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国产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忠捷 黄夺夏 陈侃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1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三种国产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30例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丁齐尔)10mg,2次/d,早晚饭前口服;B组3... 目的研究和分析三种国产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30例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丁齐尔)10mg,2次/d,早晚饭前口服;B组30例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金奥康)20mg/次,2次/d,早晚饭前口服;C组30例予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莱美舒)20 mg/次,2次/d,早晚饭前口服。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评价疗效,并比较三组的C/E值、敏感度。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0.0%、9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雷贝拉唑的C/E比最小,说明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最好。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成本-效果与原分析基本保持一致。结论三种国产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显示,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济效果更好,是更为经济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忠捷 陈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4期112-113,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加强对退药问题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1~10月816份门诊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退药原因以患者自行要求为主(34.81%),其次为药品不良反应(24.64%)及主观因素(25.14%)。结论:...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加强对退药问题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1~10月816份门诊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退药原因以患者自行要求为主(34.81%),其次为药品不良反应(24.64%)及主观因素(25.14%)。结论:尽量避免门诊退药,除药师要向患者解释药品作用、宣传药品知识、减少患者对药品的怀疑外,应积极向临床输送新药知识,提高用药合理性和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退药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退药 退药原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诺肝素钠与那屈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蔡忠捷 陈侃 吴云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钠与那屈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7年3~6月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钠组34例和那屈肝素钙组33例。依诺肝素钠组给予依诺肝素钠皮下注射,每次100AxaIU/kg,...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钠与那屈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7年3~6月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钠组34例和那屈肝素钙组33例。依诺肝素钠组给予依诺肝素钠皮下注射,每次100AxaIU/kg,q12h。那屈肝素钙组给予那屈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次86IU抗Xa因子/kg的那曲肝素,q12h,连续治疗8d,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并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医药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诺肝素钠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少于那屈肝素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钠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及成本/效果均比那屈肝素钙组低。结论依诺肝素钠组的成本/效果比那屈肝素钙组低,可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依诺肝素钠 那屈肝素钙 疗效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蔡忠捷 陈侃 吴云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4期4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指标。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有无临床并发症症状。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MPAR值为(45.32±13.41),对照组患者MPAR值为(51.68±11.62);观察组CD62P值为(10.09±12.32),对照组CD62P值为(13.28±9.37);观察组患者PAC-1值为(57.56±20.23),对照组患者PAC-1值为(63.17±18.60);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现不良心脑血管事件7例,总体发生率为11.6%,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发现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9例,总体发生率为31.7%,以上各组数据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临床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西洛他唑论治疗与传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相比抑制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冠脉支架植入术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