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 被引量:33
1
作者 蔡斯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协调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实现村民...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协调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实现村民利益有效表达、推动农村社区民主意识形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自然嵌入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组织运作实现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这与目前乡村多中心治理格局目标相得益彰。乡村治理过程显然需要组织运作机制与传统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因此,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与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个体等治理主体相互合作协商是解决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组织 多中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语境下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斯敏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92-97,共6页
"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所有参与的公民基于对公共事件的理性批判形成一定的公共舆论。开放性与批判性是公共领域最重要的特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 "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所有参与的公民基于对公共事件的理性批判形成一定的公共舆论。开放性与批判性是公共领域最重要的特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公共领域是对传统公共领域的延伸。网络公共空间边界被微博拓展的同时,也正在被现实社会主导话语的各种精英和利益群体再建构。网络公共空间里个体的"沉默追随"或"情绪发泄"阻碍了具有理性批判的声音表达。公共领域的核心特质批判性与开放性在微博的现实语境中面临着实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研究——基于甘肃省Z县X村扶贫互助合作组织的个案 被引量:7
3
作者 蔡斯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7-73,共7页
改革开放30年,在市场经济不断渗入和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背景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农民集体行动和孕育基... 改革开放30年,在市场经济不断渗入和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背景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农民集体行动和孕育基层民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简要回顾乡村治理变迁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地区一个典型的乡村组织个案,具体阐释农村社会组织在当代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各类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村民个体等治理主体间合作协商是解决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组织 组织功能 治理结构 现代农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治理下的行业协会行动逻辑研究——基于中关村地区X组织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斯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2,共9页
中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凸显。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主体面临的是更加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风险社会。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基于环境状况的变化和社会变迁... 中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凸显。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主体面临的是更加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风险社会。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基于环境状况的变化和社会变迁下秩序重构问题的现实考虑。多元治理意味着主体对于包括权力在内的各种资源相互依赖。参与治理的各类组织需要通过不断地沟通,进而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行业协会作为市场治理领域中专业类组织,成为影响行业领域及市场秩序的主要力量,通过行业协会行动逻辑研究,能够呈现现实治理语境中不同主体间关系变化的真实状态。文章结合一个服务地区企业的行业协会——X组织的成立、运作及活动案例进行阐述,希望进一步丰富对于组织间关系网络及区域间秩序建构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行业协会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缝隙、风险源与社会矛盾——以Y市出租车经营权出让为例
5
作者 蔡斯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89,共8页
实现社会风险的稳定防范与化解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社会稳定风险源与重大决策紧密相关,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文章基于政策缝隙的视角,对Y市出租汽车车辆... 实现社会风险的稳定防范与化解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为了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社会稳定风险源与重大决策紧密相关,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文章基于政策缝隙的视角,对Y市出租汽车车辆更新涉及经营权出让方案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说明在涉及社会群体利益方面,政策的实质性内容存在偏差容易引发利益分配的不一致,这是导致社会矛盾的重要风险来源,也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的关注重点。政府应当在公共政策的决策制定方面进一步周密完善,弥补政策偏差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制定科学化、精细化的防范方案实现风险治理的源头化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缝隙 风险源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时代社区共同体的重塑——商务楼宇青年联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显洋 蔡斯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45,共7页
社区共同体是塑造社区成员本体性安全感,维护成员间彼此信任的重要屏障。社区建设是当前城市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商务楼宇作为推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容纳了众多不同类型性质的企业和员工。作为新兴经济社区,如何建构一种沟... 社区共同体是塑造社区成员本体性安全感,维护成员间彼此信任的重要屏障。社区建设是当前城市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商务楼宇作为推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容纳了众多不同类型性质的企业和员工。作为新兴经济社区,如何建构一种沟通机制促进不同楼宇间企业员工的有机联系十分必要。在社会化自媒体时代,微博等网络互动工具是楼宇青年间沟通的主要方式。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依托微博虚拟平台促进不同楼宇青年联合开展活动的作用机制,希望为商务楼宇社区建设提供一种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微博 社区共同体 商务楼宇 联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文化营造的主体关系调适及路向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蔡斯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79-89,共11页
社区空间上主体关系的调适是社区文化营造关注的核心内涵,也是影响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问题。社区文化嵌入社区治理中并影响其机制发挥,借助社区文化营造的核心内涵去重新认知基层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关系。把握好活力与秩序,个体化、... 社区空间上主体关系的调适是社区文化营造关注的核心内涵,也是影响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问题。社区文化嵌入社区治理中并影响其机制发挥,借助社区文化营造的核心内涵去重新认知基层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关系。把握好活力与秩序,个体化、社会性与公共性,利益、情感与关系,制度、技术和组织四类矛盾关系是社区文化营造下基层治理主体关系调适的取向把握。为了实现社区融合的理想目标,基层治理主体关系调适的路向选择包括传统习惯认知转换与借助、多层次价值理念融汇、社区关系平台搭建以及组织化+技术下的社区文化供给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文化营造 基层治理 社区治理 社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体系下城市社区文化供给有效实现的困境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蔡斯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30,共7页
社区文化供给的有效实现离不开社区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更需要社区有效联结的充分保障。社区有效联结关系到不同主体参与治理联系的有效性。渠道、组织、来源和氛围是社区治理体系下从不同维度对社区有效联结的划分。社区内部良性沟通... 社区文化供给的有效实现离不开社区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更需要社区有效联结的充分保障。社区有效联结关系到不同主体参与治理联系的有效性。渠道、组织、来源和氛围是社区治理体系下从不同维度对社区有效联结的划分。社区内部良性沟通渠道不畅通、社区群众性组织内部管理相对松散、社区文化供给所需支持来源单一和本土性社区特色文化氛围不足,是影响社区文化供给有效实现的主要困境。为了构建有效的联系通道,需要形成社区与社会间的有机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城市社区文化供给 有效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层社区动员效能提升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斯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1,共8页
社区动员效能提升是基层治理体系完善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体制转换下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不通畅、社区老同志及驻地企业动员参与积极性不足、“楼院长”制践行面临终止、“制度—机制”下社区特色文化匮乏是社区动员面临的主要困境。社... 社区动员效能提升是基层治理体系完善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体制转换下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不通畅、社区老同志及驻地企业动员参与积极性不足、“楼院长”制践行面临终止、“制度—机制”下社区特色文化匮乏是社区动员面临的主要困境。社区内部主体关系资源的维系运用、通过情感疏通化解矛盾纠纷、社区特色文化的培育塑造等,是社区动员过程中应对困境采取措施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借助社区动员理解制度环境与主体关系的作用机制,是数字化时代深入把握社会治理关系转变和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型社区动员 效能提升 制度生态 路径探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