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拥华版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大观》 2003年第8期22-23,共2页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创...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体现着版画家的创作思想,体现其技巧与艺术修养。现代木版画的更加侧重于对制作过程的研究,它直接涉及到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方法及制作结果。亦就是说,更加侧重于对版画本体的全面探讨。从功能的角度对材料和技术工艺的思考,是对版画自身价值的再次发现的反省,它使构成艺术作品的可能性无限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凑的风雅——环翠堂的盛世浮景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拥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4,1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环翠堂园景图》的个案研究,揭示万历年间,徽州地区经商致富的文人急欲融入上层社会而附庸风雅的情况,他们假借各种途径表现其欲摆脱喧嚣的尘世,追求稳定、恬静和安逸的生活。该图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晚明文人士大夫时尚品位... 本文通过对《环翠堂园景图》的个案研究,揭示万历年间,徽州地区经商致富的文人急欲融入上层社会而附庸风雅的情况,他们假借各种途径表现其欲摆脱喧嚣的尘世,追求稳定、恬静和安逸的生活。该图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晚明文人士大夫时尚品位和特殊心态的认识,为我们重新构建晚明士大夫的复杂面貌提供了一个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翠堂园景图》 汪廷讷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现场:延安木刻界的“普及”与“提高”之争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拥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19,共6页
1939年,延安鲁艺开启正规化办学之路,“提高”成为文艺创作与教学的基本共识与追求。同时,在敌后方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吸收旧形式形成了普及工作方法。本文力图重返延安木刻界现场,探析“普及”与“提高”之争的来龙去脉。《在延安文艺... 1939年,延安鲁艺开启正规化办学之路,“提高”成为文艺创作与教学的基本共识与追求。同时,在敌后方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吸收旧形式形成了普及工作方法。本文力图重返延安木刻界现场,探析“普及”与“提高”之争的来龙去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木刻界转向了对“继承民族遗产”的讨论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鲁艺 鲁艺木刻工作团 普及 提高 文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转译的误解:武强年画“蛤蟆娶亲”题材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拥华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6期87-93,共7页
武强年画“蛤蟆娶亲”与“老鼠娶亲”图式相近,学界多认为“蛤蟆娶亲”是“老鼠娶亲”题材的变体。除了故事寓意和观看视角的不同,图像“蛤蟆娶亲”和“老鼠娶亲”也指向不同的文化内涵。年画“蛤蟆娶亲”题材与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蛙丈... 武强年画“蛤蟆娶亲”与“老鼠娶亲”图式相近,学界多认为“蛤蟆娶亲”是“老鼠娶亲”题材的变体。除了故事寓意和观看视角的不同,图像“蛤蟆娶亲”和“老鼠娶亲”也指向不同的文化内涵。年画“蛤蟆娶亲”题材与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蛙丈夫”型故事关系密切,同时因为不同媒材之间的表达差异,文本和图像中的“蛤蟆娶亲”有着不同的表达核心,从而带来故事和图像转译的代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强年画 蛤蟆娶亲 老鼠娶亲 民间故事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之行始于毕业作品 由“中国重点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引发的思考
5
作者 蔡拥华 《中国艺术》 2017年第5期62-65,共4页
艺术生毕业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代表着毕业季的水平和含金量。毕业作品不仅是大学艺术教学成果的展示,也反映出当下艺术院校的教育理念。纵观近几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八所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 艺术生毕业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代表着毕业季的水平和含金量。毕业作品不仅是大学艺术教学成果的展示,也反映出当下艺术院校的教育理念。纵观近几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八所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变化:毕业生的艺术自信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生 作品质量 教学成果 教育理念 艺术院校 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山》
6
作者 蔡拥华 《中国美术》 2020年第3期2-2,共1页
蔡拥华曾言:"艺术是心理感知的真诚表达,无法具体来解释,但要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共振,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的震撼力。"山水画通过笔墨来具体表达,又有超越笔墨的独特力量。如果说中国绘画更多追求的是意境和哲思,那么我们在蔡拥... 蔡拥华曾言:"艺术是心理感知的真诚表达,无法具体来解释,但要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共振,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的震撼力。"山水画通过笔墨来具体表达,又有超越笔墨的独特力量。如果说中国绘画更多追求的是意境和哲思,那么我们在蔡拥华作品里看到的格局和情怀,则是这种意境和哲思的精彩体现。——节选自李若晴《恢宏格局,人文情怀——蔡拥华山水近作读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思 心理感知 读后感 人文情怀 震撼力 山水画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谈
7
作者 蔡拥华 《广东经济》 2022年第7期92-94,共3页
2014年前后,我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广东四大名山”及“走进古村落”写生创作活动,开始系统接触岭南创作题材,经常到各地写生。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增城鹤之洲湿地公园邂逅那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便立即被其打动:一道浅水光影斑驳... 2014年前后,我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广东四大名山”及“走进古村落”写生创作活动,开始系统接触岭南创作题材,经常到各地写生。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增城鹤之洲湿地公园邂逅那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便立即被其打动:一道浅水光影斑驳,萋萋芳草之中,枯树苍劲的枝桠向上伸展,显示出时光流逝的沧桑和悲情,而其间不时长出的新枝,又似乎揭示了生命不死的永恒意蕴。那些舒展变化的形态,于黑白之间的轻灵仙韵,动静交替的仙风道骨,瞬间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冲动 四大名山 黑白之间 湿地公园 创作谈 古村落 创作题材 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版画的制作方式及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大观》 2003年第8期-,共2页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体现着版画家的创作思想,体现其技巧与艺术修养。现代木版画的更加侧重于对制作过程的研究,它直接涉及到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方法及制作结果。亦就是说,更加侧重于对版画本体的全面探讨。从功能的角度对材料和技术工艺的思考,是对版画自身价值的再次发现的反省,它使构成艺术作品的可能性无限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过程 修版 艺术修养 制作材料 制作工具 制作方式 创作思想 艺术样式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