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的飞秒激光制孔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泰黎 牛凡 +6 位作者 徐良辉 陈新悦 侯枭伟 孙奖 司艳 方修洋 蔡振兵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170,共7页
为了提升飞秒激光加工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制孔质量,优化制孔激光加工参数,进行了制孔试验。采用飞秒激光加工试验平台,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参数(单层进给量、激光功率)下,设置不同的参数水平,对厚度为1 mm的镍基高温合金板进行小孔加工,同... 为了提升飞秒激光加工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制孔质量,优化制孔激光加工参数,进行了制孔试验。采用飞秒激光加工试验平台,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参数(单层进给量、激光功率)下,设置不同的参数水平,对厚度为1 mm的镍基高温合金板进行小孔加工,同时对采用电火花工艺与飞秒激光加工的小孔截面形貌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采用的激光加工功率和单层进给量增大时,加工穿透层数随之减小。入口孔径和出口孔径的尺寸都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单层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孔锥度随着激光功率和单层进给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单层进给量为15μm时,小孔整体锥度较小,最小锥度达2.3°。孔出口区域的粗糙度普遍大于入口处的粗糙度,且出口区域会形成周期性柱状结构。电火花小孔加工的小孔内壁产生了严重的重铸层和不规则的微裂纹等内部缺陷,而飞秒激光加工的内壁未见重熔层、晶间腐蚀、以及热影响区和裂纹等缺陷,形成了纳米条纹结构的内壁形貌,加工质量较好。在固定光斑形状和波长等参数条件下,激光功率为14 W、单层进给量为15μm时,可获得1 mm厚镍基高温合金板的最优制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飞秒激光加工 电火花加工 气膜孔 表面质量 激光打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125高温合金激光熔覆组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2
作者 吴雨莼 陈泰黎 +5 位作者 牛凡 景文凯 韦文磊 余磊 侯廷红 蔡振兵 《材料保护》 2025年第5期63-71,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DZ125镍基高温合金在激光熔覆修复后的微观组织性能,本研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将CoCrW粉末熔覆在基体表面,制备了熔覆层。随后分别对基材(BM试样)和熔覆试样(LC试样)在700℃下进行100 h的高温保温试验。将基材和熔覆试样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DZ125镍基高温合金在激光熔覆修复后的微观组织性能,本研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将CoCrW粉末熔覆在基体表面,制备了熔覆层。随后分别对基材(BM试样)和熔覆试样(LC试样)在700℃下进行100 h的高温保温试验。将基材和熔覆试样的表面进行了盐膜涂敷,并在相同高温条件下进行100 h的保温试验,分析高温氧化腐蚀对合金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成分组成的影响,探究在涂盐热腐蚀环境下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从基材到过渡层和熔覆组织,显微硬度逐渐增加,熔覆组织的硬度高达559 HV_(0.2),试样在高温下保温后产生了明显的氧化,热盐环境下的试样氧化程度加剧,氧化层的厚度相对无盐环境下出现明显增厚,并且出现了更多的剥落坑。但是相对BM试样,LC试样在2种环境下的氧化程度较轻,这表明激光熔覆组织相对基材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125高温合金 激光沉积技术 氧化 涂盐热腐蚀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钢接触的扭动微动磨损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2 位作者 张强 何莉萍 林修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90,共5页
在空气、氧气和氮气气氛中,研究了LZ50车轴钢在法向载荷为50 N和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运行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其摩擦磨损特性和氧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混合区和滑移区向小角位移幅值方向移动,摩擦扭矩随循环... 在空气、氧气和氮气气氛中,研究了LZ50车轴钢在法向载荷为50 N和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运行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其摩擦磨损特性和氧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混合区和滑移区向小角位移幅值方向移动,摩擦扭矩随循环周次的变化曲线分别为跑合、上升和稳定阶段,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上升阶段缩短,稳定阶段提前,摩擦扭矩值则越低.在部分滑移区,损伤比较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扭动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并伴随明显的塑性变形.摩擦氧化在扭动微动接触界面不仅增加了界面滑移,而且产生的氧化磨屑不易排出接触区,因此有利于减少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摩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P钢在高温液态铅铋合金中的腐蚀行为
4
