ^13 C(δ^13 C=-6.7‰^-1‰)、δ^18 O(δ^18 O=10.3‰~15.9‰),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变化,表明两者在成因上存在有机联系。矿石中方解石δ^13 C低于围岩地层,高于岩浆流体,可能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离岩体的距离增加,δ^18 O平均值不断降低,说明区内成矿是一个岩浆流体与围岩不断进行同位素交换而导致方解石δ^18 O值不断降低的过程,热液运移方向是从岩体→矽卡岩型锌铜矿→锡多金属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C-O同位素 成矿流体 铜坑锡多金属矿 广西大厂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