作者 高雄 何斌 +4 位作者 余磊 汪瑶 刘晓红 胡体刚 蔡振兵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目的 研究SIMP钢在不同溶解氧浓度的高温液态铅铋合金中长期浸泡后腐蚀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550℃静态液态铅铋合金(饱和氧状态和贫氧状态)中对SIMP钢进行500、1 000、2 000、3 500、5000h的腐蚀试验。通过观察腐蚀后试样的表面和截... 目的 研究SIMP钢在不同溶解氧浓度的高温液态铅铋合金中长期浸泡后腐蚀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550℃静态液态铅铋合金(饱和氧状态和贫氧状态)中对SIMP钢进行500、1 000、2 000、3 500、5000h的腐蚀试验。通过观察腐蚀后试样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物化分析,对比不同时间下腐蚀层厚度以及腐蚀产物结构的变化,得出溶解氧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变化对腐蚀产物的影响规律。结果 在贫氧环境中,SIMP钢的腐蚀类型主要为氧化腐蚀,氧化腐蚀产物具有双层结构,外层为Fe-Cr尖晶石氧化层,内层为富铬氧化物与基体的混合物层;在饱和氧环境,SIMP钢腐蚀产物则具有3层结构,外层为Fe_(3)O_(4)磁铁矿层,中层为Fe-Cr尖晶石氧化层,最内层为富铬氧化物与基体的混合物层。结论 溶解氧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变化对腐蚀产物的结构和厚度产生了显著影响,SIMP钢在贫氧环境中呈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钢 液态铅铋 腐蚀 高温 氧化层 腐蚀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扭动微动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蔡振兵 高姗姗 +1 位作者 何莉萍 朱旻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Ф40 mm GCr15钢球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磨损机理。结果表明,PMMA存在有平行四边形和椭... 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Ф40 mm GCr15钢球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磨损机理。结果表明,PMMA存在有平行四边形和椭圆两种T-θ曲线;低扭转角时,T-θ曲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从平行四边形向椭圆形发展;大扭转角时,T-θ曲线始终为平行四边形。PMMA的扭动微动磨痕沿半径方向,可依次分为粘着区、微裂纹区和剥落区。在低角位移幅值(θ≤2.5°)时,扭动微动损伤较轻微;随角位移幅值的增大,粘着区变小,损伤加重,表面出现纺锤状剥落坑自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其尺寸随角度增大而变宽。对磨屑的GPC分析结果表明PMMA在扭动微动条件下分子量变小,PMMA扭动微动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剥落与表面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股骨密质骨横断面径向微动行为 被引量:7
6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2 位作者 高姗姗 于海洋 周仲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710,共4页
在径向微动试验机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新鲜人股骨密质骨的轴向断面进行了不同法向载荷(Fn=100~300 N)条件下的径向微动体外试验.在其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磨痕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哈佛氏系统的骨板进行了测试.结... 在径向微动试验机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新鲜人股骨密质骨的轴向断面进行了不同法向载荷(Fn=100~300 N)条件下的径向微动体外试验.在其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磨痕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哈佛氏系统的骨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径向微动条件下,在密质骨哈佛氏系统中可观察到3种典型裂纹(即放射状、环状和连接裂纹)形态;随着哈佛氏骨板逐渐过渡到间骨板间,其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骨表面产生微裂纹和组织体剥落是密质骨径向微动的主要损伤机制.哈佛氏系统的特殊结构对密质骨的径向微动损伤行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密质骨 径向微动 纳米压痕 哈佛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0合金在去离子水和干态下的微幅冲击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蔡振兵 邓小剑 +5 位作者 阳荣 彭金方 钱浩 李晨 谢永诚 朱旻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小载荷冲击实验台上,通过改造夹具,实现了管/平面接触方式,以模拟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抗震条发生的微幅冲击磨损。以690合金传热管和405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冲击载荷和润滑条件(干态与去离子水中)下进行了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通... 在小载荷冲击实验台上,通过改造夹具,实现了管/平面接触方式,以模拟蒸汽发生器中传热管与抗震条发生的微幅冲击磨损。以690合金传热管和405不锈钢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冲击载荷和润滑条件(干态与去离子水中)下进行了微幅冲击磨损试验,通过分析磨痕面积、微观形貌、断口形貌和磨损区硬度等,探讨了690合金受微幅冲击磨损和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态环境下,小载荷时690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和剥落。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在去离子水环境条件下,小载荷时,损伤轻微;随着载荷的增大,其损伤机制为疲劳磨损。水介质显著的延缓了材料的开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合金 润滑条件 冲击磨损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摩擦条件下软骨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蔡振兵 杨莎 +2 位作者 高姗姗 于海洋 朱旻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使用新型扭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林格溶液(Ringer’s solution)条件下,对牛髋关节软骨/Φ28 mm Al2O3摩擦副进行了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5~50 N的扭动摩擦磨损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扫描... 使用新型扭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林格溶液(Ringer’s solution)条件下,对牛髋关节软骨/Φ28 mm Al2O3摩擦副进行了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5~50 N的扭动摩擦磨损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扫描电镜(SEM)、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磨痕进行了观察,分析了软骨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牛髋关节软骨在扭动磨擦条件下存在2种T-θ曲线,即椭圆和平行四边形,分别对应扭动摩擦的部分滑移和完全滑移状态。在扭动摩擦处于部分滑移状态时,牛髋关节软骨表面损伤轻微,主要损伤机理为表面褶皱。处于滑移状态时,沿半径方向,磨痕可依次分为粘着区、褶皱区、微裂纹区和剥落区,其主要损伤机制为表面裂纹与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扭动磨损 关节软骨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阻尼丁腈橡胶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林 陈多礼 +2 位作者 朱旻昊 蔡振兵 彭金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2,共6页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添加由改进Ha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和经过表面改性过的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有着较高阻尼性能的阻尼材料,借助DMA,AFM,SEM等手段,研究NBR/GO与NBR/MGO共混物的阻尼与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GO与MGO...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添加由改进Ha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和经过表面改性过的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有着较高阻尼性能的阻尼材料,借助DMA,AFM,SEM等手段,研究NBR/GO与NBR/MGO共混物的阻尼与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GO与MGO于NBR中后,损耗角正切值(tanδ)增大,且其抗老化性能也有所改善,添加较少量GO于基体中时,其抗老化性能较好,添加MGO于基体中时,添加量与共混物的抗老化性能关系不明显,说明GO和MGO的分散性对其抗老化性能有正相关性。通过微观分析发现,团聚是共混物抗老化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添加GO和MGO后所形成的界面效应则是其阻尼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阻尼材料 氧化石墨烯 阻尼性能 抗老化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扭动磨损腐蚀的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修洲 蔡振兵 +3 位作者 何莉萍 易敬华 谢兴源 朱旻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为揭示材料在恒温液体介质中的扭动磨损腐蚀特性,研制了新型恒温扭动磨损腐蚀试验装置,并用该装置对Ti6Al4V合金在37℃的Saline溶液中的扭动磨损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往复扭动角为±3°,法向载荷为50 N,频率为0.5 H... 为揭示材料在恒温液体介质中的扭动磨损腐蚀特性,研制了新型恒温扭动磨损腐蚀试验装置,并用该装置对Ti6Al4V合金在37℃的Saline溶液中的扭动磨损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往复扭动角为±3°,法向载荷为50 N,频率为0.5 Hz的条件下,Ti6Al4V合金的摩擦扭矩曲线可分为初期很低、逐渐升高、然后略有降低和再升高逐渐趋于稳定的4个阶段;摩擦扭矩-角位移曲线包括直线型、椭圆型及平行四边形型.扭动后自然腐蚀电位迅速负移,然后逐渐正移并趋于相对稳定,稳定值低于扭动前;腐蚀电流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稳定值高于扭动前.损伤是腐蚀与磨损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腐蚀 扭动 试验装置 TI6AL4V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取向对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扭动微动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孔成 蔡振兵 +4 位作者 宋川 彭金方 莫继良 沈火明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4,共6页
以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之间的扭动微动磨损实验研究,讨论纤维取向对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与金属材料类似,均存在3个微动运行区域,即部分滑移区、混合区以及滑移区,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 以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之间的扭动微动磨损实验研究,讨论纤维取向对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与金属材料类似,均存在3个微动运行区域,即部分滑移区、混合区以及滑移区,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炭纤维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表现出明显各向异性特征,即纤维平行且垂直于接触表面的纤维混合排布(N取向)复合材料的摩擦耗散能和磨损量均小于纤维平行于接触表面的P取向。在混合区域,磨损区半径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N取向小于P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纤维取向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烟炱的表征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咼盟飞 蔡振兵 +1 位作者 张祖川 朱旻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815,共8页
烟炱是燃烧不充分的产物,成分复杂,它会对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TEM、XRD、FT-IR、Raman多种分析技术对柴油烟炱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摩... 烟炱是燃烧不充分的产物,成分复杂,它会对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TEM、XRD、FT-IR、Raman多种分析技术对柴油烟炱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装载机烟炱(Soot A)、水泥罐车烟炱(Soot B)和推土机烟炱(Soot C)3种柴油烟炱样品的粒径大小相近;在基础油中添加质量分数0.01%柴油烟炱后,能够显著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尤其是100、175℃时效果明显;3种柴油烟炱具有相似的减磨特性,但减磨程度略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烟炱 添加剂 润滑油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微动磨损条件下7075铝合金的局部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明学 周琰 +3 位作者 宋川 莫继良 蔡振兵 朱旻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新型转动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7075铝合金与GCr15钢球配副在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实验。在磨痕表面形貌及剖面微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转动微动磨损的局部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行为。结果表明:转动微动磨损条件下疲劳裂纹... 在新型转动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7075铝合金与GCr15钢球配副在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转动微动磨损实验。在磨痕表面形貌及剖面微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转动微动磨损的局部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行为。结果表明:转动微动磨损条件下疲劳裂纹主要分布于混合区,大量的裂纹向基体内部扩展,混合区材料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并伴随因疲劳磨损所致的片状剥落;在部分滑移区,疲劳裂纹萌生后平行于表面方向扩展,微动损伤主要表现为材料的轻微剥落;在滑移区,在局部接触疲劳和磨损的竞争过程中,疲劳效应减弱且材料磨损占支配地位。此外,疲劳裂纹的形成与转动微动的中心隆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转动微动 疲劳裂纹 7075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橡胶/受阻酚AO-2246/绢云母粉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孔成 张林 +2 位作者 彭金方 蔡振兵 朱旻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6,91,共5页
首先制备丁腈橡胶(NBR)/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2246)共混物,然后添加不同含量的绢云母粉,获得了不同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绢云母粉加入后的改善阻尼性能的机... 首先制备丁腈橡胶(NBR)/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2246)共混物,然后添加不同含量的绢云母粉,获得了不同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绢云母粉加入后的改善阻尼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绢云母粉的加入,不仅提高了NBR/AO-2246共混物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而且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均得到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分子间氢键效应不是导致NBR/AO-2246/绢云母共混物高阻尼性能的原因。结合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高阻尼性能是无定形态小分子AO-2246具有高阻尼性能和绢云母与NBR基体间摩擦耗散能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储能模量的增大是绢云母粉特殊的高厚径比层状结构引起的补强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绢云母粉 受阻酚AO-2246 损耗角正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下颌骨密质骨的复合微动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姗姗 蔡振兵 +1 位作者 朱曼昊 于海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0,共5页
针对牙种植体-密质骨界面的微动损伤,采用球/面接触方式研究人下颌骨密质骨在倾斜角为45°、两种载荷水平下的复合微动磨损行为。在分析复合微动的动力学特性的同时,结合光学显微镜(O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扫描电子显微... 针对牙种植体-密质骨界面的微动损伤,采用球/面接触方式研究人下颌骨密质骨在倾斜角为45°、两种载荷水平下的复合微动磨损行为。在分析复合微动的动力学特性的同时,结合光学显微镜(O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对磨屑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下颌骨密质骨的F-D曲线只有椭圆形和准梯形两种,复合微动最终稳态的F-D曲线均为准梯形;在高载荷的情况下骨组织出现了大量的裂纹及组织碎屑,耗散能则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下颌骨复合微动的磨损机制表现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裂纹的扩展及组织碎屑润滑等共同作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动 微动磨损 磨损机理 下颌骨密质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粒粒径对TC4钛合金冲击界面损伤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吴松波 蔡振兵 +3 位作者 林禹 王璋 刘新龙 朱旻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8-574,共7页
在新型冲击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沙粒粒径(120~380μm)对TC4钛合金冲击损伤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沙粒环境下TC4钛合金的冲击磨损机制及其界面响应.结果表明:沙粒对TC4钛合金的冲击磨损行为影响显著,TC4钛合金在冲击过程中会出现沙粒破碎... 在新型冲击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沙粒粒径(120~380μm)对TC4钛合金冲击损伤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沙粒环境下TC4钛合金的冲击磨损机制及其界面响应.结果表明:沙粒对TC4钛合金的冲击磨损行为影响显著,TC4钛合金在冲击过程中会出现沙粒破碎并堆积在钛合金表面,使其磨损表面明显增高;随着砂粒粒径不断增大,冲击力峰值显著减小,冲击接触时间变长,界面能量吸收率明显提高,磨损面积明显增大;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冲击力峰值下降,界面能量吸收率提高,磨损表面的材料堆积体积逐渐增大.在沙粒的冲击作用下,TC4合金的冲击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沙粒对材料的切削和磨屑在界面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冲击磨损 沙粒粒径 冲击力 磨屑堆积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轴钢表面渗氮/渗硫复合层的扭动微动磨损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和根 蔡振兵 +2 位作者 岳文 彭金方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72,共7页
通过对LZ50车轴钢表面进行渗氮/渗硫复合处理,在其表面形成渗氮/渗硫复合层。在对复合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复合层和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渗氮/渗硫复合层由ε-Fe2-3N,γ′-Fe4N,FeS和FeS2相组... 通过对LZ50车轴钢表面进行渗氮/渗硫复合处理,在其表面形成渗氮/渗硫复合层。在对复合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复合层和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渗氮/渗硫复合层由ε-Fe2-3N,γ′-Fe4N,FeS和FeS2相组成;复合层改变了LZ50钢的扭动微动运行区域,使得混合区减小,滑移区向小角位移方向移动;由于高硬度的渗氮层支撑和渗硫层润滑作用,复合层的摩擦扭矩在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低于LZ50钢;与LZ50钢相比,复合层的磨损程度明显降低,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复合层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剥层,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渗氮 渗硫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车内声源特性及其贡献量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骏 张捷 +2 位作者 陈沛 蔡振兵 肖新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3期96-100,130,共6页
针对时速250 km/h动车组车内噪声问题,使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车内声源特性及其贡献量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球形声阵列系统测试分析动车组的车内源强、频谱及分布特性,明确客室端部噪声主要能量集中在中心频率400 Hz^2 000 Hz的... 针对时速250 km/h动车组车内噪声问题,使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车内声源特性及其贡献量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球形声阵列系统测试分析动车组的车内源强、频谱及分布特性,明确客室端部噪声主要能量集中在中心频率400 Hz^2 000 Hz的1/3倍频带,声源主要位于风挡区域和地板区域。然后,基于统计能量分析(SEA)方法,建立动车组的车内噪声仿真模型。模型中,声源激励采用线路试验实测数据、车体结构声学特性参数由实验室测试确定。进而,将仿真预测结果和声源识别结果进行联合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动车组车内噪声SEA模型的功率输入贡献,并对客室端部的噪声传递进行量化排序,确定各声源的车内噪声量化贡献。结果表明,时速250 km/h动车组的客室端部噪声源主要是轮轨噪声、其次为气动噪声。其中轮轨噪声在50 Hz^100 Hz和315 Hz^5 000 Hz的1/3倍频带贡献量达到80%。所有声源经由地板和风挡连接处传声贡献率为50%、侧墙和顶板贡献率为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动车组 车内噪声 声源识别 传递路径 贡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下两种不锈钢静、动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配 李正阳 +5 位作者 沈小要 薛国宏 李晨 蔡振兵 彭金方 朱旻昊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86,94,共4页
目前,有关摩擦系数特别是静摩擦系数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领域。研发出线接触方式下的静摩擦系数测试装置,研究了F6NM马氏体不锈钢与SA-336 Type304H不锈钢摩擦副在不同温度、应力、粗糙度水环境下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研究发现:随... 目前,有关摩擦系数特别是静摩擦系数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领域。研发出线接触方式下的静摩擦系数测试装置,研究了F6NM马氏体不锈钢与SA-336 Type304H不锈钢摩擦副在不同温度、应力、粗糙度水环境下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静、动摩擦系数均增大;静摩擦系数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动摩擦系数随着应力的增大有所波动。粗糙度对静、动摩擦系数的影响与压力与静、动摩擦系数的影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静摩擦系数 动摩擦系数 线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烟炱颗粒作为添加剂在激光刻蚀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祖川 蔡振兵 +2 位作者 咼盟飞 李正阳 朱旻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93-199,共7页
通过激光刻蚀法制备不同织构表面,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球-面接触方式往复运动,考察了纳米烟炱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3维轮廓仪、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分析了其纳米烟炱颗粒在... 通过激光刻蚀法制备不同织构表面,在UTM-2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球-面接触方式往复运动,考察了纳米烟炱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借助高分辨透射电镜、3维轮廓仪、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仪等测试设备,分析了其纳米烟炱颗粒在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部分织构会增加摩擦系数,但磨损率却显著减小;织构的面积率越高,抗磨性能越优异。纳米烟炱颗粒加入后,试样的磨损明显减轻,这归因于烟炱颗粒的自润滑性能以及织构微坑储存纳米颗粒、润滑油的功能。表面织构与纳米烟炱颗粒的共同耦合作用展现出了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 纳米颗粒 油润滑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